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初一至初二知识点总结
数学初一至初二知识点总结1.01 整数- 整数的定义与性质-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乘法- 整数的除法- 整数的混合运算1.02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式加减法、等式乘法、移项变号法、等式代入法-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1.0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图像法、逻辑法1.04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步骤:公因式提取法、提公因式法、分组法、升幂与降幂相加减法- 因式分解的应用题1.05 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定义与性质- 整式的加减法:同类项的加减法、异类项的加减法1.06 分式- 分式的定义与性质-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乘除法- 分式方程的解法1.07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性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代入法、等式相加法、等式相减法1.08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与性质-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图像法、逻辑法1.09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完全平方式、两等式相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1.10 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 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消元法、代入法、等式相加法、等式相减法- 二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1.11 比例- 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比例的计算、变化关系- 比例的应用题1.12 百分数- 百分数的定义与性质- 百分数的计算、变化关系- 百分数的应用题1.13 利率- 利率的定义与性质- 利率的计算、变化关系- 利率的应用题1.14 指数与科学计数法- 指数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的运算法则- 科学计数法的定义与性质- 科学计数法的应用题1.15 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 平方根的计算、变化关系- 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 立方根的计算、变化关系1.16 基本概率-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概率的计算公式- 概率的应用题1.17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应用题1.18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应用题1.19 质因数分解- 质因数的定义与性质- 质因数分解的步骤与应用1.20 互质数与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的定义与性质- 最大公约数的计算、应用- 欧几里得算法的步骤与应用1.21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的定义与性质- 最小公倍数的计算、应用1.22 分解质因数法- 分解质因数法的步骤与应用1.23 乘法公式的推广- 乘法公式的子集与应用1.24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式- 平方差公式的证明与应用- 完全平方式的应用1.25 整式的乘法- 整式的乘法法则- 整式的乘法应用题1.26 除法公式- 除法公式的步骤与应用1.27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 有理数的乘除法应用题1.28 向量- 向量的定义与性质- 向量的加法与数乘- 向量的坐标表示- 向量的模、方向、方向角- 向量的共线、共面- 向量的平行、垂直- 向量的利用1.29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30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31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1.32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1.33 绝对值函数- 绝对值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性质- 绝对值函数的应用题1.34 一次不等式- 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1.35 二次不等式- 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次不等式的应用题1.36 一元二次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与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题1.37 绝对值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题1.38 平方根和普通数的关系- 平方根和普通数的关系与计算1.39 平方根与圆- 平方根与圆的关系与计算1.40 方程的整数解与整式因式分解- 方程的整数解与整式因式分解的关系与应用1.4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42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1.43 根式- 根式的定义、性质与化简- 根式的加减乘除与应用1.44 整式的乘方- 整式的乘方原则与应用1.45 整式与分式的混合运算- 整式与分式的混合运算应用题1.46 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定义与应用1.47 同底数幂的运算- 同底数幂的基本计算与应用1.48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应用解题1.49 根式的乘除法- 根式的乘除法原则与应用1.50 根式方程- 根式方程的定义与应用1.51 同底数幂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乘方计算与应用1.52 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 指数函数的应用题1.53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 对数函数的应用题1.54 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 正比例函数的应用题1.55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1.56 累加与累乘- 累加与累乘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57 利息- 利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1.58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迭代计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迭代计算应用1.59 一次函数与坐标系- 一次函数与坐标系的关系与应用1.60 二次函数与平面图形- 二次函数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与应用1.61 直线与方程- 直线与方程的关系与应用1.62 抛物线与平面图形- 抛物线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与应用1.63 圆与平面图形- 圆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与应用1.64 空间图形的计算- 三维空间图形的相关计算与应用1.65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迭代计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迭代计算应用1.66 扩号的应用- 扩号的使用原则与应用1.67 代数的应用- 代数的定义、原则及应用1.68 二项式定理与组合数学- 二项式定理与组合数学的原理以及应用1.69 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原理与应用1.70 引用- 数学知识体系、学科基础、综合技能1.71 牛顿插值公式- 牛顿插值公式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1.72 高次插值公式- 高次插值公式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1.73 代数方程与几何问题- 代数方程与几何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74 分布式定电位问题的代数解法- 分布式定电位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75 求平面镜像点的代数解法- 求平面镜像点的原理与应用1.76 稠密度分布积分计算- 稠密度分布积分计算的原理与应用1.77 高斯积分法- 高斯积分法的原理与应用1.78 数列与解析几何问题- 数列与解析几何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79 代数化解力学问题- 代数化解力学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80 代数化解动力学问题- 代数化解动力学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81 代数化解电磁学问题- 代数化解电磁学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82 代数化解光学问题- 代数化解光学问题的原理与应用1.83 代数的应用- 代数的定义、原则及应用1.84 数论数与应用- 数论数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85 极限与应用- 极限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86 概率论与应用- 概率论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87 统计学与应用- 统计学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88 组合数学与应用- 组合数学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89 离散数学与应用- 离散数学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0 代数与应用- 代数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1 代数表达式的含义与应用- 代数表达式的含义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2 代数运算与应用- 代数运算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3 代数无意义符号的含义与应用- 代数无意义符号的含义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4 代数的思考与应用- 代数的思考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5 代数定理与应用- 代数定理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6 代数的计算与应用- 代数的计算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7 代数的理解与应用- 代数的理解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8 运算法则与应用- 运算法则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99 运算的含义与应用- 运算的含义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0 代数式的推广与应用- 代数式的推广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1 数学的发展与应用- 数学的发展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2 代数的综合应用- 代数的综合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3 代数思维与应用- 代数思维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4 代数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代数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5 代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代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6 代数实践与应用- 代数实践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7 代数结构与应用- 代数结构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8 字母与数的关系与应用- 字母与数的关系与应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1.109 数学语言的运用与应用- 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下面对其主要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 0。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类似,只是在开方运算中要注意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3、代数式代数式包括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是数字与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运算有加、减、乘、除。
