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

合集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中南大学自动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1

中南大学自动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1
三、仪器及装置
1、标准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K)1支
2、被检镍铬—镍硅热电偶(自制)2支
3、UJ36型直流电位差计,0.1级(实际使用时应用0.05级)1台
4、精密数字测温仪XMTA-1001台
5、管状电炉220V,1KW,1000℃(带温控仪)1台
6、冰瓶(瓶中已经放入冰和水)1台
7、交流电压表,0~250V1台

自动检测与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院系XX专业XXXX班级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同组者
实验日期20XX年X月X日指导老师
实验一电热偶的校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和温度测量系统组成,学习热电偶测温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了解热电偶的制作原理;
3、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重新升高电炉供电电压至200伏左右,使电炉温度在300℃,400℃,500℃等检定点时,按前述方法测出被校偶在这几个检定点温度下的电势值和标准偶“第二次读数”,并将结果一一记入表2。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表2实验数据记录表
检定温度(℃)
200
300
400
500
对应名义值(mV)(查表)
实验用标准偶证书给出值
被检偶的偏差(mV)
被检偶允许偏差(mV)
检定结果
六、讨论
(2)接通炉子供电电源,将变压器输出电压调整至200V左右使电炉开始升温,接着观察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炉子升温过程中指针应向右即“+”方偏转),并不断地调整电位差计的测量盘,使检流计保持在“0”位,以便随时监视炉子升温速度和炉温。
(3)第一个点温度为200℃,校验规程要求在检定点温度时炉温变化速度不宜太快(不大于0.2℃/分钟),为此待炉温到达校验点还差0.5~0.8mV时速将炉子输入电压降至60~80伏左右(视校验点温度高低而定,校验点温度高时电压降低小些,反之则大些)。同时,将电位差计刻度盘调准到“第一次读数”值上,这时检流计指针在左边“一”方向,随着炉温继续升高,检流计指针将向“0”方向移动,一旦发现检流计回至“0”位即表示炉温已达校验点,此时立即将双倒开关扳至“被检偶”一边,读取被检偶的电势值并记入表2,然后再速将双刀开关扳回“标准偶”以便测出其电势,也将结果记入表2,至此该校验点温度下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动检测技术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对目标 物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技术优势
自动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精 度、高效率等优势,可广泛应用 于工业生产、安全监控等领域。
局限性
实验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复 杂背景和光照变化的适应性有待 提高,以及误检和漏检的情况仍 需进一步优化。
展望
技术创新
未来可探索更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提高自动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跨领域合作
加强跨领域合作,如与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推
动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
应用拓展
拓展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如智 能交通、医疗诊断等,为更多行业提 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标准化与法规制定
制定自动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确保技术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
数据对比
误差分析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 自动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 方法。
性能优化
应用前景
根据实验结果,对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优 化,提高了其性能和稳定性。
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自动检测技术在工 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
步骤三
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启动数据采集器、 开始测量等。
步骤四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传感器读数、时 间戳等。
实验操作
01
操作一
正确连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确 保线路连接良好。
操作三
启动数据采集器,开始测量并实时 监控数据变化。
03
02

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检测功能编程实验报告

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检测功能编程实验报告

加工中心工件自动检测功能编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能够识别并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实验原理加工中心是一种集铣削、钻削、攻牙、镗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轴数控机床。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被固定在工作台上,刀具在加工中心的控制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加工。

我们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

在编程实现中,主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对工件进行识别和判断。

首先,将加工中心的摄像头与计算机连接,可以通过调用摄像头的接口实时获取工件的图像。

然后,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工件的轮廓和特征信息。

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对工件进行分割、边缘检测、形状匹配等操作,获取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信息。

最后,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三、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1)安装并配置好加工中心的摄像头与计算机的连接。

2)安装图像处理相关的开发环境和库,如OpenCV。

3)编写程序的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2.图像获取与处理1)通过调用摄像头接口实时获取工件的图像。

2)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噪声去除、二值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析。

