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防雷检测标准是多少

防雷检测标准是多少

防雷检测标准是多少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和物质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各种建筑物和设备,特别是对于一些对雷电产生敏感的场所,如电力系统、通讯系统、石油化工系统等,都需要进行防雷检测,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那么,防雷检测标准是多少呢?首先,防雷检测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对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对于建筑物的雷电感应、雷电冲击、防雷装置的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电气装置的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等,这些标准规范了防雷检测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其次,防雷检测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设备进行具体的制定和执行。

比如,对于电力系统的防雷检测,需要遵循《电力系统防雷技术规范》DL/T 1312-2013的要求,对于通讯系统的防雷检测,则需要遵循《通信设备防雷设计规范》YD/T 1091-2006的要求。

这些具体的标准规定了不同系统和设备的防雷检测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以及对于防雷设备的要求和性能指标。

另外,防雷检测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防雷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这就需要及时对防雷检测标准进行更新和完善。

比如,针对于新型的防雷材料、防雷设备和防雷技术,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防雷检测标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场所和设备进行具体的制定和执行,同时要考虑科技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雷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人们和设备的安全。

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与应用

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与应用

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分析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0kV配电线路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运行当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但关系着企业用电的畅通、用电人员的安全,还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

文章对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技术与应用作出简要分析。

标签: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应用前言10kV配電线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但在一些地区由于受热不均或是蕴含金属矿藏等原因而雷电频繁,雷电会对整个10kV的配电线路造成损坏,影响它的平稳运行,本文将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对此进行分析。

1 常用防雷措施及作用1.1 防雷水平指标线路耐雷水平指的是在线路发生雷击状况时,线路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的最大电流幅度数值。

雷击电流高于耐雷水平会引起闪络,低于则不会。

闪络冲击时间短不会引起跳闸,若时间相对较长,会引起跳闸,线路雷击跳闸率是每100km 线路每年因为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1]。

线路耐雷水平与线路雷击跳闸率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1.2 常用防雷措施作用分析(1)架空地线。

架空地下指的是在配电线路的下方假设地线,这样可以让其和导线之间产生耦合的作用,这种耦合作用可以对绝缘子的电压起到一定的降低效果,同时,架空地下还能够对击中配电线路的雷电流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2)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对雷电过电压起到限制作用或者是通过操作过电压来保护配电线路、电气设备的一种装置[2]。

在电流冲击之下,避雷器放电会造成对地短路的现象,然后工频续流以电弧放电形式流过间隙,其第一次过零时,避雷器有着自行截断工频续流,恢复绝缘性的作用,可以让整个配电线路继续工作,不会轻易发生跳闸的现象。

避雷器自身的种类主要为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器与阀型避雷器等。

当安装避雷器之后,雷电击中杆塔,避雷器会让雷电流产生分分流,一部分的雷电流会通过杆塔流入地面,在雷电流过大时,避雷器会起到分流的作用。

输电线路的防雷指标

输电线路的防雷指标

输电线路的防雷指标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雷击现象也经常会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防雷指标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输电线路的防雷指标主要包括闪击耐受水平和感应耐受水平两
个方面。

闪击耐受水平是指输电线路在雷电活动中发生直接闪击时,对于线路的保护等级和绝缘能力的要求;感应耐受水平是指输电线路在雷电活动中产生感应电压时的保护要求。

这两个指标的设定要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架空线路或地下电缆线路等具体情况进行考虑,以确保线路在雷电活动中的安全运行。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一方面可以采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和隔离装置,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接地措施和雷电防护装置。

此外,还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防雷隐患。

总之,输电线路的防雷指标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需要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实施。

- 1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击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全面介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防雷标准、规程、检测方法和防雷措施等。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1.1 防雷设计标准的重要性防雷设计标准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规定了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它的制定旨在减少雷击损害,并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 防雷设计标准的内容(1)建筑物类别和等级的分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并规定每个类别和等级下的防雷要求。

(2)防雷系统设计:包括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置、避雷针、避雷网等设备的设计要求。

