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网原理
智能电网 原理

智能电网原理智能电网,也被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或智能能源网,是一种利用先进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的电力系统。
它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对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
智能电网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先进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物联网、无线通信、传感器等,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通过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智能电网能够获得电网各个环节的准确信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参考和优化。
2. 引入先进计算技术: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能够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来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载需求、优化供电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模型,智能电网还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
3. 引入先进控制技术: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如分布式控制、自适应控制、协同控制等,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优化和协同控制。
通过精细化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内部各个节点的自主调节和协同配合,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4. 引入可再生能源集成:智能电网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与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集成。
通过智能电网的管理和控制,可再生能源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输电和分配,并与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
这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
总之,智能电网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它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建设智能、高效、低碳的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方向。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5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5G其实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类基础设施的通讯标准和底层技术。
它极大的提升了数据的传输速度,为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打开了想象空间,未来基于大数据传输量的应用场景将在5G技术的支持下大量涌现,VR虚拟现实、无人驾驶、工业4.0、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远程医疗等等场景以及众多交叉性应用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提升。
一、5G技术原理:虽然5G通讯在技术实现上非常复杂,但在通讯基础原理上却非常简单,也不是什么秘密。
我们都知道最初的通讯都是靠电磁波传输的,电磁波都是以光速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不能改变,改变的只能是频率。
因此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只能够通过改变载波频率得以实现。
5G技术选用的电磁波信号波长是比4G技术更短的波长,形象来说这就好比在同样长度的列车上多加了车厢,这就是5G技术数据传输速度得以提升理论基础。
但是长波与短波相比它的优势是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耗低。
所以5G技术相对于4G技术,其除了数据传输速度快外,其问题就是信号覆盖距离短,抗干扰能力低以及能耗高的问题。
所以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二、5G相关产业链及主要应用领域5G建设周期可以按先后顺序分为规划期、建设期和应用期。
除运营商外,大部分细分行业只归属于其中一个阶段。
规划期主要是5G网络的规划和设计,而建设期涉及较多细分行业。
我们以无线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逻辑将这些细分行业再分割为三个类别:1)无线设备以基站为主,包括基站天线、基站射频、基站光模块和小微基站等,其中基站射频器件包含滤波器、功放、PCB、集成功率放大器(PA)和天线振子等;2)传输设备涵盖传输主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以及SDN/NFV解决方案;3)终端主要有基带芯片、终端射频器件、LCD模组、通讯模块等,终端设备是建设期第一阶段的投资对象,先于基站系统以及网络架构。
最终的应用期,5G凭借超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的卓越性能推动超高清视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产业的发展。
5G专网组网原理和典型组网分享

5G专网组网原理和典型组网分享摘要: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 5G 助力行业客户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为行业用户打造“专建专维·专用专享”的5G专有网络,提供具有定制化资源、服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的精品安全网是下一步网络演进的方向。
