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

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中的分子遗传育种技术也在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中的基因组和单倍型,预测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有效促进畜禽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畜禽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在畜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
一、分子遗传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进展为畜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遗传标记技术,如单倍型分析、DNA序列分析和SNP技术等,可以研究家畜和家禽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的来源和遗传结构,以及个体间遗传差异的预测。
这些信息有助于育种者了解遗传结构的变异情况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预测劣性和基因缺失。
同时还可以运用分析策略将这些信息与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以制定更好的育种计划。
例如,使用遗传标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母畜和公畜,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换代效果。
二、基因组选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是产业中现代化的一部分,旨在利用DNA标记,直观地评估动物品质。
在动物组织中挑选出代表性的核苷酸序列,和与基因相关的表型表明,解决所有基因组选择相关的难题。
这些标记可以直接和目标基因相关联,从而减少了许多繁琐的代际和后代的复制工作。
根据标记的质量和数量,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倍型,可以预测出不同个体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改善动物品质,并提高畜禽条件下的适应性。
三、育种技术与现代养殖技术的结合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育种技术并不能满足完全自然生产条件的需求。
无间断地通过养殖产业的生产实践,育种技术不断进化。
育种传统采用直觉和经验,猜测从繁殖到后代的内部相似度高低。
现代养殖机器的推广,带来了更多的数据评估机会,在这些技术评估中,复杂的统计算法可以识别一直未被观察的复杂相似群体间的复杂度。
在未来几年里,基于数据和广泛的统计评估,可以期望这些成果会有所增强。
四、基因编辑与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的整合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生命科学技术,旨在通过更改DNA基因序列来直接改变动物品质。
家禽遗传与育种的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与育种的研究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鸭、鹅等家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然而,家禽的遗传学和育种学研究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家禽遗传与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对家禽遗传与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家禽遗传学的研究进展1. 基因组分析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家禽基因组学的研究日益活跃。
在鸡、鸭等家禽的基因组研究中,随着基因组测序、注释工作的进行,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家禽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及相关功能。
据悉,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陆续完成了红原鸡、慈禧鸭等家禽基因组的测序和注释工作。
这项工作为家禽的育种和疾病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基因型定位基因型定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家禽遗传学研究方法。
该方法能够定位到控制复杂性状的基因座,从而为育种和抗病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针对肉鸡生长性状,科研人员成功地利用基因型定位技术,找到了一个控制鸡体重、腿长和心脏质量等性状的基因QTL。
该研究为肉鸡育种和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基础。
3. 突变基因的筛选和鉴定突变基因是指在家禽及其后代中发生的基因变异。
该变异能够对家禽的生理和行为特征产生重大影响。
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一些科研人员成功地筛选到了一些功能性基因突变,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证明了这些基因在家禽生理和遗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家禽育种学的研究进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目前最常用的家禽育种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某些表型性状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家禽的品质和产量。
利用选择育种方法,科研人员成功地利用对EGF家禽进行了6个世代的连续选择,显著提高了EGF的产蛋能力。
这项研究为家禽的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生物体内或外部干预基因序列,从而达到改善或调整家禽性状的目的。
例如,在鸡的研究中,科研人员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了脂肪鸡。
遗传标记及其在家禽遗传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 随机扩增 D A多 态性标 记 ( A D , 利用 N R P )是
P R技术随机合成的非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 ( ~ C 5
lb), 因组 D A随机 扩 增 来 鉴 别 D A的 多 态 Op ̄ 基 J N N
性 。能检测到多个基因座位 ,I( . ~ .) 其 】 P 02 09 , C
1 1 单 引物 P R标记 . C
1 D A标记概述 N
D A分 子标 记 大 致 分 为 : 于 Suhr 杂 交 和 N 基 ot n e P R技 术 的分 子标 记 ( 些 与 重 复序 列 密 切相 关 的 E 有
标记 可单 独表示 ) 是利 用 限制 性 内切酶 酶 解不 同生
要分 为 4种类 型 , 即形 态 学标 记 、 胞 学标 记 、 化 细 生
代表 R Ls FP。其 多态性 是 D A某 个 区域 发 生 缺失 、 N 插 入 、 变引起 酶切位点 的变化 而产生 的 , 般只 点突 一 能 检测一个 座位 , 绝大多 数表现 为 2态或 3 , 态 优点
t ph ao nt o t nt r dn , n r et egn ctn f ulav a n un t v a pj tno n, l ‘ h a pcfno e ur g ecb ei adpe n el ao at et i dqata eria 】ao naLa e i h pl y e i e g s t e o i o Q it r t h i a i t t tp ci i n
, ,
A l r c : hs p p rp e e td h r ed v l p n n u u f l s r f e e cma e p H n te i  ̄ m l u a il y a d t ta t T i a e rs n e ee t e eo me t d s sq o o l o t o n t k ra p e o l a h a  ̄t a s g i d h l o moe lrboo c g n
