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冷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可是制冷领域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要搞清楚这个公式,咱们得先从一些基础的概念说起。
咱们平常说的制冷量,简单来讲,就是制冷机在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或空间中移走的热量。
那怎么来计算这个制冷量呢?这就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啦。
一般来说,常见的冷机制冷量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制冷量 = 冷冻水流量 × 4.187 ×温差 ×系数。
这里面的冷冻水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制冷机的冷冻水的体积。
温差呢,就是进出水的温度差。
而这个系数,会根据不同的制冷机类型和工况有所不同。
比如说,我之前在一个工厂里调试制冷设备的时候,就碰到了计算制冷量的问题。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工厂里的生产设备因为温度过高,老是出现故障。
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叫我们去解决。
我们到了现场,先测了一下冷冻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发现温差还挺大。
然后又通过仪器测量了冷冻水的流量。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怎么确定这个系数呢?我们查了设备的说明书,又结合了实际的运行情况,最后才确定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系数。
经过一番计算,得出了制冷量。
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对制冷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终于让工厂里的温度降了下来,生产设备也能正常运转了。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每个因素。
冷冻水流量的测量要准确,如果流量测量不准,那算出来的制冷量可就差得远了。
还有温差,哪怕是一点点的测量误差,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温度、湿度、负载情况等等,都会对制冷量产生影响。
有时候,明明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制冷量应该是足够的,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这就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公式进行适当的修正。
总之,冷机制冷量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要真正准确地计算和应用,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测量、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冷机发挥出最佳的效果,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舒适和便利。
不知道您在实际生活或者工作中,有没有碰到过需要计算冷机制冷量的情况呢?希望今天讲的这些能对您有所帮助!。
冷水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水制冷量计算公式冷水制冷量的计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需要我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制冷量。
简单来讲,制冷量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制冷系统从被冷却物体吸收的热量。
那冷水制冷量的计算呢,就是要搞清楚这冷水能带走多少热量。
计算公式通常是这样的:Q = m × c × ΔT 。
这里的“Q”就是制冷量啦,单位一般是焦耳(J)或者千卡(kcal)。
“m”代表冷水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
“c”是水的比热容,大约是4.2×10³焦耳/(千克·摄氏度)。
“ΔT”则是冷水进出的温差,单位是摄氏度(℃)。
比如说,有一个工厂的冷却系统,每小时流过 1000 千克的冷水,进水温度是 20℃,出水温度是 10℃。
那咱们来算算它的制冷量。
首先,温差ΔT 就是 20 - 10 = 10℃。
然后,代入公式 Q = 1000 ×4.2×10³ × 10 = 4.2×10⁷焦耳。
如果要换算成千卡,除以 4186.8 就行啦,大概是 9840 千卡。
不过实际应用中,情况可没这么简单。
还得考虑到一些损耗和效率的问题。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一个事儿,有个小餐馆想装个冷水制冷设备,老板自己算了半天制冷量,结果买的设备根本不够用。
为啥呢?他就没考虑到厨房的高温环境,还有设备的老化损耗。
结果夏天一到,菜都没法好好保鲜,客人都抱怨。
所以啊,计算冷水制冷量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要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保证制冷效果达到我们的预期。
再比如说,在一些大型的商场里,空调系统的冷水制冷量计算就更复杂了。
不仅要考虑商场的面积、人流量,还要考虑不同区域的温度需求。
有时候,还得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计算参数。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和材料可以提高制冷效率,这也会影响到制冷量的计算。
比如说,更高效的换热器,能让冷水和被冷却物体之间的热交换更充分,从而在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制冷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冷水机制冷量常用的三个计算公式
1.一、温差流量法
Q=Cp.r.Vs.∆T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 如: 4.1868KJ/Kg.℃r:比重量(Kg/m3)如:1000Kg/m3
Vs:水流量(m3/h) 如:1.5m3/h
∆T:水温差(℃)
∆T=T2 (出入温度)-T1 (进水温度)=10℃
例: Q=Cp.r.Vs.∆T
=4.1868x1000x1.5x10/3600
=17.445(kw)
2.二、时间温升法
Q=Cp.r.V.∆T/H
Q:热负荷(KW)
Cp:定压比热(KJ/Kg.℃)如:4.1868KJ/Kg.℃r:比重量(kg/m3) 如:1000kg/m3
V:总水量(m3) 如: 0.5m3
T:水温差(℃)
∆T=T2-T1=51℃
H:时间 (h) 如:1h
例:Q=Cp.r.V.∆T/H
=4.1868x1000x0.5x5/3600
=2.908(kw)
3.三、能量守恒法
Q=W入一W出
Q:热负荷(KW)
W入:输入功率(KW) 如:4kw
W出:输出功率(kw) 如: 0.3kw
例:Q=W入—W出=4-0.3=3. 7(kw)
4.4
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用的冷水机组必须要了解冷水机的制冷量、冷冻水量、热效率和水箱容量、温控精度、水质要求和水循环系统材质要求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冷水机组。