(3)导电路径设计:规定建筑物内部导体的路径和距离,确保防雷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防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介绍了常用的防雷材料,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5)施工质量控制:针对防雷系统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防雷效果。

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程2.1 防雷规程的意义防雷规程是指导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工作的依据,旨在确保建筑物的防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

2.2 防雷规程的内容(1)技术要求:规定了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原则,包括接地装置的电阻要求、导体的布置方式等。

(2)施工要求:明确了防雷系统施工的步骤和工艺,并要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3)设备选择和安装:介绍了常见的防雷设备,并给出了选择和安装的要点。

(4)维护与检测:阐述了防雷系统的维护和定期检测的重要性,如何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查。

三、建筑物防雷检测方法3.1 防雷检测方法的意义防雷检测方法是评估建筑物防雷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保障建筑物和人们的安全。

3.2 防雷检测方法的分类(1)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利用电学参数或电磁场的测量,无需直接接触建筑物,检测速度较快,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DRRU3152-e技术指标

DRRU3152-e技术指标
≤10kg(不带壳)
<320W/275W
自然热
DRRU3152-e的环境指标如表5所示。
表5环境指标
项目
指标
工作温度
长期: -40°C~+55°C
短期: -40°C~+70°C
相对湿度
2% RH~100% RH
气压
70 kPa~106 kPa
海拔高度
不超过4000m。
在-60m~1800m可正常工作,功能指标正常。当海拔达到1800m以上时,每增加220m,环境温度上限规格降低1℃。
防雷指标接口名称防雷方式冲击电流指标48vdc电源接口差模方式10ka共模方式20kaac电源接口差模方式5ka共模方式5ka射频接口差模方式8ka共模方式40ka监控告警接口差模方式3ka共模方式5ka说明
DRRU3152-e技术指标
本节描述DRRU3152-e的制式、频段、射频指标、Ir接口规格和工程指标。
制式和频段
DRRU3152-e支持的制式和频段如表1所示。
表1制式和频段
类型
制式
频带
频率范围
DRRU3152-e
TDL、TL
E频段
2320MHz~2370MHz
射频指标
DRRU3152-e的射频指标如表2所示。
表2射频指标
类型
收发通道数
容量
输出功率
接收灵敏度
DRRU3152-e
2T2R
TDS单模: 18C
运行环境
ETSI EN 300019-1-4V2.1.2(2003-04) Class 4.1:“Non-weatherprotected locations”
防震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083-99《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Interim Provisions for Test of Anti-seismic Performanc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信号防雷器技术参数 -回复

信号防雷器技术参数 -回复

信号防雷器技术参数-回复信号防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免受雷击等电磁干扰的关键装置。

它的技术参数对于确保它的有效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逐步介绍信号防雷器的技术参数,包括额定电压、击穿电压、放电电流、响应时间和耐雷电磁辐射能力。

首先,额定电压是信号防雷器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

它表示了信号防雷器可以正常工作的最高电压水平。

一般来说,额定电压应与被保护设备或系统的工作电压相匹配,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信号防雷器的额定电压过低,它可能无法阻止过高的电压进入设备或系统内部,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其次,击穿电压是信号防雷器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它是指信号防雷器在过电压条件下启动的最低电压。

当系统或设备遭受雷击或其他高电压冲击时,击穿电压决定了信号防雷器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吸收过电压的能力。

较低的击穿电压将使信号防雷器更容易启动并提供保护。

第三,放电电流是信号防雷器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参数。

它是指信号防雷器在吸收或排除过电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较高的放电电流意味着信号防雷器可以更好地承受和耗散过电压的能力,从而保护被保护设备或系统的安全。

接下来,响应时间是信号防雷器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它表示信号防雷器在遭受过电压时开始快速反应并吸收或排除电压的能力。

较短的响应时间意味着信号防雷器可以更快地保护设备或系统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信号防雷器时,应选择具有较短响应时间的产品以确保高效的保护。

最后,耐雷电磁辐射能力是信号防雷器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它表示信号防雷器在雷电活动期间能够承受的最大电磁辐射水平。