鸭繁殖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g n t sa d b e d n n d c s a d i wa u e e i n r e ig i u k , n ss mma id t e r s a c e f l c l r e eis a o t e r d c ie t i ea e n d c . t c t r h e e r h s o e ua n t b u p o u t r t r lt d i u k I e mo g c r v as w s i t d ce e p g e s s o e e i v s g t n fh r n sa d r g lt n f co i h wee r p d cie rl td t e g n n a r u td t r r se fg n n e t ai so o mo e n e u ai a tr wh c r e r u t eae , e e i . n o h o i o o s o v h v sia in fw ih f t t b l m eae n l e n v ra , n o e e iv sia in f i h g o t n e eo me t ea. e t t s o h c a a o i rl td i i ra d o a in a d s me g n n e t t so c w h a d d v lp n l t g o me s v g o wh r r e . t sc n e e e p ge s si e eo me t f l c lrg n t sma k ra d t e b i i g o e eis l k g p a e1 d I wa o c m d t r r se n d v lp n so e ua e e i r e n h ul n f n t n a e ma sw l h o mo c d g c i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首先,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在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与家禽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
例如,通过测序家禽基因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多个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关键基因。
其次,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家禽育种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MAS是一种利用已知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选择的方法,可以准确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加快选育进程,并降低同时选择多个性状的难度。
另外,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还注重与表型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
通过研究家禽性状表型的遗传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禽性状的形成机理,并为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也可以辅助我们发现新的潜在遗传变异。
此外,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还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基于基因组选择的方法。
在基因组选择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具有多个优势性状的个体进行配对。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育种效果,还可以避免一些不良性状的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家禽遗传育种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问题。
在过去,人们主要关注家禽的生产性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关注牲畜的健康状况、适应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这有助于提高家禽的生存能力和福利状况。
总结起来,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在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表型关联分析、基因组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为优良家禽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促进了家禽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研究

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家禽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其生产水平和遗传进展对经济和社会贡献巨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家禽遗传育种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家禽养殖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家禽遗传育种技术概述家禽遗传育种技术是应用遗传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研究反映繁殖方式、性状表现规律和基因控制机制的各种遗传规律,再通过科学的选拔、养殖、选配等手段,实现家禽良种的选择和培育。
随着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繁殖效率、生产效益、品种多样性、疾病抗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特别是在繁殖效率和遗传改良方面,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
二、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方向1. 家禽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科。
通过基因组学手段获取家禽基因组序列信息,并通过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解读,分析不同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其功能,从而更好地了解家禽生长、发育和抗病等方面的遗传机理。
2. 家禽遗传标记研究遗传标记是指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并能够清晰描述某种遗传信息的检测指标。
家禽遗传标记主要包括几种类型,包括分子标记、SSR、SNP等。
分子标记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家禽遗传标记,具有获得快、成本低廉、分辨率高等优势。
3. 家禽全表型表达研究全表型表达是指几乎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和反映特定表型的差异。
家禽全表型表达研究主要基于芯片技术和RNA干扰技术,旨在发现和分析基因在不同细胞类型、阶段和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表达差异,并找出与不同生长、免疫、性状等相关的差异基因。
三、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家禽遗传育种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仍存在着技术门槛高、成本较高、管理条件受到限制等问题。
未来,应当加强家禽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促进家禽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家禽的生产效益和养殖产值。
1. 提高技术水平在家禽遗传育种技术应用方面,需要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升领域内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加深各家禽品种遗传育种的研究,提高遗传育种的精确度,实现家禽品种的优良性、高产性、抗病性等方面的广泛改良。
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

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畜牧业越来越注重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禽的遗传育种研究越来越深入,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家禽产业的效益,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家禽遗传育种概述家禽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交配和育种等手段,以改善某一特定品种或群体的生产性能或品质性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技术。
