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概论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5空10分)

课上笔记,主要集中在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和中国马克思史学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

1.二重证据法

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研究院讲课时,正式提出的历史研究新方法。即把文献分析和考古证据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用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首先,王国维明确体现了近代学者自觉的科学精神和对学术体系性的要求,肯定近代学术方法的发展方向,其次,二重证据法适应了20世纪初以后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的形势,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者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再次,它为研究者提供了综合运用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献的成功范例,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扩展了史料的范围,揭示了新材料的发现对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价值。

2.历史

广义的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生活史。历史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人们不能从某种主观愿望出发使历史重演或凭主观意志将其任意改铸,但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着一种延伸的过程,历史有它独特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规律,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而发展,人们可以认识历史、描述历史、诠释历史、探究历史。狭义的历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人类社会的历史的记录和研究。前者含义是客观的,后者含义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因为在撰写历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记录者、描述者的思想观念渗透其中,会表现出某种主观性。

3.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历史学的任务是描述历史和揭示规律,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历史规律。历史学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和史学辅助学科及史学分支学科等部分。理论部分是对历史、历史学的理论思考,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理论,主体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等。史学结构中各部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僵化不变的,它们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发展。

4.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系统的理论认识,它是历史本体论的核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历史观是在史学实践和历史教育、历史学习、社会实践及其体验反思中形成的。由于历史观是一种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历史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此历史观具有多样性。历史观作用在于可以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导向性的方法,决定历史研究的方向和能否揭示历史的真相。

5.五朵金花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中国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讨论面广、时间长、影响重大的五

个问题被誉为史学研究的“五朵金花”。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史分期、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汉民族的形成。“五朵金花”问题的讨论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并承担了相应的使命,但它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五朵金花”为标志的对各种历史问题的讨论,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确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历史实际进行的研究讨论,重视史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

6.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人类为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必须积累生产经验和知识,继承前人积累的生产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生产力,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形式及其演变起着支配作用。生产力的特点在于,第一,生产力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中发挥作用。第二,生产力不仅仅指生产工具的改进,或生产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劳动者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革新。第三,制度也是生产力。

7.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要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和活动的分工与交换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和费用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8.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分工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消费关系、所有制关系,这些生产关系共同你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是经济范畴的结构,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宗教、法律等的制度和机构,以及社会意识形态诸如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也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法律设施。思想上层建筑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也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实践中的人是社会形态的中心。马克思、恩格斯有时为了突出社会形态的经济方面的特征,也称为社会经济形态或经济的社会形态,有时还称之为生产方式。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终极原因,仍然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三、简答题(4题40分)

1.广义的历史(自然史、人类史、两者关系)

广义的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