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_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贵族地主开始在府邸和宅院中建造园林,以展示其财富和地位。
这些园林通常以水池、假山、亭台和走廊等元素为主要特色。
这些园林在形式和布局上受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宋代的兴盛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和创新。
宋代园林的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时的园林构思上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园林就是宋代时期兴建的代表作品。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赞赏。
三、元代的变革与创新元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更加豪华和宏伟的趋势。
元代园林的建筑规模和布局都比宋代更加宏大。
例如,苏州的虎丘和拙政园等园林都是在元代时期进行了重建和扩建的。
这些园林不仅保留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还加入了更多的豪华元素,如宏伟的大门、雄伟的宫殿和精美的花园等。
元代园林的变革和创新为以后的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明代的精细与细腻明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园林艺术的精细化。
明代园林的建筑构造更加精巧,花园的布局更加精细。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明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园林风格。
这些园林在布局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景观的精细处理和表达,并且加入了更多的绘画和雕刻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艺术化和精致化。
五、清代的继承与发展清代园林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清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清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增加了更多的亭台楼阁和水景元素,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壮丽和宏大。
清代园林的发展不仅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色,还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建筑风格,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六、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园林的形成古代中国园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贵族阶层建造了围绕着建筑物的庭院,形成了最早的园林雏形。
在周代,随着文化的繁荣,园林开始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这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园林,如周公纪念园和晋文公园等。
唐代园林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皇家园林以华清宫园为代表,规模庞大、建筑精美。
此外,唐代还有许多民间园林,如江南的留园和拙政园等。
这些园林不仅仅是皇宫和贵族府邸的代表,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宋代园林的精致宋代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园林注重细节和比例,以景怀藏、曲径通幽为特色。
代表性的有拙政园和留园等。
此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文人墨客有关的园林,如苏州的退思园和独坐园等,这些园林融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文人墨客的精神于一体。
元明清的园林风格元代园林承袭了宋代的传统风格,建筑更加庄重而稳重。
明代园林追求自然和谐,注重山水的构造和石景的布置。
清代园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这些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园林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园林艺术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
现代园林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展现了时代的特色和创新。
同时,现代园林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园林不仅仅是景观,更是中国人对自然和美的追求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风格变迁及成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1.萌芽期:商周至汉代商周至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汉代的上林苑、建章宫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2.发展期:魏晋至唐代魏晋至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期。
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私家园林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王羲之的兰亭、谢安的东山等。
3.成熟期:宋代至清代宋代至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艮岳、清代的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它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造和点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2.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它通过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
同时,园中的景题、景联、景诗等也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诗情画意的表达等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精美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成为皇帝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以下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的历史概述。
1.秦汉时期:秦始皇修建了终南山的圣湖、汉武帝修筑了汉宫,这两座园林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南京,如兴平宫、明德园等。
3.隋唐时期:隋文帝、唐太宗等皇帝修建了不少园林,如隋文帝的大明宫、唐太宗的显庆宫等,这些园林采用了湖河交错的布局,并注重山水相融的构思,成为后来园林的模板。
4.宋代:宋代皇帝更加注重园林的陈设和构造,北宋的皇家园林以温泉为主,如开封的胜览园;南宋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为主,如临安的花果山、梁山、天鹅湖等。
5.元代:元代皇帝更重视园林的艺术性,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细、独特,如元世祖的大都行宫、元英宗的勾漏园等。
6.明代:明代的皇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园林形式。
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明成祖的颐和园、明宣宗的圆明园等。
7.清代:清代的皇家园林达到了巅峰,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威和园林艺术的精湛水平。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每个朝代都给予园林不同的风格、布局和装饰,丰富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内涵。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和游乐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汉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和贵族的庭院,因此特点是建筑简单、色彩淡雅。
代表作品有今天的西园、云台山久仰,园林各项设施多从云台山式壁廊木栏衍化出来。
唐朝是中国园林的黄金时期,以雁塔、水绞丝为代表。
在唐朝,人们开始追求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风格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注重景观和强调与人的交互作用。