具体来说,它包括选种、杂交、后代评价、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操作。
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是为了把基因型转化为更为有利的表现型,全方位的应用遗传学原理,在后代中通过选择,逐渐达到育种目标。
其本质是要提高基因型的适应性,增强群体遗传改良的质量和效果。
二、家禽遗传育种的方法1、选种与育种。
选种是根据生产性能和品质性状来选择种鸡、种鸭、种鹅等不同家禽品种中表现出色的个体。
而育种是在选种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间的育种配对和后代评价,选择出优良后代,以满足生产需要。
2、杂交。
杂交是指在不同基因型的家禽品种或亚种之间进行人工交配,以达到生产性能和品质性状改良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内系杂交、外系杂交等。
3、单配合与多配合。
单配合是指在家禽遗传改良过程中,针对只有一个遗传基因作用的性状进行选择。
而多配合则是在同一品种内针对多性状进行选择,以得到产品多样化和多功能的目的。
4、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方式收集、保存和传输精子的技术。
胚胎移植则是指将某一优良品种或亚种的卵子嵌入同一或不同种的精子内,之后将此胚胎移入母鸡、母鸭或母鹅体内孕育发育。
三、家禽遗传育种的现状1、物种资源保护。
在家禽遗传育种中,物种资源保护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常规的资源保护工作,可以保证物种资源的完整和多样性。
在亚洲与欧洲,家禽遗传育种研究以繁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保证了家禽产业的健康发展。
2、良种繁殖。
提升良种和种禽的繁殖能力,是重要保证提高家禽育种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为家禽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家禽的养殖成为了全球性的产业。
在此之中,家禽遗传育种研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环。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旨在解决如何把可利用性状的增加,如: 生长速度、体型大小、肉质等,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家禽产品需求。
本文将基于家禽遗传育种研究的概念和方法,介绍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介绍家禽指的是那些用于人类食用、饲养或产蛋的鸟类,如鸡、鸭、火鸡、鹅等。
在各种禽类中,鸡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的数量最多,不仅仅有肉类,还有蛋类和羽毛类。
无论是饲养还是市场,鸡都是最值得关注的家禽之一。
家禽遗传育种的概念家禽遗传育种是通过选育具有各种性状的家禽种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将可利用性状的增加,如: 生长速度、体型大小、肉质等,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家禽产品的需求。
家禽遗传育种的原则是要依靠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指导实践活动。
该研究涉及基因组学、生理学和环境生态学等领域,通常有三个阶段: 1) 性状鉴定和遗传参数的估计; 2) 基于所得结果选择亲本; 3) 筛选并试验合适的后代。
目前的研究进展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家禽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家禽种类的遗传改良计划。
在目前的研究进展中,现已开展了许多遗传改良技术,如: 家禽基因组学,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理解家禽基因背后的本质,并利用一个严格的统计基础为选择亲本提供支持; 家禽生殖技术,如使用多交配者群体改性选择以创建随机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 还有一些创新方法,如CRISPR-Cas9,通过对个体基因组进行编辑,生产出可揭示自然基因抗性和逆境响应的家禽物种。
研究方向虽然现在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是未来仍然有很多方向可以拓展研究。
其中一些研究方向包括:1. 功能性基因遗传学: 这种研究将旨在识别和确认在家禽体内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为未来的育种技术和策略指引方向。
种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实践

种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实践种畜禽遗传育种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畜禽产品的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种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实践。
种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遗传评估和遗传改良。
遗传评估是通过测定畜禽个体的表型特征和遗传标记来评估其遗传价值。
表型特征包括生长速度、体型大小、繁殖能力等,而遗传标记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座进行分析。
通过遗传评估,我们能够了解个体的遗传背景,从而确定优良遗传特征的传递能力。
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改良畜禽的遗传品质。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两种育种策略实现:选择和交配。
选择是指根据个体的遗传特征,选择出具有优良品质的个体作为父母代参与繁殖。
而交配则是将这些父母代进行配对,形成新的群体。
通过选择与交配的重复,我们能够逐步提高整个种群的遗传品质。
在种畜禽遗传育种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辅助遗传改良。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核酸技术分析个体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合理选择优良个体。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选定的父母代进行人工受精,从而控制群体的遗传背景。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编辑,以达到改良遗传特征的目的。
种畜禽遗传育种的实践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因此,建立健全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可以收集和整理不同个体的相关遗传信息,为选择和繁殖优良个体提供依据。
同时,它们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潜在的遗传特征和规律,为遗传改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实际关注种畜禽遗传育种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伦理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遗传改良虽然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合理规划,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充分考虑畜禽福利、资源利用和环境可持续性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畜禽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畜禽是人类所依赖的重要的家畜资源,为了提高畜禽的生产力和品质,人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逐渐了解了畜禽的遗传育种,从而实现畜禽优良品种的量产和推广。
在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畜禽遗传育种逐步发展出了一系列的育种技术和方法,成为现代畜禽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畜禽遗传育种的优点畜禽遗传育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育种技术,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畜禽产能畜禽遗传育种是以优良品种为母本,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逐步创造出更加适应环境、更高产的新品种。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挑选优良品种进行繁殖,逐步提高畜禽的生产力。
