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日期:2016-02-26 ] 来源:港北区教育局作者:港北区教育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局大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努力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氛围,切实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现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总结如下:
一、我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底统计,港北区学生数为幼儿园39486人,小学64327人,初中25078人,高中5951人,共134842人;其中留守儿童幼儿园8195人,小学13062人,初中5068人,高中518人,共26843人,占学生总数19.9%。
二、主要做法
我区各个优秀的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中,有一个是荷城小学三年级二班的。该班80多个学生中有6个留守儿童,该班班主任利用中午及放学后的时间分别找这些同学谈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上课时注意多关注他们。并且在课后逐一走访了这些学生家庭,与监护人及时取得联系,认真听取监护人的意见,让他们平时多关心这些孩子,并加强管教。此外,经常与留守学生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定期电话联系,反馈学习及思想情况。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听课的效率从此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并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利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教育有的放矢进行。
通过这个优秀的教育案例,我局采取“四抓”防厌。一是抓“差生”防厌学。针对学习感到无望的学生,首先要帮助其树立信心,其次要挖掘闪光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针对基础差、智商低的学生,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放慢进度,使他们跟上队。二是抓“两头”防厌学。加强小学高年级教学,研究制定小学毕业质量检测机制,向初中输送合格毕业生,从源头解决厌学辍学问题。同时,初中学校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重点防止低年级产生厌学。三是抓“减压”防厌学。以精简学生用书,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四是抓“师德”防厌学。教师要热爱学生,为人是表,杜绝体罚、变相体罚、讥讽学生等不良行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隐患多,易受伤害。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生活习惯差,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三)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农村“留守儿童”,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
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四)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五)良好道德缺失,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四、相关工作建议
在当前城乡差别巨大、农村城镇化不高、农业收入偏低的形式下,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是不可改变的。留守儿童的现象也不可能很快消失。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抓好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和谈心工作。认真落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留守儿童配备帮扶教师,提供学习和生活保障。班主任坚持与“留守儿童”谈心,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动态,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制定个别教育方案,进行矫治引导和帮助教育。
(二)保障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需求。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将课业辅导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坚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四是家校联系优先保障,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确保留守儿童能经常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
(三)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积极开通咨询电话或知心信箱等,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开展留守儿童“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在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四)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教育资助计划。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乡土环境。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手段就在于在提供物质性公共品共给的同时,也提供非物质性公共品供给,共建一种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却相对较高的乡土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农村能否长期稳定,城乡能否良性互动,中国现代化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能否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以及共青团、妇联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关爱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