由于雷电通常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信号防雷器必须具备足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保证在高强度的雷电活动中继续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信号防雷器的技术参数是确保其有效性和性能的基础。

额定电压、击穿电压、放电电流、响应时间和耐雷电磁辐射能力是评估信号防雷器质量和适用性的重要指标。

在选择信号防雷器时,我们应该根据被保护设备或系统的需求和特点,综合考虑这些技术参数,以确保信号防雷器能够提供可靠的保护。

避雷系统、机房地线、卫星接收天线避雷主要技术指标

避雷系统、机房地线、卫星接收天线避雷主要技术指标

避雷系统、机房地线、卫星接收天线避雷
一、避雷系统
(一)铁塔防雷系统:
进口避雷针为提前预放电式避雷针:
采用标准(NFC17-102)。

相对于传统的避雷针来讲,该避雷针不等雷电场强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够提前放电,保护半径更大,降低了每次接闪时的雷电流脉冲强度,抑制直击雷雷电感应引起的二次效应,更为安全。

其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
1、雷电通流量:≤200KA
2、雷电流衰减倍率:陡度衰减倍率8-33;幅值衰减率50%-80%
3、抗风强度:40m/s
4、针体直流电阻:0.85Ω/km
5、使用寿命:70年
6、适用的塔高:30m-150m
7、引下线材料:95mm2多股铜芯阻燃电缆
8、避雷针安装方式:
将避雷针各部件组装好后,用螺栓紧固及法兰焊接方法将避雷针整体固定在基座上。

(1)安装避雷针时要连接可靠。

(2)安装完成后,避雷针各连接处或金属表面涂镀层有损伤处,应做好防锈处理。

9、与地网连接方式说明:采用放热焊接方式。

实验室防雷接地系统
1、采用镀铜接地极,高耐腐蚀性,高导电性,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2、实验室外部组成地下环网,采用水平接地体及垂直接地体防雷降阻。

3、接地体之间连接均采用放热焊接连接。

4、接地电阻在2Ω以下。

5、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功能说明
地网材料及工艺说明。

电子秤的防雷与防干扰技术 电子秤技术指标

电子秤的防雷与防干扰技术 电子秤技术指标

电子秤的防雷与防干扰技术电子秤技术指标随着电子产品的进展,电子衡器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但是有些衡器在使用中,常常会显现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设备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方面,由于干扰和接地引起的异常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时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雷击损坏电子元件,接地不良造成显示数值的漂移等,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来分析解决干扰这一问题。

一、紧要的干扰及抑制技术1、电源干扰:电源干扰往往以浪涌的形式显现,如雷电或电源线上引入的感应电荷。

它能引起保险丝断、损害打印电路板、损害桥式整流器等。

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对电源的干扰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接地系统良好,能减小故障带来的损失,系统接地对此类故障能起到有效的防止作用。

2、交流电干扰:交流电干扰可能损坏元器件及微处理机。

对交流电源,零线与地线之间电压不应超过02V,其地线要接在接地桩上。

对此类干扰可以的方法是良好的接地以及使用对干扰有滤波作用的稳压源。

3、感应干扰:感应干扰是由电感破坏磁场所产生,这个干扰以尖的高电压形式显现,它比原来的电压要高得多,这个尖的电压能引起各种故障,并对设备造成永久性危害。

它紧要表现为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磁场辐射三种形式,对电路紧要造成共模形式的干扰。

克服电场耦合干扰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屏蔽。

屏蔽电场耦合干扰时,导线的屏蔽层可以不要两端连接当地线使用,因在有地环电流时,这将在屏蔽层形成磁场,干扰被屏蔽的导线。

应当把屏蔽层单点接地,一般选择它的任一端接地。

抑制磁场干扰的方法是屏蔽干扰源。

但把它们都用导磁材料屏蔽起来很难做到,故只能接受一些被动的抑制技术,阔别干扰源,同时要尽量避开平行走线。

4、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频率干扰可能造成电子衡器显示不准,这时要检查接地设备是否用了长而细的导线,线的屏蔽是否良好,滤波器工作是否正常。

