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临床微生物检验

摘要新时期,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帮助临床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已显得十分迫切。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进行正确采集标本。本文首先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同时,就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采集质量

一、前言

在临床医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由于新感染病的出现、耐药菌的涌现、常见感染病原谱的变迁和易感人群的不断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并没有象人类曾经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抗感染化疗时代的到来而逐一销声匿迹。相反,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新时期,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帮助临床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已显得十分迫切。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细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

入运送培养基送检。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细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三、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标本采集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患者自行采集和医生采集。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进行正确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感染而产生误检,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检验诊断

(一)血标本的采集:对于寒战患者和间歇性发热患者,尤其是间歇性菌血症患者,应该在其体温寒战期或上升期进行采集血液。采集的血量儿童一般采集1~5ml,成人一般采集8~10ml。为了有效地提高其血液培养的阳性率,采集血标本时应该掌握好其采集血的频率、部位、容量、时间等因素,另外,还应该在24h内,从患者不同的身体部位采集2~3份血样。

(二)脓标本的采集:应该将脓标本的采集置于用抗生素之前,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无细菌生长的情况发生。因脓标本分为两种,分别是外源性和内源性,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时,选定脓标本采集部位的时候应该选择深部的脓肿部位。采集标本完之后,马上就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细菌中途死亡的问题。而相对于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而言,采集内源性的脓标本更加困难,需要在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病理切片。

(三)痰标本的采集:应该患者需要不断地进食,那么自然患者口腔内的菌群会随着摄入变质的食物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所以在

痰标本的采集时,务必要嘱咐患者避免使用牙膏,用干净清水漱口来清洁口腔,避免出现杂菌导致误检的情况发生。在采集痰标本之后,应该马上用无菌器皿封装,快速送往微生物室进行检验。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用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感染。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室温下担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

(四)尿标本的采集:为避免尿标本的采集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应该要嘱咐患者认真清洗尿道口和外阴,在睡前少饮水,最好为晨尿中的中段尿。。因尿内含有大量有利于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所以应该尽快送检,控制在采集尿标本之后的一小时之内,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误检。

(五)其他标本采集: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务必要清楚厌氧培养适合于哪些标本;对于采集大便标本而言,应该将性状与颜色都较为特殊的部分直接放入无菌容器内。

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心得体会

(一)积极向临床医师和护士宣传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概念。比如血培养技术改进原理,特别在提高阳性率、缩短培养结果报告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真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快速培养和菌种鉴定中的价值;快速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仪。临床医师只有在正确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意义后,才会积极应用于临床

工作实践,即增加了标本的送检率。同时,还应该指导临床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与运送方法。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是我们能否准确及时的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的重要保证。

(二)及时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提高检验质量。微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感染的病原谱和耐药性发生许多变化,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之中,因此定期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三)协助临床正确阅读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单。近年来,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和药敏谱发生很大变化。以往罕见的微生物频频出现在检验报告单上,药敏试验的方法、受试品种、结果解释也又不少改变。临床医师对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发生了空前的困惑。微生物室应积极与临床沟通,帮助解决临床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报告单时的困难。指出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检验报告为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细菌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和局限性等。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126

[2]李秀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08):120-125

[3]刘爱芬.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04):121-124

[4]毕春霞,闰志勇,王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技术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4):369-371

[5]吕治林,闻怡笑.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1(30):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