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

合集下载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

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

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

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一)汉英语码转换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

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

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

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

[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

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引言语码转换最早是由Fishman于1971年提出来的,界定为人们在一次对话或交谈中用了两种或更多的语言变体即各种层次上的语言存现单位,一般指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的双语现象。

自此以后,就得到了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英汉语码转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生交际过程中,这是在欧美文化的冲击下,随着大学生口语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现象。

本文拟从类型、特点和功能三个层面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类型对于大学生口语中英汉语码转换,我们可以按照Scotton 和Poplack的理论,从场景、标记理论和结构层次角度来分析,也可以根据大学生实际表现的语言能力和语用水平来分析。

(一)根据场景类型,大学生口语中的语码转换一般发生在对等场景中。

Scotton 把语码转换的场景分为:对等场景,权势场景和事务场景。

对等场景要求交谈者至少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如职业或年龄。

大学生们身份、地位都相同,又处于同一个年龄段,这些共同特征决定了他们口语中的语码转换必定发生在对等场景中。

而且,他们关系平等,没有什么权势关系,构不成权势场景;又因为大学生在口语中进行语码转换,主要动机是学习英语、追求时尚等,因此也构不成事务场景。

(二)根据标记理论,Scotton把语码转换分为“有标记的”语码转换和“无标记的”语码转换。

无标记的语码转换指在规约化语境下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语言选择,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与此相反。

选择有标记的语码指示言者意欲扩大或缩小与听者的社会距离,体现权势关系或事务关系。

正常情况下,大学生间的语码转换发生在对等场景中,转换语码反而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体现双语学习者的身份。

此时,语码转换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一种言语模式,属于无标记的语码转换。

(三)根据转换发生的语言结构层次,Poplack把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转换,句内转换和附加型转换。

论大学生日常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_张丽

论大学生日常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_张丽

第17卷第1期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7No.12008年1月JournalofChongqingVocational&TechnicalInstituteJan.20081引言近年来,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听到和使用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普通话和方言的交叉使用;人们在使用汉语的基础上也会用到英语甚至日语、法语等多种语言。

两种甚至更多语言出现在同一个会话中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

而大学生是新事物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对多种语言形式的接收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和英语间的语码转换为社会语言学家提供了研究社会和语言的重要素材。

本文将从功能、特点、制约因素三方面研究大学生日常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2文献回顾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语域、方言、俚语等都可以称为语码。

语码的选择运用与社会语境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中心问题,而语码转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语码转换,社会语言学界通常区分的是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和语码混合(codemixing)。

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码转换是一个广义词(coverterm),包括了语码混合;有的则认为语码混合是广义词,包括语码转换;还有的认为语码转换是句际的(inter-sentential),语码混合是句内的(intra-sentential)。

美国语码学家曾说:“转换不拘数量,可以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①本文不对语码的转换与混合进行区分,而把语码转换作为广义词,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且本文的讨论范围限定在大学生日常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3语码转换的分析本文中的语料来自于大学生的日常会话。

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迅速,英语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且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或者其他大学生活动频繁的地方,可以在越来越多的日常会话中见到英语的使用。

大学校园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及成因分析

大学校园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及成因分析

1622018年45期总第433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校园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及成因分析文/庞晓红【摘要】本文以大学校园内的中英语码转换语料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较全面地对中英语码转换—语用现象进行了分类及结构特征研究,并对这种语用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运用poplock 分类法对语料进行分类,并就其结构特征做出研究总结。

一般来说,大学校园内的中英语码转换分为两类: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间语码转换。

句内语码转换是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这种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句间语码转换是句子,但多为省略句,句子结构简单短小,措辞简单容易记忆。

再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对其做出成因分析,研究发现,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第一位的,对语言现实的顺应紧跟其后,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较少出现。

同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实现了诸多语用功能:追求文化身份、时尚、便利高效、幽默等。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码转换分类;语码转换顺应【Abstract】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bilingual-English and Chinese code switching corpus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duct an study in corpu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de switching in order to explore code switching types, struc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pragmatic motivation ,functions.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erms of code switching types, structures,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types: 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 and 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 Sentences s structures are simple, short, brief, mostly elliptical sentences. And in terms of pragmatic motivation, functions, adaptation to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ranks the first,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motivations and social taboo ranks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respectively. Meanwhile, code switching on campus fulfills variouspragmatic functions: seeking cultural status, fashion, humor, convenience etc.【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Chinese-English code switching; motivation analysis【作者简介】庞晓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

