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及河道防洪规划设计的分析
城市河流防洪规划与设计
城市河流防洪规划与设计城市河流防洪是保护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洪灾的威胁,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流防洪规划与设计的相关问题和原则。
1. 规划与设计的背景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利用和水资源配置的变化,这对城市河流的排水能力和防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洪水等,这对城市河流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防洪规划与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洪水风险: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需对当地的历史洪水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地势和城市建设情况,评估洪水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防洪标准。
(2)保护自然生态:防洪规划和设计应尊重和保护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例如保留河岸带的绿地和湖泊,增加湿地和河道栖息地的保护区域等。
(3)提升排水能力: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排水速度,通过合理设计河道、水闸等设施,提高城市河流的排水能力。
(4)多层次防洪措施:规划和设计应综合运用物理、生态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水库建设、拦洪墙、排洪渠等,形成多层次、多阶段的防洪体系。
3. 防洪规划与设计的实践案例(1)案例一:某市城市防洪规划与设计该市位于一个河流流域中,由于地势平坦,常年面临洪水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止洪水灾害,该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城市防洪规划,包括河道修复、堤防加固、拦洪墙建设等。
同时,考虑到该市的生态环境,规划中也融入了生态恢复和保护的要素。
(2)案例二:某区域综合防洪规划与设计该区域常年面临暴雨洪水的威胁,城市河流的排水能力较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中采取了多层次的防洪措施,包括新增水库、改善河道排水能力、修建拦洪墙等。
同时,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规划中还增加了湿地保护区的规划,以提高防洪效果。
4. 城市河流防洪规划与设计的挑战与展望(1)规划与设计的综合性:城市河流防洪规划与设计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防洪与排水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防洪与排水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方案。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防洪与排水规划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城市防洪与排水规划的原理和设计。
一、城市防洪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防洪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问题,保护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发生改变,土地被水泥、石块等堵塞,导致雨水无法渗透进地下,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洪涝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进行城市防洪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二、城市防洪规划的原则1. 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城市防洪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自然条件,如地势高低、河流分布、降雨情况等,以制定出适合该城市的防洪措施。
2. 运用生态原理:城市防洪规划需要运用生态原理,采取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增加城市的自然吸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
3. 适度干预人工设施:城市防洪规划需要适度干预城市的人工设施,例如建设排水系统、设置雨水花园等,以增强城市的洪涝排水能力。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防洪规划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减少城市防洪困难。
三、城市防洪规划的设计方法1. 采用水系分区原则:城市防洪规划可以采用水系分区原则,根据城市的地势高低和水流情况等划定不同的洪涝风险区域,并在规划中制定相应措施。
2. 建设洪涝调蓄区:城市防洪规划可以建设洪涝调蓄区,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减缓雨水流速,防止洪水对城市的侵蚀。
3.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城市防洪规划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下水道、泵站等设施,以确保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排水安全。
4. 强化河道治理:城市防洪规划需要强化对河道的治理,清理水域内的杂物和淤泥,确保河道的通畅,增加其排水能力。
四、成都市防洪与排水规划案例分析以成都市为例,该城市位于四川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日益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河道污染严重、土地利用混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系统。
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不仅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通过良好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为城市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对城市的防洪防汛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内涝和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保护城市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安全至关重要。
1. 河道整治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是通过对城市内河道进行清淤、规划和设计,重建河道的功能,保证城市内河道通畅和水质的安全,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
2. 河道绿化3. 河道生态修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河道生态修复。
通过对城市内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高城市内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内河道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城市防洪措施的意义与主要方式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防洪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城市的防洪措施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
1. 防洪措施的重要意义防洪措施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保障。
景观防洪排涝措施方案设计
景观防洪排涝措施方案设计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不确定性增加,暴雨和洪水频发成为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对于城市来说,采取有效的景观防洪排涝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一种综合的景观防洪排涝方案,以确保城市在暴雨天气中能够有效地排除积水,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对城市的破坏。
措施一:绿地蓄水功能的加强构建生态湿地生态湿地是一种天然的、可持续的防洪排涝措施。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将一部分绿地用于构建生态湿地,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减缓洪水的冲击力。
在湿地的设计中,应考虑植被选择、水体设计、土壤渗透能力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蓄水能力。
