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下语文识字6《古对今》公开课详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公开课详案)
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 , 尝试练习1. 出示 12 个词语(课件出示 2:词语):请小朋友们 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 带有前鼻韵母“ an ”,“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 ang ” 开火车读,齐读。
4.识记生字: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 多用。
(1)定位联想: “暑、酷、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 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作字形分析。
( 2)熟字加减: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如 “圆、凉、细”可以采用熟字加 一加的方法记忆;“夕” 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多”减一半。
(3)寻找字源:(课件出示 3、4、5) “寒、朝”均是会意字,可让学生看看金文的字形, 给学生讲讲字源,以帮助记忆 :如“寒”——是指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 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确。
古一今 圆一方 严寒一酷暑 春暖一秋凉 晨一暮 雪一霜 和风一细雨 朝霞一夕阳 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2.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词语中, 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 【设计意图: 从字词入 手,解决字词的读音, 为通顺的朗读课文,扫清第一道障碍。
】新课 教学)分钟 【设计意图 :这是扫清 阅读的障碍。
生字的认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 说非常重要。
会认字才 能通顺地读课文,为接 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 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识 字,鼓励多元识字,一 字多法,一法多用。
是 部编教材的要点。
】仍无法御寒。
“朝”——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3)组词识记:组成常用词记忆:杨:杨树、白杨霞:晚霞、云霞凉:凉快、凉水、凉风细:细小、细心晨:早晨、晨风朝:朝阳、朝气、朝夕5.指导读对韵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公开课详案)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朗读、认识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2.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对韵歌,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对子词,以及对子词的分类。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词汇量,通过找近义词,轻松理解了词义。】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画面,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找对子、对对子游戏,巩固对对子词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
内容
识字6 古对今
同类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杨:杨树、白杨霞:晚霞、云霞凉:凉快、凉水、凉风
细:细小、细心晨:早晨、晨风朝:朝阳、朝气、朝夕
5.指导读对韵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12、13)
(2)给生字找朋友。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
“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篇课⽂,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在⼀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对韵歌由三个⼩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圆结构以及⽓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
作为“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新增加的⼀篇课⽂,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是弘扬优秀传统⽂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要引导学⽣运⽤多种⽅式�R字,调动学⽣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对⼤⾃然和传统⽂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常适合低年级学⽣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整体诵读,正⾳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调和谐,学⽣在初学课⽂时需整体诵读韵⽂,在读准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诵读前进⾏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字的读⾳,还可以在教师⼊情⼊境的诵读中进⼊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关注字⾳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主交流⽣字读⾳,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读准“暑”“晨”“朝”的读⾳。
最后,学⽣⽤⾃⼰喜欢的⽅式读⼀读韵⽂,巩固⽣字的读⾳,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特点,学⽣如能发现这⼀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节的第⼆⾏和最后⼀⾏的尾字分别是“⽅”“凉”“霜”“阳”“杨”和“⾹”。
学⽣⾃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发现第⼆位学⽣读的对⼦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概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⑥《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⑥《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⑥《古对今》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感受音韵之美,领略汉字之妙【设计理念】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
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
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认读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4个字。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这些词语。
3.朗读、背诵对韵歌第1、2小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的重点在“严寒、酷暑”。
教学难点在于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走进课文1.了解规则,游戏导入。
(1)玩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2)师:我们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你们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2.板书课题,随文识字。
(1)揭示本课特点。
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韵歌”。
(教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字。
(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古”)教师范写,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学生书写,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文指导学习“古”字,将书写指导分散进行。
二、初读课文,分类识字1.自主读文,读准字音。
(1)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生字读准确。
2.交流方法,自主识字。
(1)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①左右结构的字。