汉一英书面语码转换的结构性研究

汉一英书面语码转换的结构性研究

第1 期
法规则的地方 , 也就是说在这种地方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 即次序相同。
他举了下面一例来说明这一规则 :
【 譬


_ .

cC .s

I td i t t P U o m h A Q E lh a
L R J R LG R . AT A E A I E O
证, 说明这些规限和原则都不适用于汉一英书面语码转换。
1 弓 育 、l
语码转换的结构性研究是迄今为止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的五种路 向之一 , 它讨论 的焦点是试 图发 现并解释语码转换出现在句子中的哪个位置, 最终 的结果是建构制约语码转换 的语法规 限。我曾对新
加坡小说 } 常难女》 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讨论 了小说中汉一英语码转换的特点 、 功能及转
换 出现的原因。这里我尝试对该小说 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结构性研究 , 亦即从语 言学 的角度探讨前人研
究讨论发现的一些语法规限是否符合我们的语料, 是否能解释汉一英书面语码转换现象。
2 文献 回顾 、
从 7 年代到 8 年代 中期 , O O 很多学者从语法结构 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 , 他们普遍认 为从语言结构 看, 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并不是随意发生 , 而是受一定规则制约的。J os 认 为( a bo c n 语码转换 ) 要研究两

呈 a <
- .
种语言。( ii o tl 18 ) Ds u , 6 eU ea 9 除了这些理论外 , 还有两种原则需要提及 , 那就是 M e — etn19) y s Soo(93在进一步阐述其所倡导 的基 r t
质语框架模式( a iLnug Fa e oe 时提到的“ M t ga r d1 r a x e m M ) 语素次序原则” 系统语素原则” 和“ : 语素次序原 ̄ ( e o hm r r rc l : lT r e e d i ie 语码混合成份的表层语素顺序必须与基质语相 同。 h M p O ePn p ) 系统语素原则( e ye o hm r c l : sm M r e e i ie 语码混合中的所有与核心成份有外部语法关 系的系 St p pn p ) 统语素必须由基质语提供 。( yr— e t , 9 ) M e Soo 1 3 后来 M e — ctn 20 ) s tn 9 yr S t (02 又提供 了一个 “ 一M模式 s oo 4

汉英语码转换的形态特征分析

汉英语码转换的形态特征分析

上表表明,单个单词的句内转换
例如,语料中一名学生说“这件
主要是在于对嵌入词组的转换,可以 事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 problem”中,
总结出单个单词的学习更易被外语学 在“一定的”之后“problem”一词并
习者所掌握,能高度强调大学生对于 没有采用复数的形式。
英语单词的记忆。
下面来分析下嵌入名词的特征,
换共有 298 处,占句内转换的 80%。
这往往就会使得英语的相关嵌入
词汇能更好的与汉语中的语言结构框
表 1 大学生现阶段的语码转换的句内转 架契合,从而接受汉语中的相关词汇
换和词组分布
功能。
句内转 单个单 嵌入词



数量 298
71
占比 80.76% 19.24%
合计
369 100%
英语中的动词和名词在汉语语境 的作用下失去了这些词语原本的曲折 性,这主要归功于汉语的语境是没有 曲折变化的。
现,英语嵌入词汇在汉语语句中的前 there if you keep walking so slowly?
构会被重新排列,也可能伴随着结构
后相关联的词语是不需要有复数形式
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语境 的简化。
的辅助,也就没有英语语境中所需要 中带有“们”、“等”等形式的语句时,
语码转换的结构制约模式只能部
(2) 汉 语: 他 的 girlfriend 总 是
随着混合嵌入的情况变得与往常不同, 换 来 换 去。 英 语:He keeps changing
该词语往往会被汉语中的词性所改变。 girlfriends.
这种情况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英语词语
(3)汉语:你们的 paper 写完了么 ?

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

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

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作者:杨永定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句内语码转换是日常会话中普遍的现象,指说话者在同一个句子内没有停顿或者话语指示的情况下直接从一个语码转换到另一个相邻的语码。

文章旨在解释日常会话中句内语码转换产生的动因及主要功能,并且指出人们要避免对汉英句内语码转换的滥用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人们应当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

关键词:句内语码转换产生动因主要功能负面影响一、引言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是社会语言学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它通常发生在双语者或多语中,是指语言交流中说话者根据实际需要从一种语言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近年,随着中英两种语言的接触不断强化,人们的日常会话常常混夹着英文成分。

