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17•【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316号•【施行日期】2023.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管理办法(2023年3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16号令公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管理,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以下简称安全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本办法所称安全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依法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进行领导。
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长江新区、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下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安全保护区管理,指导和监督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开展安全保护区巡查和管理,协调处理安全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建设项目、作业行为、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协调安全保护区跨市域协同监管。
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城乡建设、城管执法、水务、应急管理、园林和林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
第五条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安全保护区日常管理,拟定安全保护区范围,设置安全保护区警示标志,组织开展安全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作业行为技术校核,进行安全保护区巡查和监督。
第六条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划定安全保护区范围,制作安全保护区范围平面图,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7.27•【字号】武政办[2015]109号•【施行日期】2015.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武政办[2015]10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27日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9月22日印发,2015年7月27日修订)第一条为促进我市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意见》(武发〔2013〕2号)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轨道专项资金)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专项用于我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发展的财政性资金。
轨道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部设立账户,并负责管理。
第三条市财政局负责轨道专项资金的归集,并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全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轨道交通项目资金平衡方案。
市城乡建设委负责制订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和建设计划,统筹、协调全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是轨道交通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落实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计划,实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多元化、市场化运作。
第四条轨道专项资金的来源:(一)市财政预算安排的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有市直土地出让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预算安排的其他资金;(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用于平衡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出让收入;(三)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四)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五)轨道交通运营补贴;(六)国家、省补助的专项拨款;(七)其他来源的资金。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发文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公布日期】2008.07.16【实施日期】2008.09.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7月7日市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阮成发二00八年七月十六日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运营秩序,维护乘客和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风亭、风井、车辆段与维修基地、车站设施、车辆及机电设备系统等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管理、协调和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管工作。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项目报批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市国土房产、交通、公安、城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关工作。
依法确定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具体负责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沿线综合开发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本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规范运营、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
纳入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平衡方案范围内的土地收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用于轨道交通建设。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支持与配合轨道交通建设,不得阻碍或者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2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9.01•【字号】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九号•【施行日期】2020.10.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九号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经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以公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9月1日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2年9月25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020年6月16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20年7月24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管理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四章运营管理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六章应急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安全,促进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及有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轨道交通是社会公用事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优先发展、多元投资、规范运营、安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管理的领导,统筹和协调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安全管理涉及的重大事项。
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审批管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编制和管理。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系统和地面配套路网系统建设的统筹,并负责轨道交通建设的协调、监督和管理。
武政规[2011]3号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政规[2011]3号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66956931b765ce05081482.png)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下、地面、高架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及与之相关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 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土地等部门负责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地区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功能合理、集约土地”的原则。
鼓励大型建(构)筑物与轨道交通有机结合,共同开发,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城市功能综合效益,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第二章 规划编制第六条 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控制规划、线路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换乘节点以及车辆基地等重要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以保障轨道交通的建设。