5、静电干扰:静电干扰要比射频干扰的破坏力大。

当设备受潮时,静电干扰就会显现,而且这种干扰比较常见。

静电干扰明显的可能破坏传感器及敏感组件,造成设备关闭,显示混乱。

二级防雷器参数

二级防雷器参数

二级防雷器参数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电对各种设备和系统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人们研发了各种防雷器。

其中,二级防雷器作为一种常用的防雷设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二级防雷器的参数入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一、耐受电流:二级防雷器的耐受电流是指它能够承受的雷电冲击电流的大小。

在设计和选购二级防雷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耐受电流。

一般来说,耐受电流越大,防雷器的抗击打能力越强,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成本。

二、动作电压:二级防雷器的动作电压是指在雷电冲击下,防雷器开始工作的电压。

动作电压是选购二级防雷器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动作电压越低,防雷器的灵敏度越高,能够更早地启动保护装置,从而减少设备受雷击的可能性。

三、保护电流:二级防雷器的保护电流是指在其工作范围内,能够将雷电冲击电流引导到地下的电流阈值。

保护电流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防雷器的保护能力。

一般来说,保护电流越大,防雷器的保护能力越强,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设备本身的耐受能力。

四、响应时间:二级防雷器的响应时间是指从雷电冲击到防雷器开始工作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衡量防雷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响应时间越短,防雷器的反应速度越快,能够更及时地将雷电冲击引导到地下,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五、容量:二级防雷器的容量是指其所能够承受的雷电冲击能量大小。

容量的大小与防雷器的耐用性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容量越大,防雷器的使用寿命越长,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六、安装方式:二级防雷器的安装方式有直插式、导轨式、固定式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安装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设备和系统。

在选购二级防雷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确保防雷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七、使用环境:二级防雷器的使用环境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海拔等因素。

不同的环境对防雷器的要求不同。

在选择二级防雷器时,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防雷器。

防雷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防雷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雷电过电压保护器(SPD)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标准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厂家所投标的产品必须提供信息产业部指定的防雷产品的检测单位---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防雷性能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本附件中所列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作为厂家投标和甲方对设备评估的依据:雷电过电压保护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根据信息产业部对产品检测报告来判定,,而且必须通过SPD最大通流量/每线的检测。

由于间隙型雷电电流保护器其残压太高,两级保护器之间的去耦距离要求大于15米,动作时间较慢,有火花气体放出,不适合交换、数据或移动通信基站使用,因此在本选型中不采用间隙型雷电电流保护器,推荐使用氧化锌型限压型SPD.1. 一级(B级)氧化锌避雷箱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G或L-N、N-G必须同时通过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不小于320V(指交流电有效值),对应的氧化锌标称导电电压(压敏电压)为510V左右,残压小于1600V(在20kA、8/20μs波形的条件下);状态指示:具有模块损坏告警、开关掉电显示,最好采用3+1的保护模式或者采用全模式(7模式)。

2. B-C级氧化锌避雷箱最大通流量:L-G或L-N、N-G必须同时通过60kA/每线、8/20μs波形;最高持续相电压:不小于320V(指交流电有效值),对应的氧化锌标称导电电压(压敏电压)为510V,其残压在1600V左右(在20kA、8/20μs波形的测试条件下);状态指示:具有模块损坏告警、开关掉电显示最好采用3+1的保护模式或者采用全模式(7模式)。

3. 二级(C)氧化锌避雷器(含单相保护器)最大通流量:每线(L-G或L-N、N-G同时)40kA(8/20μs波形);最高持续相电压:不小于320V(指交流电有效值),对应的氧化锌标称导电电压(压敏电压)为510V;状态指示:具有模块损坏告警。

