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新石器早期家猪起源机制

浅析我国新石器早期家猪起源机制

浅析我国新石器早期家猪起源机制摘要:本文根据野猪驯化的时间来探讨家猪起源的原因,试图从当时人类的农业生活和野猪自身优势两方面解释野猪被人类成功驯化并在日后被作为中国境内人类主要肉食资源的原因。

关键词:猪;优势;驯化;起源机制一,野猪驯养的可能性野猪被人们驯养需要很多条件,而且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全部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是,野猪驯养的契机才会出现,野猪最终被驯化为家猪才会成为可能。

(一)人类的需求需求是生产的动力,没有需求便没有创新和生产,野猪被人类驯养,首先就表明人类对猪肉资源的渴望和需求,当然人类不止是对猪肉资源的需求,对其他肉食资源的渴望或许远超于猪肉资源,人类最初在尝试驯养动物时必然不止是野猪一种,同样,人类最渴望驯化的动物很可能也不是野猪,但是驯养不是驯服,驯养动物并不是人类一厢情愿就可以成功的事情,本质上这是一次人与动物的双向选择,更是一种生产体系的初步建构,在这种选择下,野猪因为养殖付出成本低,资源收获回报大,在诸多驯养动物中实现回报和付出的最大比值,最终成为人类驯养动物中的最优选择。

弗雷德里克·措伊内从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解释驯化的契机。

驯化是分别有生活和心理特征的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关系不可避免的发展。

人和动物两者都是驯化的生物。

一些人驯化另一些人叫做奴役。

动物共生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从双方有利无害的完全共生,到一方有利一方无害的不平等伙伴,以及社会的寄生都有。

驯化者和被驯化者双方须先达到一定的社会生活水平,驯化才有可能。

(二)人类狩猎技能的提高可以想见随着人类狩猎技能的提高和狩猎工具的改进,尤其是弓箭的发明,使得远距离攻击出现,这样人类获得的猎物便大幅度增加。

当获得的猎物除了满足日常消费外且出现了剩余,幼畜因为在狩猎活动中缺乏抵抗力不似成年动物那样被杀死而是被活捉,更因为幼畜本身无法提供足量的肉食资源而没有被古人立刻杀死。

有时猎人将受伤的野兽带回家里,因不需急用而留养,这在野蛮人中是很常见的。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

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中国猪文化经典对养猪业的启迪2014-12-09张伟力教授养猪CEO1 上古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相当浓厚的猪文化元素,与印度的牛文化元素、蒙古的马文化元素、欧美诸国的狗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畜共荣和谐社会关系。

只是中国的猪文化历史要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太古时代。

猪文化伴随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国5000年猪文化的沉淀已将养猪生产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融为一炉。

大汶口出土古迹证明了5000年前中华民族已从游牧发展到农耕定居的特征,故汉字“家”的造字是一个屋顶下面有一个冢,即屋下有猪者为家。

人命为天,尸体入土时“家”字少一点则为“冢”,意为土中入葬者为猪人同穴,猪为陪葬。

上古之时,军队出师,友邦结盟,天子祭天地都有供祭品、插血、拜天地之礼仪。

祭品中猪头必不可少,故猪头乃做牺牲之象征。

古代传统婚宴中必有猪头供于案中醒目位置,在猪头的陪衬之下,新郎格外英俊,新娘格外秀丽。

汉文化中言女子嫁与富人为“嫁入豪门”。

何为豪门?高楼深院之大宅门有其猪者为豪门,汉字“豪”是“高”+“豕”而来,说白了,嫁入豪门就是嫁给养猪人。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猪文化已深入汉文化的骨髓。

康熙字典中收容豕字为部首的字约有150个,肉字为部首的字有636个,而收容人为部首的字约有800个。

这个模糊数学统计告诉我们,猪文化加肉文化近似于人文化。

2 秦汉篇作为华夏中央统一文化与政权之首创者,秦始皇依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是为猪粮安天下而后可以富国强兵横扫天下之古典楷模。

秦始皇之母乃国母之至尊尚亲自操持养猪之业于赵国之疆,何况八百里秦川之百姓农夫呼。

养猪在2000年前的华夏大地已成为农耕文化的基础元素。

猪作为农耕文化的产品在秦汉时代是宴席美食文化的主旋律。

司马迁史记中对楚汉战争的鸿门宴事件中的猪文化作了生动的描述。

楚王项羽依谋士范增之计宴请汉王刘邦欲在酒席之中刺杀刘邦,故授意项庄舞剑,意取沛公,无奈刘邦身边有贴身卫士樊哙紧随左右。

家猪的驯化与起源

家猪的驯化与起源

对于欧洲人来说,由于驯化猪的出现相当突然,而且是和其 看,根据现有资料不完全统计,发现欧洲野猪分布很广,共
他驯化动物一起出现的。因此有人认为驯化猪肯定不会首先 有 15 个省、市、自治区,几乎东、南、西、北、中都有,李
出现在欧洲,而是在今天的两河流域。因为他们认为,东亚 氏野猪则仅分布于北京、河南、山东和陕西等 4 个省市,范
被发现之前,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中国的广西桂林甑 以及云南省接壤的山中栖息的喜马拉雅野猪或矮野猪(Sus
皮岩遗址,以及河北的徐水南庄头遗址,都发现了距今 9 000 silyianus)。至于华北猪,他认为与华南猪非出同源,可能是
年以上的可能是被驯化的猪的骨骼后,有关中国的家猪是由 北方野猪的后裔 [5]。日本学者板本江认为中国野猪来源于亚
的定居民族多半都饲养猪。
不 同 的 分 类 方 法。 更 新 世 的 化 石 动 物 野 猪, 现 分 为 欧 洲 野
猪(Sus scrofa domestica)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 猪和李氏野猪两类 ;而到了全新世,遗址动物野猪则被分
纲,偶蹄目,猪科,猪种。家猪和现在的野猪有着共同的祖 为两大类,即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它们各自又分化为许多
先,家猪是由原生的野猪驯化而来的,因为直到今天,在野 亚种。《中国猪品种志》一书将中国的当今的现存野猪分为
猪出没的地区,常有野猪和家猪混群自行交配,并产生正常 8 个不同的亚种 [3]。其次,围绕着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产
后代。野生猪的生活区域十分广泛,从新几内亚及欧亚大陆 生不同的观点。高式武指出,在野猪被驯化为家猪之前的更
猪驯化而来的。谭邦杰认为,北方野猪是猪科的模式种,其 猪骨是否是被驯化这一问题之中。
中的模式亚种(Sus s scrofa)产于欧洲,又有华北亚种,另