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话语:“我actually很喜欢travel”。

二、句内语码转换产生的动因日常会话中,汉英句内语码转换的原因有:社会的因素、心理动机及语言的共性。

1.社会因素。

个体的人是社会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言语行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个体的人在语境的作用下会考虑到社会因素而从事语码转换,达到表达交流的目的。

所以人们在交流中,就会遇到必须选择一种恰当的语码情况。

人们用语码转换来表示自己社会身份的改变。

而且随着社会身份的改变,他们的英语知识也随之提高,与英语有联系的社会关系也随之增多,使用英语的倾向性。

2.心理动机。

交际者的心理动机是句内语码转换的内在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各个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语言成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英语的使用较为广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们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就会显示出比别人更有明显的优越性。

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在外企工作的职员常在日常会话中夹杂着英语,不停地进行语码转换,其目的:一是担心听话者听不懂,二是为了表达的便利。

商务话语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商务话语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商务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汉英语码转换成为实现交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策略。

本文从语码转化的内涵、商务话语中语码转换的原因特点及其商务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总的来说,语码转换可以很好地实现简洁、回避、语言的现实性和体现身份的几个功能,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类型或同一段话语和会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互相转换。

由于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形成了现在的这种称之为语码转换的现象。

随着社会文化和人类语言形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码转换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语言学家们对这种现象也早已有了多方面的研究,他们从语言学的各个方面着手,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同时逐见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新的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在对外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好的商务交际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语码转换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或者语言的变体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语码。

比如汉语、英语就是两种不同的语码。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以其中一种语码为主要说话方式、再夹杂着多种语言进行对话的语言现象。

汉英语码的混用可以被认为话语的陈述者把汉语句子的结构当作谈话的基本的语言,然后在中间嵌插了个别的英语单词、英语短语或者从句的一种陈述现象或说话方式。

比如下面的对话:例1 小王:这个假期有什么计划吗,有没有好的idea?小李:我目前,还没有具体的plan,有了的话会call你。

例2 经理:对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大家可以发表suggestion。

小张:我认为这里有一个problem。

例子(1)和例子(2)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在剧中插入英文单词的汉英语码转换的例子。

汉英语码转换是在国际化交流中双语或多语日益普遍的环境下产生的。

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一句话的内部,语码转换除了在商务领域,在报纸、杂志、广告和广播等各个方面均很常见。

歌词语篇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多维分析

歌词语篇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多维分析

歌词语篇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多维分析导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交流和理解的媒介。

在歌词中,语言的转换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特别是英汉语之间的转换。

本文旨在从多个维度分析歌词语篇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歌曲题材和受众的影响1. 题材的多元性:不同类型的歌曲偏向于使用不同的语码,如流行歌曲常用英语表达,民谣歌曲则倾向于使用汉语。

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流行歌曲的目标受众广泛,而民谣歌曲更倾向于本土化。

2. 受众喜好与语码转换:歌曲的语码选用往往与受众喜好有关。

许多中国歌手或乐队在英语歌曲中加入汉语片段,以便更好地与国内听众进行交流。

一些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歌曲也受到国外听众的喜爱。

这种转换能够满足听众对多样化音乐的需求。

二、文化差异与语码转换1. 翻译与本土化:当中文歌曲翻译为英文时,为了保持歌曲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会使用适当的语码转换。

相反,来自英语歌曲的翻译可能会选择采用汉语俗语或成语,以使歌曲更贴近中国文化。

2. 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也会影响歌曲中的语码转换。

中国歌曲常常关注情感和人际关系等主题,而英语歌曲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体主义和自由等价值观念。

因此,在不同文化中重新编写歌词是很常见的。

三、语言特性与语码转换1. 语音、发音和韵律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发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在语码转换时的一些问题。

一些音节在英文中不存在,而一些发音则没有对应的中文音素。

这种差异会促使歌手和词曲创作人员在歌词转换时做出一些调整。

2. 文法结构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文法结构上有较大区别,例如英文中使用时态和数的变化较为复杂,而中文则没有这种变化。

在歌词转换过程中,为了适应歌曲的韵律和押韵,可能需要对歌词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结论:歌词语篇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在多个维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原因和影响。

题材和受众的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特性的差异都是这种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