2. 改善畜禽品质畜禽遗传育种在改善畜禽品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通过遗传学研究,可以明确畜禽品种的遗传特征,从而从基因水平上影响畜禽品质。
通过分析畜禽品种的特点,有效的进行遗传改良,提高畜禽肉质卫生、口感、色泽、嫩度等品质指标。
3. 节约养殖成本畜禽遗传育种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育种选用抗病优良品种,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降低疫病处理和治疗的成本。
此外,合理的选配优良种猪或禽鸟等,可以减少养殖周期和用餐成本。
4. 提高畜禽经济效益畜禽遗传育种能够显著提高畜禽的经济效益。
通过适当的遗传改良,可以大幅度提高畜禽的产能和品质,从而增加养殖收益,提高畜禽的市场价值。
二、畜禽遗传育种的应用目前,畜禽遗传育种已经成为畜禽育种的重要方法,在畜禽生产领域广泛应用。
按照不同的育种目标和实际情况,畜禽遗传育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畜禽储备群体建立畜禽储备群体是畜禽遗传育种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选育和培育优良品种,建立优质畜禽储备群体,为畜禽生产提供可靠的补给,并且为相关的畜禽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2. 提高畜禽产量提高畜禽产量是畜禽遗传育种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育种目标,选育生长快、产量高、健康耐病的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品种,并在遗传水平上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逐渐实现畜禽产量的提高。
旧院黑鸡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旧院黑鸡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旧院黑鸡因产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1],早在1963年旧院黑鸡就被中科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邱祥聘教授曾认为旧院黑鸡是继南美洲智利地区之后的世界上能产绿壳蛋的另一鸡种[2]。
旧院黑鸡具有体格大、前期生长较快、出肉率高的特点,不失为一个耐粗耐寒的优良地方鸡种[3];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1983年定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先后被收录到《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中国农业文库》、《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等学术专著。
旧院黑鸡是古老珍贵的地方品种,具有特有的、丰富的遗传资源和经济价值,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旧院黑鸡的起源、进化、种质特性以及分子育种、遗传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NA 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成主要趋势[4]。
1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稳定的成分,它具有特定的形体结构和一定的数目,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对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中图分类号:S8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0049-04收稿日期:2020-10-21张丹萍1,韩建林2,3,吴震洋4,黎纯1(1.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四川达州635000;2.国际家畜研究所,肯尼亚内罗毕00100;3.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4.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旧院黑鸡是四川省地方特色优良品种,被中科院命名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具有不可复制性。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DNA 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应用在旧院黑鸡的遗传资源挖掘、分子育种、保护及开发等方面,对于揭示旧院黑鸡的起源、进化和种质特性,挖掘旧院黑鸡品种本身存在的优良价值和特色性状基因,培育特色、优质新品种和配套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育种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育种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畜禽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懈努力。
一、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很多,但其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
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畜禽种系已经失传或濒临灭绝,这些畜禽种系往往携带着独特的基因信息和生物学特性。
为了防止畜禽遗传资源的流失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加强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例如,《畜禽种质资源法》规定,保护畜禽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畜禽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政府还投入大量精力推广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二、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育种研究进展同时,中国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我国的科学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积极探索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进行育种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尤其是在品种改良、遗传改良、生殖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1.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畜禽遗传资源育种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中国的科学家们通过传统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品种改良,使得许多畜禽种类在性状上得到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其品质与产量。
例如,我国的“黄牛”品系在育种改良中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使得其肉质更加扎实美味,同时生长速度和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应用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知识,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这方面,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例如,国家农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应用锌指核酸酶技术,对鸡突变基因进行了修饰,使得其经过人工控制之后能够更好的发挥生物学功能,提高了血液中铁离子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鸡的皮毛质量和产蛋量。
家禽基因育种工程研究新进展

和氯 酶 乙酰转 移酶 ( A )报告基 因构建 的表 达载体 CT