防雷器主要技术指标

防雷器主要技术指标

防雷器主要技术指标
CCTV视频防雷器系列使用说明书
在闭路监控系统中,大量使用智能弱电设备,而摄像设备、控制设备天气控制中心之间往往有较长的距离。

因此在雷雨天气这些设备极易受到强感应雷电的破坏,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本系列防雷设备就是针对CCTV系统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开发设计的,使用防雷设备后可大大降低设备遭雷击破坏的概率,系统可靠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本系统防雷设备使用非常简单,只要把系统要保护的线路接到防雷器的相应端口上,把相应的接地线可靠的接入大地即可起到相应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防雷器在线路两端成双配对使用。

防雷器共分成以下几类:
1、视频防雷器NA-104A 主要用于视频信号的防雷
2、二合一防雷器NA-104B 主要用于电源、视频、控制信号两两组合防雷
3、三合一防雷器NA-104C 主要用于电源、视频、控制信号的三组合共同防雷
以上设备的技术参数见系列防雷器技术参数表。

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接线见下图说明。

防雷技术指标

防雷技术指标

建筑物防雷技术指标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 0区(连续或长期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0区(可燃性粉尘连续或长期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 1区(可能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1区(可燃性粉尘可能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 .具有 2区(不太可能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2区(可燃性粉尘不太可能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防雷检测标准

防雷检测标准

防雷检测标准防雷检测是指对建筑物、设备或者其他物体进行雷电防护装置的安装和性能检测,以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对于防雷设施的检测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防雷检测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防雷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防雷设施的安装位置、接地电阻、接闪器、避雷针等各项指标的要求。

安装位置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周围环境以及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以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

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接地系统的放电能力。

接闪器和避雷针则是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对雷电的有效防护。

其次,防雷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防雷设施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防雷设施,其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接地系统的性能检测,可以采用电阻测试、电位测试等方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而对于避雷针和接闪器的性能检测,则需要考虑其放电能力、承受雷电冲击的能力等指标。

因此,防雷检测标准应当明确各项防雷设施的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以便检测人员进行准确的检测。

另外,防雷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防雷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防雷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其长期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方面,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可以确保防雷设施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另一方面,及时的维修和更换可以避免因设施老化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因此,防雷检测标准应当明确防雷设施的维护周期、方法和标准,以及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要求。

综上所述,防雷检测标准是保障防雷设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其包括对防雷设施的安装位置、性能检测方法和标准,以及维护和管理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防雷检测,才能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和遵守防雷检测标准,以提高防雷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防雷接地验收技术要求和指标

防雷接地验收技术要求和指标

防雷接地验收技术要求和指标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验收中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主要以《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和国家、各行业防雷设计规范等为依据。

以下按照防雷装置施工现场分段、分项验收的工程内容,分述验收中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

基础防雷接地验收技术要求和指标基础接地分为人工防雷接地装置和自然基础接地装置两种.它们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为:1.人工接地装置技术要求和指标人工接地装置是指非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地梁,而用圆钢、角钢、扁钢或专用成品制作件,人工布设的接地装置。

其通常做法为。

材料规格:A.专用成品制作件。

B.角钢<50 mm X 50 mm X 5 mm,镀锌扁钢-40 mm X 4 mm;厚度>4 mm;钢管厚度)3.5 mm;圆钢直径D>10 mm(2)安装深度(埋设深度):-50-80 cm,冻土层以下。

(3)安装长度:垂直接地体2.5 m,间距-5 m。

水平接地体外引长度不应超过接地体有效长度,其中P为接地体周围的土城电阻率.(4)安装形式:①环形、水平接地体,②垂直接地体,③垂直与水平接地体混合而成的接地网。

当在建筑物周围的无刚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规定如下表所示:(5)安装位置:按设计要求,不得将人工接地体敷设在基础坑底,一般应敷设在散水以外(距建筑物外墙皮0. 5-0. 8 m,灰土基础以外的基础桩边.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当各种接地不共用及与金属管道不相连时,其间距按不同防雷类别,其间距至少分别为,第一类:S>3m;第二类:S>2m;第三类:s>2m,建筑物地中距离按不同防雷类别应分别符合下列表达式: 第一类:S>0. 4R; (S-地中距离,R-冲击接地电阻值)第二类:S>0. 3K R;式中K-分流系数。

