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陈致东主题单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形式,其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
主题单元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广泛性,且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并倡导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对这一诉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为此,文章以六年级上册(下文简称“六上”)第二单元为例,重点对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它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而主题单元教学则强调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有机整合。
它通过设计单元主题,将本单元内的课文、生字、词语、句子等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组织和编排。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知识,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主题单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
由于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加深对某一方面的理解。
此外,主题单元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一)聚集单元导语,明确和细化单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并在导语中明确列出单元的核心目标。
在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单元导语的解读,从而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比如,六上第二单元的导语部分明确列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
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主题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主题教学模式的特点、步骤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突出了主题教学模式的优势,包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
结论部分强调了主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还掏出了主题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主题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意义、概念、特点、步骤、实施、比较、优势、重要性、价值、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主题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主题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主题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主题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
1.2 主题教学模式的概念主题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学生在研究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品格。
主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倡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
主题教学模式强调跨学科整合,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操作——以课程实践活动“面面俱到”为例
教育·前沿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操作———以课程实践活动“面面俱到”为例文|瞿欣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并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
相对于分科教学、以生活和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价值关切、活动形式、评价等方面均有独特的理念和内涵。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演进,传统语文教学逐渐向注重学科融合、实践性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跨学科思维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此外,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将跨学科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当前背景下的实施,旨在通过多学科融合,拓展学科边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策略(一)设计问题导向学习任务教师:早上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以“面面俱到”为主题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我们都知道面食在不同地区会有很多种制作方法。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面食呢?学生A:是因为地域差异和文化吧?教师:很好!正是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面食的制作方法才会有所差异。
那么,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是:“面食在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有何异同?”你们怎么看?学生B:我觉得可能会受到当地的气候和食材的影响。
教师:不错!气候和食材确实是影响面食制作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要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然后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该地区的面食制作方法。
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各组请注意,除了制作方法,还要考虑面食在当地的文化背景。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主题式教学的方法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主题式教学的方法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上有明显的体现。
利用这种方式设计教材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与单篇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
标签: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方法引言在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国家对各个阶段的教育效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其学习效果对于其后期的学习和成长尤为关键。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尤为关键,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去提升阅读效果。
1 整合教材内容,提炼阅读主题主题式阅读教学相较于其他的阅读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挖掘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给予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受。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每一章的教学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可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很多教材内容在設置过程中也许只是由于作者的行文风格或者作品的文学体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就被安排在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单元,但是其核心主题与背后所讲述的思想情感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善于利用教材内容还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在纵观整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感主题以及文章内容进行重新分组,并从中提炼出阅读教学的主题,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性。
比如,以小学语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第四组的《小英雄雨来》和第八组的《黄继光》这两篇课文为例,虽然这两篇文章没有被分到同一个教学单元,但是教师完全可以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的时候将第八组的《黄继光》也一起整合进来进行主题式教学。
这两篇来自不同单元的文章一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的,都共同歌颂了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物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大无畏精神。
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主题让学生分别针对两篇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展开学习与探索,通过开展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阐述这两篇文章各自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单元教学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单元教学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单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主题单元教学的概念、实施方法、效果以及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主题单元教学的概念主题单元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运用。