乘法公式:(a + b)(a b) = a² b²;(a ± b)²= a² ± 2ab + b²。
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且 B 中含有字母,B ≠ 0)的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 0;分式的值为 0 的条件是分子为 0 且分母不为 0。
二次根式:形如√a(a ≥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二次根式的性质:√a² =|a| ;√ab =√a · √b(a ≥ 0,b ≥ 0);√a/b =√a /√b(a ≥ 0,b > 0)。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汇总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汇总一、数与代数1. 数与式2. 实数及他的分类(补充)实数的性质:【质数与合数】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
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倒数】1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
零没有倒数。
实数a 的倒数是a1(a ≠0); 【完全平方数】如果一个有理数a 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 ,那么这个有理数b 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n 是大于1的整数)等于a ,这个数叫做a 的n 次方根。
【开方】求一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算术根】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叫做a 的n 次算术根,零的算术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根。
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②实数a 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0()0(0)0(a a a a a a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代数式】用有限次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当这个字母取这个数值时的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分类】【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有理式【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而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分式】除式中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10=a (a ≠0); ⑤负整数指数:n n aa 1=-(a ≠0,n 为正整数); 公式包括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分解是互逆的过程.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b a b a b a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m b m a b a ⨯⨯=;m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 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ac d c b a =⋅;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ad c d b a d c b a ;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n ba b a =)((n 为正整数); 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b ac b c a ±=±;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cd ab b d c a ±=±; 等式的基本性质:①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七年级到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到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必修的学科之一,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数学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和加深,本文将会介绍七年级到八年级数学中的重点知识点。
一、代数式代数式是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
七年级学习代数式的基础知识,比如常数、变量、系数、项、多项式等概念,以及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等。
在八年级中,会更深入地学习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等内容。
二、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七年级和八年级数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七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含义和求解方法,如二次根式的简化、合并、拆分等。
在八年级中,会更深入地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与应用等。
三、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初中数学的另一个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性质、计算等内容。
在七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法则;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相似、全等等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角形的外心等知识。
四、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一个比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才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七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出线性方程组的解。
五、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七年级和八年级数学中比较难的知识点之一,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几何体的名称、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法则等。
在七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立体几何体的名称、性质等内容;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立体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法则,以及应用题的解法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到八年级数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初一到初三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一到初三数学所有知识点初一数学:1.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2.数的运算: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3.算术基本定理:素数与合数,质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4.约分与通分:分数的约分与通分,化简真分数与带分数5.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转化6.数轴与坐标系:数轴的表示法,坐标系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法7.基本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概念8.数学语言的运用:数学语言与符号的运用,数学问题的表述和解决初二数学:1.整式的知识:整式的定义,同类项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公式的应用2.分式的知识:分式的定义,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加减、乘除法3.二次根式的知识:二次根式的化简、加减、乘除法,含有二次根式的方程4.平面图形的认识:多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全等条件,相似图形的概念及应用5.圆的知识:圆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圆上的重要点、弧和角6.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中线、中位线、高,四边形的性质、面积公式7.比例和增减比:比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增减比的概念及应用8.百分数和利率: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初三数学:1.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方程及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2.数列与指数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及求和公式,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3.立体图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正棱柱、正棱锥的概念及性质,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公式4.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解三角形(利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及海伦公式)5.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及其应用6.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的概念、基本概率公式,频率、概率密度、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7.解析几何:点、直线、平面的坐标表示,直线的斜率及方程,平面上的圆的方程8.数学思维的拓展:数学论证、数学建模、数学思维方法与技巧的培养。
