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答(上海卷)

合集下载

[全国1]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1]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1]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Ⅰ)(解析版).doc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答案】D【解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及解答

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及解答

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1-4页)和第II 卷(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共5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校验码.2.第I 卷(1-2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B )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D )质子的发现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a 、b 所示,则( )(A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 )图a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 )图a 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 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较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A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5.在右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A )A 变大,V 变大 (B )A 变小,V 变大 (C )A 变大,V 变小 (D )A 变小,V 变小6.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 等于(h 为普朗克常量,c 、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A )hc λ(B )h λc(C )h λ(D )h λ7.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B )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 (C )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 )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8.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A )11.4天 (B )7.6天 (C )5.7天 (D )3.8天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2010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作文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考试时间分钟。

试卷满分分。

一、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2006-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6-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1-7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一、1、【解析】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答案】B3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版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3.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分析黄海萍

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分析黄海萍

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分析黄海萍2010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已然落下帷幕,作为今年的毕业班教师在参加高考阅卷后,想结合试题与高考复习情况回顾一年来教学工作的得失。

犹记得高考前,我们一直用心在打听今年的命题教师的出题风格,努力猜测各种题型的可能性,并对各位专家的讲座仔细分析解读,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反复给学生强化。

回想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真是重现了命题者与一线教师斗智斗勇的大戏。

如今,戏已落幕,一切昭然若揭,今年的考题和往年基本类似,新的题型似乎还未浮出水面,命题走的是维稳路线。

当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体现高考试卷的权威以及难度。

以下就从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三大块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两篇文章,大方向依然如专家所分析的分为文体阅读和文学阅读两篇。

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依然是测试的重点。

如第3题选择题、第5题选择题、第6题归纳题、第10题介绍人物题、第11题选择题以及第12题写作意图题。

比较有难度的是第5题,关于复句关联词虽然我们在复习时也强调了,也做了不少练习,但本次的句子确实比较迷惑人,学生上当无数,鲜有答对的,相比前两年增强了难度,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对文本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其它题型也基本与往年雷同:如第1题概括段意题,第2题作用题,第4题语义题,第7题表达效果题,第8题句子含义题,第9题表现手法题。

以上题型都没有超出训练的范围,只要切入点正确,就可以保证拿分,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第2题,“简析关于画线句作用的异同”,“异”没有问题,“同”到底该怎么写是一个问题,分值3分,写了“引用”给不给分也是一个问题,可见此题不严谨。

古诗文阅读部分:第13题名句默写,依然是八空选六,课内要求背诵的名句占了六分,这和之前的背诵策略是一致的,没有增加难度;诗歌欣赏依然出现选择题,没有增加难度,考的是散曲的阅读。

第14题描述题,虽然没有意料中的考文学文化常识,有些新颖,但难度不大,只要大致看懂内容就能概括;第15题选择题答案也比较明确,其它选项对理解此曲也有裨益;第16题与课文内容相关,而且是必背的诗歌,所以得分率应该不低。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详解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详解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一、2010上海春季高考卷(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

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

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2010语文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语文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D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

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

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

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

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

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

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

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

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

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

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

这座老工厂,长 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

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

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

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

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

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解答(上海卷)新高考新题目2010-06-21 2045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沈国全解析一阅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

”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

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

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

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

”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

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

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

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

”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

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

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

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的要点即可;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了该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

第②段是一个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

第①句是引论,第②句提出观点,③④句分论,从笔墨、造型、墨与水的调合、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解析本题貌似考查引证的作用,实质上还得研究段落内部的结构。

不过,该段的中心句位于段中两个层次之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这是两个分论点的共同指向。

当然,从文脉上分析,也可以把这一句看作既结上又领下的过渡句,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本段的主要内容还是要从这句话中分析出来。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

需要做的还有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解析从“不仅由于”来看,第④段显然是个过渡段。

前三段是从笔墨的物质构成要素特别是“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这个角度阐述其艺术魅力的形成,所以,确实是“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从表达效果上来说,“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A项错在“对艺术的赞美之情”,应为“对笔墨艺术的赞美之情”。

答案A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解析“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这一句既呼应了第④段,又是第⑤段的中心句。

接下来分两个层次分说,第一层到“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谈的是“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笔墨具有了人的情感,文人将笔墨作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所以,“性灵”的第一个内涵应为“情感、态度、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第二层是说“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所以,性灵的第二个内涵应为“美感”等审美层面的东西。

不要照抄原文,还要注意提问方式。

答案情感和美感。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解析这里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目的是让自己的说理更严谨。

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概念——游戏笔墨,但又不是使用其常见义,所以需要加以解释。

意思是说,虽然我知道“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但是,我还是可以从“游戏笔墨”这个词语中看到笔墨艺术中“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选用“虽然”。

是倒装的折关系复句,倒装的目的是强调——笔墨艺术中有“一种游戏的取向”。

本题的解答除了关注内容外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外,还要熟悉标点符号的作用。

答案D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解析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

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笔墨的训练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

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

(20分)天目山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

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

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

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

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

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

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

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

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

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

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

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