论《蛋白质女孩》中汉英语码转换特点

论《蛋白质女孩》中汉英语码转换特点

换 的两种语言均符合 各 自的语法 规则 。附加C 是将一种 语 s
言的附加短语插入另 外一种语言 的句子 中。句 内CS 限于 句
中问状态,与正规语言更接近,又有别于正规文学语言。
由表 l 以看 出:除cs F 可 * ,阿拉伯 数字和字母 词使用 次 数较高 。察观语料 :字母 词如MB A、CD、K V等大量 出现 T 是 因为这 些字母 词与生活 息息 相关 ,人们 已经 熟悉,使 用
或短语 内的转换 ,并且混杂着 词汇的转换 。
网络 小说为发表 在互联 网上 的原创 小说 。尽 管鱼珠 混
杂,但 目前 网络小 说发展很 好 。都市情爱 网络 小说或 多或
少都有C 现象 。王文华 的 《 白质 女孩 》 ( S 蛋 下作 《 》 ) 蛋
起来方 便快捷 ,不会影 响交流 。有趣 的是 阿拉伯 数字大 量 出现 ,却无 明确 规律 ,如 此处 写成 “0 岁 ”,别处又 发 3几
现 “ 十几岁” 的情 况 ,只 能归 结为作者 的随意性 导致 。 三 阿 拉伯数字 国际通用 ,不会妨 碍交 流 ,键 盘上 又可 以直 接 敲入 , 比汉字 的一 、二 、三等 写起 来更方 便 ,所 以网络 文 学 中与数字有关的表达 中会 出现 大量阿拉伯数字 。

中转换有24 ,代表 性较强 。与 同期相近题材 的传统文 学 6处
码 转换 的英文单词反过来 能协助汉语词语组合成汉语基本 句法结构 .
关键词: 语码转换;网络小说;转换特点
中图分 类号 : 4 H0 文献标识码: 文章 编号: 0 88 1(060 .0 1 3 A 10 .8 42 0 )20 9 - 0
语码 转换 ( d wi hn ,下作C )指讲 话者在 同 Co eS t ig c S

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的语码转换 . 对二语或外语教学环境 中的语码转换则研 究甚少 . 而双语教学(inulec i ) bl ga t hn 中的语码转换研 i a g 究还几乎无人涉足。 然而 . 语码转换又是反映双语教学阶
转换是句 内转换 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前半句是一种语 言 。反 问句 就转到 另一种语 言 ,如 “ ’ a i a , I S c dy t n e
语境 . 又能让听话人一下就能听辨这个流行词而 明白其
意。 从听话人的回答来看 。 他不仅听懂 了。 而且还巧妙地 重复 了一次 , 用得恰到好处 。 由此可见 , 这样的转换是清
snetl wt i ) et i i h g 。词 内转换指的是在一个单词 内使 na s c n
用两种语言 。 这类转换多发生在两种语言都是拼音 文字
(hnt ri ) p oe c in 的双语交际 中, sop 。 iw tg 如 h pa 说话人从前
英交际情景中。 发话人从英语转到汉语。 既符合当时的
欧 卫 红
(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编 辑部 , 庆 40 6 ) 重 重 0 0 7
摘 要 : 日常 双 语 会 话 交 际 中, 码 转换 的 频 率 、 在 语 目的语 使 用 的准 确 性 和 流 畅 度 等 , 直 接 影 响 交 际 目 的 的 实 会 现。 因此 , 双语 教 学 中 。 在 语码 转换 也 是 重 要 的研 究元 素 。 我 国, 在 汉英 双 语 教 学 方 兴 未 艾 , 究 汉英 双 语 教 学 中的 语 研 码 转换 , 别 是通 过 具 体 教 学 案 例 的 分 析 , 识 其 特 点 、 特 认 规律 和 效 果 , 助 于 客观 认 识 我 国现 阶 段 汉 英 双 语 教 学 现 有

Y我国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分析_苏君

Y我国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分析_苏君

disabled(残废),而说physical challenge people(身体受到挑战的人);一个人得了精神病,不直接说mad(疯子),而是说a little confused(有点反常,神志迷乱)。

这些无疑都符合Leech 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原则,即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3、称谓委婉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女权运动如火如荼,很多女性称谓委婉语应运而生。

为了反对性别歧视,尊重女性,呼吁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的地位,进而保全女性的正面面子,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中性意义的用词。

如用chairperson代替chairman,用statesperson代替statesman,用congressperson 代替congressman等等。

“person”这个词就已具有了中性意义。

4、在教育领域当今社会中,受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偏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智商,更多的是从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就是他们的面子。