3.特征提取与分析1)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工件进行分割和轮廓提取。

2)对提取的轮廓进行形状匹配,判断工件的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3)获取工件的尺寸信息,如长、宽、直径等。

4)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对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4.结果输出与反馈1)根据工件的检测结果,输出相应的信息,如“合格”、“不合格”等。

2)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可以选择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复、报废等。

3)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或调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实现对加工中心工件的自动检测功能。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工件的轮廓和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判断工件是否符合要求。

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指导书.docx

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内实验指导书.docx

《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课内实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实验一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二气敏传感器实验实验三光敏电阻特性实验实验四霍尔测速实验实验五金属箔式应变片一一全桥性能实验实验六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一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K型热电偶的特性与应用二、实验仪器:智能调节仪、PT100、K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三、实验原理: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杲妹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端温度为To,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30-1 (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29-1 (a)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勺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 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 T,其极性和最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 见图29」(b),并规宦任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ft® 小时,热电势Ej•与温度差(T-T0)成正比,W片场(T-T O)(1)S妨为塞贝克系数,又称为热电势率,它是热电偶的最重要的特征量,其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热电极材料的相对特性。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用两种金属导体A, B组成热电偶测显时,在测温回路小必须通过连接孑线接入仪农测屜温差电势E 仍(T, To), lAj这些导体材料和热电偶导体A, B的材料往往并不相同。

在这种引入了中间导体的情况下,回路中的温差电势是否发生变化呢?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指出: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两端温度相冋,那么接入中间导体C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T, T0) 没有影响。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自动检测设备操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基本概念: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及其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2. 自动检测技术分类及原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 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4. 自动检测设备安装与调试:讲解设备安装、接线、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 自动检测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分析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6.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使用相关软件处理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实验报告样例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实验报告样例

第组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时间: 2009 年11月23日学生姓名学号成绩学生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学院年级/专业/班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和装置课程代码实验项目名称光电传感器的使用——光电转速测试项目代码指导教师宋春华项目学分一、实验目的了解光电开关的原理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光电开关由红外发射、接收及整形电路组成,为遮断式工作方式。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光电传感器;光电变换器;测速电机及转盘;电压/频率表2KHz档;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光电传感器“光电”端接光电变换器端, Vo端接示波器和电压/频率表2KHz档。

2、安装好光电传感器位置,勿和转盘盘面相擦。

3、开启电源,打开电机开关,调节电机转速。

用示波器观察光电转换器VF端,并读出波形频率,和频率表所示频率比较。

4、电机转速=方波频率/25、将一较强光源照射仪器转盘上方,观察测试方波是否正常。

6、如果测试方波波形不变,可以认为光电开关受外界影响较小,工作可靠性较高。

五、实验过程记录(画出当电机转速为30转/秒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六、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1、在该实验中为什么电机转速=方波频率/2?2、用简图说明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原理。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机械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 实验时间 : 2009 年 11 月 23 日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应变效应,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的同时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

实验时把应变片粘贴在机械的弹性体上,当外力作用到弹性体元件上时,弹性体被压缩或拉伸,即产生微小的机械变形,粘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感受到应力盯的作用,根据材料力学中的虎克定律可知:应变ε和应力σ成正比,即:E εσ=。

自动检测实验报告1

自动检测实验报告1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小组:四组组长:指导老师:目录一、电桥测电阻实验 (2)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4)误差分析: (6)二、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 (7)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7)2 热电偶的补偿 (13)3 热电偶的实际应用 (15)4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相关介绍 (15)三、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温度特性实验 (17)1、实验目的: (17)2、基本原理: (17)3、实验仪器: (18)4、实验步骤: (18)四、心得体会 (20)1、马超东: (20)2、匡德龙: (21)3、吴帅: (21)4、陈滢 (22)5、黄金龙: (23)6、何永娟 (24)7、王丽 (24)8、钱璐飞 (24)一、电桥测电阻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理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三端”法接线的意义;2、掌握开尔文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熟悉综合性电桥仪的使用方法及电桥比率和比率电阻的选择原则。

