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动脉粥样硬化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点
组成(%) 蛋白质 0.5~2
脂类
98~99
三酰甘油 80~95
磷脂
5~7
总胆固醇 1~4
游离胆固醇 1~2
胆固醇脂 3
apo组成(%)AⅠ
7
AⅡ
5
B100

B48
9
CⅠ
11
CⅡ
15
CⅢ
41
E
微量
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细胞
功能
转运外源TG及Ch
VLDL
LDL
0.951~1.006 1.006~1.063
总胆固醇水平减少1% 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
18
调脂治疗适用于
CHD的一级预防: (1)血脂明显增高者 (2)血脂虽中度增高但有其它危险
因素者 调脂治疗使CHD的发生率减少1/3
19
CHD的二级预防:
可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 率、延长存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尤其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 调脂 药越早应用越好。
1 4 2 肝、肠 逆向转运Ch
12
LDL
CM
VLDL
HDL
13
3.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名称
过多的脂蛋白 血脂的相对含量
TC TG TC/TG
Ⅰ 高乳糜微粒血症
CM
+ +++ <0.2
Ⅱa 高胆固醇血症
LDL
++~+++ 正常~+ >1.5
Ⅱb 高胆固醇和
高甘油三酯血症 LDL+VLDL ++ ++ 可变
-22% -27% 4-8% - 10-15% -27% -34% 4-8% -10-20% -32% -41% 4-8% -15-25% -37% -48% 4-8% -20-30% -42% - 55% 4-8% -25-35%
剂量增加1倍, 调脂疗效在原有基础上仅增加约6 %
Circulation, 2000;1012:7207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antiatherosclerotic drugs)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概述
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 要病理学基础。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血脂与AS的关系: 1.血脂的组成与含量
9
10
我国人群血脂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血脂水平(mg/dl )
250 男性
200 女性 TC
150
100
TG
50
HDL-C
0
脐血
0-
10-
20-
30-
40-
50-
60-
Fra Baidu bibliotek70-
年龄(岁)
11
2. 脂蛋白的种类、组成及功能
脂蛋白
CM
密度(g/ml)
<0.95
电泳
Cell death
Collagen production
5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肉眼观察
6
正常管腔
变窄的管腔
动脉粥样硬化显微镜观察
7
AS形成过程: 危险因素 损伤血管内皮 MC向VEC
粘附 MC进入内皮下 MФ 泡沫细胞 脂肪条纹 AS斑块 凡能抑制AS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药物都
可能是抗AS药
8
第一节 调血脂性抗AS药
22
常用调血脂药物
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发展史
1976 Endo 桔青霉菌 compactin 1979 Endo 红曲霉菌 monacolin k 1980 Albe 土曲霉菌 mevinolin
23
常用他汀类药物
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15
4.调脂的目标水平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分类(mg/dl)
16
高脂血症患者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17
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流行病学研究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MRFIT) (n=361,662)
10年冠心病死亡率 (死亡数/1000)
50
40
30
20
10
150
200
250
300
血清胆固醇 (mg/dl)
Ⅲ 阔β脂蛋白血症 CM残骸+IDL +~+++ +~+++ 1.0
Ⅳ 高甘油三酯血症
VLDL
正常~+ +~+++ 可变
Ⅴ 高甘油三酯和
高乳糜微粒血症 CM+VLDL + +++ 0.15~0.6
14
临床实用的高脂血症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 混合性高脂血症(上述两者都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4
Atherogenesis
MONOCYTE
Adhesion
PLASMA LDL
Endothelial cells
Migration
MACROPHAGE Oxidized LDL
uptake
MM LDL OX.LDL
LIPID CORE
PG/LDL
Smooth muscle cell
FOAM CELL
前β
β
5~10
20~25
90~95
75~80
50~70
10
15
20
15
45~50
5~7
8
10~12
40~42
<1



20~60
95


3

6
微量
40

7~15
<5
肝细胞
血浆
转运内源TG及Ch 转运内源Ch
HDL 1.063~1.210
α 50 50 5 25 20 5 15~17 65~70 20~25 - - 6
应用可维持疗效。 降脂疗效“6原则”
26
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对比
他汀类药物( mg )
脂质和脂蛋白的改变水平
阿辛 洛 普 氟 托伐 伐 伐 伐 伐
… 10 20 20 40 10 20 40 40 80 20 40 80 … … 40 80 … … … 80 … … … …
TC LDL-C HDL-C TG
新型他汀类药物
贝伐他汀(bervastatin) 尼伐他汀 (nisvastatin) 匹伐他汀(pitavastatin)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24
构效关系
25
药理作用及机制
1.调血脂作用: ↓LDL-C>TC>TG, 略↑HDL-C。
特点: 2周疗效明显,4~6周达高峰,长期
2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要点一:积极调脂,不仅仅针对高危及 极高危患者,应更多关注中、低危人群的早 期干预。
要点二:针对不同危险人群,进行个体 化治疗、分层达标。
21
ATP III补充说明要点
1. 对于危险性极高者,将LDL-C降至<1.8 mmol/L(70mg/dl)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基于现有临床试验证据,是一种合理的 临床策略。 2. 对于高危或中等高危的患者进行降LDL-C 治疗时,提倡强化治疗,足以达到LDL-C 至少降低30%至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