相应的对学生在学校所犯的错误用尽量比较宽容的言辞来描述,如:描述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说underachievers(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或below average students(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或poor students(贫困学生);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用a student who can do better with help(能够通过别人的帮助做得更好的学生),而不说slow students(反应慢的学生);而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可以这样表达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need help in learning(指望别人替自己做作业;在学习上依赖别人帮助的学生);对于说谎的学生,为了顾全其面子,可以说have difficult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maginary and factual information(无法分辨想象中和现实中的信息),而避免直接说这个学生tell lies(说谎)等等。

商务话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商务话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的今天, 各 国之 间的商务交流越 来越频繁 。汉英语码转换是促进商务交流 的一种有效语言交际策略。基 于语码转换 的内涵, 分析商务话语 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产生的动 因及特点, 阐述 商务话语 中汉英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 词 : 商务话 语 ; 语 码 转换 ; 动因; 语 用功 能
方式和行 为准则 。比如 , 在商务交 流 中, 中英 双方谈 到 了对 方社会文化 中比较禁忌 的话题 , 就可利用语码转换 委婉地表达 出来 , 避免交谈 中出现尴尬局面 。 其次 , 语码转换 以语言现实 为准。 中英商务话语各 自遵从母语 的表达 习惯 , 在汉英语 码转换 中 , 语码转 换 以语 码的转换 外贸易蓬勃发展, 良好的商务外语交际能力成为衡量人 要遵从语言现实 的语法 习惯 和用语 习惯 , 从一种语言切换 到另一种语 言或语 才的重要标准 , 语码转换也逐渐成为商务话语 中的常见 作为一项交 际策 略 , 现象。任何一种语言及其语言变体 , 都 可视 为独立 的语 言变体 , 以获得他们各 自的交 际 目的。 码, 以经常使用 到的汉语 、 英语为例 , 这两种不 同语码之 再次, 以谈 话双 方 的心理为准 。在商务 往来 中 , 谈 间的转换 , 就经常在商务交流 中出现 和使用 。汉英语码 话双方 的语言表达和心理都会受对 方影响 , 如果要得到 转换可 以被认 为话语 的 陈述 者把汉 语句 子 的结构 当作 对方 心理上 的认 可和赞 同 , 就要合 理利用源码 转换 , 让 谈话 的基本语 言 , 然后在 中间穿插个别 英语单词 、 英语 对方从心理上 能够接受 自己所 表达的意思 , 促进交流成 短语或者从 句的一 种陈述 现象或说话方式 。例如 : 功 。比如 , 针对性格爽朗的谈 判人员 , 可用礼貌 的、 直接 A: 这 次的 活动 你 准 备 了几 个 方 案 ? 的谈话方式 , 针对性格较为 内向 , 少言寡语 , 重视行动 的 B: 准备 了两个 ,p l a n A和 p l a n B, 等我 写好 了, 会 打 谈判人员 , 可用 委婉的谈 话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迎合对

社会语言学英汉语码转换分析【论文】

社会语言学英汉语码转换分析【论文】

社会语言学英汉语码转换分析一、引言语码是不同种类的语言或者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变体的总称。

语码转换,又叫语码选择,是在双语体制中,为了适应不同交际对象转换使用不同语码的现象。

[1]在社会语言学文献里,语码或代码(code)一般作为一个中性词语,指称语言或语言变体。

它强调的是语言系统作为一个抽象的代码由负载意义的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在不同的文体、语域甚至不同的社会群组中有不同的体现。

[2]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进行语码转换研究揭示了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和语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总结出一些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动机。

[3]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际手段层出不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

网络技术的协助和驱动使得处于“身体缺场”境况下的人们同样可以在“虚拟世界”进行会话。

网络语言是传播网络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影响着社会。

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记录和折射出网络文化发展的轨迹。

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也呈现了新的特点。

目前,有关语码转换各种功能体现模式,即语码转换的在哪些方面体现哪些功能的系统论述还屈指可数。

作为一种独特的、非传统的语言形式,研究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将会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提供很好的材料。

二、理论依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许多学者已经从社会、句法、会话分析、心理以及语用的角度对双语者的语码转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

RonaldWardhaugh将语码解释为“一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

[4]既可用来指某一种语言,又可以指某种方言、文体语言,甚至可以指洋泾浜语和人们为了保密起见私下里设置的密码语言。

他指出交际的参与者、场景、话题是制约“语码转换”的基本因素。

在具体的语境及具体的语码转换中,通常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只有一个,其他的为次要因素。

(一)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理论Blom&Gumperz发现,人们在语言选择上有时并不一定符合当时语境的常规要求,这种偏听偏离引起听话者对另一种语境的联想,是一种隐喻式(Metaphorical)语码转换。