建设雨水花园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增加雨水花园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雨水花园与城市道路相连接,使得降雨过程中的雨水可以流入雨水花园中,通过花园的渗水能力将雨水逐渐引入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达到排涝效果。
措施二: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雨水排除系统对于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可以引入生物雨水沟、草溪等方式,将道路两侧的雨水排至绿化带中,同时进行过滤、蓄水、渗水等处理。
其次,可以增加道路的横截面和坡度,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
此外,在设计道路的时候,需要合理设置排水井和排水管道,确保雨水可以迅速排出。
铺设透水路面传统道路上使用的沥青路面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而透水路面则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可以减少道路积水的发生。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透水路面来增加整体的排水能力。
措施三:水系规划与管理疏导河道水流对于城市内的河道和水系,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首先,可以对河道进行清淤与疏浚,扩大河道横断面,提高水流通过能力。
其次,可以在河道两岸设置绿化带和缓冲带,通过吸收雨水和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洪水的冲刷力。
构建蓄洪区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蓄洪区,将部分低洼地区用作蓄洪区,以吸收洪水。
蓄洪区的设计需要考虑地形、植被和排水系统,并结合水位监测系统,确保在洪水到来时能够及时启动蓄洪区,有效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环境生态功能,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对于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索,不仅是一个关于城市美化、生态保护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策划和设计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士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使城市河道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
一、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点重要背景和意义:1. 环境生态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水环境。
通过对河道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2. 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许多城市的发展起源于河道,河道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对城市河道的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
3. 生态保护: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城市河道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以上背景和意义表明了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意义。
1. 基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河道的规划设计应该以生态优先的原则为依据,即在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历史和生态特色的城市河道景观。
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问题,合理规划河道和周边的生态绿地,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2. 结合文化历史的原则城市河道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河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河道周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沿岸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提高城市河道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内涵。
3. 体现区域特色的原则不同城市的河道有不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和文化特点,以体现出河道的区域特色。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河道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更好地吸引游客和居民。
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与治理规划探讨
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与治理规划探讨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防洪、生态环境、景观和城市形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河道防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河道防洪现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河道水文变化复杂、河道整治不到位、河道建设潜在危险隐患增加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规划,以期为城市河道防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城市河道防洪现状1. 河道水文变化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的水文变化复杂,表现在河道水位变化大、流量大等方面。
这使得城市河道的防洪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对河道的防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河道整治不到位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进展缓慢,很多城市的河道的治理工作尚未到位,河道水质差、河道清淤不彻底、沿岸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对城市的防洪能力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 河道建设潜在危险隐患增加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河道的修建和改造都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河道发生了很多的潜在危险隐患,一旦发生洪水,就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 完善城市河道防洪设施针对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不足之处,应完善城市河道防洪设施,包括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清淤疏浚河道,加固河岸等等,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2. 加强城市河道水资源管理加强城市河道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保持河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提高河道的生态防洪功能,保护河道的水质和水资源。
3. 制定健全城市河道防洪规划制定健全城市河道防洪规划,充分考虑城市河道的地理位置、地形、水文特征等因素,合理规划河道的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明确城市河道防洪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4. 加强城市河道防洪意识加强城市河道防洪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河道防洪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大家对城市河道防洪工作的信心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河道防洪治理的良好局面。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滨水景观设计解析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滨水景观设计解析摘要:时代的进步发展加速了城市河流功能的演变,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近几年,河道整治工作打破了传统治水模式,多功能的滨水空间成为居民新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章以某地区河道整治为研究切入点,就河道整治工程滨水景观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河道整治;滨水景观;设计规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水景观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滨水景观的建设和改进能够进一步延伸城市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河道景观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在满足水利治水的前提下,坚持人本化发展原则,做好污水治理、河道清淤、驳岸生态修复等工作,实现功能性、景观性、参与性的结合。
