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880f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d.pn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数字新媒体空间所带来的媒介赋权,使得身为趣缘群体的青年亚文化群体有了新的文化实践活动空间。
以《红楼梦》在B站上大量的同人二创视频为例,可以看出年轻一代“红迷”基于原著与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特有的互联网思维方式,通过新的赛博空间,对《红楼梦》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并且拓展了以往作为严肃主流文化的“红学”研究的内涵与边界,不失为数字新媒体时代一种另类化的“红学”探索实践。
二创视频指的是“以网络与视频网站为媒介,借助搜索引擎、超链接、网络传输等技术,以他人作品为素材、其他网络资源作为数据库,在彼此关联的数据中进行迁徙,调取适合自己的视频素材,在自己所属的趣缘群体中进行二次交互传播。
同人二创视频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视频、影视素材故事化再剪辑视频、广播剧素材混剪等。
其中特点最鲜明的便是影视素材故事化再剪辑视频”。
87版《红楼梦》便成为《红楼梦》二创视频中最受欢迎也最广为使用的视频剪辑素材。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种解说视频,例如视频播放量已经破千万的UP主“木鱼水心”所制作讲解的“《红楼梦》全集”;各种“安利向”视频,如“十二金钗”混剪、“《红楼梦》高虐群像”混剪、“《红楼梦》台词”混剪等等;还有结合原著,对电视剧进行细致入微的服化道品评视频等等。
而近年来《红楼梦》二创视频中,最为火爆的当属鬼畜视频。
“鬼畜”是日文直译词汇,鬼畜视频指的是B站UP主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对素材进行解构与颠覆,并对其赋予新的意义。
鬼畜视频因具有另类审美趣味,不同于传统影像视频的文本特征,受到B站用户的喜爱。
它将严肃正经话题解构,之后再创作,从而达到了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强化焦点、讽刺社会的作用。
近几年,鬼畜视频以其独特的喜剧感于创造性从亚文化的小众圈突围,走入了大众视野。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ad06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c.png)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3cd39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d.png)
安庆一中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
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
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
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
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
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
”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
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
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6202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f.png)
海淀区高一年级练习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
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
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
“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
“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
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
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
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取材于官锐园、赵晶等的相关文字)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情和共情都涉及面对他人处境时的情绪感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75bd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9.png)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720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a.png)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9f0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7d.png)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期末考试试题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22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476018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1.png)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如海死后是否有巨额家产留给林黛玉,自清代便是人们探讨的话题。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中首提此说:“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
”论者坚持认为林如海留下巨额遗产并流入贾府,依据主要有三:一是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曰“再”说明有“初”,当初可发的三二百万之财只能来源于林如海遗产。
二是第二十五回王熙凤指着贾宝玉向林黛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三是巡盐御史属肥缺,一定会积揽下大笔私财。
其实,“再”有“如果”义,是常见义项,贾琏此语中完全可解释为“如果”,并不意味着有发过三二百万财的初次情况。
王熙凤说贾宝玉在人物、门第、根基、家私方面能配得上林黛玉,这是婚配方面的常见提法,并不说明林黛玉也有大笔家私,特别是此处是说贾宝玉能配得上林黛玉,并未提林黛玉能配得上贾宝玉,“配得上”是单向度的,贾宝玉一定比林黛玉更好或不比其差,并不能反过来说明林黛玉不比贾宝玉差,就如第二十九回贾母所说贾宝玉的对象标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种情况自然也属于贾宝玉能“配得上”对方。
至于认为林如海有巨额遗产,并且林黛玉可以继承至少一部分,从生活逻辑上是成立的——林如海即便从书中所写看,也不会是穷官,林家无论是户绝而林黛玉继承家产,还是按惯例从宗族立祀而为林黛玉预留嫁妆,林黛玉都会有一笔财产。
但关键问题是如果写到了林家财产并由林黛玉继承,对小说情节特别是宝黛爱情、对林黛玉形象是有益还是有害?也就是说,艺术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是否需要这样写?林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状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寄人篱下,二是孤高脱俗。
两者是互相依存的,这又直接影响到其性格心理及命运结局。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b41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5.png)
徐汇中学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长:120分钟分数:11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
(杜牧《___________》)(2)奉之弥繁,_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3)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认为秦国以外的诸侯国如果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国必将寝食难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朱在上次考试中成绩不甚理想,心情十分低落。
请问以下哪句古诗适合作为安慰他的话?( )(2分)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以下人物与判词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林黛玉B.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薛蟠C.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薛宝钗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3-6题。
