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购热潮背后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基于华润电力的案例研究2013级会计史玄 原峰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难题之一。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承担着重大的经济建设任务,大量的国有资产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投入,但由于当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控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资产流失情况: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非法占有和使用非法占有和使用是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有企业资产被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占有和使用,继而形成大量的资产流失现象。
比如,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倒卖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建筑材料等物资;还有少数管理人员和员工滥用企业的资源,进行虚报、冒报、虚收发票,等等。
二、重定价重定价是指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企业资产出售或交易的一种行为。
重定价现象主要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私自收取差价而形成,他们把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产品等物资以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企图从中挣取利润。
此种情况严重地破坏了国有企业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资产流转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私自集资盈利私自集资盈利是指少数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利用企业资源组织非法活动,进行集资拉人头,诈骗等违法活动,用非法收入获得大量的个人收益。
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企业的资金和资产非法流动到非法经营或私人口袋中去,甚至携带企业资产私自到国外去开拓个人市场和计划外的业务。
四、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是指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将企业财产挪作他用的一种行为,一般为拿部分公司资金到外地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归为个人所得,或者购买奢侈品等个人消费。
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不充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股权制度不完善。
资产流失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减少,也极大地损害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针对资产流失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一、完善刑事法律体系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资产管理和资产流失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把避免资产流失及时纳入行政管理的目标,通过刑事法律手段提高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备受关注。
本文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建议和国有资产流失防范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受到管理混乱、腐败问题等因素影响,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会导致资产流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建议,包括强化资产管理、建立严格监督制度等。
同时也提出了国有资产流失防范措施,如加强风险评估、严格审查流程等。
本研究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保值增值、防范措施、研究发现、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实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有企业改制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损害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损害了国有资产的价值,甚至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风险。
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对于完善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展开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与策略研究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给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研究,以期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原因分析1. 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由于行政化管理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体制多为僵化、繁重,缺乏市场化的灵活性。
这样的管理体制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不及时、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导致资产的流失。
2. 监管不到位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改制中监管不到位。
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监管机构的不力,监管缺乏有效性和有效性,使得一些利益相关方滥用职权、挪用公共资产等,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失。
此外,监管机构对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应对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也导致了资产流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 内部员工行为不端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员工行为不端。
在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内部员工利用职位之便,进行虚假交易、贪污受贿等行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这些员工行为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4. 资产评估不准确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评估不准确。
在改制过程中,由于资产评估的不准确,企业的真实价值无法得到准确反映,导致企业被低估或高估。
低估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高估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策略研究1. 完善管理体制为了减少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灵活、科学、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这包括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推行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
2. 加强监管力度为了降低资产流失风险,国有企业改制中应加强监督和监管的力度。
这包括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加强对相关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和惩罚力度。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引言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推进,在国有资产划转、经营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和资产使用权进行调整和重组的过程。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成为了制约国企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内部管理不善一些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这导致了一些管理层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2. 外部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改制后,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有些企业由于产能过剩或管理不善,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资产无法有效运作,最终流失。
2.3. 不规范的资产处置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资产处置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包括低价出售、内外勾结等。
这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增加。
2.4. 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管理层和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3.1. 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3.2. 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增强他们的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3. 加强资产评估和处置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的评估和处置监管,确保资产处置按照规定的程序和价值进行。
3.4. 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概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旨在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的现代化企业,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
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有许多见解,其中较为权威的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的《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办法》,凡是有悖于该法规的行为,都会被认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行为。