本文主要描述了5G专网的组网原理和典型的案例分享,为行业客户部署5G专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5G专网;MEC;公网和专网一、5G专网的组网原理1、5G专网定义:5G 专网是指利用5G组网、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等技术,从无线基站、承载网到核心网为行业用户单独建设,提供物理独享的5G专用网络,满足客户高清视频、VR/AR、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个性化业务的发展需求。
公网与专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公网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专网为特定对象服务。
2、5G专网组网架构:5G 专网主要有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组成。
无线接入网对一个或多个小区进行控制,同时提供无线资源管理、调度等功能。
无线接入网通过 N2 接口与5GC核心网网元 AMF 对接,通过 N3 接口与用户侧部署的 MEC进行对接。
5G专网MEC作为移动锚点,负责分组路由、转发、包检测及策略执行、流量上报等功能,并负责计费报告生成,满足行业用户对于边缘网络及业务能力的需求。
5G专网的核心网网元还包括专用 AMF、SMF:AMF 用于注册、连接和移动性管理;SMF 用于会话管理、IP 地址分配、策略执行和计费等功能; 5G 专网用户或专网终端注册成功后可发起数据业务、进行数据转发时,用户数据流将执行以下路由规则:专网终端—>专网基站—>专网 UPF/MEC—>企业内部应用。
3、5G专网特点及优势:5G 专网提供端到端的精细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及优化服务,移动边缘计算通过将算力部署到靠近客户的网络环境,通过算力下沉和5G边缘分流,实现更低延时、更大带宽的边缘算力、增值能力和行业应用、赋能不同行业。
5g传输基本原理

5g传输基本原理5G传输基本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不断地升级。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那么,5G传输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5G传输基于更高的频率范围。
相比于4G的频率范围,5G使用的频率更高,主要集中在毫米波段。
毫米波具有更大的带宽,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由于毫米波的传播特性,其传输距离相对较短,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
因此,5G需要建立更多的基站来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
5G采用了更先进的天线技术。
为了克服毫米波传输距离短的问题,5G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改变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赋形,将信号聚焦在特定的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5G能够在有限的传输距离内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5G还引入了更高效的调制解调方式。
传统的调制解调方式主要采用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技术,而5G 则引入了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如64QAM和256QAM。
这些高阶调制方式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的数据,提高传输速率。
然而,高阶调制方式对信号的抗干扰性要求更高,因此5G还需要引入更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5G还采用了更高效的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条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技术。
传统的多路复用技术主要包括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而5G则引入了更高效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能够将频谱划分为多个子载波,并使各个子载波之间正交,从而实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容量。
5G还采用了更智能的网络架构。
5G网络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将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业务网进行了分离。
这种分层架构能够将网络资源进行更灵活的配置和管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同时,5G还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独立的逻辑网络,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随身wifi什么原理

随身wifi什么原理
随身WiFi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无线技术将移动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从而使移动设备可以使用无线网络上网。
具体来说,随身WiFi设备会接收来自移动网络运营商的3G 或4G信号,然后将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
转换后的WiFi信号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的方式传输给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随身WiFi设备通常内置有一个SIM卡插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移动网络SIM卡插入设备中。
设备会识别SIM卡,并与所属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建立连接。
一旦与移动网络建立连接,随身WiFi设备将开始工作,将移动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
设备上通常有一个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一个预设密码,用户可以通过搜索WiFi网络并输入密码来连接设备。
连接后,移动设备就可以通过随身WiFi设备提供的无线网络上网。