(11分)媒介素养教育①媒介素养教育被视为保护人民免受媒介“负面”影响的一种方式。
媒介素养教育是管理者为民众准备的救生圈...。
在电子数码海洋中,管理者要想对“海盗”和黑客加以管理,几乎是异想天开。
而更为可行的路径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获得足够的知识,从而能对自己的媒介消费行为做出明智的选择。
②硬件和软件公司也非常关注媒介素养教育。
然而他们的观点是如果你不买他们的产品,比如说新一代的手机数字电视、数码收音机、宽带连接产品等等,那你不仅仅是懒或穷,你还是个落伍的文盲。
在他们眼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将购买行为变成一种社会义务。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07d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b.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喘吁吁(xū)恍若隔世(wǎng)琳琅满目(láng)B. 畸形病态(jī)妩媚多姿(wǔ)震耳欲聋(lóng)C. 毛骨悚然(sǒng)欣喜若狂(ruò)惊心动魄(pò)D. 崇山峻岭(jùn)雕梁画栋(diāo)雪中送炭(t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演讲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演讲水平,也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
B.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不仅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C. 他的文章虽然语言优美,但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环保的替代品。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它以宋江为主人公,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它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为主人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传奇。
5.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B.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D.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d913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5.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欢离合(liè)B. 畸形(jī xíng)C. 惊涛骇浪(hài làng)D. 情不自禁(j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C. 他不但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 由于连续的降雨,导致道路积水严重,交通受到了严重影响。
3. 下列词语中,与“叹为观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无与伦比B. 举世闻名C. 无比惊叹D. 令人称奇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他的故事像小说一样精彩。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6.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开阔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 下列成语中,与“对症下药”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 南辕北辙B. 画蛇添足C. 本末倒置D. 贻笑大方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最巧妙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仿佛在向人间洒下清辉。
B. 那朵花,像个小姑娘的脸颊,红扑扑的。
C.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脚下的村庄。
D. 小明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悦耳。
9.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B. 成绩优异,是因为她勤奋好学。
C. 因为她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
D. 她之所以成绩优异,是因为勤奋好学。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ae26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a.png)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可打印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4d1825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0.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琢磨稳健悠然自得B. 妙手偶得毫厘之差恣意妄为C. 雕梁画栋娇羞做态前仆后继D. 纵横交错饱经风霜风马牛不相及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B. 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C.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绿杨”指的是绿色的柳树。
B.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尖尖角”指的是荷叶的边缘。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东篱”指的是篱笆的东边。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风雨声”指的是风雨的声音。
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他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D. 他笑得非常开心。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
C.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英雄传奇小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离骚》一文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怎样的父子之情?8. 《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9.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10. 《论语》一书中,孔子提出了哪些关于做人的原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
12. 简述《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精神品质。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726f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3.png)
高一年级七月份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前三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何会缤纷多彩?这是因为每种生物都有一套独特的生命密码,那就是基因图谱。
昔日人们以为,改变物种基因只能借由繁衍与演化两种方式。
但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一些科学家正在逐渐变身为“裁缝”,利用手中的“基因剪刀”改写生命密码。
科学家常把基因组比喻为“生命天书”,人们一直被这本神秘的“天书”所吸引。
这本“天书”将生命的基因编织成了万千篇章,掌握着生命的身体形态和遗传特性。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技术,可以修改这本“天书”,让人们翻开未知的篇章。
这项技术被称为基因编辑,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可以精确地剪切、删除、移动和粘贴基因的片段,修改某个特定的基因序列,为生物的未来做出微妙的改变,威力之强,令人震撼。