当只有单根引下线时,K=1;当有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时,K=0.66;当接闪器为网状的或成闭合环时有多根引下线的情况下,K=0.44.(6)焊接情况:圆钢单边搭接焊接时长度不小于圈钢直径的12倍;双边搭接焊接时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二倍,多面连续焊。

风能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风能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风能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1.防雷能力:风能防雷器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雷电对风力发电设备的直接击中,因此其防雷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

一般来说,风能防雷器应能承受雷电击中,避免潜在的损坏或火灾等风险。

2.响应时间:风能防雷器能在多快的时间范围内对雷电进行反应并释放掉雷电能量,是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

响应时间越短,越能有效地保护风力发电设备,减少雷击带来的风险。

3.技术可行性:风能防雷器需要具备现实可行的技术性能,在实际的风力发电设备中能够安装和使用。

这包括防雷器的形状大小、重量、材料等方面的考虑,以确保其可以适应现有的风力发电设备的需求。

4.维护成本:风能防雷器在长期使用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一直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因此,维护成本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

一般来说,维护成本越低,风能防雷器的使用寿命就越长,经济效益也越高。

5.可靠性:由于风力发电设备通常位于户外环境中,面对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因此风能防雷器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

可靠性包括抗风雨、抗腐蚀、耐用等方面的指标。

除了上述主要的技术参数外,风能防雷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安装方式、接地电阻、外观设计等。

最终产品应能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够有效保护风力发电设备免受雷击影响,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在实际的风力发电项目中,设计和选择适合的风能防雷器是十分重要的决策,关系到风力发电设备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总结起来,风能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防雷能力、响应时间、技术可行性、维护成本和可靠性等。

这些技术参数将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在选择和使用风能防雷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技术参数,以确保最佳的防雷效果和长期运行。

防雷器技术参数指标案例说明

防雷器技术参数指标案例说明

防雷器技术参数指标案例说明下面是光伏发电系统常用防雷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具体说明。

1.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 e):该电压值表示可允许加在防雷器两端的最大工频交流电压有效值。

在这个电压下,防雷器必须能够正常工作,不可出现故障。

同时该电压连续加载在防雷器上,不会改变防雷器的工作特性。

2.额定电压(U n):是指防雷器正常工作下的电压。

这个电压可以用直流电压表示,也可以用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来表示。

3.最大冲击通流量(I max):是指防雷器在不发生实质性破坏的前提下,每线或单模块对地,通过规定次数、规定波形的最大限度的电流峰值数。

最大冲击通流量一般大于额定放电电流的2.5倍。

4.额定放电电流(I n):额定放电电流也叫标称放电电流,是指防雷器所能承受的8/20us 雷电流波形的电流峰值。

5.脉冲冲击电流(I imp):是指在模拟自然界直接雷击的波形电流(标准的10/350us雷电流模拟波形)下,防雷器能承受的雷电流的多次冲击而不发生损坏的电流值。

6.残压(U res):是指雷电放电电流通过防雷器时,其端子间呈现出的电压值。

7.额定频率(f n):是指防雷器的正常工作频率。

在防雷器的具体选型时,除了各项技术参数要符合设计要求外,还要特别考虑下列几个参数和功能的选择。

8.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 c)的选择。

氧化锌压敏电阻防雷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值(Ue),是关系到防雷器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参数。

在选择防雷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值时,除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安装电网可能出现的正常波动及可能出现的最高持续故障电压。

例如在三相交流电源系统中,相线对地线的最高持续故障电压,有可能达到额定工作电压交流220V的1.5倍,即有可能达到330V。

因此在电流不稳定的地方,建议选择电源防雷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值大于330V的模块。

在直流电源系统中,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值与正常工作电压的比例,根据经验一般取1.5倍到2倍。

9.残压(U res)的选择。

4-20ma防雷装置技术参数

4-20ma防雷装置技术参数

4-20ma防雷装置技术参数
防雷装置的技术参数通常取决于制造商和型号,以下是关于4-20mA防雷装置的部分技术参数:
1. 输入信号范围:4-20mA。

2. 输出信号范围:与输入信号相同或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3. 防雷等级:根据不同的防雷标准,如IEC61312,可达到不同的防雷等级。