文章结合某地区河道整治工作发展实际情况,就生态护岸景观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一、工程概述文章所研究的滨水工程靠近城区的南北向主干道,水系长约3.02公里,其中北段长度为1832米,河道宽度为18米,东侧滨水景观带宽约9米;南段长度为1182米,河道宽度10m,东侧滨水景观带的宽度为8米到15米,工程的周围包含文化、行政、体育、商业住宅、文化娱乐等多个类型的建筑,为城市发展中轴线。
二、河涌整治工程滨水景观整体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文章所研究工程滨水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建设,形成天人合一的设计,在保证河道具有泄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
通过对河道两边景观设计和规划,打造集安全生态化、文化赋能、多功能化为位一体的滨水景观带。
(二)整治原则第一,河道整治工程滨水景观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相协调,做到城市开发和河道综合整治的互惠互利。
第二,加强对河道的综合整治,严格执行整体和生态最优的原则,将河道整治和环境改善工作充分结合在一起,即在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和文化遗产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城市滨水景观与防洪结合案例
城市滨水景观与防洪结合案例那我得给你讲讲新加坡的滨海湾啦。
你想啊,新加坡那地方寸土寸金的,滨海湾这么好的滨水区域,要是不把防洪和景观好好结合一下,那可就太浪费啦。
首先呢,滨海湾在规划的时候,就设计了一套超厉害的排水系统。
这个排水系统可不是那种傻大笨粗的,它巧妙地隐藏在整个滨水景观里。
比如说,那些看似普通的沟渠,其实都是按照能够快速排水的角度和深度来设计的。
当暴雨来临的时候,水就像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一样,迅速地被排走,而且这些沟渠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好看的植物,什么热带花卉之类的,你在欣赏美景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它还有防洪的大作用呢。
再看看滨海湾的堤坝。
这个堤坝可不是那种灰扑扑、让人看了就觉得压抑的大水泥墙。
它被设计成了有坡度的缓坡,上面种满了绿草,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小山丘。
在平常呢,人们可以在这缓坡上晒太阳、野餐啥的。
可是一旦水位上涨,这个缓坡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挡住了洪水,让后面的城市区域安然无恙。
还有啊,滨海湾周围那些高楼大厦,你以为它们只是为了显示新加坡的繁华吗?其实它们的高度和布局也是和防洪有点关系的。
这些高楼就像一道道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挡大风把洪水卷到城市内部,而且它们的地下排水设施都是相互连通的,和整个滨海湾的排水系统一起,组成了一个超级防洪排水网络。
另外一个很棒的例子就是荷兰的鹿特丹。
鹿特丹那可是个经常和洪水打交道的城市。
它的滨水景观在防洪方面可有一套独特的玩法。
在鹿特丹的滨水区,有一些很特别的水上广场。
平常的时候,这些广场就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滑板少年在那里玩滑板,有小朋友在那里跑来跑去。
可是一旦洪水来了,这些广场就像一个个大容器一样,把洪水给装起来。
这些广场的地面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既能够承受洪水的浸泡,又能保证在洪水退去之后很快就恢复干燥,不会变得泥泞不堪。
再有呢,鹿特丹在滨水区域种植了大量的耐水植物。
这些植物一方面能够稳固堤岸,防止洪水把堤岸冲垮,另一方面呢,这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把滨水景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防洪河道景观规划方案设计
防洪河道景观规划方案设计1. 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防洪河道的建设和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防洪河道的景观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将防洪功能与美丽景观相结合,提供一个安全、宜人的河道环境。
2. 设计目标本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目标包括:1. 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2. 创建美丽、宜人的河道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3. 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原则在实施本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遵循自然河道的原貌,尊重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2. 利用防洪工程结构和材料来打造景观元素;3. 引入多样化的植被和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4. 考虑可持续管理和维护的需求。
4. 方案设计4.1 河道整治在河道整治方面,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1. 清理河道杂物和淤泥,确保河道的通畅性;2. 疏浚河道,增加河道的容积和水流速度;3. 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墙和堤坝,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冲击。
4.2 植被设计植被是景观规划中重要的元素,不仅能保护河道环境,还能美化景观。
在植被设计方面,我们将:1. 选择适应河道环境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2. 设置河岸带绿化带,引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形成四季景观;3. 建立生态岛,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4.3 水体设计水体是河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提供美丽的水景,我们将:1. 建立人工湖泊和潭水,增加河道的面积和曲线,形成自然流动的水体;2. 设置喷泉和水景,增加水景的动感和美感;3. 引入水生植物,提供水体的氧气和水质净化功能。
4.4 建筑设计为了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我们将:1. 设计观景平台和步行桥,供市民观赏河道风光;2. 建设休闲广场和儿童游乐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3. 考虑防洪措施的同时,设计可灵活调整的堤坝,以应对不同洪水情况。
我国城市滨江地区防洪与城市设计研究
我国城市滨江地区防洪与城市设计研究摘要:我国城市滨江地区向来对防洪建设相当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对防洪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将滨江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到防洪建设中去的要求也日益强烈。
因此,对我国城市滨江地区防洪与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以长沙市湘江风光带的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将滨江地区防洪建设与城市景观设计结合。
关键词:滨江地区防洪;滨江地区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一方面我国上个世纪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规定了相关的防洪法规以及标准,着重强调了要重视城市的防洪建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意识逐渐提高,在加入对城市防洪建设的同时,对城市滨江地区景观设计的要求日益增强。
一、城市防洪工程以及滨江河景风光带的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分洪工程、水库以及堤、河道整治工程,是一个城市为了减少洪灾损失,控制以及防御洪水而修建的工程,它既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又是城市主要的景观界面,随着人们对现代防洪工程建设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滨江河景风光带的设计也更加重视,滨江区是水域与城市毗邻特殊区,城市防洪工程与滨江河景风光带的设计结合不仅能够达到防洪、较少损失,保证人们安全的目的,还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与文化的需求,提供给人们一个消遣、娱乐的空间,这将极大的促进一个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堤防设计的多样性与景观协调由于人们对城市堤防设计的多样性与景观协调要求,堤防生态设计,考虑到城市堤防设计的多样性、景观生态学等原理,主要有三种生态堤防设计。