在我国国企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很大程度上困扰着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否定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虽不可避免,但却是可以减少的。
二、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一)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突出1.政企不分家,产权管理混乱随着改革的深入,为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国有企业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来处理,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要归国家所有。
国有企业在确认其资产的基础上,受国家委托自负盈亏,实行独立自主经营的模式。
但从实际来看,政企的关系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干预更具合法性。
长期政企不分家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经营,进而导致公司产权关系不清,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下降。
2. 产权界定不清,产权主体虚置尽管我国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就目前而言,对其产权的界定依旧有着许多模糊之处。
长期以来积攒的弊端日益突显,不仅难以对国有企业实行高效、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而且容易发生个别人、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任意挥霍、浪费甚至侵吞的事件,从而对国有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二)缺乏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1.激励机制相对欠缺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正不断发生转型、调整。
经营权不断扩大,体制不断健全,但国有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责任、风险与收益不对等问题仍相当严峻,大众的普遍认识是,目前的薪酬制度并不能有效的吸引和激励人才。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析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建议。
标签:外资并购国有资产流失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1.资产评估不规范。
(1)客观上缺乏资产评估的市场机制。
(2)在资产评估方法上往往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存在主观随意性。
(3)对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估、低估甚至忽视其价值。
(4)外商出资的资产价值被高估。
一些外商对其出资的原材料或设备通过高报价,并且逃避商检部门检验,使外商设备被高估价格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政府行为不当。
地方政府为了搞活亏损企业,摆脱财政困难,发展地方经济急于引进外资。
在这种动机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下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同时,由于“并购腐败”的存在更加剧了这种不良后果。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1.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缺陷。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几番改革,专司所与者职能的机构也两度设立,但是至今没有改变如下局面:①多龙戏水”。
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分散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
产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产权关系模糊,产权职责不清。
单个主体难以对国有资产全面负责,所有者缺位、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局面难以根除。
②政企不分”。
政府具有双重职能,即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
政府既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又可以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这样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及行政权三权结合在了一起,造成政企不分。
(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也未能改善经营权在不断侵蚀所有权的局面,因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国有企业事实上就是一个无主的公司,其结果不是内部人控制就是内部人和少数政府官员联合起来实施控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本文将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进行研究。
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严格,管理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经营状态不佳,资产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导致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一些企业高管和员工滥用职权,将企业资产侵吞或转移至个人账户。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资金流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一些国有企业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假冒项目等手段,将企业资金转移到自己的账户或他人账户上。
资产流失还包括资产以低价卖出、转让给亲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况。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虚假报告、账目造假等手段掩盖真实的资产情况,导致对企业资产的评估产生误导,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价值。
针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和员工的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加大对企业资产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流失问题,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在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也应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侵犯国有企业资产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力,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作者:史建利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3期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存在的重要载体,其兼并重组过程中必然涉及国有资产的保值问题,但是据调查,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本文以煤炭行业为例,研究了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及主要原因,并对一些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分析,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对于防止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资产流失一、研究背景从2008年开始,山西省煤炭企业开始试点兼并重组,整合境内的煤炭资源,之后内蒙古、陕西、山东等省份也进行了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关闭了众多小煤矿和小煤窑,诸多企业采取合并股权、资产收购等形式积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10月16日,国务院转发《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支持多种方式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按照意见,四川省、贵州省等煤炭大省也依据文件规定积极进行本省内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成果显著,煤炭生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全国煤炭企业百万吨死亡率由2008年的1.182下降到2012年的0.583,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逐步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2年底,合并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资产总额突破2000亿元,比2010年成立时的1296亿元增加了750多亿元,平均每天增加一个多亿的国有资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煤炭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国煤炭行业每股社会贡献值由2008年的5.33元增长到2012年的9.78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原因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各煤炭企业以政府为主导,在重组本地资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对外扩张战略,立足本行业,做大做强非煤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并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式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但是,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着许多财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也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1. 资金缺口国有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于企业的资金状况提出了高要求。
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并购活动,这就导致了资金缺口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来获得所需的资金,但是贷款会带来高额的利息和负担,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2. 定价问题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与定价有关。