P A 一 一 V ,在 鸡 输 卵 管 上 皮 细 胞 实 现 了 特 异 性 表 C T3O P 达 。 样 , 希 望 在 不 久 将 来 获 得 含 有 外 源 基 因鸡 的鸡 这 有
蛋 。 它将 是 理想 的 生 物 反 应 器 。
候 选 基 因 。该 项 研 究 , 选 择 了 1 微 卫 星 标 记 与 黑 还 7个 色 素 有 关 的性 状 和 趾 数 性 状 进 行 了 分 离 分 析 ,结 果 发 现 了 l 与 黑 色 素 相 关 的 性 状 的标 记 和 3个 与 趾 数 4个 相 关 的标 记
3 19 9 9年徐 宁迎 报道 :鸡 的基 因 图谱 中 已知
2 英 国 R sn利 用 微 注 射 方 法 将 外 源 染 色 体 注 也严格遵循母 系遗传效应 。 ol i 7 19 — 9 5 程 光 潮 等 对 北 京 鸭 7个 品 系 和 3 9 4 19 年 射到刚受精 的细胞里 。然后进行 孵化出雏 。孵化率 为
血浆蛋 白多态 性和 D A指纹分 N 1% , 中 , 有外 源基 因 的只有 3 %(44 2 。 二 个杂交 组合进 行血型 、 5 其 含 . 1,1 ) 第 4 析, 表明 7个品 系的遗传结构 明显不 同 , 但群体 差异与 代中只有 7 %的转 基因鸡 的后代 。 5
生 物 技 术 的利 用 及 转 基 因家 禽 的 主要 方 法
E o V、 c 1 目前 , 基 因鸡 主要有 四种方 法 : 用 反转 录 多 态 性 分 析 ,其 中 有 4个 限 制 性 内 切 酶 ( cR Ha 转 ① I Hi I c p D A 病 毒作载体感染 的办法 ; ②微注射方法 ; 利用脂质体 I 、 n I和 K nI)检 查 出 两 种 类 型 的 mt N 单 倍 ③
畜禽遗传繁殖学研究进展

畜禽遗传繁殖学研究进展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畜禽的遗传繁殖学,对于实现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动物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畜禽遗传繁殖学的研究进展。
一、畜禽遗传繁殖学的基础畜禽的遗传繁殖学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另一方面是繁殖。
遗传是指生物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繁殖则是指生物后代的产生和发展。
畜禽遗传繁殖学的基础主要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遗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畜禽的遗传基础涉及到DNA、基因、染色体等分子和细胞层面的内容。
它们控制着个体的性状和表现,同时也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和品质。
例如,肉鹅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就在基因的控制下发生变化。
遗传变异则是指在基因组中的不同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因此它们对畜禽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
遗传评价则是利用数学统计学和遗传方面的知识,对畜禽品质进行评价和预测。
通过遗传评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畜禽生产和育种。
二、畜禽遗传繁殖学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畜禽的遗传特征和繁殖规律,研究人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
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分析、基因克隆、基因编辑以及基因组学和遗传组学的方法等。
遗传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来推断其父母遗传特征的方法。
例如,在育种中,通过遗传分析的方法,可以选出合适的配对,从而提高后代的品质。
基因克隆则是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功能基因插入到家禽的肠道中,用于促进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提高。
基因编辑则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畜禽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的目标。
基因组学和遗传组学则是指通过DNA测序等技术,对畜禽基因组的特征和变异进行研究。
这些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畜禽遗传繁殖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三、畜禽遗传繁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禽遗传繁殖学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畜禽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一)

畜禽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一)摘要介绍了畜禽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数量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的动物育种方法在过去几十年的畜禽育种改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得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成为可能,动物分子育种也将成为21世纪动物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动物育种;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育种计划和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性成果,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逐渐进入分子水平,从传统的育种方法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甚至是单倍体型的方向发展。
1数量遗传学与动物育种数量遗传学选择原理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对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影响力,从表型方差中剖分出基因型方差,通过运用资料设计和统计模型估计有关的遗传参数,最后达到选种的目的1-2]。
数量遗传学主要应用于估计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和动物育种估计的模型方法等几个方面。
1.1遗传参数估计从统计学上讲,遗传参数的估计可归结为方差或协方差组分估计。
从亲子回归、同胞分析到方差分析法;到了20世纪50年代,CRHenderson提出了针对非均衡资料的Henderson方法Ⅰ、Ⅱ和Ⅲ;之后出现了极大似然法约束极大似然法、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和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法以及贝叶斯估计等方法。
目前,约束最大似然法是世界各国育种学家采用的主要方法。
1.2育种值估计畜禽遗传评定即评估畜禽种用价值的高低,是畜禽育种工作的中心任务。
畜禽种用价值的高低是用育种值来衡量的,影响数量性状表型值的是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值(A)、等位基因之间的显性效应值(D)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值(I)。
其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即育种值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但是育种值不能直接测量,只能使用一定的统计学方法通过表型值对其间接加以估计,所以遗传评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育种值的估计。
畜禽的估计育种值是选择种畜的主要依据,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畜禽育种效果的好坏。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家禽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禽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鸡蛋生产量从2650万吨上升到5579万吨,而且世界家禽消费量今后还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所有这一切的形成都与家禽科学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就家禽遗传育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1.家禽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家禽遗传资源是家禽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据估计,现代养禽业取得的巨大成就40%应归于家禽育种,而其中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所起的作用超过了50%。