首先是自然型生态堤防。
主要适用于岸坡被侵蚀得比较小的河段,这种河段对岸坡坚固程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因此可以用耐水性比较强、生长较快的柳树或者是耐得住干旱以及贫瘠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又极具观赏价值的草作为材料进行加固和保护提防。
其次是现有混凝土护岸生态堤防。
主要适用于非自然型护岸,要根据不同的景观设计对堤防进行改造,包括河滨道路设计、柴排梢栅、坡面打洞以及回填、复式断面等,这些景观设计满足了人们的亲水天性,设置了人文的景观,又为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李佳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32)摘要:城市河道滨水景观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
滨水景观的存在,凸显了城市的独有特色和形象,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考虑河道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以在城市建设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间寻求平衡点。
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规划设计的改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河道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2-0047-021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其需要通过景观规划与建造来为城市水体进行美化,也需要通过规划设计来保持城市河道与城市整体建设的协调性与一致性,既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又为城市整体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如滨水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与建筑的映衬能够进一步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和谐、美丽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其景观布局也可以与城市区域经济和交通相互协调,打造出城市中的商业经济体。
由此可见,城市滨水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然而,河道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却并非一件易事,其牵涉甚广,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因此规划设计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滨水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也对其功能的发挥造成阻力。
1.1规划设计中对滨水区域土地使用形态过于单一和片段化滨水区域土地同样是城市中重要的土地资源,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对这些土地加以开发利用,以土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然而当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对这些土地的使用却过于单一,使得滨水区的功能呈现出隔离与分化,无法相互配合或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形成协同。
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无尽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城市发展也伴随着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为了保护城市及其居民免受洪水的威胁,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的一些关键方面,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 洪水风险评估在制定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洪水风险评估。
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和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城市所面临的洪水风险和潜在的灾害影响。
这有助于确定哪些区域容易受到洪水威胁,以便在规划过程中给予重点考虑。
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在设计建筑物时, 需要将洪水风险因素考虑在内。
例如,在低洼地区,可以采用抬高建筑物的地基或利用地下空间来防止洪水侵入。
此外,还可以在街道、桥梁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加入防洪措施,确保基础设施在洪水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绿色基础设施与自然防护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人工防洪设施,还需要融入自然防护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例如,通过保护和恢复河流、湖泊和湿地等自然水域,可以增加城市的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洪峰流量。
此外,建设绿道、植被覆盖率高的公园和广场,有助于减缓降雨引起的洪水,提供自然的排水功能。
4. 河道与水库管理河道和水库是城市洪水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河道和水库的使用。
例如,可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河堤加固、水库蓄洪、水位管理等,以便更好地控制洪水的发生和流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测洪水,确保洪水事件的及时响应。
5. 社区参与与教育城市规划中的防洪措施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教育。
洪水防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居民的主动配合和行动。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培训和演习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洪水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促进社区的整体抵御能力。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城市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防水能力由于水的侵蚀能力,建筑的防水能力是滨水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外部表面和屋面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密封技术,必须具备防水的能力。
2. 建筑的适应性在滨水区,建筑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位的变化、洪水、暴雨、风暴及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设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的建筑。
这一方面包括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墙体厚度、电子线路等。
3. 建筑的可持续性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性因素。
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并考虑屋顶绿化、太阳能板、防风护栏等使用,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二、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1. 绿化设计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化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设计可以使滨水区环境更加美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染。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设计旨在把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提供观赏水景的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水景设计包括河流、湖泊、喷泉等。
3. 交通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交通系统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交通点以及船舶停靠点等设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舒适,使居民对城市滨水区的感官体验更为完美。