三、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法1.确定主题:在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
2.搜集资料:围绕主题,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主题和搜集的资料,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4.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5.课后延伸:课后,教师需要布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主题单元教学的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单元教学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通过主题单元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题单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促进师生互动:在主题单元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五、反思与总结1.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引入主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定义和特点,以及其优势所在。
接着探讨了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例证分析、实施步骤、案例研究和效果评估。
总结了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启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深刻理解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主题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意义、定义、特点、优势、具体操作方法、例证分析、实施步骤、案例研究、效果评估、启示、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主题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主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个具体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一个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一个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质疑和分析,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主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2 主题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主题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话题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主题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主题,有利于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倡导学生参与互动、合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大语文教学观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
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抠教科书,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使语文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可以跨学科,也可以跨年级,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 1-6 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
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
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
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而学习,认为教育应该关心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并据此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学习,获取各种不同的知识,既包括认识结果,也包括认识过程。
小学5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书
小学5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案书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主题学习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学习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主题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主题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主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相关的思考和表达。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主题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 主题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主题学习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入主题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介绍主题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表达活动,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4.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六、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物,准备主题学习相关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板书设计,设计清晰、简洁的板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归纳。
八、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案5篇
2023年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案5篇教案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教学是一种创建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化思想、才智、动机、阅历、特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为帮助大家学习便利,我收集整理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案1教学目标:1、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留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2、在感知体验中培育学生的理解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及观赏美、创建美的实力,生发出观赏美、赞美美、共享美的情感。
3、驾驭学习课文的方法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感知体验中培育学生的理解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及观赏美、创建美的实力,生发出观赏美、赞美美、共享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鼹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们想和它一起去吗? (生:想!)2、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你们发觉了什么?(指名认读生字)3、让我们再一次去闻闻路边花朵的芳香吧!(点击“花朵”出现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4、让我们再一次去领会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绚丽多彩、纷纺扑鼻吧。
指导读通读顺,齐读。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依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漂亮的句子,特殊留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异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彩缤纷的鲜花,她惊奇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望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
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狸在那里愉快地蹦啊跳啊。
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1、学生分小组自学。
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袱?(2)这个包袱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2、小班内沟通探讨,做好分工。
小学语文的主题式教学
小学语文的主题式教学是指以一个具体的主题为纲,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主题式教学强调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多元的学习方式和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首先,主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一个生动有趣的主题为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以“春天里的小动物”为主题,通过诗歌、故事和科普知识,让学生了解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其次,主题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主题式教学中,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被整合在一个主题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比如,在“家乡的美景”这个主题下,可以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对家乡的全面了解。