初一到初三数学必记重要知识点汇总
初一到初三数学必记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初一:
1、数与式:绝对值、有理数、分数和小数、根号、百分数和分数的转换、简单的分
式和带分数的因式、无理数的表示与应用;
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公式法和简图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
3、比:比的定义、可比性和不可比性、等比数列、比的简化、简化等比数的应用;
4、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的等幂性、分数大小的比较;
5、角:角的单位、角的规范弧和极弧、正、任意角、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外心角、
三角函数。
二、初二:
1、线性一次函数:定义及特征、函数关系、一元一次函数图象和抛物线图象、函数
的性质;
3、几何:直线的性质及其几何性质、圆的定义及其圆的性质、图形面积与周长;
4、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函数、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5、不等式:一元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不等式的解集及应用。
三、初三:
1、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结论、余弦定理的应用、海伦公式的应用;
2、统计:分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频率分布表、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各种
概率和几何平均数的比较等;
3、概率与组合:定义和特征、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独立事件、互斥事件、组合
中的顺序;
4、函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值域、函数图象、曲线在函数图象中的位置;
5、几何图形:圆柱体、立体结构、图形中的折线、体积、表面积、体积体积系数等。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3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一、代数1. 数字与式子- 正整数、负整数、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相互转化与运算- 代数式的简化与加减乘除- 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模型应用2. 直线与线性方程- 线性方程与可视化的关系- 解线性方程的图象解法- 两个方程联立的解法- 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与解法-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与解法3. 平方根与二次根式- 正数的平方根与二次根式的意义- 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化简-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与分式- 德国数学家费马定理的推广与应用4. 整式的加减与乘法- 整式的加减运算- 整式的乘法运算- 含参系数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参系数整式5. 分式-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式-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分式的混合运算与简便法- 分式线性方程的解法与实际应用6.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与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模型应用7.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与性质- 点、线、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相关系数、线性回归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8.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函数图象的性质- 一次函数与线性方程、函数的应用9. 指数与幂- 正数的指数、指数运算法则-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简单性质- 指数与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几何1. 几何基本概念- 点、线、面等基本概念与特征- 角的概念与分类- 相交、垂直、平行线段与线条角的判定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三角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与判定-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应用题与实际问题解决3. 四边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有关四边形的运算与分类4. 内接与外切-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圆的内接与外接、内切与外切的判定条件5. 平面镜像与旋转- 平面镜像的性质与构造- 旋转的构造、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6. 三视图与投影- 物体的三视图的构造与识图- 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应用7. 圆-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上的点与圆上线段的关系- 切线定理与弦切角定理- 圆应用题与实际问题解决三、数据与统计1. 统计资料与标度- 数据的查数、统数、分组与绘图- 高度与代表数的含义- 平均值与间隔值的概念与计算2. 数据的描写- 数据的分散程度与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数据的集中程度与四分位数、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3. 概率与事件- 实验与样本空间的概念- 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事件的概率计算与应用初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二)(____字)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数学初一到初三的所有知识点
数学初一到初三的所有知识点
数学初一到初三的知识点涵盖了许多基础但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
1.初一数学知识点:
有理数:包括有理数的定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法、乘法法则。
整式:学习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
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图形的初步认识:了解线段、角、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元素及其性质。
2.初二数学知识点:
函数:学习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理解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四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应用。
3.初三数学知识点:
二次函数:学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以及最值问题。
圆: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以及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概率初步: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以及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其应用。
此外,还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翻折等)、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等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初一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一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一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的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注:①能表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线段与这两条平行线都垂直;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它不随垂线段位置的改变而改变;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种距离定义: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3、两平行线的距离——两天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
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直线方程为Ax+By+C1=0Ax+By+C2=0则其距离公式为|C1-C2|/√(A2+B2)推导: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从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设点P(a,b)在直线Ax+By+C1=0上,则满足Aa+Bb+C1=0,即Ab+Bb=-C1,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P到直线Ax+By+C2=0距离为d=|Aa+Bb+C2|/√(A+B)=|-C1+C2|/√(A+B)=|C1-C2|/√(A+B)初一初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篇二中心对称图形正(2N)边形(N为大于1的正整数),线段,矩形,菱形,圆,平行四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并不只有一个对称点,比如直线,再比如正弦曲线。
只是中心对称的图形需要满足不是轴对称图形。
比如平行四边形。
也有很多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只是中心对称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
普通四边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识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就是看是否存在一点,使图形绕着这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关于该点对称,该点称为对称中心。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整数√初一的数学主要学习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例如同号数相加,异号数相加,绝对值等。
2. 分数√学习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包括用通俗方法解方程、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等。
4. 比例与比例式√学习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式的变形和应用。