(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酷、凉、细、朝、杨”)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酷:加一加,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凉:A.换一换,“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就是“凉”。
B.这个字的偏旁两点水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A.字歌——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B.这个字是多音字,还能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杨:A.换一换,将“场”字的部首换成“木”就是“杨”。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古对今》公开课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明白严寒、酷暑、春暖、秋凉等词语的意思3、学会运用归类法、想象画面、反义词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生词4、明白这篇课文的形式是对对子,初步了解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字形式,积累并培养收集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会、写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2、朗读、背诵全文。
3、了解本课语言的独特性,培养积累对子的兴趣,热爱祖国文学。
一、激趣导入,介绍对子,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领队指导意见团队指导意见教学过程师:孩子们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又叫对联、对子,今天啊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由很多对子组成的儿歌。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大声地齐读课题。
生:6《古对今》2、板书课题,学习古字师:孩子们,课题中的古字使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第一个生字,出示古。
3、教师范写,生书空4、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5、给古组歌词6、解释古字含义,讲解反义词师:曹老师这里把刚才大家族的词出示在课件上,古代是过去的朝代;古人是过去的人物;古诗是过去的诗歌,所以孩子们古的意思就是过去的,那么和古相对的今是什么意思呢?1、本次研课进步显著,整堂课把握较好。
2、板书设计能够与教学相结合,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
注意练字。
3、经过这么多次的研磨,可以进行公开课展示了。
1、课堂把控有进步。
时间安排较合理。
2、教师语言有所提高,评价语较好。
3、低年级教学形式活泼、具体,教具、课件使用得及时且恰到好处。
4、课堂效果良好,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教学过程生:现在的,师:所以古和今是一组反义词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学习生字2、学习生字,指名认读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曹老师这里把课文中的词语出示出来,想找一位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来大声跟读,谁想当第一位小老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六《古对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六《古对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要点;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升识字能力;3.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4.通过诵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内容:1.PPT课件;2.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3.班级《语文》课本;4.学生参考书(笔、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将PPT课件制作好,并准备好需要板书的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篇古今对比的文章《古对今》。
然后再通过PPT让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感知一下当下的生活方式和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这个活动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学习生字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文章中的生字词:握、台灯、树干、屋檐。
通过组词、拆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词的意思,并掌握正确的发音和用法。
步骤三:阅读文章教师将文章分段,让学生小组内相互阅读,逐段理解文章的意思,并在黑板上标出重点段落。
然后,教师对每个段落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步骤四: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将文本主旨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课文的主旨。
步骤五:诵读文本教师让学生逐句诵读,逐段背诵,逐篇熟读,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章内容、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技巧。
课后作业1.默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注明意思;2.背诵文章;3.写一篇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形态的感性认识更为深刻,增加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同时,通过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公开课教学设计
6.古对今课题小青蛙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识字是三组词语韵文。
韵文是由一些词语有序排列组合而成的。
课文展示了古今四季气候特点,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合学生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语引入课文。
(用时:5分钟)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拼音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
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
(课件展示课文)。
3.齐读课题。
认读生1.看课件,听清老师讲解的本课的特点,同桌交流体会。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
1.我会组词。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1)反义词对:古对今圆对方晨对暮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并分组对对子。
5.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卡片,把这张卡片放在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
6.观看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7.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古对今》。
黑—()高—()古—()圆—()哭—()高兴—()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用时:10分钟)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
(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
(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6.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中找到共同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和课件。
2.学生的课本和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话题《6.古对今》。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听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课文中对古代和现代的描述。
第三步:引导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异同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一些变化,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
第四步:书写反思1.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写下感想和总结。