总的来说,随身WiFi的原理就是将移动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 信号,并提供给移动设备使用,实现无线上网的便利。
智能网基础知识介绍-YYF

公数 分公公
数公
移 移 公
业 业业业业业
业业 控控控 数数数
No.7 公 共公共公
智智 智智
窄 窄
IS
业业 公公控
DN
公 公 公 公
公
宽 窄 IS
DN
通打公计 打打打 ISDN公 计 计 计打计计公计
移动智能网呼叫举例(预付费用户)
scp
TMSC
SSP/IP
TMSC
a
MSC MSC
b
培训提纲
结束,谢谢大家!
智能网原理概述
关于增值业务 基本业务:提供基本呼叫连接功能 增值业务:提供更加丰富智能化的功能
智能网的核心思想 交换与业务控制相分离 交换层只完成最基本的呼叫连接功能。 附加网络设备,负责对增值业务进行控制。
智能网的层次结构
业务管理系统 数据网
智能层
SCP1
SCP2
NO.7 信令网
信令层
SSP4
S SCC P P S C P
S S S S P P / /I IP P
M M S SC C M C
G G M M S SC C M S
T T M M S SC C T M C
优点: 优点: •实现新业务快速全网覆盖 实现新业务快速全网覆盖 •不影响现有网络结构,有利于保持网络的安全与稳定 不影响现有网络结构, 不影响现有网络结构 •不影响 不影响MSC、GMSC的处理能力 不影响 、 的处理能力 •平滑向独立IP网络演进 平滑向独立IP网络演进 平滑向独立IP
培训提纲
智能网原理
智能网组网
智能网业务
移动智能网业务简介
• 预付费业务(Pre-Paid Service) • 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 • 亲密号码业务 (Familiarity Number) • 移动虚拟专用网(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无线广告业务(Wireless Advertisement) • 分区分时计费(Multiple Discount) • 智能语音催缴话费(Press by Voice)
5G通信原理和构架

5G通信原理和构架5G通信原理和架构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架构。
5G通信技术是一种高速、低延迟和大容量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和网络架构两个方面介绍5G通信技术。
一、通信原理1.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指在同一个频段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
5G采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能够将频段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可以独立传输用户的数据,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的能力。
2.空中接口技术:5G采用了更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使得其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量。
同时,采用了更先进的调制技术,比如64QAM和256QAM,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下传输更多的信息。
3.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是指在发送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用来增强信号的传输质量。
5G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能够利用多个天线之间的空间多样性,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4.自适应和智能网络:5G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智能性,能够根据网络的负载和用户的需求自动调整信号的传输参数,实现网络资源的最优利用。
二、网络架构5G通信网络的架构可分为核心网、边缘计算和终端设备三个部分。
1.核心网:5G核心网是整个5G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的数据和信令。
它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将网络功能分布到不同的边缘节点上,从而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灵活性。
核心网支持网络切片技术,能够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
2.边缘计算:5G边缘计算是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部署到网络边缘,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加快速和高效。
边缘计算能够提供低时延和高带宽的服务,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
3.终端设备:5G终端设备是用户接入5G网络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
终端设备需要支持多接入技术,比如蜂窝网络、Wi-Fi和蓝牙等,以实现更稳定和高速的连接。
总之,5G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构架是基于多址技术、空中接口技术、多天线技术、自适应和智能网络等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
电信网基础和智能网原理培训

电信网基础和智能网原理培训一、电信网基础1. 电信网的概念及分类电信网是指为了传送和交换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通信网络。
按照传输介质的不同,电信网可以分为有线电信网和无线电信网。
有线电信网包括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而无线电信网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网。
2. 电信网的基本组成电信网的基本组成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
用户终端设备是指用户使用的手机、电脑、固话等终端设备;接入网是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传输网和核心网的网络;传输网是用于传送用户终端设备传来的信号数据的网络;而核心网则负责路由、交换和连接各种传输网之间的数据。
3. 电信网的标准化为了保证不同品牌的设备能够互相兼容和互联,电信网的设备都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电信网标准有有线通信网的ATM、SDH、PDH和SONET等,无线通信网的GSM、CDMA、TD-SCDMA和LTE等。