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国有企业并购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果定价过高,将导致企业负担过重,如果定价过低,将导致被并购方的人员财产利益受到侵害,从而导致员工流失和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3. 商业模式的问题在并购中,商业模式的不同可能导致对并购价值的估计不同。
例如,一些企业采用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模式,而其他企业则更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形象。
这就导致了对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
4. 审计问题国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并购中,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被收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以便作出合理的定价。
但是,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一些困难,例如被收购方的财务数据可能不准确或存在隐瞒的情况,这就使得审计收购价值变得非常的困难。
5. 绩效评估问题绩效评估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并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前提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是合作伙伴是否合适,还需要对其进行绩效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效益等。
评估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并购的解决方案1. 加强审计加强国有企业并购中的审计,是确保并购过程中财务情况真实可信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审计中,需要对被收购方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确保收购价格和收购价值之间的匹配。
管理层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管理层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企业股权转让中,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管理层收购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命脉,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但是,由于管理层收购的不透明性、国有资产估值不准确、监管缺失等因素,国有资产易受到管理层收购的侵蚀和流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受到损害。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摸清流失问题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了解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中的情况及原因;2.探究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及影响;3.分析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4.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中的情况及原因3.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及影响4.国有资产流失对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5.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6.国内外相关立法和监管情况7.管理层收购中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管理层收购中的问题和情况。
3.定性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五、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管理层收购的概念与特点第三章: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中的情况及原因第四章: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及影响第五章:国有资产流失对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第六章: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第七章:国内外相关立法和监管情况分析第八章:管理层收购中的应对策略和建议第九章:总结与展望六、预期成果本研究将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国家相关部门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被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愈发突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流失问题的成因、流失范围和流失后果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一系列防范和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成因,防范措施正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成因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管理不善。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是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公司治理失灵,领导不力、腐败乱像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资产难以得到保护。
2.资产评估不合理。
因为手续复杂、产权不明等原因,公司的资产评估使用不当、不合理的评估方法,导致资产的价值被低估。
3.行业协作不当。
在改制过程中,其他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打压本企业,获得本企业的业务,并逐渐通过各种方式掌控本企业中的重要资产资源。
4.内外勾结。
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达成共谋,共渎本企业,内外相互勾结,导致资产被侵蚀。
二、国有资产流失范围国有资产流失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流失。
企业在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时,因为各种原因,可能面临股权流失的风险。
2.资产转移。
包括企业内部的资产转移和资产的外部转移。
3.债权债务的失控。
在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内部,也有可能出现资产的流失问题。
三、国有资产流失后果流失的国有资产可能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后果:1.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导致经营不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国家资产的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3.引起社会不稳定。
流失国家资产,不仅给企业、国家带来损失,还有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四、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和治理措施为了防范和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制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宏观经济和社会结构,推动经济现代化和产权改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企业的公共财产、所有制资产和资本金等被非法侵占、盗窃、挪用、乱卖乱卖等违法行为的产生。
国有资产流失的存在会导致国有资产的缩减,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阻碍了国家减少财政赤字和深化改革的步伐。
因此,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加强国有企业改制,保护国有资产、实现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和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找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明确流失的线索和规律,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保护国有资产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为加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借鉴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特征和危害2.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状和分析3.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流失规律4. 国有资产保护措施的研究5. 未来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预测与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介绍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
2. 实证研究法: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
3.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思考和分析,深化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问题及原因的认识。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对加强国有企业改制,保护国有资产,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实际参考和指导,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安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其危害的全面评述;2.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状的全面调查;3. 发现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其规律;4. 提出保护国有资产的对策和建议;5. 对未来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出预测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电力行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改革与战略
REF MAT ON & s RAT OR I T EGY
NO., 0 5 2 09来自( u l i l,O 19 C mu t e N . ) av y 8
电力行 业 国有 资产流 失 问题 研究
杨 颖
2 03 ) 0 43 (. 州财 经学院, 贵州 贵 阳 50 0 1 贵 5 04;2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 .