2.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展示对古代和现代社会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下一步可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朝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读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
–能够通过学习识字和古对今的方式,提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学习和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拼音和意义。
–能够听、说、读、写一些生字词和句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理解。
难点: 1. 结合古代与当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对当代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3.辅助工具: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故事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幅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有何不同?是否存在相似之处?”2. 学习和讨论1.引导学生认读新的生字词,并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以故事《识字6 古对今》为例,讲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引导学生探讨古代的文化如何影响到现代生活。
3.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自行寻找古代与现代对比的资料、图片或故事,并在班级分享交流。
4. 总结总结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新的生字词,学习了《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培养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6.古对今》中的文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对今”这一主题。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古对今”主题。
•难点:理解“古对今”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情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及课件。
2.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3.板书及彩色粉笔。
4.情景教学的小道具和模型。
5.MP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对今”是什么意思。
2. 学习新课•在师生互动中,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3. 生字识记•教师精讲生词注解,学生课外拓展词语。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古对今”在生活中的体现。
5. 课文活动•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绘画。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体会“古对今”。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展示他们对“古对今”这一主题的理解。
2.带着问题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古与今之间的对比。
六、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亮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八、家校联系•发放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古对今”情景。
以上就是本次《6.古对今》识字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古对今》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词语,点明认读。
2.多种形式朗读、背诵诗歌。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
(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 圆——( ) 暖——( )(二)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3)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和风对( ),朝霞对( )。
(三)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
(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读对韵歌,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古、夕、语”。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朝霞、夕阳”等词语;借助图片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以及展现出的自然之美。
课前准备:田字格本、铅笔、橡皮。
一、“对子”游戏,引入课题
1.同学们好!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词语对对碰”。
老师说“上”,你要对“下”。
大-小,白--黑,长--短,多--少,古-今,山清--水秀,柳绿--花红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意思相反或相对,可真有意思!
2.古时候的人很聪明,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韵歌,也可以称为对子歌。
说到对子,我们并不陌生,上学期就学过一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对子歌——《古对今》,请同学们大声读课题--《古对今》。
“古”指古代,“今”指现在,“古今”是一对反义词。
①“古”是个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记住它,“古”上面的“十”表示数量很多,下面的“口”指说话,“古”就是指我们无数代的祖先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
②“古”字共5画,上面的“十”要先写横后写竖,横要长,竖从竖中线起笔,略微倾斜;下面是“扁口”,口字上面宽下面窄。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一起读“古对今”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数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在留言区回复。
对,有3小节。
快来读一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细读韵文,随文识字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韵文,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画面!
1. ①老师这里有一枚铜钱和一枚硬币,比比看,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都是圆形的。
铜钱中间有个方孔,铜钱也叫方孔圆钱。
“圆”是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国字匡+运动员的“员”,就是圆。
这个字也读“园”,国字框里一个一元两元的元,它们两个读音相同,长得也很像,意思有所区别。
“圆”指的是形状,如:圆形、圆圈;“园”指的是地方,如:公园、花园。
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天圆地方”是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很大很神奇,我们的地球也同样神奇。
读“圆对方”
②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看看图你能猜出是什么季节吗?
极冷的冬天和极热的夏天。
严寒就是冬天极其寒冷的时候,酷暑就是夏天非常热的时候。
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③来看“寒”字的演变。
“寒”是个会意字,看它的金文字形: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两边放了很多稻草取暖,但还是很冷。
寒的本义就是冷、凉。
看,古人造字多么形象啊!
④再看看这两幅图分别是什么季节呢?
温暖的春天和凉爽的秋天。
春暖和秋凉也是一对反义词。
读:春暖对秋凉。
⑤看,这一小节都是用反义词来对的。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神奇,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老师读前面的词,同学们读后面的词,咱们再来一次对对碰吧!“古对.....”
2.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因为转到太阳的不同位置,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古时候没有钟表,我们的祖先可聪明了,懂得根据太阳的升落来确定时间。
①瞧,早晨,太阳刚刚出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时候是“晨”。
(认读“晨”字)。
“晨”和酷暑的“暑”,都是日字旁,因为日字旁的字大都跟时间有关,时间来源于太阳,也就是日。
②大自然中有昼夜交替,也有“雪”“霜”和风雨阳光。
③你知道“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吗?
