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沈阳

合集下载

雷击年雷击次数计算

雷击年雷击次数计算

摘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二章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第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注: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 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 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 及特别潮湿的 建筑物取1.5; 三类: 二类:
①N≥0.012次/a,且N≤0.06次/a的部、省 ①N≥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 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 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 共场所; 建筑。 ②N≥0.06次/a,且N≤0.3次/a的住宅、办公楼一 ②N≥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 般建筑物; 民用建筑物。 ③N≥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
建(构)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表
N=kNgAe Ng=0.1Td 雷暴日Td=73.9次/a Ae=[LW+2(L+W)*(200H-H2)0.5+π H(200-H)]*10-6 当高度(H)小于100m时等效面积(Ae)计算结果 雷击次数 N = 雷击密度 Ng= 扩大宽度 D= 等效面积 Ae= 0.072277201 7.39 35.46477125 0.009780406 高 长 宽 H= L= W= 6.5 54 16 1
系数 k=
当高度(H)大于100m时等效面积(Ae)计算结果 N=kNgAe Ng=0.1Td 雷击次数 N = 雷击密度 Ng= 扩大宽度 D= 等效面积 Ae= 0.035923991 7.85342731 ———— 0.004574307 雷暴日Td=88次/a Ae=[LW+H(L+W)+π H2/4]*10-6 高 H= 12.7 长 L= 70 宽 W= 24 系数 k= 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防雷报建检测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防雷报建检测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A.0.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计算: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 在一般情况下取1;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金属屋面没有接地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 1.7;位于山顶上或旷野的孤立建筑物取2;N 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 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A.0.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首先应按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若无此资料,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 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A.0.3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 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A.0.3):式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L、W、H —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注:建筑物平面面积扩大后的等效面积如图A.0.3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2当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 m,同时其周边在2D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在所考虑建筑物以h r=100 (m)的保护范围内时,按式(A.0.3-2)算出的A e可减去(D /2)×(这些建筑物与所考虑建筑物边长平行以米计的长度总和)×10-6 (km2)。

当四周在2D范围内都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3当建筑物的高度小于100 m,同时其周边在2D范围内有比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按式(A.0.3-2)算出的等效面积可减去D ×(这些建筑物与所考虑建筑物边长平行以米计的长度总和)×10-6 (km2)。

当四周在2D范围内都有比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4当建筑物的高度等于或大于100 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计算:5当建筑物的高等于或大于100 m,同时其周边在2H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且不在所确定建筑物以滚球半径等于建筑物高(m)的保护范围内时,按式(A.0.3-5)算出的等效面积可减去(H /2)×(这些建筑物与所确定建筑物边长平行以米计的长度总和)×10-6 (km2)。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表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表

N=k * Ng *Ae
表13
2011年07月
建筑物名称
建筑物防雷等级
1#
第三类防雷建筑
Ng 0.024 Td1.3
Ae=[ L *W 2( L W )* H (200 H ) * H *(200 H )]*106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单位:km2;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单位:次/km2a; Td: 年平均雷暴日数,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 于河边、湖边、山坡下伙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 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共1页第1页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表
年雷暴日 Td(d/a) 楼 50 建筑物高 H(m) 6 建筑物长 L(m) 42 建筑物宽 W(m) 16 校正系数 k 1 平均密度 Ng(次 /km2a) 3.88036 等效面积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Ae (km2) 0.00840 0.0326

雷击公式

雷击公式

附录D 建筑物防雷查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范原文如下:11.2.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6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11.2.4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4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且小于或等于0.06 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且小于或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D.2 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2-1)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下列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a)]。

按D.2-2式确定;——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按D.2-3和D.2-4式确定。

(D.2-2)式中——年平均雷暴日,可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或D.1确定。

D.2-2式代入D.2-1式得:(D.2-3)建筑物等效面积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如下:D.2.1 建筑物的高H<100m;(D.2-4) 式中 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如图D.2.1中的虚线所示。

D.2.2 H≥100m,扩大宽度等于建筑物的高H:(D.2.2)图D.2.1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年预计累计次数是指一年内,某建筑物单位面积内遭受雷电袭击的次数,具体数值与建筑物等效面积、当地雷暴日及建筑物地况有关。

年预计雷击次数是建筑防雷必要性分析的一个指标。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国际上已确认Ng和年平均雷暴日Td为非线性关系。