5. 数据√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学会绘制统计图表。
6. 几何√学习平行线与角、相交线与角等几何基本概念和基本图形的性质。
二、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及解的方法,同时要学会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多项式√学习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多项式的加减乘除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和提公因式等。
3. 几何√学完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性质及计算等。
4.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运用,同时也要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
5. 图形的相似√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比的运用,区别检验相似三角形、判定两个平面图形是否相似等。
6. 统计√学习统计样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及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三、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二次函数√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函数的最值问题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 数列√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它们的前n项和的计算,应用到生活中。
3. 三角函数√学习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利用三角函数解实际问题。
4. 空间几何√学习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空间图形的投影与沿截面的截面图等。
5. 概率√学习独立事件、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事件的并、交及补等。
6. 统计√学习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它们的概率分布等。
以上就是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博大精深,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打好数学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有很多,例如:
1.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数轴、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
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有理数大小比较【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
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2. 代数式: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
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3. 整式: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5. 代数和:代数和【几个数或一个式子(尽量式子一起算)的和,叫
做代数和】
6. 代数式: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
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7. 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能够计算出结果来的代数式】
以上仅是初一初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具体可以咨询数学老师了解更
多内容。
此外,对于初一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记忆,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
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
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代数式求值(1)代数式的: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3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1)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首先,应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形状.(2)由物体的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①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的形状,以及几何体的长、宽、高;②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③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对复杂几何体的想象会有帮助;④利用由三视图画几何体与有几何体画三视图的互逆过程,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方法初中数学数与运算考点考点1:数的整除性以及有关概念(本考点含整数和整除、分解素因数)考核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倍数和因数、公倍数和公因数等的意义;(2)知道能被2或3、5、9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3)会分解素因数;(4)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具体问题讨论涉及的正整数一般不大于100.样题汇编:(正在建设中,期望大家能够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考试命题数据库)考点2:分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考核要求:(1)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初步体会转化思想;(2)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数的乘除运算.考点3:比、比例和百分比的有关概念及比例的性质考核要求:(1)理解比、比例、百分比的有关概念;(2)比例的基本性质.对合分比定理、等比定理不作教学要求.考点4: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考核要求:(1) 考查比、比例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掌握求合格率、出勤率、及格率、盈利率、利率的方法;(2)会解决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了解百分比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及简单应用.考点5:有理数以及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有关概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考核要求:(1)理解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概念;(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注意:(1)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正负号的确定,(2)0没有倒数.考点6:平方根、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考核要求:(1)理解平、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2)理解开方与方根的意义,注意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数学复习方法学霸分享1.重点练习几种类型的题目不要钻偏题、怪题、过难题的牛角尖,根据平时做套卷时的感受,多练习以下几个类型的题目。
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
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九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各年级的常见现象初一学不好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更上一层楼!策略:1.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自信心。
等基础知识熟悉了,再逐渐加深难度,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
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预习书本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
就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
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形成习惯。
3.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每天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如果能高质量的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能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遗留的问题就少,进而学习效率就高。
初二成绩下滑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
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
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基础,中考多以基础题为主,要求不高。
初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拐点,坡度突然增加,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
特别是几何内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对象从“数”到“形”发生变化,方法也从“运算”到“推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跟不上就很难从图形中找到关系,推理论证困难学科(物理)也相应增加,学业加重,精力分散,有些学生有些力不从心,缺乏毅力的,就会慢慢掉队。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 +c)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1. 整数,初一数学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它们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分数,初一数学还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
3. 小数,初一学习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
4. 代数,初一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式的认识和简单的代数式的计算。
5. 几何,初一几何主要是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如周长、面积等。
初二:1. 一次函数,初二数学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题。
2. 直角三角形,初二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勾股定理的应用等。
3. 多边形,初二几何的内容还包括多边形的性质和计算,如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等。