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

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8-07-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1000)作者简介:顾京晶(1981-),女,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工作。

猪在动物学上的分类属于哺乳动物纲,偶蹄目,非反刍目,猪科,猪属。

约4000万年前,猪科(Suidae)动物在欧洲被发现。

约1500万年前,猪属(Sus )动物在欧、亚、非大陆上有了相当广泛的分布。

1起源现代野猪(Sus scorfa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长白山区、黄土高原、西南山区以及华中、华南山地丘陵地区。

野猪分为若干亚种(如华南亚种、四川亚种、台湾亚种等),但亚种划分还存在争议。

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 )是由野猪驯化而来。

人们之所以认为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其主要依据有以下3点。

①野猪和家猪之间并无生殖隔离,在偏远山区的养猪农户经常会发现,家母猪生下来的小猪,和野仔猪外观习性相似。

②野猪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到印度尼西亚的小海岛,均发现了野猪的踪迹。

③大量野猪和家猪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很多饲养家猪的地区,也有野猪的存在;④野猪和家猪在形态、行为、生理等许多指标上都非常近似。

2驯化全球动物遗传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于家猪的驯化及其起源问题非常感兴趣。

通常科学家们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2.1为什么人类把野猪驯化成了家猪有些科学家认为,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应该和早期人类聚居地周围产生的人类生活垃圾有关,仍有营养价值的残余食物吸引了附近的野猪来此觅食,一些性情较为温顺的野猪通过和人类长期近距离的接触,被人饲养,形成家猪的雏形。

2.2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驯化野猪现有考古证据显示,人类开始驯化野猪大概在10000年前。

2.3野猪的驯化起源地驯化起源地是在某一个地区被集中驯化后,再扩散到全世界其他地区的,还是在全球某些地区在某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由当地的古代人类,独立将野猪驯化为家猪,并且以当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

猪是什么时候驯化的?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口气搞懂猪的前世今生

猪是什么时候驯化的?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口气搞懂猪的前世今生

猪是什么时候驯化的?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口气搞懂猪的前世今生大家好,我是一头猪。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伴随着他们,见证了人类从无到有,见证了人类的贫寒和荣光。

当然了,我的身份并不光荣,我的作用并不伟大,我一直扮演着被人类吃掉的角色。

但你们猜怎么着?其实我并不恼怒,我的祖先早就和人类达成了相互依存的协议。

所以做为一头猪的后代,虽然有无数先辈死在了人类手中,成为人类餐桌上的食物,而以后我的命运也将会是这样,但我并不怨恨,因为我们早已经和人类达成了和解。

关于我祖先的一切,早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太过久远,久远到人类无法用文字记载,早到人类根本没想着会留下记载来显示他们曾经驯化我们的荣光。

但是,历史上关于我们的记载还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我们猪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趴在猪窝里的我可以想象得到,假如没有我们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多么大的缺失。

做为一头生长在中国的猪,我想寻根,所幸的是中国文化并没有断层,我在很多记载中找到了我们的身影,当然了,那时候也并不叫猪,在《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大咸之山有蛇。

名曰长蛇、其毛如彘。

这里的这个“彘”就是我们最开始的名字,并且一直伴随着我们到了战国至两汉年间。

古代有不少诗词名家写我们,比如在杜甫的《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中这样写: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

大家可以看到这时候就成“猪”字了,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被驯化的?历史上有什么变化呢?一、从远古到周朝,关于驯化起源人类历史只有三百万年,而我们猪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有了3000多万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近亲有很多因为无法适应突变的环境而灭绝。

比如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巨猪”,那是一种体型巨大到如同野牛的猪,那时候的动物因为环境的原因,总是向“大”发展,比如那时候的恐龙。

比如生活在3000到200万年前的弓颌猪,这是我们的一种近亲,可以长到八百公斤那么大,可以轻松的把剑齿虎打哭。

“与猪同行”中国古代猪类的驯化与饲养(文字版)

“与猪同行”中国古代猪类的驯化与饲养(文字版)

“与猪同行”中国古代猪类的驯化与饲养(文字版)“谷豕是飨”的农耕传统曾对中国周邻地区产生过广泛的辐射影响,同时猪的驯化与饲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意义重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猪类驯化和饲养中心,猪的驯化、饲养与选育技术在中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家”字便写为,即房屋里面有一头猪,其本义为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后来才引申为今天我们熟知的涵义。

另外家猪还是中国古代先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可见它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直至今天也依然如此。

“谷豕是飨”的农耕传统曾对中国周邻地区产生过广泛的辐射影响,同时猪的驯化与饲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也意义重大。

我国猪类资源十分丰富,其系统演化过程也相当完整,并有多学科的证据表明我国家猪是由全新世的野猪驯化而来的。

目前,国际动物考古学界研究初步显示,猪类驯化经历了一个跨越数千年的漫长过程。

尽管野猪与较成熟的家猪在身体形态与比例上有较明显的区别,但在驯化初期的家猪骨骼形态的变化可能并不十分明显,这一时期的家猪的判定工作则更多的依靠考古文化现象和新的科技手段,如食性分析、牙釉质病理观察等。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与猪相关的文物为中国古代猪类的驯化和饲养提供了宝贵的物证,弥足珍贵。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前仰韶文化时期到了前仰韶时期(距今9000~7000 年),家猪饲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渐已出现。