【 摘要】 在我 国经济建设 中,电力作 为基 础能源对推动经 济腾 飞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而且电力行业的 自然 垄断特性及 关 系
国计 民生的重要性 ,向来都 是 国民经济的 “ 头军” 但 是 电力行业 的国有 资产流失 问题不容 忽视 。文章对 电力行业 国有 资产 领 。
现状进行 简单分析 ,对 电力行业 国有 资产 流失概 念进行 界定。然后从产权 角度 、委托代 理、 内部治理结构等方 面分析 电力国资 流失的深层次原 因,最后探讨如何加 强电力行 业的 国资管理和防止 国资流 失的措施 ,希 望能对电力行业更加规 范健康发展 ,促 进 中国经济的持 续稳 定增长有所帮助。
一
、
电 力 行 业 国 有 资产 现 状
下 降的一个重 要原 因。但是 ,电价 的相应提高也 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 了成本 的上 升。笔者认 为 ,虽然不 同的行 业利 润率不 具 有可 比性 ,但是 电力行 业 改革 不彻 底 ,垄 断 一直 没有 打 破 ,市 场竞争不 够 ,导致 国资管理 不善 ,大量 国资流 失恐怕 也是 电力企业 利润下 降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本 文讨论 的 电力 行业 国有 资产流 失问题是 指广义 的国有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防治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课题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内容提要本报告以经营性国有资产为研究对象,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首先从现象入手,将社会经济生活中典型性的国有资产流失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形成的流失、承包体制下造成的流失以及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
然后,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人事制度缺失、监督机构和法制不健全、经营者诚信度下降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
最后,提出了有效遏制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以淡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以及提高经营者诚信水平等。
一、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及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估计国有资产是与国家这一特定经济实体紧密相联系的经济资源,它是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并以此而发展起来的经济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见下表)。
从世界各国对国有资产划定的范围来看,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即经营性资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即非经营性资产)以及尚未开发的国有土地、矿藏、海洋、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资产(即资源性资产);而狄义的国有资产应该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即一般称为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或企业国有资产。
本报告所研究的是后者,即狭义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独资企业资产、集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中方国有资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以及境外的中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国有资产。
∗课题负责人:王朝才。
课题组成员:傅志华、李明、张学诞、孙永尧130131我国国有资产规模及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1995-2000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随着经济进步,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已日益突出起来。
在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后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善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善是造成资产流失的首要原因。
在一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导致资产闲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形成资产流失。
一些领导不担心资产的受损,缺乏对资产的保护和维护,也促成了资产流失。
2.腐败问题反腐败工作并不仅仅是纠正违法行为,也是维护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现在一些国有企业面临的腐败问题,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剧了资产流失。
3.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造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内部监管和控制制度的缺乏,与管理不善、腐败问题等现象结成、形同一体,共同推动资产流失的加剧。
4.市场策略不当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市场策划不当的企业所击败,也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在一些企业内部,没有人为的保护,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无法承担起企业资产的负担。
5.人员流动造成安全证券的损失最后,员工流动也成为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随着员工的流动,企业的技术和秘密性信息等资产也随之流失。
二、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对策1.明确企业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水平,企业在入选新闻采访者等时开展工作时,必须拉带黑珍珠的人员展开安全保护,应当建立企业内部安全保护资产的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和责任,力求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2.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管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和控制制度,同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整顿。
完善制度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企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之后,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3.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也是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对策之一。
员工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技能和思想素质,加强对企业信息和决策的理解,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起着基础、骨干和先导的作用。
而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是国家的命根子。
然而,现实状况却给我们敲响了一个残酷的警钟,那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公共财产,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国有资产流失,指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或者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将各种形态的国有资产,包括有形的、无形性的、流动性的、非流动性的等等转移到个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名下,以达到公共财产私有化、非法占有国有资产的目的,致使国有资产消失或减少,使得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的。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现状,总的来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中责任不明确,分工不详细,相关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使得原本可以避免的资产流失了,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财务人员违规操作。
在改制进程中,管理层或利益相关方相互串通,虚开的各种票据如差旅费、业务往来发票等来报销,突击消费,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编制虚假账务、虚开发票、虚增债务等大肆获取国有资产权益,造成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
(三)政府暗中谋取私利。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作为监督主体或中介主体的身份存在着。
面对巨额的资金,一些官员内心不再平静,忘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忘却了曾经的信誓旦旦,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奉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置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不顾,丧失原则和立场,抓取一切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