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英汉语码转换

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英汉语码转换

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英汉语码转换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 由一种语言或变体变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英汉语码转换的情形,并探讨其教学功能。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英汉语码转换,是在综合考虑外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性的前提下作出的语言选择。

本文从外语教学理论入手,分析英语课堂教师使用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并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其教学功能。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时适度地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可以降低语言输入难度,弥补英汉语言差异,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师生关系,调节课堂气氛,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1 教师英汉语码转换情形分析我们分析英语课堂教师有意识地使用英汉语码转换进行英语教学的情形,但是不包括教师英语水平有限,只好借助于汉语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情况。

1.1 当意欲降低语言的输入难度时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认为,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学习者掌握语言是理解了输入的结果,只有可理解的输入才能被学习者吸收和内化(Krashen 1985)。

Krashen 提出了“i+1” 的概念,也就是说,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水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内容可以被学生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具有挑战性。

如果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用英语输入的信息远远高出学生可接受的水平,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

为了降低语言的输入难度,教师除了选用较为简单的英语词语和句型外,还应适当地穿插汉语。

1.2 当意欲弥补英汉语言差异时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由于语言思维习惯和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时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种语言中,那么当两种语言发生接触时,教师常会借助语码转换清晰地比较两种思想和概念。

有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类似概念的词语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大多数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翻译一个具体句子时,首先必须解决句子结构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将汉语原文的句子结构不加改变或稍加改变就移植到英译文中去,是完全可能的;但在不少的情况下,则必须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

例如原文的句子很长或由于其他原因,译成英语时就须把它拆开,译成几个句子。

如原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但其间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或由于英语本身的原因,又须将它们译为一句。

此外,如为了句子的连贯,为了强调或不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为了传达原文句子的语气,或是由于汉语句子比较特殊(如汉语多无主语句),或是由于英语本身的特点(如被动结构较多)等等,我们都必须改变原文的结构。

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列举如下。

一、拆句将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称为拆句翻译法。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般舱中,呜呜的响。

(鲁迅《故乡》)It was late winter. As we drew near my former home the day became overcast and a cold wind blew into the cabin of our boat.2、中国两国是近邻,只隔一衣带水,我们两国的关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China and Japan are close neighbours separated by just a strip of water .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3、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我的修养原则》)Keep fit, lead a reasonable and regular life. This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personal training.二、合句将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合并译为一句,称为合句翻译法。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
李海燕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语码转换是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异共同作用的一种语言现象结果,语码转换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一直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步的拓展到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

在我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推动了语码转换的发展进程。

该文通过对语码转换的了解及介绍,简单的对语法转换的句法变异进行阐述以及对语码转换的认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总页数】2页(P270-271)
【作者】李海燕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三亚5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大学校园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和结构特征 [J], 郑美霞
2.大学校园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和结构特征 [J], 郑美霞
3.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 [J], 李海燕
4.基于语料库语码转换在汉英翻译认知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J], 王卉
5.基于依存树库的汉英语码转换中形容词的句法差异研究 [J], 王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

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

1862018年06期总第394期ENGLISH ON CAMPUS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文/龙人燕【摘要】语码转换是语言发展变异的必然产物。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已经逐渐从语言学领域发展到了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

其研究内容从单一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的对语码转换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句法和认知的双重视角出发,探讨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以求更好的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句法变异;转码消耗;非对称性【作者简介】龙人燕,新余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转码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 编号YY1549)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码转化是社会发展和语言变异共同作用的一种语言现象结果,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自己下做好两种语言的语码转换研究工作,对于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语码转换的基本定义所谓的语码转换通俗意义上来说是指一个书面文本中或某一次对话中,交通使用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这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跨文化表现,在当前社会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随着文化的发挥和进步,语码转换逐渐演变成一个专业的语码学。

语码学的定义比较广,目前,人们比较认同的是著名语码学家迈尔斯·斯科顿提出的“在一次会话沟通中,两种语言者或者是多种语言者在以一种语言变体为主体的基础上,加入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变体;转变的方式不局限于规模大小、句子、从句或者词组等都能任意形成语码进行转化,即使是单个的词也可以组成语码转换。

”本文所研究的汉英语码转换是以英语和汉语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句内转换,相关专家将这种转换方式称之为“语码混合”或是“语码转化”。

语码转换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时,相关专家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句内语码转换上,并尝试结合多种语言,寻找适合所有语言的语码转换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分析实际语料验证波普拉克的“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以及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可探讨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