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第一期遗存中即出土有家猪骨骼标本,年代可早至距今9000 年左右,这是目前可确认的国内年代最早的家猪。

由于该家猪标本的齿列扭曲,而这种骨骼形态变化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故而表明我国家猪驯化的时间还可往上追溯。

当然,家猪饲养作为一种生产经济,其起源终究不能脱离新石器时代早期(约距今12000~10000 年)及其初步发展的考古学背景。

大致可以推断,我国猪类驯化的时间可能早到距今 10000 年左右,但应不会超出距今12000 年。

对于前仰韶时期各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猪群的群体特征(身体尺寸、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数量比例等)的比较研究表明:它们显现出较鲜明地域差异,至少整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大的类群。

中国家猪的驯化史

中国家猪的驯化史
考古学中国家猪的驯化史一项最新的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今天在中国饲养的家猪是古代猪类的直系后代而这些古代猪类是早在1万年前第一批被人类驯养的动物
NATURE
AND
SCITECH
自然与科技
2010年5、6月号
>>>遗传 学研究表明,今 天在中国饲养的 家猪是古代猪类 的直系后代,而 这些古代猪类是 早在1万年前第 一批被人类驯养 的动物。
>>> 人类学
放任婴儿哭泣有损脑部发育
一位英国育儿专家最近 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将再度 引发对婴儿哭泣做出反应的 大讨论。
据英国《每日邮报》 உᩃ͘Ѽԧ༟೷f഼ࡇ (Penelope Leach)博士认 为,放任婴儿哭泣不利于健 康,他们长大后出现问题的 机率较高。她声称,新研究 证实,婴儿长时间哭泣会损害脑部发育,造成往后生 活出现学习障碍。
这项研 究,使科学家得 以描绘人类在东 亚的复杂的迁徙 路线。猪在东南 亚被驯化为家畜 后,便随着人类 向南部和东部迁 徙,直到新几内 亚岛,最终抵达 遥远的太平洋, 包括夏威夷岛、 塔希提岛及斐济 岛。 DNA分析还发现,好几千年以前,野猪还在印度 和东南亚半岛等许多地区被驯养过。由于目前没有当 地的考古记录来证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将这些地区 喻为“秘密驯养区”。将来,新的考古发掘也许可以 为我们揭开谜底。 这项研究结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猪的驯化 历史,因而更好地理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过程。 (彭遥遥/文)
以英国达 勒姆大学及中国 农业大学为首的 国际研究团队, 对1500多头现代猪以及18头古代猪的基因序列进行了 研究。
᧲ַࡳ࠰ࣞᓞ‫ࣞة‬᏿ሂሞᷤඣfச෠‫ࠛר‬ᢥͦ “过去对欧洲家猪的研究表明,欧洲最早的猪类起源 于近东地区,之后,这些最早被饲养的猪类被欧洲野 猪的后代所取代。然而中国的家猪却不同,尽管今天 中国各地都活跃着独具遗传特征的野猪种群,它们却 从未与中国的家猪杂交。”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与猪肉祭祀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与猪肉祭祀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与猪肉祭祀的演变一、史前时期猪的饲养与祭祀(一)猪的驯化与原始家猪的饲养猪是中华先民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

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人们不仅大量饲养猪,还塑造了许多生动的陶猪。

据专家研究,这些原始家猪的吻部相对较短,头胸部和腹臀部约各占身体的二分之一。

这些特征介于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是一种人工驯化的结果。

由于驯化的环境和途径不同,当时已有华北家猪、华南家猪之分。

在稍后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猪的饲养也越来越普遍。

在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出土有猪鬶。

在距今五六千年的辽宁后洼遗址中,出土有滑石猪。

这些都是史前养猪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产物。

史前时期的人们在住地饲养家猪,为了防止野兽侵扰和家猪外逃,人们还建有猪栏。

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处直径1米的圆形猪栏,周边以60根木桩围起。

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中,都发掘有猪栏。

三里河遗址的猪栏内,还有5个小猪的遗体。

由于不实行去势,猪群内杂交,近亲繁殖,又早交早孕,猪既瘦又小,这可能是原始养猪的特点①。

(二)史前人类以猪随葬的习俗除食用外,史前时期的人们大量用猪随葬和祭祀。

在大汶口文化中,人们普遍以猪头随葬,一些富人甚至还以整猪随葬。

这样做,一是供死者享受,二是借此夸富。

在晋南襄汾陶寺龙山文化晚期的墓地中,大型墓用整猪随葬,中型墓普遍出土有猪下颌骨。

史前时期的人们如何用猪祭祀,我们尚不得而知。

但现代民俗志的一些数据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线索。

在海南岛,黎族人祭祖时杀猪,将猪放在火上反复烧烤,直到把猪毛烧掉为止,然后用刀刮掉毛,用水冲洗,然后才开膛取出内脏②。

二、夏商周时期猪的饲养与祭祀(一)夏商周养猪业的初步发展夏商两代时,「猪一类繁殖能力旺盛、易于饲养而经济效益来得快的牲畜,可能向小规模饲养发展,成为一般社会阶层肉食品的基本来源」③。

在夏代东方的山东泗水尹家城岳石文化层中,出土有大量家猪的骨骼。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中国养猪历史和猪文化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化猪。

在古代,猪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常常用于祭祀。

在商代,养猪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选育猪的“豕人”和负责喂猪的“牧人”。

猪的文字在汉字中也开始增多,例如母猪叫豝,公猪叫豭,养猪叫豢,三个月的猪叫豯,六个月的猪叫豵。

在周代,养猪的文献也很多,《周礼》、《礼记》等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人们不仅知道如何饲养猪,还了解猪的年龄、毛色、性别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猪是十二生肖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猪是主要的家畜之一,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肥料。