中国地方鸡遗传结构差异显著,血型基因纯合系数较低,血型因子分布相当分散,构成了我国丰富且具有极大选择潜力的遗传资源。
2006年农业部确定了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的家禽品种,鸡23个:九斤黄鸡、大骨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鸭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鹅10个: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雁鹅、豁眼鹅、酃县白鹅、太湖鹅、兴国灰鹅、鸟鬃鹅.安徽省著名的禽类地方品种有:淮北麻鸡、淮南麻黄鸡、平铺麻黄鸡、黄山黑鸡、皖南三黄鸡、天长三黄鸡、亳州斗鸡、枞阳媒鸭、巢湖鸭、皖西白鹅、雁鹅、皖中四季鹅。
我国地方禽种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蛋肉品质优良。
不少鸡还具有珍贵的优良经济性状。
如边鸡产褐壳大蛋,平均蛋重66 g,在—30℃气温下也能生存繁殖;仙居鸡体小省料,年产蛋高的可达200个以上。
丝毛乌骨鸡的药用保健性能闻名世界。
原产于北京的北京鸭已成为遍及全球的优良鸭种,当前世界的肉鸭几乎都是北京鸭的杂交后裔。
中国地方鹅的产蛋性能可能也要居世界首位。
现代化养禽业追求专一化和高产化,通过专门化品系间的杂交配套,以有限的品种资源组成配套系大面积推广,而大量原始品种遭到抛弃,少数则畸形突变,与此同时由于强调某一性状而丧失另外一些重要性状,致使家禽资源的匮乏和消失更加严重。
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家禽作为食品来源之一,其繁殖与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梳理国内外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家禽繁殖技术的进展1.1 人工授精技术在家禽生产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授精成功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同时,微创技术和精液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加了授精成功率。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人工授精对保护家禽品种纯度和提高育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新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禽繁殖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家禽的基因,用来改善家禽的生长性能、疾病抗性和产品品质等特性,这对于推动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1.3 快速筛查技术对于家禽繁殖和育种方面,快速筛查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包括:DNA条形码技术、快速筛查技术、移动DNA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非常快速地识别家禽基因组中的差异,从而定位和鉴定细小的差异。
一、家禽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2.1 遗传多样性保护由于导致家禽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和育种选择等,因此遗传多样性保护成为了目前国际和国内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
目前,有很多研究着眼于如何保护和改善家禽的遗传多样性,避免以后的家禽资源更加单一。
2.2 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技术方法。
分子标记法是一种DNA标记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某个特定基因区域的含量,并快速筛选出高产或者优质的鸟种。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家禽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2.3 现代量化遗传学现代量化遗传学是将变异区域的影响确定到遗传单位的一种方法,是最新的一种繁殖和育种技术,和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相辅相成。
家禽遗传育种的分子机制与新技术开发

家禽遗传育种的分子机制与新技术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而家禽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家禽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家禽的遗传育种是指通过繁殖来改善家禽的品种,使其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成熟,进一步促进了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家禽遗传育种的分子机制与新技术的开发。
一、家禽遗传育种的分子机制1.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它是指对生物体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家禽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家禽基因组测序、多组学数据集成、基因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等方面。
家禽的基因组测序是对家禽基因组序列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快速和深入地研究家禽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例如, 2014年,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完成了95个世界家禽品种的基因组测序研究,这大大拓宽了我们对家禽基因组的认识。
2.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是通过研究分子间变异部位来研究遗传变异的方法。
家禽中的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两种:单序列重复序列分子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分子标记。
单序列重复序列分子标记是指特定长度的序列反复出现的序列,它可以反映有关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信息。
SNP分子标记是指单个核苷酸变异的分子标记,它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和数据优质的优点。
3.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材料稳定地导入目标生物体细胞中、并成为其遗传信息体系的一部分的过程。
因此,转基因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家禽育种领域。
例如,通过改良细胞骨架和不同组织的发育期,可以在肉禽品种中提高家禽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
二、新技术在家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最近发明的一种基因编辑工具,通过外来供体,把标靶基因修饰成所期望的变化,CAS9技术在家禽遗传育种中大有应用前景。
溆浦鹅的品种特征及选育研究进展

48摘要:本文通过描述溆浦鹅的品种特征,说明了溆浦鹅是国内肥肝性能突出的地方品种,通过溆浦鹅的品种资源和品种选育、生产性能及其体脂生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最后,通过对溆浦鹅的研究进展阐述,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溆浦鹅;选育研究;品种特征1 品种特征溆浦鹅属于中型偏大、肉肝兼用型品种。
体躯呈长圆柱形,毛色以白色为主,兼有灰色。
溆浦鹅皮肤呈浅黄色,眼睑黄色,虹彩灰蓝色,部分有顶心毛。
白鹅全身羽毛洁白,蹼、胫、喙、肉瘤都呈橘黄色。
灰鹅颈、背、尾为灰褐色,腹部呈白色。
蹼、胫呈橘红色,喙黑色,肉瘤呈灰黑色。
母鹅产蛋期间后躯丰满、呈蛋圆形。
腹部下垂,有腹褶。
放牧饲养条件下,90日龄平均体重可达5.07kg,母鹅4.60kg。