基因编辑,其实就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它与转基因技术一样,都是在改写生命密码,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然而,与转基因不同的是,基因编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因为当我们对某个物种进行基因编辑时,不会涉及其他物种的基因,基因编辑因此更加安全可靠,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在合成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基因编辑和转基因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则更加引人瞩目,它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治疗遗传病,还是治疗其他疾病,基因编辑都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不断地开发出各种神奇的“基因剪刀”。
其中,沙尔庞捷和道德纳于2011年发现了CRISPR—Cas的分子机制,这一机制是一把备受瞩目的“基因剪刀”,如今在基因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让人惊讶的是,CRISPR—Cas并非她们发明出来的,而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漫长岁月中的“古董”,某些细菌在数亿年的进化中早已熟练地使用着这把剪刀。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786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1.png)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3.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
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
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
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
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
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
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
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
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
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
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d91ab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b.png)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①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
在这项伟大工程面前,文学没有缺席,也不能缺席。
如何完成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乡村书写,也即如何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②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乡土中国书写依然是新鲜的。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文字下乡”的问题时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显然,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字不仅早已下乡,城乡差距正在努力缩小,乡土中国正阔步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文字下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从历史的视野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可谓是“文学下乡”的问题。
③如何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文学就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作家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原点,也是考察乡土中国的晴雨表。
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之一。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曾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我们的“精神高地”,但他们的经济生活也曾长期处于“洼地”。
如何描写和叙述这个反差,分析它的历史原因、过程和结果,准确阐述今昔、世代之间的发展背景、进程和方向,探析解决不平衡发展的路径,以及新乡村的历史性巨变,正是文学需要着力开掘的地方。
④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肌体上的一个痼疾,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世界现象,不仅发展中国家深陷其中,发达国家也难以规避。
如何摆脱贫困?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中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e1a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f.png)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7a1a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f.png)
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计划开展“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分享交流会,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分享会前,你们小组对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相关信息进行了搜索,你负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随后在分享会上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敦煌石窟遗存着一千年间的历代壁画,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尤其是建筑和山水环境常用作经变画和各种故事画的背景。
敦煌壁画中反映的古代建筑与园林形象在历史中累积出不言之美,映射着人类礼仪制度、审美意趣等传统。
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如皇宫祠堂、寺观塔庙、衙署庭院,亭台园林等。
可惜漫长的历史既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的记载推演、在遗址上复原。
所幸在敦煌石窟中,保留着从公元4至14世纪的壁画图像,千年时光通过建筑画卷唤醒我们封存的记忆,填补中国建筑艺术史研究的诸多空白,真实大美且意义深远。
敦煌壁画作为中华民族记忆与文化的载体,饱含深邃的内涵:中华文明的礼仪、智慧、审美等,以空间营造为缩影,跃然壁上。
1.在整理材料时,你发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为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你选出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A.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B.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C.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a309d96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b.png)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chú)B. 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峥嵘(zhēng róng)箴言(zhēn yán)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峥嵘(zhēng róng)踌躇(chóu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秀。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C. 《西游记》是清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5. 下列诗句中,属于抒情诗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漪.(yī)沦百舸.(gě)罗绮.(qí)约车百乘.(chéng)B.饿莩.(piǎo)沟壑.(hè)冠.(guàn)者鸡豚狗彘.(zhì)C.昳.(yì)丽倾圮.(yí)强.(qiǎng)谏接踵.(zhǒng)而泣D.饥馑.(jǐn)铿.(kōng)尔缒.(zhuì)城恃.(shì)辇而行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崎岖窠臼废墟暄响B.骄美宁谧魅惑怨诉C.隐秘雾霭斑斓攀缘D.悲泣憩息贵冠振惊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而自谢.曰(道歉)一年一度秋风劲.(刚劲有力)B.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C.肆.其西封(扩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时时而间.进(间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4.下列作家、国籍(或朝代)、作品分类错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现代——《女神》舒婷——当代——《致橡树》B.闻一多——现代——《红烛》普希金——俄国——《叶甫盖尼·奥涅金》C.狄金森——美国——《篱笆那边》裴多菲——匈牙利——《我愿意是急流》D.左丘明——战国——《左传》孟子——春秋——《论语》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