实验原理电阻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电阻的测量是基本的电学测量。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虽然原理简单,但有系统误差。

在需要精确测量阻值时,必须用惠斯通电桥,惠斯通电桥适宜于测量中值电阻(1~106Ω)。

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如图1所示。

标准电阻R 0、R 1、R 2和待测电阻R X 连成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

在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在对角B 和D之间接检流计G 。

因此电桥由4个臂、电源和检流计三部分组成。

当开关K E 和K G 接通后,各条支路中均有电流通过,检流计支路起了沟通ABC 和ADC 两条支路的作用,好象一座“桥”一样,故称为“电桥”。

适当调节R 0、R 1和R 2的大小,可以使桥上没有电流通过,即通过检流计的电流I G = 0,这时,B 、D图1两点的电势相等。

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1PPT课件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1PPT课件
• 由四臂→双臂→单臂电桥变换后,只调零,不调满! (直观反映输出信号真实大小),切记!
• 称盘属仪器本身结构,调零时要挂上。加减砝码时要 轻柔、平稳,避免称盘摇晃,可在边缘阻止其摇晃, 但不得托其底部,以免影响加载和卸载的变差测量。
• 插接和拆卸连线请捏线柄,不得扯线! • 调节旋钮请正确操作、用力适度!
仪器测试结构与过程
是一个小型电子秤,用电流显示对应 砝码重量。
实验线路
实验内容 —— 单臂电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120Ω泊式应变片)
R2、R3、R4—固定电阻 (120Ω固定电阻)
Usc 1 R E 4R
K 1k 4
实验内容 —— 双臂电桥(半桥)
R1─上表面应变片电阻 R2─下表面应变片电阻 R3、R4—固定电阻
•连接插线若干;小平口起子 1把。
应变片检测原理
由电阻定律: R ρ L
S
当ΔFi →Δε→ΔL时,R →ΔR,则有:
R ρ L (注:其中ΔS很小,忽略不计); S
电阻应变片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实现了非电量
(重力)的检测,完成如下转换:
ΔFi →Δε→ΔL→ΔR→ ΔU
弹性体
应变片
检测电桥
常见应变片
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
陈显宁 编制
实验注意事项
• 禁止违章操作,注意人身安全和防护!
• 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合理、正确使用仪器 设备。
• 禁止大声喧哗、打闹、嬉戏。
• 讲究卫生,室内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 垃圾请丢到室外垃圾桶。
•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台,实验设备及实 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后,签到登记,方可离 开。
弯头(横向)部分也存在电阻,也 会形成横向无用的电阻变化,使输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总结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为期两周的自动检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自动检测基本原理:介绍自动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本质和应用范围。

2. 传感器技术: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和应用,如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 信号调理与处理:学习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和信号处理方法,如放大、滤波、整形等。

4. 检测系统设计:学习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如光电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等。

5. 自动检测设备操作:实际操作各类自动检测设备,如光电检测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等。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自动检测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与处理、检测系统设计等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类实验操作,如传感器测试、信号调理电路搭建、检测系统调试等。

3. 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检测项目,如光电检测系统设计、温度检测系统搭建等。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

4. 学生完成了多个实际检测项目,如光电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等。

六、实训总结1. 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对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与处理、检测系统设计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自动检测实训总结报告

自动检测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加深对自动检测技术的理解,我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自动检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熟悉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自动检测基本原理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包括检测信号的产生、放大、处理、显示和传输等环节。

通过对自动检测原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检测信号的分类、特点以及检测系统的组成。

2. 常用检测设备操作实训中,我们熟悉了多种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如超声波检测仪、红外线测温仪、振动检测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设备的调试、校准、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等技能。

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了解了不同检测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4. 实际工程应用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参与了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负责对该项目的检测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检测设备操作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使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实际问题,如设备故障、数据处理困难等。

