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2章 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能优化演练 大纲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教案单 元 小 结 导 航【知识结构】【难点解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 0、末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x 和时间t 这五个量的关系。

具体应用时,可以由两个基本公式演绎推理得出几种特殊运动的公式以及各种有用的推论,一般分为如下情况:(1)从两个基本公式出发,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2)在分析不知道时间或不需知道时间的问题时,一般用速度位移关系的推论。

(3)处理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通常用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比较方便。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思想(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 (2)根据题意画运动草图(3)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规律列出方程,注意抓速度-时间图象图象位移-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2v v v += 221at t v x += ax v v 2202=-匀变速直线自由落体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g 自由落体加速度(g )(重力加速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 取作零,用g 来代替加速度a 就行了住加速度A 这一关键量; (4)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提能演练(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提能演练(2021年最新整理)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1 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提能演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1 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提能演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1 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后提能演练的全部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A.超速B.不超速C.无法判断D.速度刚好是60 km/h【答案】A【解析】如果以最大刹车加速度刹车,那么由v=错误!可求得刹车时的速度为30 m/s=108 km/h,所以该车超速行驶,A项正确.2.(2017届郑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比分别为( )A.v1∶v2∶v3=3∶2∶1 B.v1∶v2∶v3=错误!∶错误!∶1C.t1∶t2∶t3=1∶错误!∶错误!D.t1∶t2∶t3=(错误!-错误!)∶(错误!-1)∶1【答案】D【解析】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意知,若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块厚度为L,则v错误!=2a·L,v错误!=2a·2L,v错误!=2a·3L,v,v2,v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从右到左运动L,2L,3L时的速度.则v1∶v2∶v3=错误!∶错误!∶1。

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讲义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

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讲义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

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讲义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第一篇: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讲义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知识点回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四个基本公式vt=v0+at s=v0t+12at vt-v0=2as s=222v0+vt2t(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s=aT,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m-sn=(m-n)aT②vt=v0+vt,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2vs=2v0+vt222,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vt<vs22(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v=gt,s=12at,v22=2as,s=v2t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结论: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③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④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 ⑤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两个图像即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

研究和处理图像问题,要注意首先看清纵、横轴各表示的意义,采用什么单位,搞清所研究的图像的意义。

(Ⅰ)物体的s-t图像和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Ⅱ)若图像不过原点,有两种情况:①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的位移不为零(想对于参考点);②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共41张ppt)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共41张ppt)
画过程示意图 判断运动性质 选取正方向 选取合适公式列方程 求 解并加以讨论。
2.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刹车类问题 ①其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②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③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攻略(必修1)
专题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研究
复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应用.
夯实考点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沿着一条直线,_且__加__速__度___不变的运动。
甲、乙两车运动位移分别为
x3
v1t
1 2
at 2
,
x4
v3t
1 2
a0t 2
,又
x3 x4 L
,联立以上各
式解得 a 2.75m / s2,即甲车刹车加速度至少为2.75m/s2。
[典例2] (2023·陕西·校联考模拟预测)一个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 初速度大小为5m/s,C为斜面的最高点,AC间距离为5m。小球在时刻自A点出 发,4s后途经A下方的B点(B点未在图上标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加速度的最大值为2.5m/s2 B.小球加速度的最小值为2.5m/s2 C.若小球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斜面至少长25m D.小球到达B点速度大小可能是4.5m/s
【答案】(1)300m;(2)265m
【详解】(1)小轿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为
车已停止,故通过的最小距离
x1
v02 2a
300 m。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与检测

高一物理人教版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与检测【讲】一.单元知识体系构建 二.核心主干知识总结【主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方法(1)基本公式法。