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计算

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计算
1.制冷量(Qc)的计算:
制冷量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冷却被制冷物体或者空气。
制冷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c=m×h2-m×h1
其中,m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h2为制冷剂在蒸发器出口的
焓值(kJ/kg),h1为制冷剂在蒸发器入口的焓值(kJ/kg)。
2.功率(P)的计算:
P=m×(h2-h1)/COP
其中,COP为制冷系数,表示单位制冷量的制冷功率与制冷压缩机的
功率之比。
3.COP(制冷系数)的计算:
COP是制冷效果与能耗之间的比值。
制冷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P=Qc/P
4.效率的计算:
η = (h2 - h_net) / (h2 - h1)
其中,h_net为制冷压缩机的净功输入(kJ/kg)。
5.等熵指数(k)的计算:
等熵指数用于估算制冷压缩机的效率和压缩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等熵
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k=Cp/Cv
其中,Cp为定压比热容(kJ/kg·K),Cv为定容比热容
(kJ/kg·K)。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性能参数可以被准确计算出来。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取特定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并
继续优化压缩机的设计和工作状态,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8*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8*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 ^ *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U(4・187A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AT2)=(3.516+KW/TR)TR其中Q2=Q1+N=TR*3.516+KW/TR*TR= (3.516+KW/TR) *TR 制冷效率—EER=制冷能力(Mbtu/h) /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V3 UCOS9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8*(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 D mm D=V4*1000L2/(n*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C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C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C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C△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C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Sq—功率因数0・85~0・92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 C) 8—空气比重(1・25kg/m3) @20CL1—风机风量L/sH1—风机风压mH2OV—水流速m/sn1—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H2—水泵压头(mH2O)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xt=Mx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xs,M=Pxs (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xsxt=Pxsxvxv—pxt=Px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供冷计算能耗计算公式

供冷计算能耗计算公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中,建筑能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建筑中的供冷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供冷系统的能耗进行计算和分析,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公式。
在进行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制冷剂的种类、供冷系统的类型、制冷量、制冷剂的流量等。
下面将介绍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数。
1. 制冷量的计算。
制冷量是供冷系统能耗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c ΔT。
其中,Q表示制冷量,m表示制冷剂的质量,c表示制冷剂的比热容,ΔT表示制冷剂的温度变化。
2. 制冷剂的流量计算。
制冷剂的流量是影响供冷系统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冷剂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G = Q / (h ΔT)。
其中,G表示制冷剂的流量,Q表示制冷量,h表示制冷剂的焓,ΔT表示制冷剂的温度变化。
3. 能耗的计算。
供冷系统的能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E = G (h2 h1)。
其中,E表示能耗,G表示制冷剂的流量,h2表示制冷剂的出口焓,h1表示制冷剂的入口焓。
以上是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数,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供冷系统的能耗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
二、供冷系统能耗的应用。
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不仅可以用于对供冷系统的能耗进行评估,还可以用于节能减排的实际应用。
1. 优化供冷系统。
通过对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找出供冷系统中存在的能耗高的问题,进而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和温度,优化供冷系统的运行参数,降低能耗。
2. 设计节能供冷系统。
在设计新的供冷系统时,可以通过对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冷剂、优化系统结构,设计节能的供冷系统,从而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减排。
供冷系统能耗的计算可以帮助建筑业主和管理者了解供冷系统的能耗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制冷量 公式