4. 方程,初二代数的内容主要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题。
5. 概率,初二学习了基本的概率概念,包括概率的计算和应用题。
初三:1. 二次函数,初三数学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以及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2. 圆的性质,初三学习了圆的性质,包括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以及扇形、弧长等相关知识。
3. 立体几何,初三几何的内容主要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4. 比例,初三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的计算和应用题。
5. 统计与概率,初三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的进阶内容,包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等。
总结:初一到初三的数学知识点涵盖了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几何、函数、方程、概率、比例等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初中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的分数表示1. 分数的定义:分子、分母;2. 分数的相等性质;3. 简化分数;4. 带分数;5. 增加分母使分数相等;6. 分数和整数的关系。
二、分数的四则运算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3. 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 带分数的乘法和除法;5. 分数的混合运算;6. 分数的逆运算。
三、小数的表示与运算1. 小数的定义和读法;2. 小数和分数的关系;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4.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5. 近似计算。
四、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1. 点、线、面的概念;2. 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3. 角的定义和性质;4. 三角形的分类;5. 四边形的分类;6. 平行线和垂直线。
五、面积和体积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4. 梯形的面积计算;5. 圆的面积计算;6.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
六、代数方程与函数1. 代数方程的定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函数的概念;5.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使用。
七、数据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和整理;2. 数据的分析和呈现;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4. 结构性统计图的绘制;5. 概率的简单理解;6. 事件的概率计算。
八、几何变形与相似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2. 图形的相似性质;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5. 比例和比例线段的计算;6. 相似图形的应用。
以上是初中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的汇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为更高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旨在为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提供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概览,帮助学生和教师明确在这个阶段所需掌握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初一和初二数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二、初一数学知识点1. 数与代数-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代数表达式的理解和简化-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求解2. 图形与几何-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面的基本特征-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圆的基本性质和圆的方程-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基本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简单概率的计算三、初二数学知识点1. 数与代数-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图形与几何-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几何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面积与体积的计算3.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解4. 统计与概率- 复杂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念四、结论初一和初二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数学基础,涵盖了从基础的数与代数运算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再到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注意:本文仅为概览,具体教学内容应参照当地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全面掌握每个知识点。
[文档结束]本文以清晰、准确的语言风格呈现,结构逻辑清晰且连贯,内容完整无缺。
适合打印和复制,格式规范,易于编辑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推荐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1、单项式的定义: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说明:单独的一个数或者单独的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说明:⑴单项式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能是分数或小数。
如3x 的系数是3的32系数是1;4.8a的系数是4.8; 3⑵单项式的系数有正有负,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要注意包含在它前面的符号,4xy2的系数是4;2x2y的系数是4;⑶对于只含有字母因数的单项式,其系数是1或-1,不能认为是0,如ab的系数是-1;ab的系数是1;⑷表示圆周率的π,在数学中是一个固定的常数,当它出现在单项式中时,应将其作为系数的一部分,而不能当成字母。
如2πxy的系数就是2.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说明:⑴计算单项式的次数时,应注意是所有字母的指数和,不要漏掉字母指数是1的情况。
如单项式2xyz的次数是字母z,y,x的指数和,即4+3+1=8,而不是7次,应注意字母z的指数是1而不是0;⑵单项式的指数只和字母的指数有关,与系数的指数无关。
⑶单项式是一个单独字母时,它的指数是1,如单项式m的指数是1,单项式是单独的一个常数时,一般不讨论它的次数;4、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
5、在书写单项式时,数字因数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数字因数是带分数时转化成假分数.。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一、目标与要求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1)依据:乘法分配律(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8.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3一.定义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叫做被开方数.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5.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二.重点1.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平方根就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3.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每移动两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4.当被平方数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三位,它的立方根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5.数a的相反数是-a[a为任意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三.注意1.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2.0,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3.带根号的无理数的整数倍或几分之几仍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若开之后是有理数则是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初一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4初二上册知识点第一章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第二章数据的描述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条形图特点:(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扇形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折线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第三章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3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四章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2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4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第五章整式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2 整式的加减3 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3)积的乘方(4)整式的乘法4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5 整式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2)整式的除法6 因式分解(1)提共因式法(2)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初二下册知识点第一章分式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2) 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第二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图像:双曲线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第五章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