研究得出“, 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提出了更为合适的分析框架,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关键词:汉英语码转换; 句法特点; 结构限制; 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主体语言构造模式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aints of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Abstract: This paper test s Poplack’s Free Morpheme Constraint and Equivalence Constraint and Myers - Scotton’s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 s of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 The result is that the latter provides a more adequate analytic structure, and is more universal and persuasive.Key words : Chinese/ English code switching ; syntactic categorie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Free Morpheme Constraint; Equivalence Constraint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语码转换是指一次对话或书面文本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交替使用,它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著名的语码学家迈尔斯·斯科顿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会话中,双语者或多语者在主体语言变体中嵌入另一种(或几种) 语言变体;转换不拘规模,不仅词组、从句或句子可以组成语码转换,单个的词也可以形成语码转换[1] [2]。

本文的“汉英语码转换”就是指在汉语中嵌入英语单个的词或词组的句内转换。

有的研究人员把这种嵌入现象称为“语码混合”[3][4] ,更多学者则趋向于用“语码转换”来涵盖句际转换和句内转换[5] 。

在我国,术语“语码转换”使用频率较高[6],而且“语码混合”带有贬意[7] ,故本文也采用“语码转换”这种用法。

20 世纪70 年代,语言学家们把研究视角转到句内语码转换的结构分析上来,试图找出具有普遍性的、能够适用于所有语言句内语码转换的限制规则。

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有波普拉克的“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8][9]和迈尔斯·斯科顿的“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10]。

后来许多研究人员沿用她们的理论对自己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解释。

但几乎所有的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印欧语系语言的语码转换,如:英语- 法语、英语- 西班牙语的语码转换等等,对属于不同语系的汉英语码转换则很少有涉猎。

本文试图作一尝试, 过验证波普拉克和斯科顿的理论,从而对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和结构限制作一分析和描述。

本文的语料主要是书面语料。

笔者通过摘录和录音等方式从报刊、杂志、网络中搜集了大量的书面语料和部分来自大学校园和电视的口语语料。

作者以国内最有影响的两份官方报纸《新华日报》《人民日报》, 两份娱乐报纸:《上海壹周》《上海申报》,时尚杂志:《健康与美容》《How 好》等,国内最有影响的三大网络:搜弧、新浪与网易为语料源,尽量覆盖全面以求有说服力。

目前,汉语中夹着英语的这种现象不仅是在娱乐性报刊、杂志上有,就是在官方的报刊中也频繁出现。

口语语料是作者读研期间从校园搜集到的。

目前在中国,汉英双语者相对于整个人口来说为数甚少。

在校园里,主要是英语老师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喜欢在他们话语中夹着英语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

语料主要来自于作者和同学、学生之间的对话。

一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特点经过观察,作者发现媒体中汉英语码转换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主题:计算机、商业、时尚、生活方式和娱乐。

从2004 年3 月到6 月,作者从上面四份报纸搜集这五个话题的语料。

来自三大网络的语料集中在以下网页新闻(不包括链接的文章) :搜弧网的“IT”“汽车”“娱乐”,新浪网的“娱乐”“科技”“生活”和网易的“科技”“娱乐”“商业”。

通过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统计和整理,作者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既有句间转换也有句内转换,但句间转换只占2. 1 % , 句内转换占97. 7 %,和黄国文[11] 的研究结果相似。

这说明汉英语码转换以句内转换为主,其中以名词(词组) 转换频率最高。

英语形容词和动词主要以单个的词嵌入为主,词组很少。

英语介词主要是“vs”的广泛使用。

下表中列出了不同词类转换频率的比例,总共有2605 句句内转换,由于参与转换的名词词组比例较大,而形容词组和动词词组较少,故未单独列出。

表中数据显示出名词是汉英语码转换中转换最频繁的词类,这和其它的双语语境相似,如波普拉克对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分析也是同样的结果[12] 。

列普斯基[13] 解释了大量名词参与语码转换的原因:名词为双语者提供了现成的词,这种词在本国语中往往找不到,或者无论什么原因,用一种语言表达起来更合适。

葛劳斯金[14]259 - 275强调在汉英语码转换和其他的双语情形中,名词比动词更频繁地转换。

这个结论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

但是表中也显示出与以前的研究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根据Chan[15]191 - 216 ,名词和动词代表了汉英语码转换中参与转换的最频繁的两种词类。

而表中列出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形容词(组)的频率仅次于单个名词和名词词组,原因可能是因为语料中形容词(组)“high”“happy”“in”“out”“made of ⋯”频繁出现。