通过努力,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总结1. 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自动检测技术水平。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3. 合 性 设 计 性 实验 综
课 程 实 验 的 开 设 情 况
自动检 测技 术》课 程教学 为 48学 时 ,其 中实 验 教学 为 8学 时 ,原教 学大 纲规 定实验 内容 包括 应 变 片 、热 电偶 、热 电阻 、差动 变压器 、霍尔传感器 、 光 电传 感器及 测量 电路 实 验 ,但开 设 的实验 均 为验 证性 实验 ,学 生 缺乏对 传感 器 选择 、应 用 以及信 号 处理 综合 能力 的训 练 ,学 生学完 课程 后难 于建 立 自 动检 测 系统 的整体概 念 ,对 检 测技 术 的掌握 仅是停 留在 传感器 工 作原理 的层 面 上 ,不 能上升 到 综合 应
二 、课 程 实验 内 容 设 计
1 课 堂 演 示 实验 .
图 ;在 实验设 备上 接 线实验 。学生 也可 以 自行提 出
实验题 目,但需经过 指导教师认 定后方可 进行实验 。 要 求学 生实验 前 期充分 熟 悉设计题 目,明确 设
以前在 传 感器 部分 的教 学 中主要 采用 讲授 的方 式 ,学生反 应 内容很 抽象 ,难于 理解 ,更 难想 象 怎 么应 用 。为 此 在有 限的 教学 学时 内将 传感 器 的应用 通 过 课堂边 教学 边演 示 的方 式插入 到枯 燥 的理论 知 识 学 习 中,便于 学生 理解 和 掌握传 感器 。 演示实验主要在课堂授课 中完成 ,由于讲课 、实 验 同 时进行 ,因此一 般在 实验 室 完成 ,上 课前 做好 实验 准备工作 ,保证 实验 能 围绕 讲课 内容 顺利进行 。
三 综 合 性 设 计 性 实 验 的 注 意 事 项
自动检 测技术 》课程是 重庆科技学 院四年 制 自 动化本科 、测控技术及仪器 专业 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 门实践 性很 强的 专业 技术 课程 ,要 求学 生 不但 要 掌握检 测 技术 的基础 理论 知 识 ,而且 能够 熟练 地应 用各种检测方 法和手段 。 自动检测 技术 课程 具有 内容覆 盖 面广 、涉及 的知 识 点多 等特 点 ,学生 不仅 要 通过 理论 课 的学 习掌握 传感 器及 检测 技术 的相 关 知 识 ,还需要 通 过实验 加 深对 常用 传感器 、测量 电 路 以及常 见 非 电量 参数 检 测方法 的 掌握和 理解 。 因 此课 程 实验在 加 强培养 学生 的实 践动 手创 新 能力方 面具 有重 要 的、 不可替 代 的作用 。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打印4个)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打印4个)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报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言本实验适用于实验中心购置的“CSY-2000型传感器实验台”,是《传感器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

内容包括:电阻应变片式特性实验、差动变压器的性能试验以及转速测量实验等。

前两个实验共4学时,最后一个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传感器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按照实验项目准备记录相关数据等。

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为确实做好了实验准备,方可开始做实验。

CSY-2000传感器实验台简介一、实验台的组成二、电路原理三、使用方法四、仪器维护及故障排除五、注意事项一、实验台的组成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传感器、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一±l0V(步进可调)、+2V-+24V(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l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 (连续可调);气压源0-20KPa(可调);温度(转速)智能调节仪;计算机通信口;主机箱面板上装有电压、频率转速、气压、计时器数显表;漏电保护开关等。

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切断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恢复正常工作。

2.振动源振动台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左右)。

转动源:手动控制0-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400转/分。

温度源:常温-180℃。

3.传感器基本型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光电断续器)、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K型热电偶、E 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共十八个。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实训教程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能够掌握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是一个基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传感器种类及其原理介绍;2.传感器系统及其组成;3.传感器电路设计与实现;4.传感器的应用与试验实现。