本规范修订组和有关规范修订组口头商定结合我国情况采用。

至本规范定稿时止,IEC-TC81未通过的文件提出Ng和Td关系式为。

本附录提出计算Ae的方法基于以下原则:1.建筑物高度在100m以下按滚球半径100m(即吸引半径100m)考虑。

其相对应的最小雷电流约为kA,接近于按计算式以积累次数P=50%代入得出的雷电流I=32.5kA。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式(附1.4),其扩大宽度等于。

该值相当于避雷针针高H在地面上的保护宽度(当滚球半径为100m时)。

扩大宽度将随建筑物高度加高而减小,直至100m时则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如H=5m时,扩大宽度为m,它约为H的6倍;当H=10m时,扩大宽度为m,约为H的4.4倍;当H=20m时,扩大宽度为=60m,为H的3倍;当H=40m时,扩大宽度为=80m,为H的2倍;当H=80m时,扩大宽度为=98m,约为H的1.2倍。

2.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如按吸引半径100m考虑,则不论高度如何扩大宽度总是100m,有其不合理之处。

所以,当高度超过100m时,取扩大宽度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此外,关于周围建筑物对Ae的影响,由于周围建筑物的高低、远近都不同,计算很复杂,因此不予考虑。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得出的Ae值可能比实际情况要大些。

“a”为法定计算单位符号,表示时间单位“年”附录三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附3.l)式中的A值,实际上是冲击系数a的倒数。

在原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曾以表1作为基础,经研究提出表2作为原规范的附录,供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但由于存在不足之处(即对于范围延伸大的接地体如何处理,提不出壹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后来取消了该附录。

本附录是在表2的基础上,引入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且参考图1提出附图3.l的。

对附图3.1的俩点说明:1.当接地体达有效长度时A=1(即冲击系数等于1);因再长就不合理,a>1。

雷击次数计算书

雷击次数计算书

建筑物长度L=120m
建筑物宽度W=75
m 建筑物高度H=24
m 15.6天/年
校正系数k = 10.0741
1.561.已知条件: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3.计算结果: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二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6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

N>0.3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或工业建筑物。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2(L+W)*SQRT(H*(200-H))+3.1415926*
(200-H)]*10-6 =0.04752.计算公式: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0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5926*H
密集场所 。

、人员密集场所。

业建筑物。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计算(含雷击次数计算)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计算(含雷击次数计算)

C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LPZ)的因子 A类电子信息系统 0.5 设备在LPZ2或更高曾雷电防护区内 3 B类电子信息系统 1.0 设备在LPZ1内 2.5 C、D类电子信息系统 1.5~2.0 设备在LPZ0B内 1.0 C3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过电压能力因子 C5电子信息系统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 0.5 信息系统业务中断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一般 0.5 1.0 信息系统业务原则上不允许中断,中断无严重后果 较弱 1.0 1.5~2.0 信息系统业务不允许中断,中断会产生严重后果 相当弱 3.0
1.本工程防雷建筑物为 三 类 结果 2.本工程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为 C 级 3.注
1.0 1.5 1.7 2.0 一般情况 河、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潮湿处 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 位于旷野孤立
各 类 因 子 说 明
0.5 1.0 1.5 2.0 2.5 C1建筑材料结构因子 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金属材料 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木结构 C2重要程度因子 0.8 1.0 1.2 1.4 C6区域雷暴等级因子 少雷区 多雷区 高雷区 强雷区
6.2000 0.0100 0.0200 4.9900 0.3340 0.1497 0.4837
设备损坏可接受的最大e 防雷装置拦截效率 E 0.0446 0.8066
1.2 埋地 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相邻 建筑物的长度,单位m,最大值1000m,当L未知,L=1000m. L ds 2.ds表示埋地引入线缆计算截收面积时的等效宽度, 1000 100 单位m其数值等于土壤电阻率,最大值取500. 100 100 K-- 校正系数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建筑物为方形
建筑物的高度(H): 建筑物的长度(L): 建筑物的宽度(W):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请输入
3.6 m 10.8 m 8.5 m 35.6 查询 2
计算结果
建筑物等效面积(Ae): 0.00333941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2.49514759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1666466 km2 次/(km2): 0.00899114 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Ng): 4.91821905 年预计雷击次数(N): 0.06633059 km2 次/(km2*a)
次/a
次/a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2.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3.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
建筑物为圆形
建筑物的高度(H): 建筑物的直径(D):
请输入
12 m 12 m
年平均雷暴日数(Td): 校正系数(k):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国际上已确认Ng和年平均雷暴日Td为非线性关系。