4. 电信网的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的发展方向也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的趋势。
在技术方面,5G网络的商用、光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电信网的发展重点领域。
在服务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对更高速率、更低延时、更丰富业务和更好体验等需求,电信网将不断引入更多新业务和服务。
二、智能网原理1. 智能网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IN)是一种能自动适应和调整网络结构,实现用户与网络间智能交互的通信服务架构。
智能网的基本原理是在传统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上引入了新的通信控制和业务处理机制,用于实现一系列增值业务。
2. 智能网的架构智能网的架构主要包括功能分离、信令统一和多媒体业务处理等方面。
功能分离是指将用户业务功能和网络功能相分离,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高度集成和灵活匹配;信令统一是指为不同的业务和功能设计一个共同的信令处理平台,统一了用户获取服务和网络处理请求的信令过程;多媒体业务处理是指将传统的语音业务扩展到多媒体业务,并为其进行统一的处理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 事件 1
…
事件 n
DP P IC
交换层只完成最基本的呼叫连接功能。 附加网络设备,负责对增值业务进行控制。
智能网的层次结构
业务管理系统 数据网
智能层
SCP1
SCP2
信令层
NO.7 信令网
SSP4
SSP3 SSP2
传输 /交换层
SSP1
移动智能网的发展背景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电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复杂, 要求电信网能迅速而灵活的向用户提供种种电信业务。 电信运营商面对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新 的技术,一方面做最经济有效的投资,一方面能够提供多样化的 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技的进步为智能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计算机技术,采用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小型机; 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采用大型数据库informix, oracle等; 七号信令技术,采用sc
提供移动智能网全套设备 产品成熟稳定 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提供实时的动态语音加载
移动智能网的业务简介
预付费业务(Pre-Paid Service) 亲情号码业务 (Familiarity Number) 移动虚拟专用网(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移动电话广告业务(Wireless Advertising) 短消息 (Short Message Service) 分区分时计费(Multiple Discount) 智能语音催缴话费(Press by Voice) 个人优惠业务(Personal Discount) 按主叫位置选择路由(Origin Depend routing) ……
第三部分:移动智能网应用协议
1. 移动智能网CAP协议概述 2. 常用CAP操作 3. CAP信令流程举例
CAP基本概念
CAME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 CAP: CAMEL Application Part MAP 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CAMEL标准包括 Phase 1, Phase 2 and Phase 3。 CAMEL是由ETSI于1997 年初提出的一种移动智能网标准。它适用的无线网络是以时分多址 (TDMA)为基础的GSM网络。它增加了智能网的功能模块gsmSSF、 gsmSCF、gsmSRF。
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业业业业业
业务交换点 — SSP 业务控制点 — SCP 业务管理系统 — SMS 业务生成环境 — SCE 智能外设 — IP
业业业业业业 SCE 业业业业业业 SMS
SCP No.7 STP No.7 SSP IP
数数数
信信信信业
智智智智
交交交 用用用用
MSC
华为公司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智能网原理概述总结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您应该知道:
移动智能网的概念和核心思想是什么 移动智能网的特点是什么 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是怎样的 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有哪些
第二部分:智能呼叫处理
在本部分,您需要掌握: 1. 发端与收端BCSM 2. DP机制
BCSM In Call)表示呼叫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状态; 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呼叫点PIC(Point
3
4. 路 由 选 择 和 提 醒
终端BCSM模型
T_放弃 11. T_例外 7. T_零和 终端试呼鉴权 终端_试呼_鉴权 12 13 T_被叫方忙 14 T_无应答 15 T_应答 17 T_切断 16 T_呼叫中 9. T_提醒 8. 选择设备和存在呼叫 18
10. T_激活
检出点DP的分类
业务生成环境点 TELLIN SCEP 业务管理系统 TELLIN SMS 业务管理接入点 TELLIN SMAP 基于Web的业务管理接入点 TELLIN WEBSMAP
资源管理台 TELLIN CMP
业务管理点 TELLIN SMP
接入代理 CAA
前置机 FEP
业务控制点 TELLIN SCP
充值中心 TELLIN VC
gsmSCF
gsmSCF 保存和执行业务逻辑。
gsmSRF
gsmSRF 完成专用资源能力。
CAP在NO.7信令中的位置
INAP TUP ISUP CAP TCAP SCCP MTP
INAP:智能网应用规程 TUP:电话用户部分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MAP:移动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MTP:消息传递部分 CAP:CAMEL应用部分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关于增值业务