三、实验设备1.单片机开发板;2.传感器模块;3.电位器、LED、按键等电子元器件;4.串口通信模块四、实验流程1.学生通过课程介绍,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生使用单片机开发板和传感器模块制作传感器电路;3.学生对传感器的电路进行设计与调试,实现基本的电气检测功能;4.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实现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调试及监测;5.学生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五、实验结果1.学生成功制作并调试了传感器电路,实现了基本的电气检测功能;2.学生掌握了传感器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基本应用方法;3.学生能够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对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组成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调试,不断地探索、实验、创新,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同时,本实验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七、总结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生产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让学生对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管理中。

同时,本实验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双色闪光灯 (1)1.1.1 双色闪光灯的作用 (1)1.1.2双色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1)1.2光敏蜂鸣器 (2)1.2.1光敏蜂鸣器的作用 (2)1.2.2光敏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2)第二章元器件介绍 (4)2.1 555定时器 (4)2.2.1 555定时器的内部结构 (4)2.2.2 555定时器的功能 (5)2.2.3 555定时器的应用 (5)2.2 光敏电阻 (6)2.3 蜂鸣器 (7)第三章制作、调试与仿真 (8)3.1 双色闪灯的制作、调试与仿真 (8)3.1.1 操作步骤 (8)3.1.2 调试 (9)3.1.3 仿真 (10)3.2 光敏蜂鸣器的制作、调试与仿真 (11)3.2.1操作步骤 (11)3.2.2调试 (12)3.2.3 仿真 (15)第四章总结 (16)第五章参考文献 (17)第一章绪论1.1 双色闪光灯1.1.1 双色闪光灯的作用本电路可以有很多变通应用,例如LED可以是串,并联的多只发光二极管,适当减小R4,R5的阻值,就可以组成闪与彩灯链.还可以自制成青少年假性近视预防治疗仪:将两管放置在一个长0.5m长的纸筒里,LED1放置在纸筒最里面,LED2放置在纸筒中间,单眼从纸筒端向里看,眼睛注视着灯的闪与,可以有效调节眼肌,每天使用10分钟,可以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的假性近视.1.1.2双色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电路如图1所示.本电路可以实现红、绿两只发光二极管交替闪烁,电路刚接通瞬间,由于电容C1还不及充电,因此555的2脚为低电平,输出端的3脚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LED1截止,不点亮,LED2两端加有正向电压点亮。

随着电源VCC经过R1、R3对C1充电,C1两端电压逐渐升高,当达到2/3VCC的阀值电平时,555的3 脚翻转,输出低电平,从而使LED1点亮、LED2熄灭。

此时,C1通过R3和555内部的放电管放电,当C1放电至1/3Vcc触发电平时,555的3脚再次翻转,LED1熄灭,LED2重新点亮。

智能检测技术实验报告(3篇)

智能检测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成本,本实验旨在验证智能检测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智能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2. 评估智能检测技术的检测精度和效率;3. 分析智能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智能检测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2. 被检测对象:如建筑、桥梁、电力设备等;3. 实验平台: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等;4. 实验数据:包括检测数据、处理结果等。

四、实验方法1. 数据采集:利用智能检测设备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图像、视频或传感器数据;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特征提取等处理;3. 检测算法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合适的检测算法,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等;4. 检测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检测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5. 实验结果对比:将智能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

五、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场景:确定实验中被检测对象的类型和检测需求;2. 准备实验材料:搭建实验平台,安装所需软件,准备检测设备;3. 数据采集:利用智能检测设备采集被检测对象的图像、视频或传感器数据;4.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特征提取等处理;5. 检测算法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合适的检测算法;6. 检测实验:利用设计的检测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检测;7.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包括检测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8. 实验结果对比:将智能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9. 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检测精度:实验结果显示,智能检测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检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需求;2. 检测效率: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智能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明显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3. 检测可靠性:智能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降低误检和漏检率;4. 实验结果对比: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智能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