第八条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的依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九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03•【字号】武政规[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武政规〔201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下、地面、高架部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及与之相关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土地等部门负责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地区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功能合理、集约土地”的原则。
鼓励大型建(构)筑物与轨道交通有机结合,共同开发,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城市功能综合效益,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第二章规划编制第六条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控制规划、线路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换乘节点以及车辆基地等重要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以保障轨道交通的建设。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是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6年8月19日通过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该条例主要规定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事项,旨在维护轨道交通安全和正常运行。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的职责,要求其加强轨道交通的综合管理,负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督促落实安全责任,积极防范和整改安全隐患。
总之,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武汉市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和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2049年)线网总长约1100公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与土地集约开发相协调,多元复合、衔接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6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总长198.4公里,其中:地铁项目4个(含延伸线)、总长81.7公里;市域快线项目4个、总长116.7公里。
到2024年,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
12号线工程自武昌火车站至武昌火车站(环线),线路长59.9公里,设车站37座,投资583.8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金银湖至富民南路,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5座,投资45.5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8号线三期工程自野芷湖至黄家湖,线路长4.9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25.9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11号线三期工程分为三段实施,其中武昌段首开段自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线路长4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79.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新汉阳火车站段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2.2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39.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葛店段自左岭至葛店南,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1座,投资16.2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7号线北延线工程(前川线)自马池路至黄陂广场,线路长33.6公里,设车站9座,投资175.5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工程自国博中心至周家河,线路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9号线工程自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线路长20.6公里,设车站6座,投资171.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评估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评估李玲琦;邹芳;杨曌照;徐琳【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其导向和约束是防止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建设规划执行过程及时开展评估十分必要.通过对武汉市已批建设规划实施全过程进行评估,全面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旨在实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9(022)007【总页数】5页(P9-12,16)【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评估【作者】李玲琦;邹芳;杨曌照;徐琳【作者单位】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430017,武汉;武汉市规划研究院,430017,武汉;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430017,武汉;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430017,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
该文件是结合我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的,是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文件进一步强调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提出“国家已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应严格执行该文件,原则上不得对其进行变更,规划实施期限更不得随意压缩”。
目前,武汉市共获批3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至2021年将形成超过400 km 的轨道网络,较好地指导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新时期武汉市正抢抓“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湖北自贸区等多重国家级战略机遇,城市发展面临新挑战,交通问题也将更为复杂,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及公共交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正开展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报工作。
本文对武汉市前3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进行了全过程评估,对项目在审批、建设、运营管理及实施保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提升后续规划建设水平,更好地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引领城市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宜居及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1—2021〕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2021年11月武汉目录一、规划概况二、规划相容性和协调性分析三、环境质量影响分析四、规划方案调整意见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五、评价结论一、规划概况1、建设规模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在已批复并开始实施的1号线一、二期、轨道2号线一期、轨道4号线一期的根底上,延伸轨道1、2、4号线,新建轨道3、6、7、8号线,到2021年轨道交通建设总规模到达215.3公里,其中新增工程总长142.6公里。
2、车辆运用设施及规模规划至2021年设置古田、常青花园、三金潭〔3号线〕、青山、老关、长丰和壕沟〔8号线〕等7处车辆段,硚口路、中山、流芳、客运中心站、黄金口、建设十路、金山大道、新余家湾和三金潭等9处停车场,车辆运用设施规划占地438.9hm2。
3、主变电站除轨道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工程既有和在建的6座主变电所外,2021年前新建线路主变电所根据规划线网控制江汉路、二七路、古田二路等12处轨道交通专用变电所,建设规划新增控制用地面积3.88hm2:①轨道3号线利用4号线王家湾主变电所,新建赵家条1座主变电所,占地4375m2,用地现状主要为商业和居住。
②轨道4号线二期工程在王家湾新建1座主变电所。
③轨道5号线利用轨道7号线车辆厂主变电所,占地3460m2,用地现状主要为居住。
④轨道6号线新建博览中心和杨汊湖2座主变电所。
⑤轨道7号线利用轨道2号线青年路主变电所,新建武昌车辆厂1座主变电所。
⑥轨道8号线利用轨道3号线赵家条主变电所和轨道4号线铁机路主变电所,在壕沟停车场新建1座主变电所。
二规划相容性和协调性分析1、规划政策符合性分析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和?建设部关于优先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精神要求;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规划的实施将减少武汉市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武汉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成为了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武汉的地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近日,武汉市地铁五期规划方案公布,将为该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新的变革。
首先,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地铁网络。
计划中,五期规划将增加新的地铁线路和站点,使得地铁线路实现更加密集的覆盖。
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带来更多的出行选择,减轻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同时,地铁五期规划还将考虑到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确保新建线路的规划与经济、人口等因素相互匹配,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共交通资源的有效调配。
其次,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注重提升乘客的体验感。
规划中,将加大对地铁车辆和设施的更新和提升力度,使得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享受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此外,规划还将致力于提高地铁的智能化程度,增加自动售票机和自助换乘设备的数量,为乘客提供更加高效的购票和换乘体验。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地铁出行的依赖性,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现代化发展。
