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对于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和进行简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质量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的计量和换算,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质量的概念和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的概念,引出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系统和准确。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他们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练习册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它们的大小。
3.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欢迎参考,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课程要求《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 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小学阶段, 对整数的认识, 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 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
《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 理解了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 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 对数的认识,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
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 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 对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 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 认识近似数、估计, 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 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 发展数感。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清晰,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质量单位换算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质量单位换算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2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换算关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物体的相对大小。
【教学难点】应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天平、电子秤等。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1.填一填。
3000克=()千克1000克=()千克7千克=()克5千克=()克4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2.请你估一估一个苹果重200();一瓶墨水重100();一本故事书重210();一只鸡重3()。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
)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你是怎样思考的?指名汇报: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1千克苹果大概有多少个。
教师谈话:苹果有大有小,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知道大个的苹果大约4个1千克,中等的苹果大约5个1千克,看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
我们分组进行,第一、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
《第八单元 克与千克 解决问题》说课稿(附教案)
《第八单元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题3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三、教法、学法1.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运用从猜测→验证→推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以我校的特色代表人物“宝宝源源”邀请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买水果招待客人为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又问:“要知道20个苹果有多重?还要知道什么信息?”引出轻重把握精准,即估计到位,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复习旧知,猜测验证。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回顾课前的调查活动:大约几个苹果重1千克,再让学生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1千克苹果的个数,再通过用秤称的方法让学生来验证猜测结果,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只研究了4个、5个苹果重1千克的情况,如特大苹果有可能3个重1千克,还有可能苹果大小各不相同等,课堂上就没有研究,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自己下去探索,因此在板书时,我也用了省略号表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克和千克》部分,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克和千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答、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克和千克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1.明确克和千克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3. 拓展应用1.提供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通过案例讨论、概念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图示;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和换算方法,也提升了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并做简单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以上内容符合要求,如有需要继续完善,请告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大小比较、数数等操作已经很熟练。
但是,他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质量标签,引出质量单位的话题。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单位。
3.换算关系讲解: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第2课时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八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换算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加减法和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和数学教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克与千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感受克与千克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克与千克的换算规律。
3.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讲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并进行演示。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解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进行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克与千克的概念、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质量的物品,如水果、零食等。
但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概念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质量单位,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探究新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感知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克(kg)1千克 = 1000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克和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二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二课时《例3:解决问题》是教学生对物体的重量进行估算,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知道 1千克=1000克,知道测量较轻物体的重量用克作单位,比克重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例3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呈现形式上,教材仍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线索。
其中,在“知道了什么?”环节,教材注意通过理解题意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
在“怎样解答?”环节,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突出了估计的方法,即运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做标准估出结果。
教材通过答案的文字呈现突出了估计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算式中的单位名称“千克”的使用,如 20÷4=5,表示的是20里面有5个 4,而4个苹果是1千克,所以单位名称是1千克。
在“解答正确吗?”环节,通过实际确定所选标准是否合适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此突出了估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时教材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编排特点,我制定的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十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为:复习导入、探究新知、知识运用和课堂作业四个环节,课的主要部分“探究新知”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把问题转化为“估计 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克与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
要求同学相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置教材,先相识千克,再相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和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同学相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接着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激励特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足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相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相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纳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新奇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新奇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足去感受、发觉,获得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独创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主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克与千克》说课稿2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相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相识克,再相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克与千克》。