A. 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温婉靓丽的姑娘。
B. 迈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 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D. 迈过一个丁香一样的温婉靓丽的姑娘。
6.找出下列诗句中表达有问题的句子:A.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B.那座滑梯的栏杆太低了/常常跌下家长的心。
C.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D.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亮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部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曲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能见到它的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
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
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的“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7.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A.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B.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C.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能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8.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什么,找出解释不准确的项()A.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的了解和喜爱B.对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的了解和喜欢C.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一点必须引起作者和读者的重视D.对故事后面的情趣及表现它的艺术本领的了解和喜好9.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这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诗里的故事,而是隐藏在故事后面的“情趣”。
对两首诗中“情趣”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两首诗都不着一色,白描无华,但人物、景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B.贾诗中有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C.崔诗中女主角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表现了她境遇和内心的孤寂D.贾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诗人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B.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C.第一流小说家是不大会讲故事,但所讲故事中又有诗的人D.“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其中的诗即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精深、完美之处三、(12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瑟而作舍:放下B.冠者..五六人冠者:戴着帽子的C.夫子喟然..叹曰喟然:长叹的样子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治理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六七人..既咸 B.童子C.为国..以礼 D.其言不让..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A.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 是故哂之.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因之.以饥馑C. 浴乎.沂D. 子路率尔而.对曰风乎.舞雩舍瑟而.作14.下列赏析文字有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对曾皙出场时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他放达、洒脱、自得的性格B.孔子“哂子路”以及对冉有、公西华述志的评论,都是以礼让为准则的C.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D.孔子以礼治国即“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只是在对四人述志后的评论中正面直接表达出来第II卷四、(13分)1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三片叶子梅绍静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让人们永远憧憬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1981年(1)诗的第一节中“骄傲”的含义是:(2)第二节中的“呼喊”表达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上名或下句(只选做两小题)(2分)(1)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
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Array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葱葱郁郁,苍苍翠翠,风拂雨洒,满眼只有绿在波动。
如流水碧涛,如翡翠铺天。
这便是夏中的树——充满着生命的动感与青春的蓬勃。
然而,如果你稍用一点心,便会发现棵棵浓绿之下片片残缺的枯黄——那是夏中落叶。
可是,有谁留意过这夏中落叶即使它在你身边轻曳盘旋,划着孤寂的弧线跌落,你大概也会毫不在意地把它当作一只金色的蝴蝶在嬉戏或者是向日葵的花瓣随风飘舞——因为,夏季中似乎只有生命的存在呀!云白天蓝,在所有年轻的岁月中,美好的日子就如同满树的绿叶,数也数不清,茂盛得让孩子们羡慕,葱郁得让少年自豪,年轻得让老人感叹。
于是,那些在无意与随意中抛洒的日了亦同夏中落叶一般不会珍惜,甚至连点缀青春的地位也没有。
再于是,日子一天一天随风落去,直至到了落黄遍地的季节,昂然与葱郁渐逝,生命的色彩被阳光晒得发黄变枯。
蓦然回首,在荒芜的来路只有“秋风舞黄叶”的惨淡。
有太多人叹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太多人吟着“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太多人暗羡“枯木逢春犹可发”,而黯然于“人无两度少年时”。
日子走过也就不会再回头,岁月逝去便没有重来的机会,明年的绿叶再也没有今年绿叶的丰韵,所以,为何不在你拥有葱郁时就把生命的绿叶珍藏好呢18.文中提到的“夏中落叶”,其蕴意是(不超过13个字)(2分)□□□□□□□□□□□□□19.从第4段结尾处“而黯然于‘人无两度少年时’”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是(不超过8个字)(2分)□□□□□□□□20.作者认为人们不曾留意这“夏日落叶”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2分)□□□□□□□□□□□□□□□□□□□□□□□□□□□□□□□□□□□21.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A.此文的标题为《落叶》B.不必在意夏中浓绿之下的片片枯黄C.夏中落叶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给大地带来缤纷的色彩D.时光易逝,切莫随意抛洒E.拥有葱郁时,当把生命的绿叶珍藏好六、22.仿照下面的诗句,选择新的写作对象,另写一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