同时,猪也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常被用于祭祀和祈福。

此外,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猪的形象也经常出现。

例如剪纸、泥塑、面塑等传统手工艺品中都有猪的形象。

总的来说,中国养猪历史悠久,猪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

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

家猪的起源与驯化分析作者:顾京晶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8年第08期摘要:家猪的驯化起源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简述了家猪的起源及驯化过程,供参考。

关键词:野猪;家猪;起源;驯化中图分类号:S8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8-0030-01猪在动物学上的分类属于哺乳动物纲,偶蹄目,非反刍目,猪科,猪属。

约4 000万年前,猪科(Suidae)动物在欧洲被发现。

约1 500万年前,猪属(Sus)动物在欧、亚、非大陆上有了相当广泛的分布。

1 起源现代野猪(Sus scorf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长白山区、黄土高原、西南山区以及华中、华南山地丘陵地区。

野猪分为若干亚种(如华南亚种、四川亚种、台湾亚种等),但亚种划分还存在争议。

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由野猪驯化而来。

人们之所以认为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其主要依据有以下3点。

①野猪和家猪之间并无生殖隔离,在偏远山区的养猪农户经常会发现,家母猪生下来的小猪,和野仔猪外观习性相似。

②野猪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到印度尼西亚的小海岛,均发现了野猪的踪迹。

③大量野猪和家猪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很多饲养家猪的地区,也有野猪的存在;④野猪和家猪在形态、行为、生理等许多指标上都非常近似。

2 驯化全球动物遗传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于家猪的驯化及其起源问题非常感兴趣。

通常科学家们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2.1 为什么人类把野猪驯化成了家猪有些科学家认为,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应该和早期人类聚居地周围产生的人类生活垃圾有关,仍有营养价值的残余食物吸引了附近的野猪来此觅食,一些性情较为温顺的野猪通过和人类长期近距离的接触,被人饲养,形成家猪的雏形。

2.2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驯化野猪现有考古证据显示,人类开始驯化野猪大概在10 000年前。

2.3 野猪的驯化起源地驯化起源地是在某一个地区被集中驯化后,再扩散到全世界其他地区的,还是在全球某些地区在某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由当地的古代人类,独立将野猪驯化为家猪,并且以当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

猪的起源和驯化

猪的起源和驯化

出于对农业依赖性的增加,发生了对地 蒙特州的红石猪。1872 年,开始建立统
蒋波
母和农神的崇拜,这一时期出现了杀人 一的品种标准,1883 年成立统一的育种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 710069)
祭祀地母的现象。目前较有把握的最早 的人牲实例是辽东喀左县东山嘴祭祀遗 址,在石圈形台址附近发现陶塑女像(地 母神或生殖神)和人骨架(献给地母的 人牲),还有猪骨、鹿骨遗存。许多考 古实物实际上暗示 :肥胖多脂的猪在史 前先民的意识中正是地母复活生命能力 的化身或象征。在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时期的母系家庭里,猪还被尊奉为家神。 猪神象征繁殖力、生存能力强盛 ;象征 着生态平衡、原始的生态伦理价值,这 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共识。
獠牙不如野猪发达。野猪可活到 25 年 家猪起源较早的 3 个中心。 现代家猪的 进一步发展到专人看护的放牧,最后则
以上。家猪分为 3 种基本类型 :大骨架 各个品种都是由这些野猪逐渐进化演变 形成以充足饲料为基础的圈养(舍饲)。
脂肪型、咸肉型和鲜肉型。
而来的。
由于生活方式和饲养管理的改变,以及
猪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要比人早得
纲、偶蹄目、猪科、猪亚科、猪属。猪 碍。因此,就物种层次而言,家猪的起 家畜更快发展。通过长期的探索,认识
属中除家猪品种外,还包括着许多种野 源是单一的,即家猪是由野猪而来的, 到野猪可以驯化并随时宰杀作为新鲜食
猪。一般我们称猪多指家猪,家猪由野 但在物种以下,其起源和驯化则是多元 品的来源,从此开始了野猪的驯化。
野猪驯化为家猪,有一个漫长的历 人工选择的参与,使野猪习性、体态结
多。据对古生物化石研究 , 距今大约 史过程。经考古发掘 , 继在旧石器时代 构及生理机能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 :下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已有3600万年的历史,而人类只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家猪缘自野猪的驯化。

目前,家猪遍布世界各地,而亚洲野猪仅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爪哇、苏门答腊和新几内亚等地区。

家猪与野猪在形态和习性差异明显,凶猛的野猪是如何驯化为形态、习性迥然不同的家猪呢?家猪起源于何时、何地?系单一起源,抑或多个起源呢?人间美味为什么驯养的是野猪猪能成为史前社会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动物,能被古人驯养,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食用植物的种植、狩猎技术不断提高;2、圈养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可以增加捕获动物的载肉量、可以自主调节动物食物的消费、可以繁殖后代,减少狩猎次数;3、猪是杂食动物,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不高,人类饲养他们以后,可以调整不同的方式以满足猪的食物要求,便于饲养;4、猪不是经常迁徙住所的动物,居住范围不大,这与习惯于定居生活的人类特别是农耕民族的生活相适应,因此从事农耕的定居民族多半都饲养猪。

5、圈养场所和配套饲养技术的建立家猪起源的前提在新石器时代,家猪作为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之一,应具备以下前提: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食资源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肉食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肉食资源;2、居住地周围存在着一定量的野猪,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幼小野猪,容易获得驯化对象;3、对水稻、粟等特定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一系列栽培工艺的成功,巩固了古人有意识地种植植物性食物的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动物进行驯化;4、收获的粮食有了一定的剩余,可以用来对动物进行饲养。