制冷量公式
摘要:
1.制冷量的概念
2.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3.制冷量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制冷量的概念
制冷量是指空调、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空间移除的热量,通常用单位“瓦特”(W)表示。
制冷量是衡量空调、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以及评估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Q = K ×U ×I
其中:
Q:制冷量,单位为瓦特(W);
K:制冷系数,单位为瓦特/摄氏度(W/℃);
U:室内外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I: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h)。
三、制冷量的应用实例
假设一间房间的面积为20 平方米,高度为3 米,室内外温差为5 摄氏度,空气流量为100 立方米/小时,制冷系数为45 瓦特/摄氏度。
那么,该房间所需的制冷量为:
Q = 45 ×5 ×100 = 22500 瓦特
在选择空调、制冷设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房间的面积、高度、温度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制冷量,从而选择合适的设备。
制冷机组cop计算公式

制冷机组cop计算公式一、制冷机组COP(性能系数)的定义。
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是指在制冷循环中,制冷量与所消耗的功(或功率)之比。
它是衡量制冷机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制冷机组将输入能量转化为制冷效果的效率。
二、COP计算公式。
1. 基本公式。
- 对于制冷机组,COP = frac{Q_c}{W}- 其中Q_c表示制冷量(单位为瓦特W或千瓦kW等),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被冷却物体(如房间内的空气、冷库内的物品等)中吸取的热量;W表示制冷机组消耗的功(单位与制冷量相同),即压缩机等设备消耗的电能等能量转化为的机械功。
2. 从制冷循环参数计算(以逆卡诺循环为基础推导,常用于理论分析)- 在理想逆卡诺循环中,制冷系数COP_c=frac{T_c}{T_h-T_c}- 其中T_c为低温热源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也就是制冷机组蒸发器侧的温度;T_h为高温热源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即制冷机组冷凝器侧的温度。
- 实际的制冷机组由于存在各种不可逆损失(如摩擦、热交换不完全等),其实际COP值低于理想逆卡诺循环的COP_c值。
实际COP = eta× COP_c,其中eta为制冷机组的效率系数,eta<1。
3. 在工程应用中的计算(根据设备参数)- 如果已知制冷机组的制冷量Q_c(可通过蒸发器进出口冷媒的焓差乘以冷媒流量计算得到,Q_c=ṁ(h_1 - h_4),其中ṁ为冷媒流量,h_1为蒸发器进口冷媒焓值,h_4为蒸发器出口冷媒焓值)和压缩机的输入功率P(可从压缩机的铭牌参数获取或者通过测量电流、电压计算得到,P = UIcosφ,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cosφ为功率因数)。
- 则COP=frac{Q_c}{P}。
冷库制冷量的计算

冷库制冷量的计算冷库的制冷量是指冷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冷库内部降温的能力来衡量。
冷库的制冷量计算是冷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保冷库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库制冷量的计算方法。
Q=CxtxΔT其中,Q为制冷量,C为冷库的制冷量系数,t为单位时间,ΔT为制冷温度差。
1.制冷量系数(C)的计算制冷量系数是冷库设计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冷库排热量和制冷机组耗电量之间的关系。
C值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的冷库类型和制冷机组配置。
常见的C值范围为3~5W/m³·℃。
2.单位时间(t)的确定单位时间是指冷库在制冷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3.制冷温度差(ΔT)的估算制冷温度差是指冷库内部目标温度与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值。
ΔT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估算:-确定冷库目标温度,通常根据储存物品的要求来确定。
-根据冷库的工作环境和地理位置来确定外部温度。
4.利用上述参数计算制冷量(Q)通过以上三个参数的确定,将其带入基本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冷库的制冷量。
此外,冷库制冷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冷库设计参数冷库设计参数包括冷库的面积、高度、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冷库的制冷量。
b.冷库内外热交换冷库内外热交换是冷库制冷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冷库内部与外部温度差会影响到冷库内部的热交换效果,从而影响制冷量的计算。
c.冷却剂的选择制冷剂的选择对冷库制冷量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传热性能和传热特点,从而也会影响到制冷量的计算。
总结:冷库制冷量的计算是冷库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冷库的制冷效果和运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确保冷库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
冷库制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制冷量系数、单位时间、制冷温度差以及冷库设计参数、冷库内外热交换和冷却剂的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参数选择,可以确保冷库能够满足所需的制冷量,从而保证冷库的正常运行。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
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从冷源吸收的热量,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的功率表示。
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系统类型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冷量计算公式:
1. 理想气体制冷循环的制冷量:
制冷量 = h1 - h4
其中,h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进口的焓值,h4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出口的焓值。
这个公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制冷循环,如理想蒸气压缩循环和理想吸收制冷循环。