除了提高出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将加强地铁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规划中还将优化地铁站点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等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这些措施,武汉地铁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更加环保和绿色的出行方式。
最后,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将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整合。
规划中,将加强地铁与公交、非机动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联动,实现无缝接驳。
同时,规划中还将进一步扩大地铁站点周边的停车场建设,方便居民乘坐地铁的同时也能方便停车出行。
这些举措将有效减少道路交通流量,减缓城市交通拥堵,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总的来说,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的发布将在交通出行领域带来重要的变革。
通过进一步完善地铁网络、提升乘客体验、注重环境保护和整合其他交通方式,武汉地铁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可持续的出行选择。
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2年发布)

【法规标题】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武汉市【发布时间】2012-12-03【生效时间】2012-12-28【关键词】道路【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2008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2年9月25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维护乘客合法权益,促进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轨道交通,是指本市地铁、轻轨等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 轨道交通是社会公用事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多元投资、配套建设、集中管理、规范运营、安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本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涉及的重大事项,并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督办推进。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项目审批管理工作。
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地面配套路网系统建设的统筹,并负责轨道交通建设的协调、监督和管理。
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轨道交通治安秩序,对轨道交通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国土规划、城管、安监、价格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轨道交通有关管理工作。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有关工作。
第五条 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单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负责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管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有关部门和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就轨道交通方面的执法建立联动机制,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不属于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管辖范围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49年)》的批复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49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5.04.13
•【字号】武政办〔2015〕41号
•【施行日期】2015.04.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城市轨道交通
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14—2049年)》的批复
市国土规划局:
你局《关于提请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49年)〉的请示》(武土资规〔2014〕356号)已报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4—2049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落实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理念,牢固树立轨道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到2049年,构建我市“环+放射”、衔接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25条、总长1045公里。
三、请你局会同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落实轨道交通相关用地,制订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切实处理好轨道交通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的关系,确保轨道
交通线网规划顺利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13日。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武城建规〔2021〕4号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武城建规〔2021〕4号各相关单位:现将《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2021年10月29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单位工程验收第四章项目工程验收第五章竣工验收第六章单位工程验收备案第七章附? 则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及备案工作,确保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依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2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4〕4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新建、扩建、改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和备案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系统等。
本办法所称项目工程,是指单独立项、具备独立使用功能和运营能力的轨道交通项目。
项目工程一般由若干个单位工程组成。
本办法所称单位工程,是指具备独立施工条件或具备专业功能的建(构)筑物及专业设备系统。
单位工程原则上应为一个独立的施工标段,由建设单位依据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及施工许可管理规定,与总承包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或《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并办理施工许可及质量监督手续。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85号——武汉市有轨电车管理暂行办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85号——武汉市有轨电车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23•【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85号•【施行日期】2018.04.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85号《武汉市有轨电车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8年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万勇2018年2月23日武汉市有轨电车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有轨电车管理,促进有轨电车规划建设,保障有轨电车运营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运营等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有轨电车,是指由电力驱动,沿轨道运行,可以与地面道路混行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公共客运车辆。
第三条有轨电车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规范运营、信号优先、安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本市行政区域内有轨电车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各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下同)负责其辖区内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运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有轨电车管理的综合协调并具体负责有轨电车运营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有轨电车的项目审批管理;国土规划部门负责有轨电车的用地和规划管理;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有轨电车建设的监督管理;公安机关负责有轨电车道路交通安全和治安秩序的管理。
财政、城管、安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轨电车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有轨电车建设、运营单位,分别负责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工作。
第六条在城市规划确定的有轨电车用地范围内,有轨电车建设、运营单位可以依法进行配套商业、广告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所获得的收益应当专项用于有轨电车的建设和运营。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和《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及监督活动。