家猪的祖先与驯化历史家猪和现在的野猪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原生野猪,野猪生活的范围相当广泛,在人类开始训话它们之前,早已广泛分布在非洲和欧亚大陆。

在中国,家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一)远古时期四大巨猪1、巨猪:体型堪比野牛生活在古近纪,大约距今6500万年,长相并不是巨大的猪,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体型发展到野牛这么大,故有“巨猪”之称。

古代人民能够把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

古代人民能够把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

古代人民能够把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适应性强:猪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野外环境中,猪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食物来源,包括植物、昆虫、小型动物等。

这种适应性使得猪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野生动物,可以被人类驯化。

2. 繁殖能力强:猪的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以生产多胎,每胎通常有多个幼崽。

这种强大的繁殖能力使得猪能够迅速在人类社区中繁衍,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肉食来源。

3. 移动性和灵活性高:猪的身体结构使其移动灵活,能够在山地、沼泽、农田等各种地形中行动。

这使得人类可以在各种环境中饲养猪,从而充分利用猪的肉和皮毛等价值。

4. 合作性强:猪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会组成小群体并共同行动。

这种合作性使得人类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和利用猪,并使其成为人类社区的一部分。

5. 易于驯化:猪是一种相对易于驯化的动物。

与其他野生动物相比,猪的性情较为温和,不会对人类产生过度的攻击性。

这使得人类可以更容易地与猪建立联系,并逐渐将其驯化为家畜。

6. 肉质丰富且口感良好:猪的肉质丰富,口感鲜美,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

人类将猪驯化为家畜后,可以利用其肉质来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同时也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综上所述,古代人民能够把猪驯化为家猪利用的生物基本特征包括适应性、繁殖能力、移动性和灵活性、合作性、易于驯化和肉质丰富等。

这些特征使得猪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家畜,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编辑整理: 编辑:王力时间:2012年10月12日来源:管理沟通培训内容提要:猪在中国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距今8000年前磁山遗址的猪就有被驯养的证据。

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做出的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的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的主要前提。

家猪的饲养经过了“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这样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猪绵羊和山羊在中东地区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

而猪的驯养不但出现较晚,也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除了狗之外,猪很可能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而且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家畜。

因此,研究猪从野生到家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动物考古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在确立测量猪的牙齿和骨骼、判断它的年龄结构、计算其在全部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等研究方法及参照考古学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猪骨,探讨中国古代家猪的发展进程。

一、家猪起源的时间根据到目前为止所知的资料,中国距今大约10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是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和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等四处。

其中,位于北纬25.5度的玉蟾岩遗址和位于北纬28.5度的吊桶环遗址里都发现了稻米或栽培稻的硅酸体、陶器、石器和骨器等(1)。

另外,位于北纬39度的南庄头遗址里也发现了陶器、骨器和石器等(2)。

依据以上发现,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把中国古代栽培作物的开始及陶器制作的起源追溯到距今10000年以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遗址里发现的动物骨骼似乎都属于野生动物,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存在家畜(3)。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遗址(4),但是我们认为其所依据的证据是有问题的。

“六畜”中谁最先被驯化?从一只猪的驯化过程,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六畜”中谁最先被驯化?从一只猪的驯化过程,窥探古代人的生活

“六畜”中谁最先被驯化?从一只猪的驯化过程,窥探古代人的生活纵观古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衣、食、住、行。

无论哪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这四件人生大事之中,唯有“食”最值得老百姓关注。

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丰衣足食才能安居乐业。

古代老百姓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风调雨顺,因为只有气候条件适宜才能有好收成。

进而过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日子。

“五谷丰登”很好理解就是粮食丰收,一般“五谷”泛指稻、黍、稷、麦、菽。

而“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恐怕很多人都不知所云。

据《管子·牧民》记载:“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这段话中的“养桑麻”泛指栽种农作物,而“六畜”则是指代,“马、牛、羊、鸡、猪、狗”。

这六种动物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普遍,并且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肉食。

如果将“六畜”与“兴旺”联系在一起,则寓意牲畜、家禽繁衍兴旺,社会经济逐渐向繁荣发展。

笔者认为通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以窥探出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畜”起源及驯化历史关于“六畜”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古代先民,主要以采集、狩猎、渔猎作为生存方式。

他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将自然界中的动物驯服,那么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而且也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古代先民,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实际需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与探索,最终形成的一种原始饲养经济模式。

但按照现代经济思维去分析,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以生存为契机,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自然驯养方式。

“马、牛、羊、鸡、狗、猪”,被称为“六畜”的历史十分漫长。

而且古代先民驯化“六畜”的时间,也至少有几千年的岁月痕迹了。

“六畜”在经过不断驯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始野性并最终成为家畜。

一、有记载的“六畜”起源历史1.“周礼”中记载的“六畜”《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曾记载:“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

中国古代猪的饲养及管理技术

中国古代猪的饲养及管理技术

性 脑 少 ,寒 盛 则 不 能 自暖 ,故需 暖 气
关 于供 食 猪 的 饲养 , 齐 民要 术
给的饲料加 入 了一些 新的内容 。而在小
采用 “ 圈墙下开一小窦” 助之 。供食豚 , 乳下者 佳 , 简取别饲之 。 中指 出对 于 精 细饲 料 “ 豆 难 足 ” 的 猪的饲养方面 , 粟 愁 其 不 肥 ,共 母 同 圈,粟 豆 难 足 ,宜 情 况 下 ,为 了合 理利 用 有 限 的 饲料 资 的办法 , 果与 齐 民要术 ・ 效 养猪 中 “ 埋 埋 车轮 为食场 , 粟豆于 内。小豚足 食 , 源 ,在 “ 母 同圈” 时 ,“ 埋车 轮 为 车轮为 食场 ”一样 ,起到 隔离母猪和小 散 共 宜
圈养 驯化 的过程 中,限制 其 自由采 食 ,
饲 养 方 法 和 措 施 。猪 从 拘 禁 而 圈 养 ,

