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国外研究现状
骆乐,陈碧(2004)。中美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加之行业协会缺乏协调机制,导致中国出口水产品价位偏低
MaxNielsen(2006)认为,源于无效管理的捕捞渔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会引起过度捕捞,减少资源总量,最终影响渔民的福利,并以东波罗海鳕鱼市场为例,将生物经济供给模型与两国之间贸易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可通过捕捞配额、输入限制、网眼大小规定和共同拥有股权等方式解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研究。对福建省水产的出口贸易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福建省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陈苏丽(2004)分析了2003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以及成功的措施,针对当前水产出口增长后劲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安全质量差距大、初级产品为主等主要问题
康建平(2014)对近年来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0%,2003年达到95%,从2007年开始连续7年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99%,位居全国前列.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表 1 2006-2013 年福建水产品产量
福建省是全国第三大水产品产量地区,生产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近年来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福建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117.90万吨,总金额55.02美元。其中,出口68.95万吨、47.80亿美元,同比增长0.18%和17.79%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二位;贸易顺差40.57亿美元,居全国首位。2013年1月至10月,福建省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97.42万吨,贸易总额共计48.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15.7%。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福建省的水产品产量2006—2013年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523.59万吨增加到2011年603.74万吨,突破6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033。2013年高达658.48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0.67%。
洪仕建(2005)加快水产品出口贸易是构筑外向型渔业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水产品出口贸易既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以技术壁垒为主的挑战。
范宏东(2009)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水产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快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林子民(2013)在宏观层面加强政府监管,加强政府监管的作用,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对外出口基地的建设,防范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创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扶持水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扩展行业协会组织服务职能,在微观层面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水产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产品,各环节密切联系,力争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1.绪论
1.1研究意义及研究背景
1.1.1研究意义
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海岸线总长3324公里,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具有2701平方公里的海岸滩涂面积,125个大小港湾,6处天然深水良港,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岛屿就有1202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得福建省一举成为我国第三大水产品出口城市,但是现今福建省的主要水产区仅仅集中在东山县,其他城市发展不均,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人民日益增强的食品安全需求,渔业发展必须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食品安全的保证。
正因为如此研究当前福建省水产品再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面对的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分析,有利于强化整体水产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利于贸易市场的巩固和开发,此外,通过研究福建省省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升福建省省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还可以促进福建省的水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企业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渔民增收而且,也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包特力根白乙(2009)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密切注视“肯定列表”等制度和日本贸易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贸易策略。中韩水产品市场互补性很强,两国水产品贸易额逐年上升,但韩国对原产地标识的要求、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过长的通关时间等问题,不利于中国水产品的出口。
1.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1.1福建省水产品生产概况
1.1.2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水产品就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成为世界很多国家人们餐桌上的佳肴。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通过饮食来加强身体保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水产品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中国的水产品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农产品。2016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70多个,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非洲、中南美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新兴市场出口量额有较大增加。福建省水产品产量、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列全国前几位,是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大省。福建省因其独具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有“兴渔盐之利”的传统。水产品贸易在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福建省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截至2016年,福建省的水产品贸易额已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2016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额29.09亿美元,虽然同比出现下降,但仍占据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2.1福建省水产品出口概况
2.1.1出口数量
进出口总量(万吨) 同比增长(%) 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2013年 186.5664 48.6008 75.6346 80.9908
2014年 186.282 -0.2528 86.9316 23.5736
2015年 356.4164 2.2752 48.664 40.7956
骆乐,陈碧(2004)。中美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加之行业协会缺乏协调机制,导致中国出口水产品价位偏低
MaxNielsen(2006)认为,源于无效管理的捕捞渔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会引起过度捕捞,减少资源总量,最终影响渔民的福利,并以东波罗海鳕鱼市场为例,将生物经济供给模型与两国之间贸易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可通过捕捞配额、输入限制、网眼大小规定和共同拥有股权等方式解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研究。对福建省水产的出口贸易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福建省在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陈苏丽(2004)分析了2003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以及成功的措施,针对当前水产出口增长后劲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安全质量差距大、初级产品为主等主要问题
康建平(2014)对近年来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70%,2003年达到95%,从2007年开始连续7年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99%,位居全国前列.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表 1 2006-2013 年福建水产品产量
福建省是全国第三大水产品产量地区,生产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近年来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福建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117.90万吨,总金额55.02美元。其中,出口68.95万吨、47.80亿美元,同比增长0.18%和17.79%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二位;贸易顺差40.57亿美元,居全国首位。2013年1月至10月,福建省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97.42万吨,贸易总额共计48.7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15.7%。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福建省的水产品产量2006—2013年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523.59万吨增加到2011年603.74万吨,突破6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033。2013年高达658.48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0.67%。
洪仕建(2005)加快水产品出口贸易是构筑外向型渔业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水产品出口贸易既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遇到以技术壁垒为主的挑战。
范宏东(2009)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水产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快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林子民(2013)在宏观层面加强政府监管,加强政府监管的作用,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对外出口基地的建设,防范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创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扶持水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扩展行业协会组织服务职能,在微观层面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水产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产品,各环节密切联系,力争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1.绪论
1.1研究意义及研究背景
1.1.1研究意义
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海岸线总长3324公里,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具有2701平方公里的海岸滩涂面积,125个大小港湾,6处天然深水良港,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岛屿就有1202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得福建省一举成为我国第三大水产品出口城市,但是现今福建省的主要水产区仅仅集中在东山县,其他城市发展不均,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人民日益增强的食品安全需求,渔业发展必须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食品安全的保证。
正因为如此研究当前福建省水产品再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面对的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分析,有利于强化整体水产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有利于贸易市场的巩固和开发,此外,通过研究福建省省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升福建省省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还可以促进福建省的水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企业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渔民增收而且,也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包特力根白乙(2009)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密切注视“肯定列表”等制度和日本贸易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贸易策略。中韩水产品市场互补性很强,两国水产品贸易额逐年上升,但韩国对原产地标识的要求、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过长的通关时间等问题,不利于中国水产品的出口。
1.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1.1福建省水产品生产概况
1.1.2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水产品就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成为世界很多国家人们餐桌上的佳肴。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通过饮食来加强身体保健,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水产品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中国的水产品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农产品。2016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70多个,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非洲、中南美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新兴市场出口量额有较大增加。福建省水产品产量、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列全国前几位,是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大省。福建省因其独具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有“兴渔盐之利”的传统。水产品贸易在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福建省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截至2016年,福建省的水产品贸易额已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2016年福建省水产品出口额29.09亿美元,虽然同比出现下降,但仍占据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2.1福建省水产品出口概况
2.1.1出口数量
进出口总量(万吨) 同比增长(%) 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2013年 186.5664 48.6008 75.6346 80.9908
2014年 186.282 -0.2528 86.9316 23.5736
2015年 356.4164 2.2752 48.664 40.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