和风与微风意思最相近:和风就是轻柔的、温和的风。
④你知道“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中的哪个意思相近吗?
细雨与小雨意思相近:像细丝一样很小的雨。
这温和的风,很小的雨,就叫——和风细雨。
⑤早晨和傍晚的天空是最美的,因为有“朝霞”和“夕阳”,朝霞是早上的彩霞,而夕阳是傍晚的太阳。
读:朝霞对夕阳
⑥看看“朝”的甲骨文。
太阳公公又从草丛中升起来了,月亮姐姐还没有完全消失,这时候就是朝,本义指早晨。
早晨的太阳叫——朝阳。
那朝霞就是——早晨的彩霞。
⑦傍晚,太阳公公落山了,月亮姐姐探出了脑袋,这时候是——夕。
夕阳就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
这个“多”字我们上学期就认识了。
看好它,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
“多”字有2个“夕”,去掉一个还有一个。
我们可以用这样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住它。
⑧夕是独体字,共3画,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撇”在竖中线起笔,占上半格,第二笔“横撇”的横不宜过窄,撇要伸展,自然的弯一点,与第一笔的撇基本平行,点不要太靠里。
老师给夕的写法编了一个小口诀:一撇短横撇长,点儿写在撇中央。
我们一起书空一遍:撇、横撇、点,“夕”可以组词:夕阳晨夕。
⑨小结:正因为有了白天黑夜的变化,地球妈妈才有了生命,万物才得以生长。
多美的大自然啊!我们一起读读吧!注意节奏!
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
①这四幅图上分别是什么?(桃、李、柳、杨)。
认真观察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快快举起你的小手抢答吧!提问)
它们都是木字旁的字,跟树木有关。
②大自然中不仅有树木还有美丽的花儿和可爱的鸟儿。
你想用哪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两幅图呢?
我们可以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这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
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就是莺歌燕舞;鸟儿鸣唱,花儿飘香,鸟语花香。
多么美好的春光啊!
③这一小节中第一句的“桃、李,柳、杨”都是植物,而且都是一个字。
黄莺、燕子、小鸟都是动物,“莺歌燕舞和鸟语花香”是两个描写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这一句把这两个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拆开来对。
这就是对对子!不仅意思相反的词可以对,意思相近的词也可以对。
可以字对字,词对词,也可以句子对句子。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四、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这首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拼读一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是的,“方、凉、霜、阳、杨、香”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所以读起来更有韵律,更加美妙和谐。
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多美的大自然啊!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美丽的画面,跟着音乐拍手读吧!(配乐)
2.游戏巩固,书写生字
①红色的生字宝宝们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动听,也想来凑热闹。
要跟你们玩捉迷藏。
瞪起小眼睛看好了它们都是谁,它们的位置在哪里?
准备好了吗?变--(全文隐去生字词)
②想想,这些空位都是谁的?生字宝宝摘了帽子回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快来读一读吧!
换个地方你还认识它们吗?(读词语)全部都认识的回复1.
3.书写生字
①生字词我们掌握了,课文也会读了,看看这三个字你能写漂亮吗?
“凉、细、语”都是左右结构,“凉”的偏旁是“两点水,“细”是绞丝旁,“语”是言字旁”,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②看这个“语”,语是我们“语文”的语,还可以组成“语言”。
“左边站着言字旁,右边上面是个五,下面加个小小口。
”写时要注意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竖正对,右边“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③来,伸出右手食指和我一起来书空。
请大家在准备好的本子上把这三个字写一遍,注意易错的笔画,写字时做到头正身直足安。
五、拓展延伸,回顾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非常棒!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同学们只能居家学习,面对疫情你学会自我防护了吗?老师刚刚编了一首《防疫对子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2.古代的一位大学问家叫李渔,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
3.布置作业:
①练写“凉”“细”“语”各3遍。
②收集或编写对子歌,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背得多。
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好听的歌曲-《笠翁对韵》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