三、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互动在滨水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建筑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融入景观中,让人们感受到河流、码头、河岸、绿化等元素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让景观成为建筑的人文背景,承载每个人在那里的良好回忆和情感。
现代城市防洪型滨水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防洪型滨水景观设计【摘要】近年来,各地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国家重视建设城市防洪堤,治理大江大河堤坝这一历史举措为机遇,纷纷掀起开发滨水地区景观的风潮。
而滨水地区景观的开发建设关键在于对滨水地区地理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研究。
也就是说,对滨水地区景观建设必须研究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水的关系。
本文从泌阳县城区段泌水河公园景观设计的实际入手。
论述了城市防洪与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景观的功能模式,进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以使在滨水地区的堤防建筑和环境景观设计实践中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这一中心。
【关键词】防洪;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城区及其附近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防洪防汛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
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泌水河穿城而过。
“十一五”期间,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乘势而上,把“建城镇”作为加快“三化”进程的引擎,制定了“一桥两路三水四环五开发”的建设目标,坚持“一河两区、跨河发展”的基本思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但是,泌阳县泌水河沿岸基于防洪要求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很缺乏,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城市设施、财产的防洪安全保障,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为防洪工程规划赋予了新的概念,它不仅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要使工程本身融合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构筑成集生态、环保、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增强防洪工程的人性化,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使之更贴近自然、生态,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点缀。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
基于防洪需求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探索与思考
基于防洪需求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探索与思考摘要: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是一种将城市与水体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旨在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促进生态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防洪需求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探索与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洪需求;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探索与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洪水灾害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供防洪功能,还可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基于防洪需求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1防洪需求的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景观设计原则1.1强调防洪功能设计应考虑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如建设堤坝、水闸等,以控制洪水的流量和减缓洪峰波及范围。
1.2融入自然生态系统设计应尽量模仿自然的河道和湖泊地带,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滨水生态廊道。
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水生生物等自然要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为城市提供自然的洪水调蓄和生态保护功能。
1.3综合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滨水区域周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
要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配合,将滨水生态廊道纳入城市的绿色空间系统,与交通、建筑、景观等相协调,实现多样化的功能和效益。
1.4公众参与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听取居民、专家、利益相关方等的意见,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利益。
通过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增加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1.5灵活性与适应性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防洪需求和环境变化。
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洪水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更新。
城市防洪工程与滨水景观及生态治理结合设计
城市防洪工程与滨水景观及生态治理结合设计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
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该方面,因此,借助国家大力支持城市防洪工程的机会,纷纷开展滨水景观建设。
目前,城市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及生态的治理之间的协调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设计思路的探讨,对提升城市防洪工程及景观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首先介绍了滨水景观与防洪工程之间的矛盾,然后给出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根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具体的生态治理与景观、防洪协调方法。
希望本文的工作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滨水景观设计;生态治理工程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区及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得到了明显改变,对于防洪工程要求更加严格。
开展城市的防洪工程能够对市区内的公共设施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现阶段,城市的防洪工程被重新的进行了定义,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防洪工程需要具有可靠的防洪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与城市的发展深入融合,从而建设出生态、景观设计、环保等一体化的规划方案。
在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以贴近实际、融入自然为目标,尽量缩短自然与人之间的距离,且建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防洪工程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内容。