(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立法的滞后性也是造成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备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浅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浅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浅议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投资及收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是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是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
从一般经济学的意义来看,只有能带来效益的东西才能被称为资产。
这个意义为法律所吸收而且被认为是具有主导性的内涵。
但是又必须注意到,国有资产在法律上的范围更为广泛。
在我国,国有资产一般分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
那么,何谓流失呢?有的学者指出,“国有资产流失必须符合以下四要件:第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主体必须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和管理者;第二,违法主体必须对违法行为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发生具有主观故意或过失,即具有过错;第三,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这是构成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核心条件;第四,必须有国有资产流失后果的发生,或者不加以制止必然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
这种解释把国有资产流失限定在人为造成的现象,而把政策、历史原因以及经营不善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损失排除在国有资产流失之外,是值得商榷得。
从一般意义上说,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损失或者减少。
就其作为一种后果来讲,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权上的问题又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人为的原因。
那么如何给国有资产流失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呢?笔者以为,从法律上看,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管理者主观上的过错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减少的状态或者结果。
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主体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管理者;在主观方面,是由于有关责任主体主观上的过错即故意或过失;而从客观方面看,国有资产流失是有关责任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在行为结果上,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或减少。
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方面,才能构成国有资产流失。
因政治经济体制原因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实践中相当严重,但从法律上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主体不明。
如果要追究,这个责任更多地应由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来承担。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对其经营效益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
是因为国有企业内部腐败问题严重,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腐败现象,职工盗用、侵占企业资产成为普遍问题,导致资产大量流失。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技术装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资产流失。
由于国有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滞后,导致资产逐渐老化,大量资产报废,造成资产流失。
是因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不当,导致资产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存在问题,企业成本过高造成资产的流失。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经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资产流失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资产是企业的基础,资产流失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益。
资产流失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
资产流失导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修复和更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资产流失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资产流失导致企业的技术装备老化,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资产流失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是企业的根基,资产流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针对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途径。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的发生。
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
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腐败分子,从源头上杜绝资产流失的发生。
谈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作者: 李金泉[1]
作者机构: [1]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出版物刊名: 金融与经济
页码: 20-21页
主题词: 外资并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推动作用;国民经济;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企业过程;有效措施;应对
摘要:允许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加以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并购热潮背后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基于华润电力的案例研究史玄原峰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本文以华润电力对金业集团的收购为例,研究了国有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出现的企业高管通过主导并购过程,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分析了导致其发生的制度层面的缺陷。
我们发现,虽然华润电力以煤电一体化,增强企业协同效应为名实施了并购活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这项活动反而成为了企业高管徇私舞弊的工具。
我们认为,只有宏观法律环境与微观公司治理结构都符合相应的要求与条件时,并购才能发挥期望的作用。
本文对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相关制度的健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并购;国有资产流失;信息披露Abstract:With the CR Power acquisition of Goldyip Group as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 process, found that M&A are controlled by corporate executives, resulting in a serious loss of state assets, and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e system defects. The fact is that while CR Power acquisition is in the name of coal & electricity integration and corporate synergy, instead, M&A has become a tool for corporate executives favoritism because lack of necessary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We believe that only when both at macro and micro level meet the required requirements and conditions - legal environmental leve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would M&A play the expected role.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loss of state assets;information disclosure一、引言2008年下半年,一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突然在美国爆发,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由此陷入了漫长的衰退期,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受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企业纷纷遭遇重创,破产倒闭的情形数不胜数。