些 措施 ,以避 免 冻伤 发生 。 齐 民要
清 代 杨 双 山在 《 豳风 广 义 》 卷 三 论
必 然 需 要 给 予 饲 料 ,这 应 该 是 最 早 的 术 ・ 猪 》 认 为 应 该 采 取 对 小 猪 放 置 饲 豕 子 法 中说 :豕 子 初生 , 煮 谷 饲 之 , 养 “ 宜 于 甑 内 ,利 用 微 火 蒸 的 办 法 。 此 法 比 或 大 麦 屑 ,或 豆 屑 、荞 麦 傺 秫 屑 ,务 宜
微 火 蒸 之 , 汗 出便 罢 ’ 不 蒸 贝 脑 冻 不 快 , 挑 选 它 们 作 为 小 猪 育 肥 是 比 较 合 关于初生小猪必须补喂饲料 , 。 Ⅱ 重复 了 《 齐 合 , 出 旬 便 死 。 原 注 :‘ 以 然 者 ,豚 适 的 …。 所 民要 术 ・ 猪 》 有 关 的 内 容 ,只 是 在 所 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训练一、单选题1、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2、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4、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对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

以下能作为论证阶级分化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5、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③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6、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7、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神话传说往往将其归功于某一英雄人物。

试论我国早期家猪饲养的方式与规模

试论我国早期家猪饲养的方式与规模

试论我国早期家猪饲养的方式与规模Ξ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罗运兵有关我家古代家猪饲养的早期发展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思考,这里仅就如下几个方面略作探讨:我国早期家猪饲养方式是怎样的,考古遗存中能否或如何识别?我国早期家猪饲养达到了怎样一个水平,我们能否对当时的饲养规模作一些保守的估计?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早期是指史前时期至先秦(夏商周)时期。

一、我国早期家猪饲养方式的讨论就目前中国广大农村而言,家猪的饲养方式不外乎放养、圈养或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专指季节性的)。

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一般多采用圈养,其食物完全由人提供;农业不发达而自然条件又较适宜的地区(至少要有闲置的土地)多采取放养方式,任其野外觅食,不过完全放养的很少见,多数放养仅是早晨放其出圈,傍晚又回到宿地,主人早晚补喂部分饲料,这种方式也被归为放养方式(1)。

当然,这种放养,猪的活动范围不会太大,一是便于管理,二则猪多不适于远距离放养。

不过,也有例外,如现产于青海东部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的小型原始地方品种———合作猪(又称互助猪、蕨麻猪)。