第三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和协调本市涉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大事项。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负责做好区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服务、保障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进行行业指导、监督,其所属的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监督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轨道交通运营治安秩序及反恐工作,对消防、安检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管、城乡建设、安监、卫生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工作。
第六条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承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障运营安全。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第二章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第八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同步建设以下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功能符合运营安全的需要:(一)报警、灭火、逃生、站台门、防汛、防爆、反恐、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二)安全、消防、人员疏散导向等标志;(三)视频监控系统;(四)警务用房、警用标志及相应的通信、防暴等装备。
武汉市建设地铁规划方案

武汉市建设地铁规划方案一、现状分析武汉市是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作为华中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其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规划和建设地铁系统成为武汉市政府的紧急任务。
目前,武汉市已经建起了3条地铁线路,分别为1号、2号和4号线,共计长约83.4公里,其中1号线和2号线贯穿市中心,4号线连通了市中心和郊区。
这三条地铁线路虽然已经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其覆盖的面积和服务范围都还很有限。
二、规划目标针对武汉市现有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制定如下规划目标:1.建设一张覆盖城市中心、连接市区主要节点和连接郊区的地铁网,覆盖面积应该超过90%以上的城市人口。
2.保证地铁线路与城市快速公交、轨道交通和城市铁路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一卡通”无缝接驳。
3.使地铁系统的调度能力达到200万人次/日。
4.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并减少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出行质量。
三、线路规划根据规划目标,武汉市需要建设一张覆盖广泛、连接便捷的地铁系统。
根据城市的交通、经济以及人口分布情况,武汉市地铁系统的规划应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
1. 城市中心线路建造两条十字形的线路穿越武汉市中心区域,拟定方案如下:(1)东西向线路线路起点设在江汉路。
途经长江大桥、黄鹤楼、汉口火车站、武汉广场、武汉大学、光谷广场、武汉高铁站、汉南湖东、汉南火车站,终点设在汉南广场。
(2)南北向线路线路起点设在丁字桥。
途经江汉路、武昌火车站、华中科技大学、青山火车站、黄陂广场、武汉东湖开发区、东风汽车厂,终点设在沌口火车站。
2. 市区节点线路在市区的各大节点规划与中心线路相连的支线,方便市民出行,拟定以下几条初步支线:(1)汉口北线起点设在汉口火车站,线路途经汉口体育中心、徐家棚、唐家墩、众安药业、汉口北站,终点设在洪山广场。
(2)武昌东线起点设在武昌火车站,途经武汉市博物馆、光谷广场、中南民族大学、八一南路、珞狮南路,终点设在卓刀泉广场。
武汉轨道交通规划

站)。 跨汉江线路2条 分别为U3(吴家山—博览中心)与U6(军山—三金潭)。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规划方案同时确立了6条城际轨道交通线 孝感—武汉:由孝感经天河机场与轨道交通E2线(黄陂-纸坊)衔接,可直达王家墩中央商务区、 武昌火车站和南湖组团等区域,线路全长42公里。 潜江—仙桃—武汉:潜江经仙桃与轨道交通E3线(常福-阳逻)衔接,直达汉口火车站、武汉火 车站,串联汉阳、汉口、武昌三镇,线路全长105公里。另外设仙桃到天门的支线,长45公里。 咸宁—武汉:由咸宁经纸坊与轨道交通E2线(黄陂-纸坊)衔接,直达武昌火车站,线路全长58 公里。 黄石—鄂州—武汉:由黄石经鄂州与轨道交通E1线(蔡甸-豹澥)衔接,直达武昌火车站,全长 67公里。 黄冈—武汉:由黄冈经阳逻与轨道交通E3线(常福-阳逻)衔接,直达武汉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 线路全长60公里。 麻城—武汉:由麻城经黄陂至汉口火车站,通过汉口火车站换乘市内轨道交通。拟考虑利用沪 汉蓉通道开行城际列车,线路全长112公里。
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最新公布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轨道交通线网将由3条市域快线 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 1号线:即在建的轻轨,从汉口东西湖沿107国道、解放大道至堤角。 2号线:即在建的地铁2号线,从金银潭到常青花园,经汉口火车站,沿青年路、解放大道到中 山公园,穿江汉路过长江到洪山广场,之后沿中南路到傅家坡,再向东南沿珞喻路到鲁巷。 3号线:从吴家山出发,沿金山大道,至姑嫂树路,之后沿香港路、大智路、中山大道在江汉一 桥附近过汉江,然后沿鹦鹉大道到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4号线:即在建的地铁4号线,从永安堂沿汉阳大道到钟家村,在鹦鹉洲通道附近过长江到武昌 火车站,沿中南路、中北路、团结大道至武汉火车站。 5号线:从青山沿和平大道、复兴大道、武咸公路到青菱。 6号线:从汉阳沿江城大道延长线到四新核心区,之后沿江堤中路经琴台艺术中心过汉江,经王 家墩中央商务区沿建设大道延长线到后湖。 7号线:从盘龙城沿盘龙大道、塔子湖东路、经永清商务区,在长江二桥上游芦沟桥附近过长江, 之后依次沿徐东大街、东湖路、珞狮北路、珞狮南路到黄家湖大学城。 8号线:从古田沿长丰大道,经汉口火车站、沿幸福大道到堤角,之后沿汉施公路到阳逻。 9号线:从鲁巷沿珞喻路到华中科大,之后沿关山一路到东湖高新开发区。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武汉市地铁五期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关注武汉市地铁建设与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第2篇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一、前言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引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与提升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规划与建设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战略。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武汉地铁五期工程提供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规划指导。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第1篇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市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特制定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提升车辆及信号系统技术水平,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
5.基础设施规划
-新建停车场5座,车辆段3座,确保车辆停放和维修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考虑长远发展,为未来线路延伸和运力提升预留条件。
五、实施策略
1.建设时序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资金状况,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分阶段推进。
-首条线路预计2023年启动建设,全线网预计2030年建成投运。
2.投资估算
-根据线路规模、技术标准、建设成本等因素,初步估算总投资约1500亿元人民币。
3.资金筹措
-采用政府投资、市场融资、政策性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4.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铁建设和运营。
-加强与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11•【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施行日期】2015.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0日起施行。
市长万勇2015年5月1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和《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及监督活动。
第三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和协调本市涉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大事项。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负责做好区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服务、保障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进行行业指导、监督,其所属的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监督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轨道交通运营治安秩序及反恐工作,对消防、安检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管、城乡建设、安监、卫生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工作。
第六条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承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障运营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下、地面、高架部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及与之相关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建设、土地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第五条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地区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功能合理、集约土地”的原则.鼓励大型建筑、地下构筑物与轨道交通结合,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益,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第二章规划编制第六条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控制规划、线路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换乘节点以及车辆基地等重要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保障轨道交通的建设。