然而,由于国际化程度较低、对资本市场的监控严格以及金融业的不发达等因素的作用,中国市场反而成为了各主要经济体中受损较小的一个,由此也给中国企业的跨越性发展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因此,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谷的大环境下,中国却迎来了一轮企业并购热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发生交易1232起,累计披露的资金达932.03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双双出现大规模增长,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那些有着雄厚实力的国企更是成为此轮热潮的主角,引领着中国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国企并购浪潮,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有很多,例如决策失误、高层贪腐、股份制改革中的违规违法操作等,其外在形式虽有多种,但究其根本无外乎低估和贱卖两类。
由于国企并购需要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定价估算,并购的对价方式以及执行程序也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健全,中介评估组织的运行不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在实际中就极有可能出现企业借并购协作之名,行徇私舞弊之实,因此也就成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重灾区。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国有资产流失至少达几千亿元,其中的典型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家具大王”冯永明利用职务便利、采取隐匿资产等手段,贪污国企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近8亿元人民币;广州国营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张新华伙同他人共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合计人民币2.4亿元;北京三九汽车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观超甚至把侵吞国资当成事业来做。
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法律层面,目前我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政策有效推动了并购活动的深入发展,但诸如《公司法》、《证券法》等基础性法律法规在审核、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欠缺与疏漏却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舞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规范并购行为,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国证监会及相关立法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
但鉴于目前适用于并购的基础性规定仍然相当欠缺,法条法规分布分散,操作层面的细节不够全面,使得在具体应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完善和修订。
因此,如何有效合理的规范企业并购的操作与流程,使其能够发挥在企业协同、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仍将是立法与监管者需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国企主导下的并购,考察在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管利用程序及法律漏洞中饱私囊,损害公司利益,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而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个案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并且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宏观背景以及特点对华润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收购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业集团”)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华润电力以煤电一体化产业为名进行的企业并购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企业高管通过高估定价、隐匿交易细节、提前支付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当事高管同时涉嫌贪腐。
本文从相应的制度层面缺陷进行探讨,并且从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和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及概况介绍我们选取了华润电力收购山西金业集团为案例,来分析企业收购过程中收购信息披露不完善、收购对价过高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集团管理层腐败等问题。
华润电力成立于2001年8月,法定股本100亿港币,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的旗舰香港上市公司,主要在中国经济较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火电、风电、水电、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项目,是中国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综合能源公司之一。
金业集团是2001年3月经山西省纪委、省工商局批准,并由原山西金业物贸有限公司改建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8000万元。
经过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从原煤开采、洗选、炼焦、热电、化产回收到产、运、销配套的大型综合企业。
在山西的煤炭领域,国资与民资之间的较量为这一收购奠定了基础,2000年初,山西煤炭领域是民进国退的一种状态,各路民间资本纷纷进入煤炭领域,也正是这样一种状态让金业集团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但是从2009年初,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运动正式推开,煤炭领域出现反转,国进民退成为主流,迫于金业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的现状,2009年6月,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明决定接受山西大型国有煤企大同煤业集团(以下简称“同煤集团”)的兼并重组。
9月24日,同煤集团与金业集团签订《企业重组合作协议书》,当时同煤集团给金业集团资产包定价为52亿元。
重组协议签署后,同煤集团即向金业支付了10亿元预付款,同时应金业集团要求,借款1.14亿元给金业集团,同煤集团于一周后正式接管金业集团,这个表面看似正常的重组收购过程却在有关同煤集团涉嫌受贿的消息传出后,被紧急叫停,为免受牵扯,同煤集团退出该项交易,随后正在努力进入山西煤炭领域的华润电力开始接手此次重组收购。
2010年金业集团就资产出售事项与华润电力进行洽谈,双方并且于同年2月达成了《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协议约定华润联盛(华润电力旗下公司)、中信信托、金业集团三方以49%、31%、20%的比例出资117亿元,成立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并且以太原华润为平台,收购山西金业旗下的10个实体,具体包括3个可采储量达2.55亿吨的煤矿、两家焦化厂、一家煤矸石发电厂、一家洗煤厂、一个铁路发运站、一家运输公司和一家化工厂。
具体如下图所示:图1:太原华润收购资产估值双方签订的《企业重组合作主协议》中显示,太原华润收购山西金业100%资产的对价为 98.75亿元,此外还包括承担山西金业10个实体的银行贷款13.6965亿元、被收购实体的二焦厂向国土资源部门缴纳土地出让金4500万元,以及同煤集团与金业集团进行重组时,向金业集团已投入的 4.4 亿元,共计117亿余元。
更为重要的是华润电力为了缓解金业集团资金压力,在2010年3月邀请同属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信托为金业集团推出高达20亿元的信托融资计划——“焱金 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为 664 天,这笔信托融资质押给华润信托的正是金业持有的太原华润20%股权,2013年1月该信托贷款到期,但金业集团尚无法按时偿债,只得延期半年。
三、案例问题与分析1、收购信息披露不充分经过查阅华润电力收购以来历年半年报和年报后发现,作为一家在港上市的上市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华润电力对上述高达百亿元的交易事项仅在2010年半年报和年报中进行了简略的披露,对于收购价格以及其中存在的种种具体事项至今从未作出详细的负责的说明和解释。
华润电力6名小股东已经进行两次维权行动,2013年3月作为华润电力小股东代表的和君创业咨询公司(以下简称“和君创业”)与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联合召开华润电力小股东维权新闻发布会,要求华润电力董事会成员向其披露收购细节以及回应各种有关收购的质疑。
但是华润电力的答复却是:收购是以太原华润的名义进行的,华润电力仅持有太原华润49%的股权,并非控股股东,因此华润电力没有披露此次交易的义务。
在这次收购中,除去华润电力剩下的分别是中信信托占有31%、金业集团占有20%,二者所持股比例均小于华润电力的49%,因此华润应该是实际控股人,承担着披露相关交易信息的责任。
纵观华润电力2010、2011、2012以及2013年的全年业绩报告来看,自上述收购发生以来,太原华润至少连续3年拖累华润电力业绩,每年有近亿元或数亿元不等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