基本业务
提供基本的呼叫连接功能。
怎样实 现增值 业务?
增值业务
提供更加丰富、智能化的业务。
基于交换机实现增值业务
通过对交换机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 提供:遇忙前转、主叫号码显示、Centrex等; 投入大,升级困难,由于七国八制,造成不 稳定,覆盖区域有限。
智能网的核心思想
交换与业务控制相分离
发端BCSM模型
0_放 弃 1. 0_零 和 发 端 试 呼 鉴 权 发 端 _试 呼 _鉴 权 6. 0_例 外 10 1 2. 收 集 _信 息 收 集 _信 息
2
3. 分 析 _信 息 分 析 _信 息 4 路 由 _选 择 _故 障 5 0_被 叫 方 忙 7 9 0_切 断 8 0_呼 叫 中 5. 0_激 活 0_应 答 6 0_无 应 答
VLR
VLR 将漫游区内用户的 O-CSI 作为用 户数据的一部分存储下来,并在必要 的时候提供给MSC。
GMSC
当 GMSC 处 理 用 户 呼 叫 需 要 CAMEL 支持时, GMSC 将从HLR 中接收 O/T-CSI, 指示 GMSC 需要 从 gsmSSF 请求指令。GSMC 负责 监视所有的呼叫状态或事件, 并在 呼叫处理过程中通知 gsmSSF ,使 gsmSSF 得以控制 GMSC 中的呼叫。
SSP集中维护中心 OMC
综合业务交换点 SSP/IP
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移动智能网呼叫举例
scp
TMSC
SSP/IP
TMSC
MSC
MSC
移动智能网的特点
有效地使用信息处理技术; 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 网络功能的模块化; 重复使用标准的网络功能来生成和实施新的业务; 网络功能可在物理实体中灵活地分配; 通过独立于业务的接口,网络功能间实现标准的通信; 业务用户可以控制由用户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业务使用者可以控制由使用者所规定的业务属性; 标准化的业务逻辑。
MSC
当MSC处理呼叫需要CAMEL支持时, MSC 从 VLR 中取得 O-CSI 信息, 指示MSC向 gsmSSF 请求指令。 MSC 负责监视所有的呼叫状态或事 件, 并在呼叫处理过程中通知 gsmSSF,使 gsmSSF 得以控制控 制 MSC 中的呼叫。
gsmSSF
gsmSSF 是 MSC/GMSC 和 gsmSCF 间的接口功能实体。
DP(Detection Point)即检出点,用于触发智能呼叫和 在智能呼叫过程中检测出与呼叫相关的事件 DP的配置是为了通知“智能业务逻辑实例”遇到了 DP,从而使IN业务逻辑实例可影响随后的呼叫处理 如果DP没有配置,则SSF/CCF继续原来的呼叫处理, 不会涉及到SCF。
在本部分,您需要掌握:
智能网原理(移动部分) 智能网原理(移动部分)
第一部分:移动智能网原理概述
在本部分,您需要掌握:
1. 智能网的应用目的 2. 智能网的核心思想 3.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4. 智能网的特点
智能网的应用目的 智能网的应用目的
能够快速、方便、灵活、经济、 能够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 和实现各种增值业务。 和实现各种增值业务。
MAP
CAP通过TC原语和TCAP交互,需要应用到TCAP的事务 处理能力 CAP需要SCCP的无连接服务来提供网络服务功能
CAP 操作类别
CAP 操作分为四类; 类别 1 失败和成功都报告 类别 2 仅报告失败 类别 3 仅报告成功 类别 4 失败和成功都不报告
CAP 操作与类别
信 Ac ti vi t y T e s t Ac ti vi t y T e s t R e s p o ns e Ap p l y C h a rg i ng Ap p l y C h a rg i ng R e po r t As s is t R e q ue s t In s tr u c ti o n C a ll In fo r m a ti o n R e po r t C a ll In fo r m a ti o n R e qu es t Ca n ce l C o nn e c t C o nn e c t to R es ou r c e C o n tin u e D is c on n e c t F o r w a r d C o n ne c ti o n E s tab l is h T e m p o ra r y C on n e c tio n E ve n t R e p o r t B C S M F u r n is h C h a r gi n g In fo rm a ti o n In i ti a te D P R e le as e C a l l R e qu es t R e p o r t B C S M E ve n t R es e t T im e r P l a y A n n o u n c em en t P r o m p t a n d C o l le c t U s e r In fo rm a ti on S p e c ia l i ze d R e s o u r ce R e po r t 息 流 激活测试 激活测试响应 申请计费 申请计费报告 辅助请求指令 呼叫信息报告 呼叫信息请求 取消 连接 连接到资源 继续 切断前向连接 建立临时连接 B C S M事 件 报 告 提供计费信息 启动DP 释放呼叫 请 求 报 告 BC SM事 件 重设定时器 播送通知 提示并收集用户信息 专用资源报告 A c ti vi t y T e s t R e tu r n R e s u l t fr om Ac ti vi t y Tes t A p p l y C h a r gi ng A p p l y C h a r gi ng R e po r t A s s is t R e q ue s t In s tr u c ti on C a l l In fo rm a ti o n R e p o r t C a l l In fo rm a ti o n R e q ue s t Ca n ce l C o nn e c t C o n n e c t to R es o u r ce C o n tin u e D is c o n n e c t F o r w a r d C o n n e c ti o n E s tab l is h T e m p o r a r y C o n n e c ti o n E ve n t R e p o r t B C S M F u r n is h C h a r gi n g In fo rm a ti o n In i ti a te D P R e le as e C a l l R e q u e s t R e p o r t B C S M E ve n t R es e t T im e r P l a y An n o u n c em e n t P r o m p t a n d C o l le c t U s e r In fo r m a ti o n S p e c i a l i ze d R es o u r c e R e po r t 操 作 类 别 3 3 2 2 2 4 2 4 2 2 4 2 2 4 2 2 4 2 2 2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