4. 响应时间:对于雷电或浪涌的响应时间应尽可能短,以确保快速响应和保护设备。

5. 插入损耗:防雷装置应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以减少对信号的影响。

6. 接口类型: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接线端子、插座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7. 工作电压和电流:根据具体应用和设备要求进行选择。

8. 环境条件:防雷装置应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9. 安全性能:防雷装置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如过热、过流、过压等保护功能。

电源防雷器的技术参数和要求

电源防雷器的技术参数和要求

电源防雷器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浪涌防护器(防雷器) 避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护水平(残压)Up浪涌防护器在通过浪涌电流时,保护器两端的电压差称残压。

防护水平是指在额定放电电流时,防护端的残压水平,即瞬时钳位电压的钳制能力。

这是选择浪涌保护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电气、电子设备只能承受一定范围的瞬时过电压,如电话交换机要求小于1000V,主机控制部份要求<700V,否则有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

2、电压标称电压Un:与被防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例如:230/380V。

工作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内具备正常运行的能力。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加在浪涌防护器接线端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的有效值。

Uc值必须与标称电压相符,在使用说明的规定范围内。

3、噪音衰耗浪涌瞬态过压一般都会引起微波和瞬态高频噪音,如果浪涌防护器不采用高频滤波器模块对微波和高频噪音进行过滤,就会导致系统紊乱和电子元件老化。

这是浪涌防护系统的安全、可靠的一项重要指标。

4、最大浪涌电流(放电电流)Imax最大浪涌电流是指浪涌防护器处理瞬态过压的最大工作电流。

浪涌电流Imax越大,浪涌防护器的可靠性越高。

当然,选择容量大小决定雷区浪涌的强弱、防护设备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等因素。

5、保护模式为保证被防护系统的安全,在三相四线并带地线的电源中必须采用全模式结构的浪涌防护系统。

6、响应时间ta浪涌防护器的响应时间必须比浪涌电流的速度快,是浪涌防护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浪涌防护器的特性。

响应时间越小,抑制浪涌瞬态电压的速度就越快。

一般由计算机控制的电子设备,其浪涌防护器的响应时间应<10ns,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7、自动防故障保护浪涌防护器必须具有自动防故障保护功能。

8、浪涌防护能力(寿命)浪涌防护器在某波形(通常为10kA 8/20μs 20kV波形)下所承受的冲击次数。

9、绝缘电阻:≥1000MΩ10、浪涌防护器的辅助功能状态显示、音响报警、浪涌计数及远程监控功能。

防雷的接地电阻值

防雷的接地电阻值

防雷的接地电阻值
接地电阻值是一个衡量接地和供电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它是由防雷装置、接地网络、电缆接地体和接地接头组成的系统实现的低电阻链接。

系统的接地电阻值越低,可以更有效地抵抗外界高压的影响。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影响整个防雷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接地电阻是指电缆接地体和接地网络等接地结构中发生的电阻。

地线是一种金属导线,它可以将一个电气系统和地圈联系起来,它的接地电阻值可以用来衡量整个接地网络的有效性。

根据电网规范,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对于高压输电线,接地电阻值要求更低,一般控制在1Ω以内。

如果接地电阻大于规定的值,在遭受雷电时,接地就会失效,从而影响到防雷装置的整个系统安全性。

在防雷工程中,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是防雷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测量方法有直流阻抗法、电压法、电流法等。

在测量时,应考虑施工现场接地系统的房屋结构、地线投放和路径大小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控制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控制其接地网络的极化特性。