再次,主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主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表达,需要进行讨论、合作、展示等活动,这些过程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最后,主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主题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如诗歌、作文、绘画、手工等,展现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表达,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有益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主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主题教学的特点1. 突出主题,贯穿始终主题教学以某一主题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主题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主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主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4. 互动交流,合作学习主题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案例1. 主题:春天(1)教学内容:描写春天的诗词、散文、故事等。
(2)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
(3)教学活动:①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春天的诗词、散文、故事,感受春天的美好。
②写作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③口语交际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春天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主题:家乡(1)教学内容:描写家乡的诗词、散文、故事等。
(2)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实践活动。
(3)教学活动:①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家乡的诗词、散文、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
②写作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描写家乡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③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采访家乡的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四、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精选主题,贴近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精选具有教育意义、贴近生活的主题。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僵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路径,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有助于明确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学科主题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境,有助于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二是教学方法僵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
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突破路径,有助于为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对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支持,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教学旨在通过整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价值取向不明确、实施策略不合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困境与突破路径,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与操作范式分析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与操作范式分析小学语文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指出的教学路线,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深入解读语文教材实质。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具体探究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操作范式,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标签: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操作引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主要采用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思想和理念,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中,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定明确的教学主题,落实教学任务,以问题设疑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主题教学理论分析主题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抓住教学重点,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确定好的教学主题,构建课堂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当下所思所想,均是围绕教师设定的主题开展的。
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教学的主旨均不相同,涉及到最多的记忆点,小学生难以系统化地掌握,在知识体系构架上较为模糊,在实际课堂教学研究中发现,通过主题教学方式,可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
因此,教师在主题教学理念指导下,要善于将碎片化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小学生梳理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运用主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确保通过教师对主题教学的设计,构建趣味性浓厚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确保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教学实践分析窦桂梅老师倡导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相似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保在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学习情况、课程单元的基础上,构建“主题教学”框架。
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文主题学习”基本课型课例浅析
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文主题学习”基本课型课例浅析邹雪勇整合教学是“语文主题学习”的主要策略之一,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与主题丛书的融合,实现单位时间内的大容量教学,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我们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构建各学段知识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梳理出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将这些教学知识点层进式地分布于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册、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课时,打破以往一堂课的“面面俱到”,力求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我们把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基本课型整合为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
那么,这些课型的特点有哪些?要怎么设计呢?一、单元预习课预习课主要培养学生“读、认、思、查、问”等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预习课不同于单篇预习课,教师要把握整个单元的双线主题,借助“读、认、思、查、疑”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单元预习课的目标要达到以下几点:自读、批注中完成生字新词的认读、练写、理解以及通文积累精彩语段等任务;揣摩文章表达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形成自学能力。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引导学生预习课文。
(一)课文朗读我最棒教师指名学生读,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重点语段读熟。
重点语段:《摔跤》第三自然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第二自然段,《两茎灯草》课文片段,《刷子李》第五、六、七自然段。
(二)课文内容我了解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表格[题目主要内容主人公初步印象《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 ]2.小组内按提示进行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厘清文章脉络,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总之,单元预习课,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的双线目标,轻松地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
二、精读引领课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课型,这种课型一般包括以文带文的“1+1”“1+X”课型,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方案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方案 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教研组教师将努力配合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在学校总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