第八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的依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九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协调,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第十条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先期组织编制相应深度要求的线路及站场总平面设计方案,为编制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第十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由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组织轨道建设单位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经批准后的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作为轨道交通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第十三条轨道交通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经批准的轨道交通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方便公众查询。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第三章规划控制第十四条轨道交通站场用地应当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要求、交通配套设施规模需求等因素,在既保证车站功能,又协调好站场与周边用地功能布局、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等关系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站场及其附属设施的控制用地范围。
第十五条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冷却塔等设施应当优先考虑与地面道路、地面建筑物结合设置,车站周边现状建筑物权属单位以及规划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规划要求,提供结合设置的空间和技术条件;确需独立设置的,其造型、材质、色彩应当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第十六条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一)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侧50米内;(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三)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内进行建设的,应当制定必要的工程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轨道交通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
建设项目需经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论证,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一)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两侧各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控制区外两侧各20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对于线路曲线段、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建(构)筑物两侧等特殊地段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根据技术要求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
(二)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场站结构外边线外侧不少于10米(地面通风亭处按结构外边线不少于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按不小于5米划定规划控制区,规划另有要求的,按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车站不设定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
(三)尚未编制线路及场站总平面设计方案的轨道交通项目,普通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25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带配线(停车线、渡线、待避线等)的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60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四)设定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应当同时满足交通配套设施设置、环评、消防等要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一经确定,轨道交通场站及其设施结构外边线应当后退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小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距现状建筑应不小于10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小于5米。
第十八条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的远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其划定标准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进行《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第47条规定作业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第二十条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内进行建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许可前应当告知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技术审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回复意见。
建设项目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范围外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除满足建筑间距、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要求外,还应当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少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
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与建筑物结合建设,经论证研究、审查可行的,地块开发建设应当与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设计、配套施工;其建(构)筑物与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的关系按批准的规划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内的建设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一)先于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大于5米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二)建设项目滞后于轨道交通项目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三)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项目同步实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阶段共同提出同步实施方案,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二十二条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影响区内已经规划许可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方案经具有轨道交通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可行,并征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已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后,可以继续实施的,方可继续实施;不能继续实施的,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规划许可,但应当依法予以补偿.第二十三条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确定后,应当纳入城市黄线信息库统一管理.城市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线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第四章规划实施第二十四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分别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第二十五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持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二十六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第二十七条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按照规定程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轨道交通施工临时用地应当严格控制规模,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用后及时退还。
第二十八条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验收手续。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相关线路设计方案编制的用地控制性规划,以明确线路走向、车站分布方案及用地控制,车辆基地统筹布局方案及用地控制,轨道交通主变电所、指挥中心等其他相关设施的布局及用地控制,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条件、用地规模匡算及用地控制,线路方案与主要城市道路、立交的关系,为下步设计提出相关建议,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进行调整优化.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是指为保障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协调沿线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依据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方案编制的涵盖轨道交通沿线及车站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内容的综合性规划。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编制的用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位、车站平面和竖向定位,明确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道路、立交、地下管线、周边建设衔接的关系,以指导站场施工图设计和管线迁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