首先要确定其建设的接地网络的接地口,再确定其接地网络的形式,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深度和水平进行深基坑挖掘和装设接地网络,最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控制防雷的接地电阻值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保证
防雷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高压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和维护防雷工程时,应满足电网规范要求,按照规定的步骤控制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为社会发展和居民安全提供必要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防雷技术指标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 0区(连续或长期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0区(可燃性粉尘连续或长期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 1区(可能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1区(可燃性粉尘可能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 1区或 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 .具有 2区(不太可能有爆炸气体混合物环境)或 22区(可燃性粉尘不太可能出现于爆炸环境)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15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 15 d/a的地区,高度在 20 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注: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部分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 30%,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 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3.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 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4.5.2当一座建筑物中仅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防雷建筑物部分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2.当防雷建筑物部分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3.当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 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本规范第 4.5.1条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接闪器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 5.2.1的规定。

②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③仅应用于接闪杆。

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mm、最长1 m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④仅应用于入地之处;⑤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 %,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8 %,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 .08%;⑥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 mm的 78mm2(单根圆钢)和最小厚度 3mm 的 75mm2(单根扁钢);⑦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 50mm2(直径 8mm)可减为 28mm2(直径6mm)。

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⑧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⑨避免在单位能量 10 MJ/Ω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16 mm2、铝为 25 mm2、钢为50 mm2、不锈钢为50 mm2。

⑩截面积允许误差为 -3%。

5.2.2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长 1 m以下时,圆钢不应小于 12 mm,钢管不应小于为20mm。

2杆长 1~2 m时,圆钢不应小于16 mm;钢管不应小于25 mm。

3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 mm;钢管不应小于 40 mm。

5.2.3 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为宜为4 .8 mm,最大宜为12.7 mm。

5.2.4 当独立烟囱上采用热镀锌接闪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 4 mm。

5.2.5 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 50 mm2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

5.2.6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表 5.2.6 的规定。

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 150 mm。

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2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 .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65mm,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7 mm。

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不锈钢、热镀锌钢和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 mm,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5 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7 mm。

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 1 mm厚沥青层或 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5.2.8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 4.3.2条第1 款的规定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其截面应符合本规范表 5.2.1的规定,其壁厚应符合本规范第 5.2.7条的规定。

2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 2.5 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应小于 4 mm。

3利用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应符合本规范第 4.3.5条和第4.4.5条的规定。

5.2.9除利用混凝土构件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5.2.10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5.2.11 专门敷设的接闪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组成:1 独立接闪杆。

2 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

3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

5.2.12 专门敷设的接闪器,其布置应符合表 5.2.12的规定。

布置接闪器时,可单独或任意组合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检测方法:1.检查屋面设施应处于直击雷保护范围。

符合GB 50057-2010 4.5.7的规定。

2.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它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屋面设施的等电位连接。

3.检查接闪器的安装位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接闪器的截面锈蚀是否达到1/3。

每个支持件是否能承受49N的承受力。

注:1.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它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的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接闪带在转角处按建筑物造型弯曲其夹角大于90。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扁钢宽度的6倍。

经过伸缩沉降缝,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100mm的弧形。

引下线引下线的的材料规格:②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③仅应用于接闪杆。

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mm、最长1 m的接闪杆,并增加固定;④仅应用于入地之处;⑤不锈钢中,铬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16 %,镍的含量等于或大于 8 %,碳的含量等于或小于 0 .08%;⑥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 mm的 78mm2(单根圆钢)和最小厚度 3mm 的 75mm2(单根扁钢);⑦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 50mm2(直径 8mm)可减为 28mm2(直径6mm)。

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的间距;⑧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⑨避免在单位能量 10 MJ/Ω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16 mm2、铝为 25 mm2、钢为50 mm2、不锈钢为50 mm2。

⑩截面积允许误差为 -3%。

固定支架的间距: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表 5.2.6 的规定。

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 150 mm。

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注:1.明敷引下线与电子线路敷设的最小距离,平行敷设时不宜小于1.0m,交叉敷设时不小于0.3m。

2.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大于0.1m,当小于0.1m时,引下线的横截面应不小于100mm2。

检测:1.检测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缝固定焊缝是否饱满,防锈漆是否完整,是否锈蚀1/3以上。

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

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2.记录每一根引下线之间的间距,记录总根数,每一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3.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4.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

5.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0.3 m至 1.8 m之间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

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 0.3 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

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

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6.在建筑物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7.防接触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