唐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山水融合、林木花卉装点、水势饱满,取景方式由远及近,给人以“饱览之艳、登琳之嵩”的美感。
宋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拙政园、秋瑾园。
在宋朝,人们开始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布局和造景的理论。
宋代古典园林改变了以往的园林模式,注重空间变化、山水构建中的平衡和对人的情感诱导。
秋瑾园是园林中首次引入庭院内涵的代表,其经营者按情感和权力要求进行景观变换,以借景、夹局、影轴、穿庭镜等手法,营造出了极富诗意和感染力的景观。
元代的园林艺术延续了宋代的传统,注重园林的布局美学和建筑的装饰艺术。
元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取景方式独特,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南锣鼓巷、北海公园。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突出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精致、规模宏大,建筑多为经典的宫殿式,装饰偏重于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末期,其特点是在对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来元素。
清代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规模宏伟、以及变幻多样的花园设计,代表作品有北京圆明园、苏州狮子林。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无论是唐代的山水融合、宋代的情感诱导、明代的文化内涵,还是清代的变幻多样,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引言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民间园林艺术。
这些园林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1. 皇家园林时代古代中国皇宫园林开端于周朝,后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发展。
皇家园林通常由宫殿、花园、建筑物、水景和山景等组成,以表达统治者的权威和富丽堂皇的壮丽气派。
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2. 文人园林时代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演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园林多由士人、文人或贵族建造,注重以意境和文化内涵来营造园林氛围。
代表作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耦园等。
3. 民间园林时代民间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这些园林多由民间富商或地方政府所建,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缘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五台山等。
二、艺术特点1. 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以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点。
通过布局合理的水景、山石、植被、建筑等要素,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与人文艺术相互辉映。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池塘、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
2. 追求意境与情感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
园林的设计常以传统诗词、画作和文学典故为灵感来源,通过景观、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达园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三、主要表现方式1. 三维空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组合,以及水、山、建筑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这种三维空间表现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园林与人的互动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特点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
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各个时期发展下来的园林各具特色。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时期发展历程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二、汉代园林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起点。
汉代园林以汉武帝所建的汉阳陵为代表,其特点是建筑布局简洁明快,注重自然山水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三、唐代园林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园林以花园为主,注重花卉的栽种和观赏,同时也融入了汉代园林的特点。
唐代园林以唐明皇的花园和杨贵妃的园林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
四、宋代园林的创新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曲径通幽、水石相映的特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五、明代园林的繁荣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明代园林以紫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注重宫廷园林的建设。
明代园林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宫廷气派和建筑装饰的精美,体现了明代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富丽堂皇的风貌。
六、清代园林的继承与创新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清代园林在继承前代园林的基础上,注重山水的塑造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代表。
清代园林以其宏伟壮丽、雄奇秀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七、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园林开始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园林的设计更加注重科技与生态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同时,现代园林也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园林艺术。
八、结语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今天,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在于对现代人们审美追求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一、早期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古代中国的贵族和富有人家开始兴建园林,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
他们在山水之间营造了园林,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
这些早期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营造宜人的环境和独特的景致。
二、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贵族和官僚阶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南朝梁武帝营造的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这座花园以池塘和园林建筑为主要景观,营造了宁静、优美的环境。
同时,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情感之美的表达,通过园林景观传递情感和意境。
三、唐代园林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唐朝文化的繁荣,园林建筑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
史迁所建的龙门园,是一个以山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
这座园林以其恢弘壮丽的景观和高雅的氛围而闻名,也成为了后来很多园林的模仿对象。
