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新技能,实现教学方式更新,倡导全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注重:重体验,创设情景,做引导者;重探究,主动学习,做研究者;重过程,优化环节,做创新者;重总结,厚积薄发,做实践者。
发扬合作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形成新的技能,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
一、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的更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数学课程改革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体验,创设情景,做引导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的做法,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感受学习过程,感悟思想、体验情感。
同时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情景的意识。
善于激发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学习兴趣,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其乐融融的境界。
(二)重探究,主动学习,做研究者数学课堂上,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努力做到: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自学;2、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3、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4、学生大胆质疑;5、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应和学生对话交流、双向沟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重过程,优化环节,做创新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自由练习、总结规律,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练习:数学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经。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课改的目的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改观念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个年头了,我县真正实施课改才两三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
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摘要】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产生于对数学的认识、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价值问题情境新型师生关系一、首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圆柱体实物,有饮料罐、水杯、曲奇饼干盒、月饼盒等,我也准备了茶叶盒。
问学生:“现在我想代替饮料厂的厂长,招聘一名设计师,招聘的方法是:对每位应聘者进行考试,择优录用。
考试要求是: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饮料罐,小组同学合作,测量出必要的数据,并计算出做这样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方法好,计算准?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求饮料罐的用料就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到底怎样求圆柱体侧面积呢?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发现了数学,并把他作为数学研究的材料,不仅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了数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意识,而不是把数学当成脱离实际的“经卷”去苦读研习。
当学生学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之后,有的学生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混淆起来,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利用活动课把学生带到了校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身边的、校园中的与圆柱有关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时代呼唤老师有一个转型。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
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以下是我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
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
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去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二、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
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综合提高课堂效率,一直被广大教师十分关注。
本人就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数学学习中,预习这一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关键,如果预习效果比较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或预习作业,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
如: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再认识—因式分解(一)的导学案的课前预习中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c(a-b)=ac-bc (2)(a+b)2=a2+2ab+b2(3)a2-b2=(a+b)(a-b) (4)x2-1+y2=(x+1)(x-1)+y22、什么叫多项式的公因式?你能指出下列多项式的公因式吗?(1)3x2-9x (2)a2b2—4a2b+2ab3、尝试:你能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吗?(1)mn+2mn2(2)a2b2—4a2b+2ab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预习后,能够明确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能够知道自己还存在的那些问题。
从而在课堂上,,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或认真听讲,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问题,为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做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身边、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或背景,如:我在教学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车间工人要将一个破损的圆形零件(如右图)复原,你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并把它补全吗?其意图是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探【关键词】课程改革;理念;数学教学;策略;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这种观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下面就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与同行们探讨一下,谈谈浅见:1自学质疑,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案上用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多方面设疑不断展现、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目标。
这是课堂上真正达到理想效果的必要准备。
2互动探究,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摘要: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
课改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关于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是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数学教学1、学生的数学学习1.1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讲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这里有一个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比如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和侧重的。
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
1.2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现代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坚信课改理念,把握教材,恰当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习新的课改理念,以指导实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型为主动学习型,变学生接受型为探究型,变教师的主导型为组织引导型。
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一切积极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的新课改教学,教师一堂课下来,轻松多了,改变了以前教学上的包办代替。
学生乐在其中,在交流中、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所谓的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归根结底,“教”为了“学”。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现在,新课程理念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了.数学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遭遇了强有力的冲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重视情景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新课程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尽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例1: 在教”扇形的面积”时,课题引入的部分可播放一段(上甘岭)中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机枪转动的角度是60 “.那么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这就自然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这本是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但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数同学都很感兴趣,因此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从中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流能力,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2: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用火柴棒搭三角形的游戏来创设情景,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搭三角形,然后讨论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多少根?1,按图搭三角形2,找出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之间的关系3,得出结论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数学基础,也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不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例3: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将下面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求解: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问题提出,学生反映热烈,根据掌握的程度,给出了很多答案,例如;1,甲乙合做,需多少小时完成?2,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甲,乙合做,共需多少小时完成?3,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4,甲,乙合做2小时,再由甲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要多少小时完成?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进行创新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同学编出不同的题目,这样既能使学习较强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能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由此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看一些课外书,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创新数学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例4: 在教学“二此根式的加减法”时,可让学生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要求他们相互提出问题,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景:生1问:同类二次根式一定是最简二次根式吗?