自动检测实验指导书目录一、自动检测技术实验须知...................................二、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书写要点............................实验一电阻应变片性能测试及应用 .............................实验二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实验三差动变压器的应用......................................实验四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1)实验五霍尔位移传感器振动测量实验*...........................实验六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实验七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实验九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实验十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实验十二光栅传感器莫尔条纹与栅距关系实验...................实验十三光栅传感器莫尔条纹的细分、计数实验.................实验十四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实验十五自动检测技术设计性实验..............................附温控仪表操作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动检测技术实验须知自动检测技术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电气设备和各种非电量电测传感元件,理解一定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学会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仪表,掌握基本的非电量电测方法。

自动检测实验报告

自动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运放组成的仪表放大器电路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模块中的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电路的测绘,了解典型仪表放大器特点,性能与主要功能及应用。

二、基本原理:仪表放大器是一种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单端输出的闭环增益组件,具有差分输出和相对参考端的单端输出。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十字螺丝刀,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了解温度传感器实验测量电路的功能,用十字螺丝刀将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拆解。

2、根据正反面电路示意图与具体元器件焊接电路,绘制出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电路元器件。

)3、仔细观测仪表放大器实际焊接电路,识别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及主要参数,并用数字万用表测出相应元器件的具体量值。

4、完成测绘后,了解仪表放大器电路的性能,熟悉其的功能和应用。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电路图(绘制如下)五、思考题1、与运算放大器比较,仪表放大器有什么优点?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有哪些?实验二移相器电路的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传感器测量电路模块中的移相器电路的测绘,了解典型移相器电路的特点,性能与主要功能及应用。

二、基本原理:在R-C串联电路中,若输入电压是正弦波,则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正弦波。

从相量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相位引前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如果输入电压大小不变,则当改变电源频率f或电路参数R或C时,φ角都将改变。

同理可以分析出,以电容电压作为输出电压时,输出电压相位滞后输入电压相位一个φ角。

因此,不论以R端或C端作输出,其输出电压较输入电压都具有移相作用,这种作用效果称阻容移相。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移相器实验模板,十字螺丝刀,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1、了解移相器电路的功能,用十字螺丝刀将移相器实验模板拆解。

2、根据正反面电路示意图与具体元器件焊接电路,绘制出移相器电路的原理图。

(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电路元器件。

)3、仔细观测移相器实际焊接电路,识别电路中的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及主要参数,并用数字万用表测出相应元器件的具体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检测技术第 1 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一、三、五、八、九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3 年 11 月 16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 EKε/4。

二、实验器材及连线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图三、实验步骤1、根据图2-3 工作原理图、图2-2 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放大器输出调零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 =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 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

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或500 g )砝码加完。

实验结果填入表2-1,画出实验曲线。

表2-1重量(g)20 40 60 80 100 120 140160180200 电压(mv)15.230.545.961.577.092.4108.0 132.8 148.3163.9拟合方程为:0.834 4.1933U W =⨯- 重量(g)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 15.2 30.5 45.9 61.5 77.0 92.4 108.0 132.8 148.3 163.9 拟合电(mv ) 12.49 29.17 45.85 62.53 79.21 95.89 112.57 129.25 145.93 162.61 偏差 (mv )2.711.330.05-1.03-2.21-3.49-4.573.552.371.295、根据表2-1计算系统灵敏度S =ΔU/ΔW (ΔU 为输出电压变化量,ΔW 为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

δ=Δm/yFS ×100%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为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或500g)。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由拟合直线知,系统灵敏度可以用拟合曲线的斜率表示,即:S=0.834δ=Δm/yFS ×100%=4.57/200=2.29%6、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

四、思考题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应变片受拉,所以应选正应变片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3=KE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二、实验步骤1、按图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差动放大器调零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用导线将两输入口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恢复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口接线,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全桥实验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 (或500 g )砝码加完。

实验结果填入表2-3,画出实验曲线。

5、计算灵敏度S =U /W ,非线性误差δ。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6、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5.112.518.223.829.435.140.545.752.057.7制作图如下拟合方程为:0.28580.56U W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5.1 12.5 18.2 23.8 29.4 35.1 40.5 45.7 52.0 57.7电压(mv)6.2811.998 17.71 23.43 29.14 34.86 40.57 46.29 52.01 57.72 拟合电(mv)-1.18 0.51 0.49 0.37 0.26 0.24 -0.07 -0.59 -0.01 -0.02偏差(mv)由拟合直线知,系统灵敏度可以用拟合曲线的斜率表示,即:S=0.2858δ=Δm/yFS ×100%=1.18/200=0.59%五、思考题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如R1、R3 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不可以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图,能否如何利用四片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能够组成电桥。