城市中的滨水区在城市中间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空间,指与河流、湖泊紧邻的土地或建筑物,是水域与陆地结合的地段。
该区域同时受到水与陆地的影响,是我国大中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通常情况下由三部分构成,即水、水际线、陆地。
滨水景观主要是以水域为主体,与周围的实体组成的空间场所,该区域包含水体和陆地,成为了城市中比较特殊的景致。
1滨水景观的特殊性城市的景观设计涉及规划、生态多多种学科,设计方法非常多,且层次多、植物种类丰富。
然而,滨水景观设计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中却有较高的要求,具体的来说,行洪线以内不能有高大乔木、构筑物等影响行洪的东西。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防洪排水浅探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城市建设的不同方面对河道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特别是防洪与生态、景观、用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防洪工程建成后,河道两岸的堤防将高出城区某些地面高程,对城区居民的视觉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使城区与水之间形成一道屏障,限制了城市居民与水的接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保安之外,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
因此,治理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要求,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亲水和景观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一些滨水城市对于防洪工程进行景观改造,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下面将对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模式进行探讨。
1合理的堤防走向在城市防洪规划设计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裁弯取直、修筑堤防,以便减少河道糙率,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从而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
从防洪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达到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等目的。
然而,从景观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或少都会损害河道的景观价值。
曲折、自然的河道代表着富有生命和变化,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
为了保留河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沿河应尽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弯急刷的河段,将凸岸段堤防后移,洪水期形成湖泊,不强求等宽;或利用水流的分与合,形成河心小岛,做到河流水系曲折变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
考虑河道景观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并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工程投资。
2充分利用滩地,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河道应尽量采用复式断面,这样河道中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的休闲、游憩提供了条件。
关于景观型防洪河道的设计研究
关于景观型防洪河道的设计研究---- 以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陂河整治工程为例【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弥足珍贵的资源,这体现在滨水空间的优化将带来一个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滨水空间的营造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系列多元化、休闲舒适繁荣休闲场所,滨水设计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又为当地旅游业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与平台,滨水地区的改造与设计在为城市提升土地价值的同时将为城市创造出不计其数的隐形财富。
但在以往的滨河区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考虑城市防洪,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滨水区的景观营造。
所以在做城市滨河景观带设计时,应剖析城市防洪与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在矛盾,并提出基于防洪安全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景观河道整治一体化研究一:河道防洪与景观矛盾和冲突分析:水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生活照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的地位。
这一点从远古村落部族的诞生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都可以得到证明。
人与水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人对水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另一方面水也承载许多人的梦想。
当周边的环境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时,人们便想法设法的营造与水有关的景观。
因此,对水的应用也就不仅仅局限在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等水资源的开发上,而是拓展到了深层次的利用水景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在治理城市中的河道和湖泊时,景观设计及生态化改造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更重要的是,各地方政府以认识到,开发滨水地区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契机,更为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创造了条件。
各城市的滨河风光带已逐渐成为当地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居民最集中的休闲娱乐健身空间。
但在人们追求滨水景观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城市洪水每年袭击着河道两岸,对人们的财产造成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使得河流工程控制措施扩展,并使洪水、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不断完善。
人类对河流的治理经历了单纯防洪到多功能利用的过程,使得河流可以同时发挥多种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滨水景观及河道防洪规划设计的分析
摘要: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迅速累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
由于滨水地区湿地系统对于城市开敞空间等方面的特殊影响,探讨合理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迫在眉睫。
而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滨水景观进行研究,无疑为当前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河道规划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of thecity,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a large number ofhumanmaterial and spiritualwealth,but also bring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human settlements.Because of the specialeffects of wetland systemforcitywaterfrontopen space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method is reasonable andtheimminent.Principleandapplication of ecologyto study thewaterfront landscape,provided ideas and methods,the newapproachis the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of waterfront landscape.