溆浦鹅觅食性和适应性很强,不仅耐粗饲而且生长速度快。
溆浦鹅具有营养价值高,肥肝性能好、肉质细嫩等特性。
溆浦鹅大概7月龄时开产,产蛋率低,产蛋30枚左右,秋末、春初是溆浦鹅的产蛋季节。
公鹅利用年限3~5年,母鹅5~7年。
溆浦鹅就巢性强,公母鹅配种比例1∶3~5,种蛋受精率97.4%,受精蛋孵化率93.5%。
溆浦鹅的肥肝性能好,一定条件下,填饲后比未填饲鹅普遍增重6~10倍,平均肥肝重达 600.3g,是国内肥肝性能优良的地方品种[1]。
2 品种资源现状溆浦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肉肝兼用型品种,因其肥肝性能优良而闻名。
其主产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其中以观音阁、仲夏、低庄、谭家湾等乡镇饲养量最多。
溆浦鹅饲养历史悠久,是青年男女订婚、拜节的礼品和传统节日的上等佳肴,并以鹅体重的大小论面,其特点与溆浦当地人长期形成的婚俗、节日问候习惯有相关,在溆浦县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双重作用下,形成了性能相对稳定的种源群体。
溆浦鹅突出的肥肝性能,是我国较好的父系品种,是我国重要的水禽品种资源之一。
3研究进展3.1 品种选育的研究溆浦鹅是湖南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且湖南省有优越的适合发展养鹅的自然和地理环境。
家禽育种调研报告

家禽育种调研报告家禽育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家禽育种的现状、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科研和产业文献,了解家禽育种的最新进展和技术。
2.实地考察:到家禽养殖基地和专业育种机构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了解家禽育种的实际操作和市场需求。
三、调研结果1.现状分析家禽育种行业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内主要的家禽育种企业包括中农、禽二等,它们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育种技术,实现了家禽产品的高产、高效和高品质。
与此同时,家禽育种企业还加大了对育种人才和科研投入的力度,加速了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2.技术分析目前,家禽育种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选择育种和基因编辑。
选择育种依靠对家禽个体进行选配,通过选择出优良品种的后代,实现优质、高效产蛋和高品质肉鸡的培育。
基因编辑则通过人为修改家禽基因,改变其遗传性状,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期,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3.市场需求分析家禽产品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之一,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家禽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绿色、安全、营养丰富的家禽产品需求增加,对高效产蛋、良种肉鸡等家禽新品种的需求也在增长。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禽产品的养生和健康功能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4.竞争分析当前,家禽育种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行业内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品种的推广上。
各家企业都在不断研发新的育种技术,并尽快将新品种推向市场,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些企业还通过提供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相关设备的全套解决方案,赢得客户的支持。
四、发展趋势1.绿色健康:未来的家禽育种将重点关注绿色环保和健康需求,提高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2.科技创新:家禽育种将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对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过去二十年中,全球家禽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禽肉消费量超过牛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鸡蛋生产量从2650万吨上升到5579万吨,而且世界家禽消费量今后还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
所有这一切的形成都与家禽科学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就家禽遗传育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1.家禽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家禽遗传资源是家禽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据估计,现代养禽业取得的巨大成就40%应归于家禽育种,而其中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所起的作用超过了50%。
中国地方鸡遗传结构差异显著,血型基因纯合系数较低,血型因子分布相当分散,构成了我国丰富且具有极大选择潜力的遗传资源。
2006年农业部确定了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的家禽品种,鸡23个:九斤黄鸡、大骨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漳州斗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鸭8个: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鹅10个: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雁鹅、豁眼鹅、酃县白鹅、太湖鹅、兴国灰鹅、鸟鬃鹅。
安徽省著名的禽类地方品种有:淮北麻鸡、淮南麻黄鸡、平铺麻黄鸡、黄山黑鸡、皖南三黄鸡、天长三黄鸡、亳州斗鸡、枞阳媒鸭、巢湖鸭、皖西白鹅、雁鹅、皖中四季鹅。
我国地方禽种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蛋肉品质优良。
不少鸡还具有珍贵的优良经济性状。
如边鸡产褐壳大蛋,平均蛋重66 g,在-30℃气温下也能生存繁殖;仙居鸡体小省料,年产蛋高的可达200个以上。
丝毛乌骨鸡的药用保健性能闻名世界。
原产于北京的北京鸭已成为遍及全球的优良鸭种,当前世界的肉鸭几乎都是北京鸭的杂交后裔。
中国地方鹅的产蛋性能可能也要居世界首位。
现代化养禽业追求专一化和高产化,通过专门化品系间的杂交配套,以有限的品种资源组成配套系大面积推广,而大量原始品种遭到抛弃,少数则畸形突变,与此同时由于强调某一性状而丧失另外一些重要性状,致使家禽资源的匮乏和消失更加严重。
发达国家目前品种数量已为数不多,遗传基础很窄,仅依靠良好的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进行选育以提高生产性能。
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量引进高产品种的冲击,使原有地方品种数量迅速减少,面临消亡灭绝的威胁。
另一方面现代家禽生产对家禽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禽种不仅应高效、抗病,而且要求优质。
但新禽种的培育,若没有新的基因型补充,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显然家禽遗传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适应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例如,淮北麻鸡是我省优良土方品种,体型较小,蛋肉兼用,肉质好,适应性强,是生产符离烧鸡的首选品种。
但是,仍然存在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整齐度差,就巢性较强等缺点,应加大选育适当提高生长速度和均匀度。
按照FAO的观点“利用是对地方遗传资源最好的保护”,显然,禽种资源的保存、种质特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养禽业中出现世界性遗传基因贫乏的最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2.家禽遗传育种研究方法2.1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具有:①高度多态,以保证个体或家系在每一个基因座都可能携带不同的等位基因;②丰富性,以保证足够的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⑧共显性即等显性,以保证标记某基因座上所有的基因型都可以被识别;④中性,对所研究的数量性状和适应性都呈中性。