对于左边一副图,可以任意选取两个电阻接入电桥的对边;对于右边的一幅图,可以选取R3、R4接入电桥对边。

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接入与应变片阻值相等的电阻。

3、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基本原理如图(a)、(b)、(c)。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阐述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

灵敏度全桥最大,半桥次之,单臂最小;非线性度单臂最大,单桥次之,全桥最小4、金属箔式应变片的温度影响利用温度补偿片或采用全桥测量。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被测体移动时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也随着轴向位移,从而使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

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电势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二、实验步骤1、差动变压器实验①按图接线。

将差动变压器和测微头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座上,L1 为初级线圈;L2、L3 为次级线圈;*号为同名端。

②差动变压器的原边L1的激励电压从主机箱中音频振荡器的Lv端子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总电源开关,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为4~5KHz(可用主机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调节输出幅度峰峰值为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X轴为0.2ms/div)。

③松开测微头的安装紧固螺钉,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使差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Vp-p为较小值(变压器铁芯大约处在中间位置)。

拧紧紧固螺钉,仔细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差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波形Vp-p为最小值(零点残余电压),并定为位移的相对零点。

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则另一个方向位移为负。

④从零点(次级输出波形Vp-p为最小值)开始旋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每隔0.2mm(可取10~25 点)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表3-1。

一个方向结束后,再将测位头退回到零点反方向做相同的位移实验。

⑤从零点决定位移方向后,测微头只能按所定方向调节位移,中途不允许回调,否则,由于测微头存在机械回差而引起位移误差。

实验时每点位移量须仔细调节,绝对不能调节过量而回调,如过量则只好剔除这一点继续做下一点实验或者回到零点重新做实验。

当一个方向行程实验结束,做另一方向时,测微头回到次级输出波形Vp-p 最小处时它的位移读数有变化(没有回到原来起始位置),这是正常的。

做实验时位移取相对变化量△X为定值,只要中途测微头不回调就不会引起位移误差。

2、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次级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

根据表画出Vop-p-X 曲线,作出位移为±1mm、±3mm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起始点调整到3mm处,所以X=Xi-3)作图如下:当X=±1mm 时,U-1=0.229V U+1=0.215V ,U0=0.1V 拟合知小于0时,拟合方程为:0.13050.4879V X =-⨯- S1=0.1305, 最大拟合偏差0.0045V ∆=。

大于0时,拟合方程为:0.11340.2377V X =⨯- S1=0.1134,最大拟合偏差0.0054V ∆=。

所以灵敏度S=(S1+S2)/2=0.122 (V/mm);非线性误差0.0054 4.8100%0.1%δ=÷⨯=五、思考题:1、用差动变压器测量振动频率的上限受什么影响?导线自身状态会影响上限2、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1)同: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2)异:差动变压器为开磁路,一、二次侧间的互感随衔铁移动而变;一般变压器为闭合磁路,一、二次侧间的互感为常数。

实验八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一、基本原理由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基本原理可知,当差动变压器的铁芯连接杆与被测体连接时就能检测到被测体的位移或振动。

二、实验步骤1、将差动变压器按图卡在传感器安装支架的U 型槽上,并拧紧差动变压器的夹紧螺母;调整传感器安装支架,使差动变压器的铁芯连杆与振动台中心点磁钢吸合,并拧紧传感器安装支架压紧螺帽;再调节升降杆使差动变压器铁芯大约处于线圈的中心位置。

2、按图接线,并调整好有关部分,调整如下:(1)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用频率表、示波器监测音频振荡器LV 的频率和幅值,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幅度旋钮,使Lv输出4~5KHz、Vp-p=2V的激励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