四、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圆明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圆明园以其精心设计的建筑和布局,成为了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而清代的颐和园更是催生了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颐和园以其奇山异水、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园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现代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古典园林的发展注重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古典园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古典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新机遇。
以中山公园为例,这座园林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区。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起源、南北朝时期、唐代兴盛、明清时期和现代传承和发展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成果。
古典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智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奇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园囿和葬陵造园。
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建造追求极致的艺术和审美追求,这在《诗经》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句,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园林建筑以寺观园林为主,注重与宇宙天地的和谐。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规模和造园技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隋朝的江都大雁塔和唐代的大明宫都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代表。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注重意境和艺术表现,如太湖园和拙政园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颐和园、拙政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自然为模型,追求自然,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美。
园林建筑注重景致的合理搭配和展示,强调意境和美学意味的表现。
古典园林建筑更强调以意蕴和修身养性为宗旨,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园林建筑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
当时,贵族和统治阶级对私家园林、花园和湖泊开始了创作和建筑,以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最初的园林形式,渐渐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
在古代,园林有三种形式:宫殿园林、江南园林和游园。
宫殿园林是由皇宫居住者建造的,它有助于展示皇室的辉煌,为皇室的领导者提供活动的空间。
江南园林是以水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园林,以实现园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游园是一种专门为官员、贵族等服务的古典园林,它们有多种景观,比如林荫小道、长廊、假山、小池塘、庭院、亭台和楼台等。
从古代到民国,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保留了由原始的园林到现代园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古典园林文献之一,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
《园林学》是继《礼记》之后出现的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它提供了更多关于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思想。
从《园林学》到《清代园林史》,再到近现代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这其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举例来说,明代的清漪园,清代的北海公园,以及汉族的南山园等等,它们均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自然认知的完美高度。
经过几个世纪,把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特色考虑进去,今天的园林也尝试进行创新,力图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传统,加强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交互,实现美好的园林景观。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仍在不断地被发展和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地域,借助艺术、建筑、景观设计以及其它各种手段,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美感、文化和理念。
无论是宫殿园林、江南园林还是游园,它们的诞生都滋养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起源,也载脉了中国优美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景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景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讨其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帝王园林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22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主要以帝王和贵族的园林为代表。
早期的园林以陵墓和祭祀场所为主,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山东的曲阜孔庙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园林逐渐成为帝王展示权威和追求享乐的场所。
典型的代表有秦始皇陵园、汉景帝陵园和汉武帝陵园等。
这些园林以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布局精巧而闻名,为后世园林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古典园林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园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以北方的汴京园林和南方的苏州园林为代表。
北方园林注重宏伟和雄浑的气势,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大都的颐和园和开封的汴京园林。
南方园林则注重精巧和雅致的风格,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这一时期的园林借鉴了中国绘画、诗词和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第三阶段:明清皇家园林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明清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特别是明朝的万里长城和故宫,以及清朝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园林不仅继承了古代园林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更多的自然元素,注重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明清皇家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细腻的园景布局,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第四阶段:现代公共园林时期(1911年至今)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园林景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公共园林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态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殷商时期。
商代出现了大型宫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殷商时期的夏殿遗址。