2.1.1 RFLPRFLP是利用标记探针与转移于支持膜上的总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杂交,通过显示限制性片段的大小来检测不同位点等位变异的一种方法。
其多态性产生的原因是DNA某区域发生缺失、插入、突变引起酶切位点的消失、出现、位移或染色体重排引起电泳带改变。
RFLP的探针有cDNA探针和基因组DNA探针,前者有较强的保守性.可用于基因组比较和种群起源演化;后者检测的多态频率较高,但种属特异性强。
RFLP标记的是单拷贝编码序列,大多数属单位点上的双位点基因,具有共显性特点,因此主要用于遗传连锁图的绘制和目的基因的标记。
迄今为止,各种动植物的连锁图主要由RFLP标记来绘制。
但是,由于编码基因具有相当高的保守性,使其多态信息含量不高;制备特异探针需分离相应的编码基因,且并非任何内切酶都可产生多态片段,因此该技术较为复杂,需要较多仪器设备支持,限制了其应用。
2.1.2 RAPDRAPD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非特异性寡核甘酸为引物(5~10 bp),借助PCR扩增,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
该类标记能检测到多个基因座位,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闱大(0.2~0.9),可在对物种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多态性分析。
所用引物可人工合成,适用于生物界的不同物种。
但RAPD标记带在多数位点呈显性表现,不能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更主要的是其稳定性和特异性控制条件较为严格。
因此,尽管该标记方法简便快捷,经济实用,检出率高,但需对大量引物进行筛选,试验结果对底物有依赖性,难以实现技术标准化。
此外,扩增片段是基因组中的随机区域,产物可能是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的混合物。
2.1.3 AFLPAFLP的检测原理是使用双链人工接头与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相连接作为扩增的模板,对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
由于不同来源的DNA酶切片段存在差异,导致产生的产物呈多态性。
AFLP实际是RFLP与PCR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具备如下特点:(1)多态性强,一般可检测40~150个扩增产物,非常适合绘制品种的指纹图谱及分类研究。
(2)稳定性好,重复性强。
由于AFLP采用的限制性酶种类多,可标记的数目很多。
但是,该技术需要使用同位素检测,安全性较差。
此外,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可用于非赢利的科学研究,如用于育种,则需购买专利。
2.1.4 卫星技术卫星DNA包括重复单位长约l0~60 bp的小卫星和1~4.bp的微卫星,由重复单位头尾串联相接而成。
重复单位在不同物种的位点间和同一物种的不同位点间表现保守性,同一位点重复单位的序列、数目,随物种、群体和个体呈现高度特异性,因此用克隆的卫星DNA和人工合成的寡聚核甘酸探针进行杂交,可获得具有个体专一性的限制性片段杂交谱带图,称DNA指纹图。
DNA指纹图具有高度变异性、个体专一性和组织稳定性。
卫星DNA除直接作为探针外,还可将其两侧的特异性序列作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卫星片段来分析多态性。
2.1.5 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原位杂交是用标记的DNA探针与染色体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的分析标记技术。
在研究内容、方法上将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
其最大的优点是准确直观,主要用于外源染色体的检测、物种的起源、演化研究、物理图谱构建方面。
随着标记技术的改进及标记探针的增加,该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最理想的方法是荧光杂交技术。
2.1.6 DNA指纹DNA指纹是动物基因组经过适当限制性酶切,经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转移、预杂交,再与种群特异性或位点特异性探针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得到具有种群和个体特异性的DNA谱带图。
它由多个RFLP图带组成的具有高度变异性和个体专一性,且能专一遗传的RFLPs图谱。
用于DNA指纹分析的探针可以是动物基因组克隆出的小卫星或微卫星探针,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小卫星或微卫星探针,并可进行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问或不同物种问的DNA指纹研究。
DNA指纹图主要反映了基因组中卫星DNA的变异情况,而非单一序列的变异情况,一个探针一次可检测十几个甚至上千个位点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中的分布,具有高度变异性、个体专一性、组织稳定性,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技术。
但探针来源困难,基因组探针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这一问题,而基因组探针产生DNA指纹图的分子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家禽的品种品系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距离的估测和基因图谱的制作等许多方面都应用了分子标记技术,尤其在鸡的标记辅助选择(MAS)方面研究较多。
标记辅助选择能较好解决低遗传力性状、后期表达性状和限性性状的选择问题,能提高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有目的地导入有利基因或剔除有害基因,拓宽或拓新畜禽的经济用途,提高生产性能。
2.2 标记辅助选择(MAS)与众多的生长性状相比,畜禽中已定位的QTL非常有限,短期内无法了解控制性状的机理,通过与QTL连锁的DNA标记评估个体的生产潜力,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育种模式。
称为标记辅助选择。
MAS不仅可在生命的早期开始,不必再等待生产形状完全表现而且突破了限制性状从单性别选择的局限,对于破坏性试验选择的性状,如屠体、抗体性状也不必做昂贵的屠宰和疾病应激试验。
因此缩短了世代间隔,提高了选择强度,增加了选择的准确性。
研究发现,在动物标记辅助选择中,遗传标记基因与QTL的连锁程度是决定MAS的关键因素。
二者连锁的越紧密,则其连锁关系在不同家系及群体巾稳定的可能性就越大,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就越高。
2.3 基因芯片技术1991年美国Afymetrix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块DNA芯片,2004年该公司又率先研制成鸡的全基因组芯片。
利用鸡全基因组芯片研究肉鸡腹脂基因表达谱在国内亦已兴起。
基因芯片(Gene chip)有许多同义名词,如DNA阵列,DNA微阵列,DNA芯片,DNA微芯片等,它是指采用显微打印手段或寡核苷酸原位合成,在固相支持物表面有序地固定排列上千万条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形成DNA微阵列,荧光标记分子通过体外转录或扩增等技术掺入到样品RNA或DNA当中,然后荧光标记过的DNA或RNA样品再与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检测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分析。
目前,基因芯片有多种分类标准,根据载体材料分类,芯片可分为玻璃芯片、硅芯片、尼龙膜芯片和陶瓷芯片;根据探针成分可将芯片分成3类:基因组DNA芯片、cDNA芯片和寡聚核苷酸芯片;根据制作方法分类,可分为合成后交联法和原位合成法。
芯片技术包括载体表面化学修饰、核酸片段制备、芯片制备、标记、杂交、扫描及数据分析。
主要内容如下:①用于包埋、吸附或连接各种生物分子,使生物分子固相化从而进行反应的固相材料称之为芯片的载体。
载体表面经过修饰后非常均匀,容易进行非共价的或共价的化学修饰,并且在荧光探针激光波长范围背景荧光很低,从而减少试验误差。
②反向点印迹杂交被标准的基因芯片技术所采用,探针是固定在载体上的核酸分子,靶分子是与探针杂交的游离核酸。
探针的制备主要有原位合成和合成后交联2种方法。
③基因芯片的靶序列需进行荧光标记,荧光标记方法分为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法。
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标记方法是直接标记法,即利用反转录酶或PCR反应将荧光染料直接掺人到样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