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强化“三主”意识和实施“三全”育人,从而阐明了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市场经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基石和重要内容。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高等学校,极需要在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科研,不断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市场经济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巨大活
力的时候,也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适应新的条件,这就是主动地而不能被动地、积极地而不能消极地、灵活地而不能机械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卓有成效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二是塑造理想人格,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渴求的、社会主义大学造就的不是“金钱奴隶”、“经济动物”或单纯的“商品人格”,而是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三是利用高文化密集的独具优势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职能,不断减少和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属于支流、却不可低估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及由此带来的容易诱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只问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诸如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等多方面的能动作用,具体有三:其一,精神凝聚的动员作用。人要有一点精神,首要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生力军,而且通过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现已开始成为崭露头角的方面军。爱国主义教育能将大学生最广泛地动员起来,达成共识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储才蓄能,早做贡献,多做贡献。其二,价值整合的激励作用。遵循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人的经济。个人的价值只能在集体、社会事业中求得最大限度的实现。所以,价值取向可以多样化,价值导向必须一元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校正他们可能产生的心理失衡、行为失范、认识偏差和离心倾向.并从一些方面防止社会上部分人把市场观念简单化和庸俗化,进而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三,育人铸魂的保证作用。本质上是高文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公民和人才。爱国主义是宪法规定的神圣义务,是重大的政治原则,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第一生产力”的潜载体,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21世纪中国的面貌。大学阶段是他们职前的最后的系统准备和思想、观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理应成为抵御和战胜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抗击和粉碎各种“西化”、“分化”图谋的坚固堡垒。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有强大的说服力、穿透力和战斗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和“一霸多极”的国际政治格局,既使风华正茂、爱国心切而又涉世未深的中国大学生增加了急于成才的助力和压力,也使一些人产生了困惑和迷惘;既为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魅力和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二、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先导是强化三个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强化“三主”意识,即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意识,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意识,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高校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前提。强化这一意识,符合大学生的现状,有着显而易见的针对性和虑远思深的前瞻性。我国大学生,爱国的占绝大多数,看不到这个主流是错误的。与此同时,少数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有所淡化和弱化;个别同学爱国热情可嘉,但又过于偏激,实则过犹不及,事与愿违。看不到这些问题也是有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这“精神”,首指爱国主义精神;这“人”,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强化这一意识,能促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始于低重心,达到高标准,从而分清主次,抓住要害;减少“杂音”、“噪音”,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大学生明白,国民爱国,天经地义;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发展中国;我们的爱国主义不等于民族主义,更不是狭隘民族主义。总之,将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定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乃至高校的整体工作真正到位。
搞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也在教师。教师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强化他们的主力军意识,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决定因素。强化这一意识,高校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教师的爱国,集中反映在热爱教育、热爱学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什么分外之事或额外负担,而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和神圣天职;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专门任务,而且是所有各科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问题上,只有“怎么样”的不同,没有“要不要”的区别;都有“能搞好”的优势,没有“不能搞”的例外。学校无副课,也无不承担爱国主义教育责任的教师,每位教师都是主力军中光荣的一员。强化这一意识,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国主义教育,不会冲击和干扰教学进度,只会优化和提高教学质量。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和红线,课堂教学则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强化这一意识,使主渠道保持通畅,渐次拓宽,逐步加深,要注重联系实际。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三全育人”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最后要实施“三全”育人,这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指高校的全体工作人员——教师、干部和职工,要“三军”一条心,搞好“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实际上,高校全员皆“教员”,人人都是施教又“示教”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义务和权利。其中除教师要当好主力军外,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为广大学生做出榜样,体现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要组织、协调、协助主力军,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部分人要通过作报告、办讲座或兼课的方式,直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工,主要是后勤职工,要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本色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不说“忌语”,重诺践诺,使学生随时随地都有一种“校园如家园”之感。
全程育人,总起来讲,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高校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即分成三个阶段,把握四个环节。从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都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精心安排,贯穿始终,并通过循环往复,讲究常搞常新,使学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对象而言,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对低年级新生为“定向教育”,出发点是用爱国主义教育,耐心帮助他们巩固专业思想,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