夏殿的建筑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广阔,园林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景观非常美丽。
夏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初步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
这时期,园林用于贵族生活和游乐娱乐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战国时期,贵族们开始将自己的居所打造成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品味。
其中著名的有宋庄公的园林和越王勾践的园林,这些园林中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建筑也更加精美。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进一步繁荣。
这个时期以庭院为主要形式,庭院园林以景观布局和建筑构造为重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秦汉时期的园林大量采用了园林册封制度,皇帝下诏给予有才艺的人以园林,这使得园林艺术发展迅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景色的独特性,以达到“山水相依,人随山水”的效果。
大量采用堆山倒水的手法,表现出了园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
此时期的代表性园林有曹操的园林和孙权的园林。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一个顶峰。
隋唐时期的园林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以城市、宫廷和墓地为主要的园林建设对象,形成了宫廷园林、陵园和宅园三大类别。
隋唐时期的园林以创新和奢华为主要特点,建筑规模也更加宏大。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稳定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细节和布局的合理性,以达到意境的表达和居住者的舒适性。
元明两代的园林以私宅园林为主,建筑形式简朴,景致以山、水、石、木、篱笆、廊亭、廊榭等构筑平衡的环境关系。
清代园林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要类型,皇家园林以颐和园、圆明园和清漪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为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追溯至商代,然而真正蓬勃发展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不断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_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自然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早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御花园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如“核桃”,“紫纹桃”等等。
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
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
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唐宋时期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
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
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辋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
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
北宋为辽金取代后,辽、金、元三代后先相继,在燕京一带兴修皇家园林。
金代从开封拆运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筑艺术中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各民族丰富奇特的建筑形式更添异彩。
如至今还能见到的十三世纪出于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应寺白塔等。
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
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下: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体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化,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武当山太子坡园林景武当山太子坡园林景图册2形式多。
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
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
明济园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一体,水木石植物的精心安排和建筑物的排列,都起到了立体效果,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巴蜀园林试问,明清时期的中国园林建筑,共造园思想何以能达到如此发达的艺术水平,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第一,造园艺术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总结性成果,即明代崇祯时江苏吴江人计成《园冶》一书的问世。
过去,关于园林的设计或叫“经营,,原则、艺术技巧和实际建造经验,还只能在诗词、游记等文学作品中有片断描述,没有形成理论规律。
但是《园冶》却是一部有关园林建筑的系统性的总结性的专门着作。
全书共三卷,一卷为造园总论《兴造论》、《园说》、选地《相地》、立基和各种单体建筑屋宇堂轩的形象范例,二卷讲各式栏杆及其式样;三卷讲「1窗、墙垣、铺地、造山、迭石、借景等,全书计三万多字,并有插图二百余幅。
它反映了当时的园林面貌和造园艺术水平,而且一直对中国造园有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大观园也是根据这些理论来构建的。
第二,大批造园艺术家的诞生,如清代戏曲家李渔笠翁,在南北都有自己设计建造的住宅园林,以北京应是南京秦淮河畔的芥子园最有名。
杰出的造园家张南垣父子,更是园林史上的大家,不仅在苏扬等南方园林中有他们的遗构,北京北海公园取,就有他们的遗作可供欣赏。
以他们的生存年代推算,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中营建大观园的造园设计师“山子野”的原型,应该就是张氏父子了。
一、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构成绿化的重点树种,以本土树种为主,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性,为城市标志性树种。
主要有国槐、白蜡和法桐。
二、骨干树种骨干树种较耐盐碱、少病虫、易管护,栽培较广泛。
通过调查选取26种,主要有毛白杨、苦楝、合欢、千头椿、柽柳、栾树、桧柏、黑松、侧柏、龙柏、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荆、紫薇、红叶小檗、金叶女贞、月季、大叶黄杨、龙爪槐、木槿、石榴、迎春、连翘、丁香、金银木、五叶地锦等。
三、一般树种一般树种是城市绿化中已经有所应用,但在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表现一般,为了丰富园林景观色彩,体现种植资源的多样性,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段加以应用,其中也包括一些边缘树种。
通过研究发现,推荐园林绿化中的一般树种共有49种,分别是雪松、垂柳、大叶女贞、云杉、毛刺槐、新疆杨、杜梨、构树、旱柳、桑树、榆树、银杏、桃树、洒金柏、铺地柏、垂榆、核桃、柿树、杜仲、梧桐、珍珠梅、贴梗海棠、苹果、蔷薇、榆叶梅、五角枫、紫穗槐、粉花绣线菊、红王子锦带、白玉兰、小叶黄杨、红叶小檗、枸杞、早园竹、腊梅、郁李、樱花、皂角、梓树、苞椒、黄栌、红瑞木、文冠果、美国凌霄、小叶女贞、柽柳、火炬树、卫矛、凤尾兰。
四、潜在价值树种潜在价值树种是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尚需经过应用推广研究,包括拟引种的植物及引种初步成功的新优园林树种,小气候条件下能很好地发挥绿化效果,应该结合环境对这类树种予以重视。
潜在树种大多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需采取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冬季适当保温、夏季需要遮阴。
经统计共筛选出潜在树种15个,包括枫杨、枸骨、七叶树、马褂木、火棘、红叶石楠、紫叶稠李、美国红枫、海州常山、玫瑰、牡丹、黄刺梅、天目琼花、茶镳子、常青藤。
综述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具体介绍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
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
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