生2答:不是.如与是同类二次根式,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生1又问:为什么?生3抢着答:因为可化简为 , 可化简为 ,说明与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的被开方数相等,根指数也相同——这种学生争相发言,气氛热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听到了同学的发言,了解到他人的思路,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体现了合作交流.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树立新观念,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实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利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深刻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评价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进步,并加以赞扬,让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合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方式予以演示,使课堂气氛更加主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内容易于理解.但是,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使多媒体走入误区.本来一句话可以理解的,可利用多媒体增加了许多时间.只要一讲课就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未必好.数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单靠视,听是不能解决的,要靠多动脑,多想象,多思维,其间利弊,要认真权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要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新课改为依据,不断总结、创新,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本文在这种新形势下从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思维活动。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它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
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
那么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打好数学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数学基础是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基本技能,如果只牢记一些定义、定理之类的基础知识,而不会用,那么这些基础知识也是无用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伴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进行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逐渐由学数学到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要老师从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发展目标出发,调整我们的视角,树立新的观念,踏踏实实去做,一定会实现有效教育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数学的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过程中的一些结论,要相信“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数学的教学过程分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应用解题的探索过程。
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催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使课堂达到一种鲜活灵动、充满生机的境界,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旨在达到数学理想课堂的良好状态。
本人在此过程中也进行了思考研究。
一、有效地开发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教材的开发,是我们应用教材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对教材时,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围绕教材开发体现生活的题材,因为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繁”“无味”。
所以,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尽量让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看得到、摸得到”。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超市的小票上找一找有小数点“.”符号价格的物品,然后询问家里人是什么意思?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己调查的材料,兴趣大增,教师顺水推舟传授相关知识。
其二,所选材料要有趣味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感知觉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利用有趣的材料可增加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完分数乘、除法后,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小刚练字时,用1/10分钟写一个字,照这样计算,他写100个字要多少分钟?”这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觉得计算过程简单,非常有趣,都希望老师以后多出这样的习题练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通过亲自动手,激发求知欲望我们知道,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
俗话说得好:“手是脑的延伸。
”“耳闻百遍,不如眼过一遍;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双手的动作对人的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人大脑里某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了。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2.游戏教学,点燃学习热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也就是说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高中教育新课改的浪潮已经到达了全国各处,许多从事高中教学的教师在读完新教材之后,有欣喜也有迷茫。
面对新知识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
比如:面对新课改,教师的文化要求有那些变化?面对新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变化?面对新课改下的学生是否有一些新的要求?怎样利用新课改的思想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多样性的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教师必须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的整体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之精。
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进行认真学习。
理论学习之后再是对自我的知识进行补充,其中包括跨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生动。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现代教育技术,常用的数学软件,简单的编程等。
有了这些可以使数学课堂“动”起来。
新课改下的高中教师还要认真的复习大学数学的内容,新教材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与大学数学衔接,所以只有教师头脑中有了系统的知识,课堂上才很连贯,同时才能满足新一代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有了较充分的知识准备,作为一名面对新课改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还要重新研究一下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高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教学才可以事半功倍。
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独立性,不平衡性,逆反心理,攀比心理。
也就是说,高中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人,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开始理性的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希望独立解决问题,但是喜欢有点概面,比较偏激。
意志动机主动,目的性强。
同时在这个阶段他们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容易出现自卑或者自负的现象,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自我实现。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
而其前提是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数学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新数学课程的课程特点,全面贯彻现代教育理念。
一、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1.基础性。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较为稳定的发展,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2.有序性。
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一个有节奏的,有重点的推进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
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的有序的过程。
3.全面性。
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优生教育”、“竞赛教育”。
二、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等方面。
初中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那么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观,以及遇到困难、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我国方算书《周髀算经》记载的商高和周公的问答,竞有“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的论述。
它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早600多年。
又如圆周率,它是我国几何学举世公认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了解这些事实,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学生的爱国品质。
2.科学文化教育。
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抽象数学,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有着显著的差别,这是因为,作为教学科目的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他说,在于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摘要】小学教师要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途径是一、让”生活”走进课堂;二、创设情景,增加体验;三、创设民主,让学生乐于交流;四、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五、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理念生活情境民主需求兴趣《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让学生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创设情景,增加体验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图片,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
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
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摘要】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授知识的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练习的实践应用与提高、课堂小结的反思以及作业的布置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尊重学生这一原则。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培养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应多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不这样做行不行,不这样列,不这样解可不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鼓励学生用怀疑和审视的目光去看问题,也许有的同学会有改写历史的可能。
例如,亚里斯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不只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利用故事来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例如缝衣服的针原本前端是尖的后端有眼,忽然有一天,有一个人想,能不能让针的前端有眼呢?经过多次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针。