(2)逆向思维法。

(3)图像法。

(4)比例法。

(5)中间时刻速度法。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模型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键词转化【例题】.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答案】t【解析】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 BC =at 2BC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① v 2B =v 20-2ax AB①x AB =34x AC①由①①①式解得v B =v 02① 又v B =v 0-at①v B =at BC ①由①①①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①x 2①x 3①…①x n =1①3①5①…①(2n -1) 因为x CB ①x BA =x AC 4①3x AC4=1①3,而通过x BA 的时间为t ,所以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 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 0+v 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成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 BC =t . 法五:图象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得S ①AOC S ①BDC =CO 2CD 2,且S ①AOC S ①BDC =41,OD =t ,OC =t +t BC .所以41=(t +t BC )2t 2BC ,解得t BC =t .法六:时间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1①t 2①t 3①…①t n =1①(2-1)①(3-2)①…①(n -n -1). 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设通过BC 段的时间为t x ,那么通过 BD 、DE 、EA 的时间分别为t BD =(2-1)t x ,t DE =(3-2)t x ,t EA =(2-3)t x ,又t BD +t DE +t EA =t ,解得t x =t .【素养提升】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1)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和位移方向. (2)选取正方向,并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示意图. (3)由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公式列出方程. (4)统一单位,解方程求未知量.(5)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变式训练1】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v =v 0+v2=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v 20+v 2t2即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算术平方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32∶…∶n 2。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2章 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能优化演练 大纲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2章 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能优化演练 大纲人教版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一般使用4~6 V 的直流电源B .安放纸带时,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的上面C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D .最好在接通电源的同时,放开小车答案:C2.在某次实验中,如果某同学不知道实验所使用的交流电电源的实际频率已超过50 Hz ,那么,他计算出来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 )A .偏大B .偏小C .相等D .不能确定解析:选B.由Δs =aT 2得a =Δs T2=Δs ·f 2.因实际频率大于50 Hz ,而计算时代入的仍是50 Hz ,所以偏小,B 正确.3.(2009年高考广东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2-4-9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2-4-9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解析:选C.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v B =s 2+s 32T,所以C 正确,s 6-s 1=5(s 2-s 1),所以B 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D 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A 错误.4.(2010年高考广东卷)图2-4-10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2-4-10解析:(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周期T =1f=0.02 s ,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0.1 s ,由图读出s =7.0 mm =0.70 cm.C点对应速度v C =s BC +s CD 2T =0.90+1.102×0.1cm/s =0.100 m/s. 答案:(1)0.02 s (2)0.68~0.72 cm 0.100 m/s5.(2011年辽宁大连双基测试)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光滑)、小车等器材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图2-4-11甲是学生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实验装置图.(1)该装置图中有2处明显影响实验的错误,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纠正错误并正确操作,得到图乙中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则打下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图2-4-11 解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全程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B =vAC =AC2T ,代入数据得,v B =0.5 m/s.答案:(1)①细线与木板不平行 ②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 (2)0.5。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

知识清单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 物体只有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
条件 ①只受重力作用;②从静止开始
大小 g=9.8m/s2,不同纬度大小不同,两极最

方向 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 v gt
动的公式
h 1 gt2 2
v2 2gh
知识清单
概念
条件 ①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 实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规律与特点
公式 vt v0 g t
h
v0t
1 2
g
t
2
vt2 v02 2 gh
方法 分段法和全程法
图像 v-t图像、a-t图像和h-t图像
知识清单
追及相遇问题
两个关系 临界条件
时间关系 从开始追到追上,两物体经历时间相等。
位移关系 相遇时,两物体相对同一点的距离相等。
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是否追上(或相撞)、距离最大、距离最 小的临界点,是解题的切入点。
D.物体在0~3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常用“六法”
C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题常用“六法”
【例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刹车时第1s内的位移为13m,在最后 1s内的位移为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汽车在第1s末的速 度可能为10m/sB.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m/s2C.汽车在第1s末的速度 一定为11m/s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m/s2
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BC
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CD
五、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一般使用4~6 V 的直流电源
B .安放纸带时,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的上面
C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D .最好在接通电源的同时,放开小车
答案:C
2.在某次实验中,如果某同学不知道实验所使用的交流电电源的实际频率已超过50 Hz ,那么,他计算出来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B.由Δs =aT 2得a =Δs T
2=Δs ·f 2.因实际频率大于50 Hz ,而计算时代入的仍是50 Hz ,所以偏小,B 正确. 3.(2009年高考广东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2-4-9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2-4-9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
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
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解析:选C.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v B =s 2+s 32T
,所以C 正确,s 6-s 1=5(s 2-s 1),所以B 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 ,D 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A 错误.
4.(2010年高考广东卷)图2-4-10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2-4-10
解析:(1)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周期T =1f
=0.02 s ,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0.1 s ,由图读出s =7.0 mm =0.70 cm.C
点对应速度v C =s BC +s CD 2T =0.90+1.102×0.1 cm/s =0.100 m/s. 答案:(1)0.02 s (2)0.68~0.72 cm 0.100 m/s
5.(2011年辽宁大连双基测试)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光滑)、小车等器材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图2-4-11甲是学生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实验装置图.
(1)该装置图中有2处明显影响实验的错误,它们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纠正错误并正确操作,得到图乙中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则打下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
图2-4-11 解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全程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B =v
AC =AC
2T ,代入数据得,v B =0.5 m/s.
答案:(1)①细线与木板不平行 ②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 (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