在这堂课中,我将重点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探讨它们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学生应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对学习保持积极态度,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兴趣;•学生应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例展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称重物品,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实例展示的方法,介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例如,我会准备一些物品,如一本书、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
我会让学生通过掂量这些物品的重量来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区别。
同时,我会引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2 学习新课在学习新课阶段,我将采用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称重物品的活动。
例如,我会让学生称一下自己的文具盒、书本等物品的重量,并将这些重量记录下来。
这样既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分析从小学二年级起,学生将学会使用更大的重量单位——千克,从而更好地理解重量单位的转换,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对重量单位的直观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单位转换;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激发其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及运用;•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2.班级准备相关计量器具,如称重秤等;3.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1.老师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比如说:如果我们买了500克的苹果,我们买10斤的苹果一共需要多少钱?2.学生思考一分钟后,展示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二、讲授1.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及换算关系;2.通过例题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3.继续举例说明克与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1.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2.学生个别完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
四、拓展1.引导学生自行寻找日常生活中其他重量单位的例子,并尝试用克和千克进行换算;2.学生展示他们的解答,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克与千克的应用;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克:g•千克:kg•1kg=1000g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克和千克 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页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例3《解决问题》。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物品的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此节课的解决问题意在巩固学生已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1.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估计生活中物品的质量,能够根据物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习题设计意图:1、说教学过程:①、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②、通过小组交流,求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就要知道几个苹果大约重是1千克。
③、根据苹果大小的不同,估算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④、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新知。
⑤、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及表现。
2、习题设计意图:①、巩固新知,加深对估量的理解。
②、开阔学生眼界,联想到生活中有很多估量现象。
③、深化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刘双龙1。
小学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的克及千克说课精选文稿.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两个常用的量位克和千克,是学生量位的初步,也是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
从学生的感知律和生活出,灵活理教材,先克,再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用。
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合的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1、学生克和千克, 1 千克、几千克、 1 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行的量算。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意。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意和解决的能力。
本的重点是千克与克的并理解它之的关系,点是克的。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的教学象是二年学生,然他已养成一定的学,但因年小,是好、好玩、好奇心,根据一特点,了抓住他的趣,激他的好奇心,教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主,学生喜、熟悉的游情境、活情境,学生充分去感受、,取新知,同采用启式教学、直教学等教学方法,学生多化的学方式造了良好基。
学法: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并化多化学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学生掂一掂、一、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学生极手、口、耳、,在种主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程(一)情境入1、教:前几天,同学随家去超市了一些物品,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量,我一起交流一下好?生答:的牙膏是30 克,火腿一根是 45 克,我的体重是 31 千克,一袋大米是 25千克⋯⋯:同学了么多,你有什么?生:有的后面:“克”,有的后面“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具和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天平、2分硬币几枚,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食盐、洗衣粉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转换,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转换,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质量单位的转换,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2.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转换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质量单位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掌握转换技巧。
4.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转换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克(g)——> 千克(kg)1.1千克 = 1000克2.1克 = 0.001千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1).doc
《克与千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师的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2.学生的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宝源小学郑倚云
一、教学目标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题3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通过猜想并验证1千克苹果个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运用从猜测→验证→推理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生活情景,激发兴趣。
以我校的特色代表人物“宝宝源源”邀请小伙伴到家做客,妈妈买水果招待客人为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又问:“要知道20个苹果有多重?还要知道什么信息?”引出轻重把握精准,即估计到位,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复习旧知,猜测验证。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回顾课前的调查活动:大约几个苹果重1千克,再让学生根据苹果的大小来估计1千克苹果的个数,再通过用秤称的方法让学生来验证猜测结果,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估量物品轻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估计物品轻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只研究了4个、5个苹果重1千克的情况,如特大苹果有可能3个重1千克,还有可能苹果大小各不相同等,课堂上就没有研究,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自己下去探索,因此在板书时,我也用了省略号表示。
(二)深入推理,解决问题。
1.紧接着我出示例题,让孩子先思考,然后抽一个孩子说答案,再让其他答案相同的孩子举手,再从中抽学生来说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让孩子先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我再回过头来问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想的,让他再说一遍解题思路。
这样一来,这道题实际上就已经讲了两遍了,最后再问全班学生,为什么他们都这样想呢?再让全班都一起来做这道题,做题之前出示苹果图,让学生说为什么圈“()个”,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明白此时研究的苹果个头的大小,并让学生在苹果图左边写上“大”或“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自己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后老师再找学生列式(20÷4=5,1×5=5千克,由于孩子较小,且教材也没作要求,所以直接让孩子列20÷4=5千克)并板书,板书相当于是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再自己完成第2小题时,就知道解题的方法和格式要求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个苹果1千克”的这种做法,巩固本课新学知识,从说→看→做,让学生逐步寻找解题方法。
(3)“如果6个苹果1千克,20个苹果大约几千克?”其实是在拓展新知识了,因为我了解到孩子们现在还没学《有余数除法》这一章,除不尽这种情况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在讲解的时候,我同样让孩子圈一圈,并让他把剩下的如果较多,超过了除数的一半就看成1千克,不到一半就去掉不要,进行估计,此时学生虽然不明白“去尾法”“进一法”这些名称,但是他们知道了估计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基础。
(4)而“如果7个苹果1千克”是梯度练习,由于是拓展练习,所以没有设计跟踪练习。
2.接着让孩子验证我们做得对不对,自己翻开书找找验证方法,让孩子明白可以用来秤来称20个苹果里有没有4个、5个、6个或7个重1千克的苹果,同时小结让学生明白估计时要根据苹果的实际大小来确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自己完成104页“做一做”。
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业,讲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本课知识得到巩固。
原本是设计题单第二面作为一个梯度练习出来,不要求全班掌握的,结果由于班上的实际情况,有余数除法孩子们没血,所以临时把他设计成了作业,让学生自己思考。
而设计这张题单时,我特地设计了两处写答案的位置,设计了两道题的空白,原因之一是这道题本来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有的优生能做出来,让优生更优;第二个原因是两处空白可以让学习吃力的学生有改错的位置,同时可以对比看自己错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总结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运用了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估算质量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先确立估计的标准,总结同时播放估量物体的长度、估计物体的数量、估计出行路费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