本规范修订组和有关规范修订组口头商定结合我国情况采用。

至本规范定稿时止,IEC-TC81未通过的文件提出Ng和Td关系式为。

本附录提出计算Ae的方法基于以下原则:1.建筑物高度在100m以下按滚球半径100m(即吸引半径100m)考虑。

其相对应的最小雷电流约为kA,接近于按计算式以积累次数P=50%代入得出的雷电流I=32.5kA。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式(附1.4),其扩大宽度等于。

该值相当于避雷针针高H在地面上的保护宽度(当滚球半径为100m时)。

扩大宽度将随建筑物高度加高而减小,直至100m时则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如H=5m时,扩大宽度为m,它约为H的6倍;当H=10m时,扩大宽度为m,约为H的4.4倍;当H=20m时,扩大宽度为=60m,为H的3倍;当H=40m时,扩大宽度为=80m,为H的2倍;当H=80m时,扩大宽度为=98m,约为H的1.2倍。

2.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如按吸引半径100m考虑,则不论高度如何扩大宽度总是100m,有其不合理之处。

所以,当高度超过100m时,取扩大宽度等于建筑物的高度。

此外,关于周围建筑物对Ae的影响,由于周围建筑物的高低、远近都不同,计算很复杂,因此不予考虑。

这样,在某些情况下,计算得出的Ae值可能比实际情况要大些。

“a”为法定计算单位符号,表示时间单位“年”附录三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附3.l)式中的A值,实际上是冲击系数a的倒数。

在原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曾以表1作为基础,经研究提出表2作为原规范的附录,供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但由于存在不足之处(即对于范围延伸大的接地体如何处理,提不出壹种有效合理的方法),后来取消了该附录。

本附录是在表2的基础上,引入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且参考图1提出附图3.l的。

对附图3.1的俩点说明:1.当接地体达有效长度时A=1(即冲击系数等于1);因再长就不合理,a>1。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计算依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59页附录A已知条件建筑物的长L=37.00米建筑物的宽W=7.90米建筑物的高W=4.20米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 d =10.00天/年校正系数k=1.00计算公式A.0.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 g *A e(A.0.1)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N 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 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A.0.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首先应按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若无此资料,可按下式计算:N=0.1* T d(A.0.2)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A.0.3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

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建筑物得高度<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D=√H(200-H) (A.0.3-1)A e =[LW+2(L+W)√(H(200-H))+πH(200-H)]*10-6(A.0.3-2)式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2.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D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LW+(L+W)√(H(200-H))+πH(200-H)/4]*10-6(A.0.3-3)3.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D范围内有比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LW*10-6(A.0.3-4)4. 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LW+2H(L+W)+πH*H]*10-6(A.0.3-5)5. 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H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LW+H(L+W)+πH*H/4]*10-6(A.0.3-6)6. 或者当建筑物的高度≥100m时,当四周在2H范围内都有比它高的其它建筑物时,其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 e Ae =LW*10-6(A.0.3-4)计算过程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 g *A e =1.00*1.00000*0.00545=0.00545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 g =0.1T d =0.1*10.00=1.00000等效面积A e为:H<100M,A e =[LW+2(L+W)√(H(200-H))+πH(200-H)]*10-6=[37.00*7.90+2*(37.00+7.90)*sqrt(4.20*(200-4.20))+3.1415926*4.20*(200-4.20)]*10 -6 =0.00545计算结果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达不到三类标准防雷建筑。

年雷击次数计算书

年雷击次数计算书

工 号:
41.89702 0.012651
2.495147587 0.047349
1
48
18
15.8
35.6
1.5
53.94775 0.0171283 2.495147587 0.064106
二类
210 (+15.8M)
1 2 3
80.7 80.7 40
48.5 22 9
6.6 12.6 23.6
35.6 35.6 35.6
Td=49.9日/年(上海金山) Td=35.6日/年 (南通)
Ng=0.024T1.3d Ng=0.024T1.3d
3.87027 ‘=2.15 (防雷评估)
序 号 1 2 3 4
滚球法单支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hr<h)
避雷针高度 h (m) 地面保护 建筑保护 半径ro (m) 半径rx (m) 0 0
建筑高度 滚球半径 避雷针高度 地面保护 建筑保护 建筑高度 滚球半径 hx (m) 0 hr (m) h (m) 半径ro (m) 半径rx (m) hx (m) 0 0 hr (m)
1
103.5
52
15.7
35.6
1.5
53.79136 0.0312013 2.495147587 0.116778
三类
230/520 (+15.7M)
1
60
27
7.2
35.6
1.5
37.25802 0.0124639 2.495147587 0.046649
三类
530 (+7.2M)
滚球法单支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hr>h)
1.5 1.5 1.5
35.7273 0.0171559 2.495147587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如何计算?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如何计算?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如何计算?
在很多防雷标准或者参考资料、防雷设计资料中都会有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这个数据!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这个数据可能很抽象,谁也不知道这个数据到底是如何算出来的。