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主要工作1、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们将在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上课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努力学习新理念,变革自身的课堂教学,上课努力做到“简洁、有效、有趣”,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巩固和维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健康个性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有效。
3、作业设置与批改每位教师能根据本班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有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保证每一位教师的作业设置不超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每位教师也将保证作业批改的及时、细致,提出中肯的意见。
加强对后进生的作业指导,提高作业质量,发挥作业最大的功效。
4、优化毕业复习本学期,面临小学的毕业考试,因此,我们除了大力研讨推进实效、生本课堂的研究外,还要着力进行毕业复习的研讨,使复习趋于优化,减少繁杂、低效的复习。
学期初组内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复习目标,选好复习内容。
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的合理分工,实现复习内容的提前谋划,提前设置,提前的整理,分类准备。
复习过程汇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每一次复习后,进行及时的组内交流研讨,找出收获和不足,修订下一步的复习计划,真正实现复习的优化整合,合作共享。
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将重点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都能够在总复习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活动安排三月份:1、讨论并且制订本学期年级教研组计划。
2、明确备课和作业的要求。
3、确定组内公开课的时间和内容。
4、六年级语文公开教学:陈娇锦《日月潭》。
四年级主题教育教案上册语文
四年级主题教育教案上册语文主题教育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上册语文内容出发,为四年级的主题教育教案进行设计。
一、培养优秀品德意识1.1 培养孩子对道德的重视通过让学生分析各类事例,对可能产生的道德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引导他们理解好与坏、正义与不公等概念,以及正确处理道德问题的方法。
1.2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言行态度结合学习内容中存在的情节或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并表达善意、友爱和关怀之情。
1.3 鼓励积极向上的行为表现通过分享优秀人物典型事迹,并组织相关文章阅读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认同积极向上、有益社会的行为表现,并指导他们从中汲取力量。
二、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2.1 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通过精选、广泛涉猎各类文本,包括故事、诗歌、报刊杂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从中获取不同信息和价值观。
2.2 组织创作分享交流会邀请学生撰写个人或群体作品,并组织讲解、展示和评比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与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3 引导多样化写作技巧在语文课堂中增设写作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描写、议论、叙事等不同手法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与语言运用水平。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3.1 优化探究式教育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式教学场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增加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开展有趣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创新并提出新的见解。
3.3 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活动与讨论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合作性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并通过集体讨论来发展创新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时间管理、注意力集中等相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增强自律能力,并确保充足的休息与娱乐时间。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多元文化背景和文化型态的意识;
2、让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习惯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其跨文化的思维和行动能力;
4、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新技能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跨文化教学主要内容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对比。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
1、讲授阶段: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课文中关于中西文化的对比;
2、练习阶段: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小组活动;
3、实践阶段:根据课文,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特点,体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富有深度的内容;
4、深入分析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不同文化的异同,客观判断不同文化的优劣;
5、把握文化融合阶段:鼓励学生创新,根据自身需要综合运用不同文化中的良好传统;
6、研究陈述阶段:小组研究完成后,向班级汇报,互相交流讨论。
四、教学时间
约一个学期,每次一节课。
五、教学资源
1、书籍资料:《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简介》等;
2、图片文档:以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图片,文字资料介绍为主;
3、教学器材:讲授器材,多媒体介绍文化知识;
4、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探究互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研究的初步实践一去年十月我亲自参加了福田教育局在福田外国语学校的一个培训,第一次接触到了“语文单元主题教学”。
后来,学校部分语文老师相继参加了几次培训,其中听了陆恕等专家的专题报告,观摩了几位老师的研讨展示课。
学校决定参加由区教研室发起的这一教学课题研究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这一课题非常有实践价值。
课改近十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很多东西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
比如课程内容依旧以“本”(统一教材)为本,一学期老师就只教学30多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约占50%)。
尽管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有课外阅读,但是学生受制于课外作业、各种考试和校外培训,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的实际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适应学生发展实际了。
根据调查,90%的学生都喜欢广泛阅读,都不满足于课本上仅有的文章。
教师不敢突破“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考试内容依旧比较传统,而提高考试成绩的办法之一就是集中大量时间专注“磨书本”。
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自己或参考书既定的三维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步骤设计教案,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因此,一篇精读课文往往要2-3个课时才能教完。
再比如,教学方式上依旧教师主宰课堂多,真正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少。
概括起来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少慢差费”。
“少”就是课本阅读教学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慢”是教学中细讲慢析,进度太慢;“差”就是教学效果差,学生并不满意;“费”就是费时费力,浪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课内外时间和精力,课业负担并未减轻。
毋容置疑,这样教学是提高不了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
实施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要根据课本单元主题(或者自己设计的主题)扩展阅读课文,解决阅读量少的问题;要减少每一课时中教学目标要求,集中教学某一主题,解决进度慢的问题;要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高效愉悦课堂,解决学生不满意的问题;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控制合理的学习负担,解决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
这不亚于是语文学科课程的整体改革。
二学校的改革实验首先从四年级组开始,老师们在学习了主题阅读教学的有关理论架构和实际操作要求以后,第一次集体备课确定从“1+1”以文带文的阅读教学课型试起。