2. 理想蒸气压缩循环的制冷量:
制冷量 = Qh - Ql
其中,Qh表示蒸发器的制冷量,Ql表示冷凝器的热量排出量。
这个公式适用于理想蒸气压缩循环,其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
3. 理想吸收制冷循环的制冷量:
制冷量 = Qh - Ql
其中,Qh表示蒸发器的制冷量,Ql表示冷凝器的热量排出量。
这个公式适用于理想吸收制冷循环,其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制冷系统的计算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冷剂的性质、压力温度条件、设备效率等,因此具体的制冷量计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系统参数进行
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借助制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制冷系统的热平衡原理来计算制冷量。
空气能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

空气能计算公式大全完整版1.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制冷量=空气能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机组数量2.热泵性能系数的计算公式:热泵性能系数=产热量/输入电能3.空气能热水器制热量的计算公式:制热量=耗电功率*工作时间4.空气能热水器制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制热效率=热量输出/输入电能5.空气能热水器的耗电量的计算公式:耗电量=输入电能*工作时间6.空气能热泵空调的制热量的计算公式:制热量=耗电功率*工作时间7.空气能热泵空调的制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制热效率=热量输出/输入电能8.空气能热泵空调的耗电量的计算公式:耗电量=输入电能*工作时间9.空气能热泵干燥机的制热量的计算公式:制热量=耗电功率*工作时间10.空气能热泵干燥机的制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制热效率=热量输出/输入电能11.空气能热泵干燥机的耗电量的计算公式:耗电量=输入电能*工作时间12.空气能热泵蓄能系统的蓄能量的计算公式:蓄能量=耗电功率*工作时间13.空气能热泵蓄能系统的蓄能效率的计算公式:蓄能效率=蓄能热量/输入电能14.空气能热泵蓄能系统的耗电量的计算公式:耗电量=输入电能*工作时间15.空气能热泵空气除湿机的制冷量的计算公式:制冷量=耗电功率*工作时间16.空气能热泵空气除湿机的制冷效率的计算公式:制冷效率=制冷量/输入电能17.空气能热泵空气除湿机的耗电量的计算公式:耗电量=输入电能*工作时间这些公式可以用于估算和计算空气能在各项应用中的性能和参数。
不同的空气能设备和应用需要的参数和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制冷量计算公式

制冷量计算公式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0.24*x *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妆*L*(T1-T2)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匕*L*(W1-W2)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 Z\T1)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 △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 *TR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 /耗电量(KW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W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0.01/A+0.42/B+0.45/C+0.12/D)满载电流(三相)FLA(A)FLA=N" 3 UCOS©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 : Cp***(T1-T2)〕风机功率N1 KWN仁L1*H1/(102* n1*n 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 n3*n4)水管管径 D mmD*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0.7~0.85n4—传动效率=0.9~1.0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 C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C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C 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C△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C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颊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SJ)—功率因数0.85~0.92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m3Cp-空气比热(0.24kcal/kg C)x—空气比重(1.25kg/m3) @2©L1—风机风量L/sH1—风机风压mH2OV—水流速m/s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 )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X t=MXvF是力t是时间M是质量v是速度因为F=pX s, M= PX s (按1米计算)p是压强,s是面积P是密度所以有pX sX t = PX sX vXv—pX t = PX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 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 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冷水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水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水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设备类型有所差异。
以下提供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1. 对于冷水机制冷量的计算,通常采用如下公式:
按额定工况下的计算:对于单级压缩机,制冷量(W)= 60 W × 105 J/h × Rt ÷ 1000;对于多级压缩的冷水机,制冷量(W)= 60 W × 106 J/h × Rt ÷ 1000。
按实际运行工况时的计算:根据压缩机的不同类型和工况,制冷量会受到压缩机效率、吸气压力、排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对于空气冷却冷水机组的制冷量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制冷量(kW)= (cp ×ρ× q ×Δt) ÷ 3600。
其中,cp 为空气比热容,ρ 为空气密度,q 为空气流量,Δt 为冷水进出水温差。