请看例句:(1) 最近有个朋友把MSN 的名字改了叫“搞个Party ,Happy 一下”。

(上海壹周6/23/ 2004 D6)(2) 我们因为钓到一条小鱼而一起happy 的情景,想想不也很beautiful 么?(3) 迪厅摇滚HIGH 曲让你旋。

(搜狐网页Sohu. com)如今“, high”“happy”频繁地出现在受过教育的人的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

如:“今天真high !”“我们去happy happy 吧?”“你今天ha(ppy) 不happy ?”等等。

表中还表明介词比动词转换频率高,这是因为“vs”在媒体中被非常广泛地使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嵌入的单个的词大部分为开放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除了介词“vs”以外,封闭类如连词、限定词、情态动词等在语料中没有发现。

随着新思想新发明的出现,新的词项会不断加入,嵌入的开放类词通常是那些嵌入语语言社团或文化特有的术语和概念,或在主体语言汉语中缺乏表达某一概念的词,而在英语中表达完全等同的概念的词则可以信手拈来。

而封闭词类在每种语言里都有,在说话或书写过程中可随时从主体语言里获得。

二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限制1. 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桑可夫和波普拉克首次尝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句内语码转换的规则。

通过对纽约市波多黎各人西班牙语和英语语码转换的分析,他们提出了两种他们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限制: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

对等限制是语码转换研究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语码转换趋向发生在语篇中L1 和L2 交界的地方,且不违背参与转换的任一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也就是说语码转换发生在参与转换的两种语言表层结构相似的地方。

根据这个限制,在一种语言规则生成出来的成分的地方,而这种规则并非另一种语言所拥有时,禁止产生语码转换。

该理论进一步阐述道:语序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不会发生语码转换,根据这种说法,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因为两者都属于(S) VO 语言。

让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来验证一下对等限制理论是否适合汉英语码转换。

(4) 现在大家都是partner ,关系就简单多了,工作很开心。

(上海壹周3/ 10/ 04 D4)(5) 大家都有同样的idea ,认为有些人能做special friend , 有些人只能是common friend。

(6) 而couple 们呢,仿佛像涂了强力胶一般,分也分不开。

(上海壹周2/ 11/ 04 f11)(7) Maggie Q 要sexy 更要strong ,不瓶”的前面修饰它, 而在英语中,名词被定语从句、过去分词短语修饰时总是前置,如果转换成:“她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Made in Hong Kong”这明显不符合汉语的习惯。

例(13) 同样展示了汉英不同的语序习惯, 语码转换同样遵循汉语的句法结构。

上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通过对词形变化、词的语法作用、词序的分析,汉英语码转换中嵌入的英语词(组) 基本都遵循着汉语的语法结构,而违背了英语的语法结构,这说明“对等限制”理论不适用于汉英语码转换,虽然有的情况下转换部分有可能同时符合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

自由语素限制理论是说转换不可能发生在粘着词素和词根之间,除非后者已经在音系上完全融入粘着词素所属的语言。

这个限制不允许发生在来自于两种不同语言的词素形成的词中。

波普拉克认为,自由词素是指可以单独成词的语素或词,粘着词素是指不能单独成词的,主要用做词缀。

这个限制理论不能解释汉英语码转换模式,它适用于解释和英语一样同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之间的转换。

首先,根据语料,插入汉语的英语单词全部为词根词——自由词素,没有粘着词素,因而不需要和汉语组成什么新词。

再者,如前所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别很大,英语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屈折语,而汉语则相反,缺乏词形变化,属于孤立语。

汉语中的“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具有不同的语义范畴,前者是指那些能独立成句的语素,如“好”“来”“看”等,后者则是指那些不能独立成句的,如“日”“民”“衣”等[17] 。

综上分析,波普拉克的两个限制理论不能解释跨语系的汉英语码转换,也许是因为它是建立在结构相似的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转换之上,因而不具有普遍性,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汉英语码转换中,转换主要出现在不违反主体语言——汉语的句法结构完整的地方,即嵌入的英语名词(组) 、动词、形容词等大都遵循汉语的句法结构,而并没有同时遵循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2. 主体语言构造模式主体语言构造模式理论是斯科顿在1993 年提出的。

根据双语相互作用过程中每种语言的功能,她预测了可接受的句内语码转换的框架。

这个理论分辨出句内转换中两种关键性的对立成分:主体语言与嵌入语言、实义语素与系统语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