“1+1”课型就是要在一个课时里完成1篇精读课文带1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过去教学这样两篇文章需要3个课时,现在要1个课时完成,这对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我们讨论的问题很多,主要有:如何设计课堂结构或流程?如何确立阅读教学的主题?如何确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师生探究等方式)?1、如何设计“1+1”课型的课堂结构或流程?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要求,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三个环节:(1)读一读(15分钟);(2)说一说(10分钟),(3)背一背(5分钟);略读课文一般也分为三个环节:(1)读一读,(2)说一说,(3)背一背,一共约占10分钟。
在讨论中我们认为每一个环节及其时间分配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灵活设计。
2、如何确定阅读教学的主题?按照课题要求一般是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即为教学的主题,这些主题大部分是按照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确定的,比较清晰,容易把握。
但是老师们认为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单元主题来确定自己教学的主题。
要根据选文的特点,选择最具学习价值的主题,可以是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达方式方面的主题。
所以,大家认为这里的“主题”有“学习的主要问题”之意思,与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教学重点”的概念相似。
要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教师自己需要先全面解读教材,根据精读课文的主题,从“同质”或者“相似”、“相关”的角度选择要学习的略读课文。
3、如何确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按照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来考虑的,具有很强的“全面性”。
如对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都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与习惯、情感等人文素养,等等。
转变后的课堂要腾出大量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必须对原来“全面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割舍,主要是要抓住选择的“主题”进行教学。
但是这并等于不要过去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全面性”了,只是需要教师将各种重要的知识结构以“主题”的形式系统地分解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去。
这对教师来说无疑增加了对教材理解把握和处理的难度。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将教学目标与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4、如何选择合适的教与学方式?对于这一教学技术问题老师们都感到比较茫然。
比如在教学精读课文第一个“读一读”的环节里,按照课题要求老师基本不讲,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是采用个人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真的什么都不讲吗?不讲后去干什么?那么学生在没有原有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能学会课文的主要问题吗?六年级刘姗姗主任则提出老师至少应该给学生讲讲必要的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有的老师认为阅读学习方法也可作为一个个“主题”来教学,不必每节课都讲。
第二个“说一说”的环节里,主要是展示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学习、深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如何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需不需要对解决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讲解呢?此时老师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最后多数老师还是担心学生学不懂、说不好,认为老师还是要讲的,特别是对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必要。
此外,老师们还讨论了预习的设计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不影响学生字词句、听说读等语文全面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可以将“主题”之外的某些字词句、课文听读等作为课外预习作业,但是前提是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这实际上是基本保留过去的做法。
也可以将某些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放在专门的“基训课型”里来解决。
三谢璞老师选好了第一节试验课的课文《中彩那天》(小语第八册第二单元第1篇精读课文)和主题阅读教学补充教材第八册里的《朱晖不负友托》(略读课文),开始了备课。
经过几次讨论修改,谢老师拿出了如下教案。
教学主题:理解文中表达的“做人要诚信”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拮、寐”等6个生字,会写“维、属”等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据”;能正确读写“精湛、闷闷不乐、梦寐以求、迷惑不解、维持、属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精读《中彩那天》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故事大意。
读一读(12分钟)1、认读字词,幻灯片出示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语。
(全班齐认读,教师再抽1个小组合作认读)2、细读课文,思考:中彩那天,父亲究竟面对了怎样的“道德难题”?他是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一难题的?3、划出重点语句,请把你的理解和体会批注在句子的旁边。
(教师下组随机指导)(二)说一说(15分钟)1、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随机参与并指导学生小组讨论)(1)父亲究竟面对了怎样的“道德难题”?他是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一难题的?(2)说说你认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2、小组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来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上述问题)相机板书难题:归还?占有?诚实+有信用=财富说说你对这位父亲想要说的话。
教师播放一则有关诚信的视频,分享“诚信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的道理。
(三)背一背(3分钟)背诵:“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二、略读《朱晖不负友托》导入:诚信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一种崇高的品质。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
(一)读一读(3分钟)速读短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想一想:朱辉与儿子交谈的最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二)说一说(3分钟)小组讨论:假如你是朱晖能不负友托吗?(教师主持并参与讨论)(三)讲一讲(4分钟)1、请两名同学交流读书感悟,教师总结“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齐读“日积月累”里的一句名言。
语文主题教学设计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没有严格按照“三维目标”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舍,突出了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重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字词句读”等基础训练目标和学习方法培养目标。
二是教学板块与流程比较简单了,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教学中师生都容易操作。
三是在预习和“读一读”与“说一说”等几个环节里,突出了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方式。
四是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学习者。
教学中教师要主持学习程序、指引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组织讨论过程、启发学生理解、指导学生训练、评价总结学习情况,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去。
当然,看上去比较简单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很多的困难,因为课堂实际发生的情形比预设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教与学方式上,一种新的设计教师往往难以把握的。
从上述教学设计来看,预设的可能还不够充分,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学生究竟会怎样,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可能生成的情况。
只能先试试再说。
另外,教学设计中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还写得不具体,实验初期应该尽量考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训练要求。
四第一堂试验课在小谢老师的课堂里终于上完了,像诞生了一个新生儿。
我没有亲自去听这堂课,但是听课的同事对课堂总体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和测评,下面是测评卷: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学习测评卷(说明:测评卷前面的调查问卷题仅作老师备课参考,不计算为你的成绩)班级:姓名:记分:问卷题1、你希望老师主要用什么方式教大家学习课文?()同学们自学、思考、讨论、交流多点,老师讲少点老师讲多点,讲明白点,提问少点,同学们都认真听讲就好同学们自己学一半,老师教一半过去一篇课文要两到三节课学完,现在一节课就要学习1篇精读课文(不带※的)和1篇略读课文,你喜欢这样学习语文吗?为什么?()喜欢,因为我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好文章不喜欢,因为学得太快,很多知识我学不会我还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你评价一下今天这节课的效果怎样?()很好一般很差二、课文学习测试题(《中彩那天》+《朱晖不负友托》)1、给形近字组词语(30分)拮()捎()驰()借()稍()驶()2、将词语补充完整(20分)梦()以求迷()不解()赠礼品()()不乐3、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是(10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个人诚实守信用,等于拥有了比再多的钱财更重要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