其实这个数据是有科学来源的,下面岱嘉电气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预计雷击次数是如何算出来的!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N=k×N
g ×A
e
对于上面公式的各个参数的解释如下:
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金属屋面没有接地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山顶上或旷野的孤立建筑物取2;
N
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
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以上就是岱嘉电气关于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如何计算的解答,有其他相关的问题或者防雷接地相关材料需要也可以联系!。

雷击风险计算表

雷击风险计算表

表4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

目数Βιβλιοθήκη 值备注建筑物年 预计雷击 次数N1 (次/ 年)
0.0000 由表1获得
设备耐冲 击类型和 C3 抗冲击过 电压能力 因子
入户设施 年预计雷 击次数N2 (次/ 0.0000 由表2获得 年)
建筑物及 入户设施 年预计雷 击次数N (次/ 年)
所在雷电 防护区 C4 (LPZ) 的因子
0.0000
0
注:年平均雷暴日 Td(d/a)。根据 当地气象台、站资 料确定。
入户设施 年预计雷 击次数N2 (次/ 0.0000 年) 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

表3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表
各类因子 所在建筑 C1 物材料结 构因子 信息系统 C2 重要程度 因子 取 值
0.0000
发生雷击 C5 事故的后 果因子 C6 区域雷暴 等级因子 0
各类因子合 计 可接受的最 大年平均雷 击次数Nc
#DIV/0!

表4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表
说 明
建筑物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金属材料时,取0.5;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时,取1.0;为砖混结构时,取 1.5;为砖木结构时,取2.0;为木结构时,取2.5。
0 等效面积 Ae(k ㎡) 年平均雷 暴日Td (d/a) 校正系数 K
雷击大地年 平均密度Ng (次/(k㎡ ·a ))
0 高压埋地 电源电缆 (至现场 变电所) 架空信号 线 埋地信号 线 无金属铠 装或带金 属芯线的 光纤电缆 有效截收 面积合计 (k㎡)
0.0000
0
0 0
0.0000
0

浅谈石油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计

浅谈石油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计

浅谈石油化工企业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计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摘要:石化行业易发生火灾和爆炸风险的行业。

厂区内常常建有甲乙类的厂房、仓库、户外装置及罐区,雷击或者静电产生的电火花,都有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所以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及防静电接地设计十分重要。

关键词:石油化工;爆炸危险;防雷;防静电接地前言:雷电及静电是影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危险因素,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等危险,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下面笔者就对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及防静电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

1.建筑物防雷分类及措施1.1建筑物防雷分类石油化工厂区建筑物按功能分为生产类建筑、存储类建筑、公用辅助类建筑以及办公建筑。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有关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要求可知,办公建筑及公用辅助类建筑大多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甲、乙类的厂房及仓库存在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

通过设置局部机械通风等措施,降低0区(20区)和1区(21区)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从而降低建筑物防雷等级,以便采取更简单经济的防雷措施以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年预计雷击次数公式计算:N=k×Ng×Ae,其中N--建筑物年预计宙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²/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²)根据计算结果,当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办公建筑及一般性厂房、仓库及公辅设施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不小于0.05次/a,且不大于 0.25次/a的办公建筑及一般性一般性厂房、仓库及公辅设施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2防直击雷措施(1)当建筑物的屋面采用金属彩钢板时,且金属彩钢板夹层无易燃物,彩钢板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时,可利用彩钢板屋面作为接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
工程名:沈阳省部级办公楼
计算者:黄磊
计算时间:2014.5.29
参考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160m
建筑物的宽度W = 50.0m
建筑物的高度H = 78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25.9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不考虑周边建筑影响。

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2044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0.1*25.9 = 2.5900
等效面积Ae为: H<100m,
Ae =[LW+2(L+W)*SQRT(H*(200-H))+3.1415926*H(200-H)]*10^(-6) = 0.0789 3.计算结果: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

附录:
二类: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