缝纫机诞生后这种针得到了必须的应用。
例如非欧几何(即黎曼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的创立与对欧几里得几何学的逆向思考不无关系。
在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定义、定理、命题或问题让学生通过逆向思考,学生很有可能会发现很多教材中没有的规律或发明一些东西,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应多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动手实践中)中去观察,猜一猜,想一想,哪管他想的不是很正确甚至在现在看来很不可能的事或很离谱的,教师也应该在语言上多鼓励他。
不抹杀了学生这种特别宝贵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好问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到初中学生变得相对“安静”了,这不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无关,在新课程下,作为数学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猜想,即使猜想错了也没关系,没有失败哪有成功,现在不可能的事不意味着将来不可能,例如与秦始皇谈彩电、手机和上网就是不可能,1000年前谈克隆技术也是不可能的,1000年后人在宇宙中任意飞行,能够回到过去也不一定就不可能,所以无论学生如何猜想我认为都是没有错的。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现状分析1. 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2. 教学内容的更新: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目前,教材内容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仍存在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逐渐尝试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然而,部分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仍有待提高。
4. 教学评价的改革:新课标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存在问题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
2.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之间教学资源差距较大,影响新课标的实施效果。
3. 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部分家长和社会对新课标理念存在误解,认为新课标教学“不扎实”,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4. 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评价标准。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资源均衡分配。
3. 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增进家长对新课标的了解和认可,形成教育合力。
4. 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教学策略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在旧的教学理念下,人们从数学中学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计算和演算中获得的逻辑思维的锻炼。
然而,从20世纪下叶开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广而深。
有位著名数学家曾经说过: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只要看这个国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就可以了。
这无疑说明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不能仍以旧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旧的教学大纲急需要修改。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把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那就是把“学以致用,数以育人”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新航向。
下面,我就新课改在发展和培养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人的人文注意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势在必行传统数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视应用问题为“不好的数学”,对于如何从数学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始无意顾及。
学生们对应用题更是见而生畏,数学的应用意识更是淡薄。
这必将影响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他们忽略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然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应用数学的发展必不可少。
因为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以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比拼,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数学的作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早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就作了有关机械证明的大会报告。
该报告充分说明了数学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作用。
二、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法宝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发面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从数学中学到生活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足见新课程对应用数学的重视。
任你翻开哪一版本的数学课本,你都会用一种更为亲切的感觉。
因为不管是从新内容的引入,还是例题习题中的练习设置,你都会感到书中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说的事情都是自己身边急切需要关注的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想到,数学对你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摘要: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文从教育理念入手,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视为关键,深度剖析学生学习方式,将数学还原于生活。
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好数学课堂教学寻求道路。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见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象俄罗斯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所说的那样: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
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保障数学学习是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数学教学是从知识转化到数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实验大力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转化,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如何在有效的几十分钟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之
前会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现谈几点思考。
一、理性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客观理性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材在不断完善,尽管教材的编写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的每个学生的需要。
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在教学图像的放缩时,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并将教材进行了一些整理与加工。
我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首先对所学知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对新知识进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根据不同的需要,用同一张底片冲洗放大得到1寸的、2寸的、也有更大的相片。
(出示同底、大小不同的相片)这些相片大小不同,但形状是相同的。
如果在教学中,
我们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形状不同,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大小不相同的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出示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形状也是相同的,只是由于需要的不同,印制成大小的图片也不一样。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你见过哈哈镜吗?哈哈镜中的你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图形怎样
放大或怎样缩小才会与原来的图形相似呢?这时学生对学习的内
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我把教学的内容分成了从简单图像入手,让学生去体会怎样放大或怎样缩小才会与原来的图形相似。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简单图形的放缩必须对应的各条边的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才会与原图形相似;或者说对应各条边的最简比相同,才会与原图形相似。
之后再对较复杂的图形的放缩进行探索,通过学生的努力得到结论:较为复杂的平面图形必须对应的各点中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才会与原图形相似;或者说对应的各点数对的两个数最简比相同,才会与原图形相似。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画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的相似图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发展新知。
在几次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清晰,对图形的放缩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实际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经
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样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
在教学“估计费用”时,教材提供了所购物品的价格表,提出“估计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实践。
课前,我让学生先收集家中的购物小票,并估一估总价,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并与准确值进行比较。
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归纳了“‘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去尾法”、“进一法”、“个位估五法”,这些估算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此时,不宜为了追求估算策略多样化而人为造出许多策略,我把重点放在对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上。
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估算策略,并对各种策略加以比较与分析,交流、讨论、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再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学生在掌握估算方法的基础之上更学会了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三、选择合适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
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如在教学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包装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经历研究图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多种方式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熟悉信息,运用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包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
学生利用学具(4盒磁带)思考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观察探索、交流讨论,获得很多结论。
教师再利用图形进行整理比较: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同时也能对比得到哪种方法是最节省材料的,最后将整理的结果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重合面积最大的面,表面积就最小,就越节约包装纸。
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探索、交流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更扎实,思维更活跃,情感体验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