请注意,这些公式仅作为参考,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设备和运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对于特定的设备和工况,建议参考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规格,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

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冷库制冷量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和货物进出库频率而有所不同。
对于常高温冷库,其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90乘以1.16再加上正偏差量。
正偏差量的大小取决于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以及货物进出库频率,一般在100-400W之间。
中温冷库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95乘以1.16再加上正偏差量,正偏差量的范围在200-600W之间。
低温冷库的压缩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冷库容积乘以110乘以1.2再加上正偏差量,正偏差量的范围在300-800W之间。
冷藏冷库的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冷库容积小于3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2;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1;若冷库容积大于等于10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0.若为单个冷藏库,则需要乘以系数B=1.1.最终冷库冷风机的选配按照W=A*B*W0来计算,其中W为冷风机负荷,而W0为每立方米负荷。
冷冻冷库的冷风机的匹配也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冷库容积小于3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2;若30m3≤V<100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1;若冷库容积大于等于100m3且开门次数较频繁,如鲜肉库,则需要乘以系数A=1.0.若为单个冷冻库,则需要乘以系数B=1.1.当冷库与低温柜共用制冷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35oC蒸发温度来计算。
当冷库与低温柜分开时,冷库制冷机组及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30oC蒸发温度来计算。
对于冷库加工间的冷风机的匹配,需要按照每立方米负荷来计算。
若加工间容积小于50m3,则需要乘以系数A=1.1.。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

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是在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制冷量的正确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和节能。
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通过该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
制冷量 = 空气密度× 空气体积流量× 空气温度差× 空气比热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它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体积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空气体积。
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
空气温度差是指空气进出机组的温度差值,单位是摄氏度。
它反映了空调机组的制冷效果。
空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空气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例如,空气密度可以通过大气压力和温度来计算,空气体积流量可以根据机组的设计参数来确定,空气温度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差来估计,而空气比热容则可以通过空气的物理性质得到。
根据上述公式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这个结果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组的适用范围、选配合适的设备和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在计算制冷量时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空调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是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估计机组的制冷能力。
通过合理地计算制冷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运行中节省能源、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对空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空气能选型计算公式

空气能选型计算公式1.制冷量计算公式空气能热泵系统的制冷量是人们选择设备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Q=m×Cp×ΔT其中,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m为空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m³/h);Cp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公斤·摄氏度(J/(kg·°C));ΔT为空气的温度变化,单位为摄氏度(°C)。
2.功率计算公式空气能热泵系统的功率是决定设备性能和能耗水平的重要参数。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Q/COP其中,P为功率,单位为千瓦(kW);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COP为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3.系统能效计算公式空气能热泵系统的能效是评价设备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OP=Q/P其中,COP为能效比,无单位;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P为制冷机的功率,单位为千瓦(kW)。
4.COP的影响因素COP的值不仅取决于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还受到环境温度、进出水温度差及负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OP的变化率:ΔCOP=(COP2-COP1)/COP1×100%其中,COP1为其中一温度下的COP值,COP2为另一温度下的COP值。