须说明的是,现在有关放养与圈养的定义,很不利于我们识别早期家猪圈养方式。

就考古遗存而言,多仅留有猪圈一类的遗迹,但按上述定义,单有猪圈似乎还不能肯定一定就是圈养。

为方便考古学上的判断,下文暂时简单地将出有猪圈的情况全部归为圈养方式。

关于先秦以来历史时期的养猪方式,已有一些论述。

可以肯定的是,汉代已明显存在放养、圈养两种方式。

如出土的两汉时期考古材料表明,汉代当时已设计建造了各种形式的猪圈,其中有独立式的、与厕所相联的和与住房或作坊相联的(2),这些应与圈养有关。

至于放养,汉代文献记载也相当多见,如《史记・货殖列传》云:“泽中千足彘”;《史记・平津侯传》说公孙弘“家贫,牧豕海上”,等等。

出土考古遗物上还有更直观的图案,如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云南地区青铜时代的墓葬,绝对年代相当西汉中期)贮贝器上铸有牧猪图像,二男子手持长杆牧猪8头(图1),其发型服装与牧羊者同(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内容提要:猪在中国是最早被驯养得动物之一,距今8000年前磁山遗址得猪就有被驯养得证据.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做出得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得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得要紧前提.家猪得饲养通过了“依靠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如此得进展过程.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猪绵羊和山羊在中东地区是最早被驯养得动物.而猪得驯养不但出现较晚,也没有发挥重要得作用.然而在中国得大部分地区,除了狗之外,猪非常可能是最早被驯养得动物,而且从古至今基本上最重要得家畜.因此,研究猪从野生到家养得进展过程是中国动物考古学得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确立测量猪得牙齿和骨骼、推断它得年龄结构、计算其在全部动物中所占得比例等研究方法及参照考古学文化背景得前提下,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得猪骨,探讨中国古代家猪得进展进程.一、家猪起源得时刻依照到目前为止所知得资料,中国距今大约10000年往常得新石器时代遗址要紧是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和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等四处.其中,位于北纬255度得玉蟾岩遗址和位于北纬285度得吊桶环遗址里都发觉了稻米或栽培稻得硅酸体、陶器、石器和骨器等(1).另外,位于北纬39度得南庄头遗址里也发觉了陶器、骨器和石器等(2).依据以上发觉,我们现在完全能够把中国古代栽培作物得开始及陶器制作得起源追溯到距今10000年往常.wwwC但值得注意得是在这些遗址里发觉得动物骨骼大概都属于野生动物,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当时差不多存在家畜(3).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最早得家猪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遗址(4),然而我们认为其所依据得证据是有咨询题得.首先是那个遗址得年代至今仍有争议,早期得报告把此遗址得年代定在距今5000年左右,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得较早时期(5).后来通过碳十四年代得测定,又把此遗址得年代定在距今10000-7000年之间,这些碳十四测量数据尚有待于再研究(6).其次,那个遗址猪骨出土得层位归属还没有定论.整理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得学者指出这些动物骨骼全部出自1973年得发掘(7).有些学者认为1973年发掘得全部动物骨骼均出自早期,为距今9000年左右(8).然而另有学者指出1973年发掘得地层都属于那个遗址得晚期,为距今7000年左右(9).第三,判定这些猪骨为家猪得证据是有咨询题得.研究者仅仅依据年龄结构,即1-2岁得个体占据65%就判定这批猪骨属于家猪,既没有测量猪臼齿得长度和宽度,也没有研究牙齿磨蚀状况和猪得年龄得关系.另外,因为明确存在家猪饲养得其它大多数遗址中猪得年龄结构以1岁得占据绝大多数,据此研究者认为甑皮岩遗址1-2岁得猪占据绝对多数表明家猪得驯养技术尚处在较低得水平,故需要驯养较长得时刻,因此猪得年龄越偏大(10).这种讲法比较牵强.总之,仅仅依照年龄结构就判定甑皮岩遗址得猪属于家猪是不科学得.对遗址中其他材料得研究表明当时甑皮岩遗址得居民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在如此得狩猎采集经济中,是否存在一定数量得家猪值得商榷.因此我们认为,把甑皮岩遗址得猪作为中国家猪得起源证据不足.我们认为目前所知最早得家猪出自位于北纬365度得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判定其为家猪要紧有三个标准,即牙齿得测量、猪得死亡年龄以及猪骨遗骸出土时得考古学背景.磁山遗址猪得下第3臼齿得平均长度为414毫米,平均宽度为183毫米.那个尺寸与我们一般认为家猪第3臼齿得平均长度低于40毫米得尺寸相似(11).其次,磁山遗址超过60%得猪在05到1岁时就被宰杀,这种死亡年龄结构不象是狩猎得结果,而是人为操纵下得产物.另外,该遗址得几个窖穴里都埋葬有1岁左右得骨骼完整得猪,上面堆积有大量得炭化小米.这些基本上当时人得有意所为.依照上述得发觉,我们推测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里家猪得出现至少要比栽培农作物和制作陶器晚2000年左右.二、家猪起源得前提我们认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里,家猪作为最早出现得家养动物之一,至少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或前提.1是由来已久得通过狩猎活动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差不多开始不能满足肉食得供应,必须开发新得途径猎取肉食资源.2是当时在居住地周围存在一定数量得野猪,专门是有出生不久得幼小野猪,因此人们能够捕获它们进行驯化.3是对特定农作物得播种、治理、收获等一系列栽培工艺得成功,巩固了人们有意识地种植植物性食物得信心,同时也促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动物进行驯化.4是收获得粮食有了一定得剩余,能够用来对动物进行饲养.在中国,有两个重要得考古发觉能够用来验证上述家猪起源得前提.第一个是磁山遗址里发觉了300余个长方形得土坑,其中80个土坑里放有小米.考古学家将那些小米依照体积换算成重量,达5万公斤之多.另外,有些土坑里在小米之下还放有完整得猪或狗(12).第二个是依据对山西省襄汾市陶寺遗址出土得人骨与猪骨得食性分析.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前,那个遗址发觉了小米得遗存.通过对那个遗址出土得人骨和猪骨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发觉人和猪都摄取过大量得c4植物(13).因为小米是c4植物,因此能够推测当时得人与猪都吃小米,或者更确切地讲,人吃得是小米,而猪吃得可能是小米得壳.我们认为新石器时代居民是在自然环境制约下开展生存活动得,他们在经济上得进展往往是被动得.比如饲养家猪,就与上述得4个条件或前提相符.第一,正如我们曾经在其他文章中阐述得那样,养猪是在狩猎活动满足不了肉食资源得前提下不得已而为之(14).第二,在中国有相当数量得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都发觉有一些野猪得骨骼,由此能够推测野猪在当时是比较普遍地存在得,人们能够通过提供食物操纵它们.这可能是成功地驯化野猪得重要缘故.第三,在中国得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猪要比农业出现得晚,这表明在饲养家猪之前人们差不多掌握了驯化这种行为.第四,在农业得起源时期不大可能出现剩余得粮食,必须到栽培农作物达到一定水平,粮食生产出现了剩余,才能够用来饲养家畜.距今8000年左右得磁山遗址里发觉大量得小米,表明当时得粮食产量差不多达到了一定得水平,除了供应人们得食用以外,还有一定得剩余用来饲养家猪.此外,陶寺遗址猪骨得食性分析证明了这个地方得猪也吃小米,这与我们上述得前提是吻合得.三、饲养家猪得进展模式大量讨论家养动物出现过程得考古文献都集中在如何对考古遗址中得家养动物进行定义和鉴不上.这些家养动物得定义要紧是强调操纵饲养动物得环境,或对动物得所有权(15).然而本乡(hongo)等通过对位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得卡耀努遗址出土猪骨得分析,认为家养动物得出现是人与动物长时期相互依靠得结果(16).学者们往往把家养动物得出现过程归结为三个不同得进展时期.如有得提出“可用期”、“代替期”和“巩固期”如此一个模式(17),然而那个模式仅限于解释欧洲西北部得特例,在那儿农业得出现晚于家畜得出现,而在中国农业得出现要早于家畜得出现,因此那个模式完全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家猪得起源.本乡等提出从“狩猎”到“文化操纵”,再到“家养”如此一个进展模式.那个模式有推测得成分.那个模式得提出依据得是黑克(hecker)得观点,他认为,在人类对动物得驯养过程中,总会有些驯养行为无法留下“有形”得证据,致使今人无法对其进行复原(18).本乡等得模式与我们提出得“依靠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得进展模式十分相似(19).然而本乡等认为最初得“文化操纵”是指人为地操纵或操纵动物生育,将雌性得家猪与雄性得野猪交配(20).那个推测缺乏动物考古学得可靠证据,因此在这个地方围绕我们提出得模式进行讨论.我们通过对中国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得动物骨骼进行定量分析,发觉那个区域古代居民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有多种类型,具体划分为“依靠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如此三个类型.表一列举了用于猎取肉食资源方式讨论得遗址及出土动物种类得数量和比例,图一则是各个遗址得分布图.当定居生活最初形成得时候,人们得狩猎和捕捞活动往往就在居住地周围进行.如此,居住地周围有什么动物,当时得人就狩猎或捕捞什么动物.尽管其狩猎或捕捞得行为属于人得一种有意识得生存活动,但这种行为依靠于居住地周围存在得野生动物资源,因此我们把这种猎取肉食资源方式称为“依靠型”,其定义是当时人们得肉食来源完全依靠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得野生动物.