Key words:cityflood control;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River
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城市水体为主线,包括其周围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布局以及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发展中河道防洪的重要性
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进行泄洪,同时还能够与闸门、水库等协作降低河流的洪峰水流量,达到滞洪错锋、缓解堤坝压力的目的。
洪水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例如,洪水会引起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道改变,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严重者甚至冲毁堤坝,破坏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威胁。
河道护岸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或者自然植被形成的保护河流畅通、河道安全的措施,可以控制河流形势,稳定水流,是河道整治改造的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我国在河流的防洪设计改造中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本文对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作为应用实例介绍护岸工程的应用以及重要意义。
二、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城市水域( 江、河、湖等) 为中心,对城市滨水空间、设施、环境等所做的相关的规划设计。
由于城市水域和野生水域特点不同,河流和海洋性质不同,本文只限于城市区域内河流、水域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化、人本化、多元化已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新的追求目标。
1.生态化趋势
(1)水体护岸的生态化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和向发达国家的学习,我国水体护岸设计有了极大的转变,由早期的水泥护岸、石砌护岸到自然化护岸,从真木桩、仿木桩护岸到现在的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的设计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
(2)河道形态向自然化靠拢
城市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方面,起初,城市河道尽可能裁弯取直,河道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 岸边距离水面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
目前,河道设计已逐渐向自然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去。
现在简单的矩形或梯形做法已逐渐被复式断面取代,使得河岸景观功能在枯水期、丰水期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
此外,双层河道断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下层暗河具有泄洪、排涝功能。
总之,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宗旨。
(3)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
现在一种水质生态化更新与水体景观相结合的“水景观绿化”方法,已经在水景观的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水量方面,以前大面积盲目地填湖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造成城市原有降水和蓄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城市在暴雨时极易发生内涝。
如今设计师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经过精心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的水体景观,不仅具有很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2.人本化趋势
(1)亲水空间的立体打造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往的河岸设计只考虑防洪目的,建造高厚的堤岸,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在现在已经能够较好掌握河湖涨落特性的基础上,河岸设计也趋向亲
水性。
在亲水设计方式丰富多样的今天,设计师们对亲水空间的打造已不仅仅局限于色彩、造型和材料的运用,在岸线的立体化处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
其中包括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处理: 横向立体处理打破原有滨水岸线单一的结构模式,结合场地环境设置节点空间,通过广场或者景观节点丰富原有岸线的平面布局; 纵向立体处理则是指利用岸线的高差,通过设立多级平台或台阶以及随水位变化的浮台等方式,丰富空间层次。
(2)滨水景观设施的完善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人本化趋势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
①更加注重人们在场地活动中的各种功能需要;
②加入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体现人与场地、环境的和谐。
随着法规的出台,设计师更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卫生间以及盲道的设置等,以形成系统化的景观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一些滨水或是水上的休闲娱乐设施逐渐增多,不但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亲水的要求,在视觉形态上也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形成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节点。
它不再以滨水景观的附属出现在规划设计中,而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节点。
(3)滨水交通的合理规划
步行交通的组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采用建筑首层架空的柱廊,作为联系室内外的步行区,形成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或设置临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行网络,游人可自由地在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往返,使步行空间更加活跃,并获得多层次、多视角的滨水景观。
车行交通,以往城市的滨水区都设有与河道平行的车行道路,步行者很难便捷地到达滨水区。
宽阔的街道和拥挤的车流截断了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也破坏了滨水区的空间完整性和环境品质。
因此,现在设计师更着重于改善滨水区外围道路,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形成过渡地带,减少过往车辆对滨水区的有害影响。
并增加安全、便捷的过街通道,保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水上交通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已不仅仅是水路运输,而更多考虑人们利用水上交通工具来欣赏城市景观。
设计师开始研究滨水连接点分布、确定视线焦点和结合点、保证通道通畅和建立景观点的连接关系等等,这些还必须同堤内交通枢纽相连接。
另外,有水上交通船的停靠码头、沿河主要设施的距离,以及与其他城市区域的便捷联系都是设计师关心的问题。
(4)公众参与理念的深入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系统,然而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公众的利益的分化使得任何人都无法代表整个社会的需求。
设计规划工作者只是为部分特殊利益团体服务,因而传统的理性设计欠缺平等和公平性,其技术理论体系也缺乏民主政体和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中的决策应
该是政府、专业人员、公众三者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在规划法规中,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实施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结束语
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是某项景观实验工程,不是化妆式的景观小品,而是基于尊重场地现状,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保护恢复滨水自然环境的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应结合生态自组织性、生态地方性、生态恢复性、生态显露性的方法,让生态自己做功,创造宜居环境,体现城市特色风貌。
参考文献:
[1]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J].理论探索,2004,04:97
[2]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J]. 建筑学报,2010(7)30-35.
[3]洛林•LaB•施瓦茨等编著. 绿道. 余青,柳晓霞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