5.系统运行费用计算公式空气能热泵系统的运行费用是评价设备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Cost= Q × PUE × EP其中,Cost为运行费用,单位为人民币(元);Q为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PUE为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EP为能源价格,单位为元/千瓦时(元/kWh)。
以上公式仅为常用的空气能选型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和调整参数。
在选型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设备的品牌、规格、性能等信息,并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空气冷却:QT=y *L*(h1-h2)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妆*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匕*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 △T1)冷却水量V2 L/s V2=Q2/ △T2)=+KW/TR)TR其中Q2=Q1+N=TR*+KW/TR*T(R=+KW/TR) *TR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 /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vy /耗电量(Kvy部分冷负荷性能NPLV KW/TRNPLV=1/A+B+C+D)满载电流(三相) FLA(A)FLA=N" 3 UCO$新风量L CMH Lo=nV送风量L CMH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N1=L1*H1/(102*n1*n2)水泵功率N2 KWN2= L2*H2*r/(102*n3*n4)水管管径 D mm D V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n4—传动效率=~F=a*b*L1/(1000u)a—风管宽度mb—风管高度mu—风管风速m/sV1—冷冻水量(L/s)V2—冷却水量(L/s)注: 1 大气压力= Kpa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水的比热=1 kcal/kg? C水的比重=1 kg/l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hl—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C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C 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 W—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 —室内总送风量CMHQ1—制冷量KW△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C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C Q2-冷凝热量KW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制冷机组性能参数A—100颊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 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U—机组电压KVcoy—功率因数~N—房间换气次数次/hV—房间体积m3Cp-空气比热(kgC)x—空气比重(m3 @2©L1 —风机风量L/sH1—风机风压mH2OV—水流速m/s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连时n2=1 ,皮带传动n2=)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r —比重(水或所用液体水管管径的计算由动量定理得FX t=MXvF 是力t 是时间M是质量v 是速度因为F=pX s, M= PX s (按1米计算)p 是压强,s 是面积P 是密度所以有pX sX t = PX sX vXv —pX t = PXv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所以每秒的流量V=svQ=cm(T2-T1)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tt 是时间, 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 然后再除以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 再除以2500, 就是匹数如果是水冷, 再除以3000, 就是匹数“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量盘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个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力—EER=制冷才能(Mbtu/h)/耗电量(KW)COP=制冷才能(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机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Q2—冷凝热量 KW
EER—制冷机组能源效力Mbtu/h/KW COP—制冷机组机能参数
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
U—机组电压 KV
N—房间换气次数次/h
V—房间体积 m3
Cp—空气比热(0.24kcal/kg℃)∝—空气比重(1.25kg/m3)@20℃L1—风机风量 L/s
H1—风机风压 mH2O
V—水流速 m/s
n1—风机效力
n2—传动效力
(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
水管管径的盘算
由动量定理得
F×t=M×v
F是力
t是时光
M是质量
v是速度
因为F=p×s,M=P×s(按1米盘算)
p是压强,
s是面积
P是密度
所以有
p×s×t=P×s×v×v
→p×t=P×v
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光(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Q=cm(T2-T1)
Q单位J ; C比热,假如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t是时光,即降温须要若干时光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假如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假如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对于家用空调器,用“匹”来权衡的确是国外的做法.这里
的“匹”指的是输入功率.换算成我国习惯的以输出功率暗示的W.一“匹”相当于2200W--2600W.所以用匹来权衡照样太粗了,也就消失了所谓的“大一匹”,“小一匹”之说.一般说的一“匹”指的是制冷量为2300-2500w.大约的输入功率在800W阁下.
查了一下制冷手册:1公制马力(PS)=735.5W,1英制马力(HP)=745.7W
是如许: 1匹约等于750W,然而,现实工程中几匹只是一个大体的说法,所以,照样看空调的铭牌比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