如表一在统计方法一栏里注上黑色三角形得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就显示出“依靠型”得特征,其动物种类非常多,然而没有任何家养动物得证据.另一种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是把狩猎、捕捞野生动物和初步操纵、开发特定家养动物相结合.对动物进行饲养意味着人能够按照自己得意志左右特定动物得生长.我们把这种肉食资源得开发行为称之为初级开发,这种开发提高了人们在食物资源不稳定得情况下生存得能力.其定义是当时人们得肉食来源要紧依靠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得野生动物,然而也包括饲养一定数量得家畜.表一有7个遗址属于初级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标上黑色得圆圈.前面提到得磁山遗址应该属于“初级开发型”得典型.最后,当家养动物占据多数,而狩猎、捕捞得重要性下落时,就表明当时人类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发生了非常大得改变.在这一时期,要紧通过饲养家畜来保证肉食资源得供应,但狩猎、捕捞活动也在发挥一定得作用.一般而言,饲养活动相关于狩猎、捕捞活动更多地体现出打算性、治理性,其在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中占据要紧比重,表明人得生存活动能力有了稳定得提高,但另一方面,假如家养动物遭遇灾难,那么其对人类生存方式得妨碍要比野生动物遭遇灾难所带来得妨碍大得多.我们将那个时期称之为“开发型”.定义是当时人们得肉食要紧来自饲养得家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靠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得野生动物.表一有12个遗址属于“开发型”,我们给这些遗址都标上黑色得方块.中国得考古材料显示出如此一个家畜驯养得进展模式,即在人完全掌握对动物得饲养之前,还存在一个强化人与动物相互作用得中间时期.磁山得考古材料表明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地区得居民差不多掌握了对猪得饲养,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地区家畜饲养得最早证据.然而,并不是讲中国北部地区古代各个遗址得居民饲养家畜得进展过程在时刻上是同步得.比如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第五期得绝对年代不超过距今4000年,然而其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看起来仍处于“初级开发型”,而“开发型”得肉食资源猎取方式早在距今6000年得河南省渑池县班村遗址第二期就差不多出现.可见在中国北方得不同地区,家畜驯养得进展模式存在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得差异.四、结语家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得家畜之一,在整个东亚地区得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特别重要得家养动物,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得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认为中国最早得家猪出自距今8000年左右得磁山遗址,那个时刻明显地晚于栽培作物开始出现得时刻.对由于肉食资源缺乏而作出得被动反应和出现剩余得谷物可能是家猪出现得前提.新石器时代居民猎取肉食资源得行为通过了“依靠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如此得进展过程.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得动物骨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发觉以家猪为代表得家养动物有一个逐渐增多得过程,而野生动物有一个不断减少得趋势.这讲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得生存活动是稳定进展得.这种进展趋势与世界上其它古代文化具有较大得同一性.注释:(1)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得新进展》,《考古》1997年第9期71-76页.(2)保定地区文物治理所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961-966页.(3)a 黄万波:《江西万年仙人洞全新世洞穴堆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7卷第3期226-271页,1966年.b同注(1).c袁靖:《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待刊.(4)nelson, s m (ed) 1998, ancestors for the pigs in prehistoryphiladelphia(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masca research papers in science and archaeology, vol 15(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考古》1976年第3期175-179页.(6)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4c实验室等:《石灰岩地区碳十四样品年代得可靠性与甑皮岩等遗址得年代咨询题》,《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243-250页.(7)李有恒等:《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6卷第4期244-254页,1978年.(8)覃圣敏:《从桂林甑皮岩猪骨看家猪得起源》,《甑皮岩遗址研究》240-242页,漓江出版社,1990年.(9)漆招进:《谈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与华南早期新石器文化得各个咨询题》,封开县博物馆等编:《纪念黄岩洞遗址发掘30周年论文集》80-85页,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10)同注(7).(11)袁靖:《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得咨询题》,《文物》2001年第5期51-58页. (12)河北省文物治理处等:《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303-338页. (13)蔡莲珍等:《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考古》1984年第10期949-955页. (14)袁靖:《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猎取肉食资源得方式》,《考古学报》1999年第1期1-22页.(15)a clutton-brock, j 1989 the walking larder: patterns of domestication, pastoralism, and predation london: unwin hymanb crabtree, p j 1993 early domestic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europe, in m schiffer (ed), 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theory, vol 5: 201-246 tusc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c davis, s 1987 the archaeology of animal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d ducos, p 1978 ‘domestication’ defined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its recognition in faunal assemblages, in r h meadow and m a zeder (eds), approaches to faunal analysis in the middle east: 53 cambridge(ma):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peabody museum bulletin 2e hecker, h m 1982 domestication revisited: its implications for faun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9: 218-236(16)hongo, h & r h meadow 1998 pig exploitation at neolithic çayönü tepesi (southeastern anatolia), in nelson, s m (ed): ancestors for the pigs in prehistoryphiladelphia(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masca research papers in science and archaeology, vol 15: 77-88(17)azvelebil, m 1986 mesolithic prelude and neolithic revolution, in m zvelebil (ed), hunters in transition: mesolithic societies of temperate eurasia and their transition to farming, 5-15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zvelebil, m & p rowley-conwey 1984 transition to farming in northern europe: a hunter-gatherer perspective norwegian archaeological review 17: 104-128(18)同注(15)e.(19)同注(14).(20)同注(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