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10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比大小的方法,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具体—表象—抽象的学*过程,获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并发展迁移能力。

3、让学生感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是有价值的。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表象—抽象的学*过程,获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并发展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在数射线上放一放下面各数,并选两个数比一比大小。

__52、在○里填上“=”○○○3、揭题:小数的大小比较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数射线上比大小。

1、出示情景这是四(3)班同学在进行跳远比赛呢?徐夏豪的成绩是:2.90米。

沈珺的成绩是:3.60米。

夏陈的成绩是:3.45米。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2、学生操作交流并排出名次3、练一练:用数射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小数,并比较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二)、脑子里比大小。

1、出示沈佳妮的成绩是:2.98米。

徐璐婕的成绩是:2.89米。

顾雨菲的成绩是:3.05米。

(2)、离开数射线,把三张卡片在桌上排一排。

(3)、交流说出她们排列的名次。

(三)、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1、还有其他的方法排出名次吗?2、小组讨论3、交流并出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4、小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三、巩固运用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小数的大小。

3.14○4.130.473○0.465.0192○5.01297.281○8.0012、综合运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栏决赛真激烈!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是12.97秒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1).提问:刘翔(中国)、加西亚(古巴)、特拉梅尔(美国)跑在前三位,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2).独立思考:有哪些好办法能很清楚地比较出这三个小数的大小?(3).学生交流。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

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1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31“做一做”。

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类推、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师:同学们,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手势比画出1cm3、1dm3、1m3的大小吗?【学情预设】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教师适当补充。

师:昨天,我到超市买了一箱苹果醋饮料和一块香皂,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大小呢?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把香皂切成一个个1cm3的小正方体”“根据苹果醋饮料箱子的长、宽、高估一估大约是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等方法,但还想不到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沿长、宽、高摆1cm3的小正方体就可以推算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二、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启发思考。

师:怎样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学情预设】有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学生会想到看一个长方体里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计算等方法。

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规律。

2.操作实验。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用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呢?四人小组一起动手操作并填写表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五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五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

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一次重要转化,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教科书非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概念理解,注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三小节编排: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主要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换算,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直观地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立体图形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一些基本特征。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其中,表面积是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拓展,体积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作铺垫。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三篇

【导语】正⽅体的学习是以长⽅体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时可以将两者联系在⼀起,便于学⽣的学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体》教案 ⼀、学习⽬标 (⼀)学习内容 “正⽅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做。

本节内容是在学⽣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体、正⽅体等⽴体图形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学⽣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体,知道正⽅体有6个⾯,每个⾯都是正⽅形。

在教学正⽅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长⽅体特点,感知“正⽅体是特殊的长⽅体”。

(⼆)核⼼能⼒ 能运⽤迁移类推的学习⽅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体,建⽴空间观念,提⾼分析对⽐,抽象概括的能⼒。

(三)学习⽬标 1.在认识长⽅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体、动⼿操作折正⽅体,⾃主探究正⽅体关于⾯、棱、顶点的特征,建⽴空间观念。

2.通过对⽐分析长⽅体和正⽅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体和正⽅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体的特征,理解长⽅体和正⽅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空间观念,形成⽴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体实物,长⽅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体展开图。

⼆、学习设计 (⼀)课前设计 (1)长⽅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来认识它的?请⾃⼰整理出来。

(2)请找找⽣活中的正⽅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课堂设计 1.谈话导⼊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活中的正⽅体物品,谁来和⼤家分享⼀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体,正⽅体也叫⽴⽅体,这节课我们⼀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活实际,学⽣对正⽅体已有⼀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在⽣活中找到的正⽅体,使学⽣对正⽅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步学习正⽅体的兴趣。

】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体和正⽅体都属于⽴体图形,回想⼀下,我们是从⼏⽅⾯来认识长⽅体的? (⾯、棱、顶点,长宽⾼) 师:对于正⽅体,你们准备从⼏⽅⾯来认识? ⽣⾃由发⾔。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
№ 14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课时计划
№ 15
课时计划
№ 16
课时计划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28。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
1.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互相垂直。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容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容积公式:V = 边长³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容积计算的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

拓展
让学生通过拼凑实物模型,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增减变化。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及时纠正容易犯的错误。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数学⼈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体和正⽅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长⽅体和正⽅体体积第⼆课时《长⽅体和正⽅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内容⼈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9、30页教学内容。

教学⽬标知识技能:1.使学⽣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公式,能应⽤公式正确计算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理解体积的含义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法:使学⽣在活动中进⼀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的推理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掌握长⽅体和正⽅体的体积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法通过⼩组⾃主合作探究等⽅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长、正⽅体模、长、正⽅体形状的纸盒。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课题1.提问:什么是体积呢?2.请同学们拿出4个边长为1厘⽶的正⽅体,把它们拼在⼀起摆成⼀排。

教师:谁能说⼀说拼成了⼀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因为这个长⽅体由4个1⽴⽅厘⽶的正⽅体拼成的,所以它的体积是4⽴⽅厘⽶。

师追问:如果再拼上⼀个1⽴⽅厘⽶的正⽅体呢?教师:要计量⼀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长⽅体和正⽅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体和正⽅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体和正⽅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使学⽣初步认识体积,从⽽激发学⽣的好奇⼼,为学新知识奠定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组合作,探究新知(⼀)教学长⽅体的体积。

(1)教师:请同学取出20个1⽴⽅厘⽶的⼩正⽅体。

问:它们的体积⼀共是多少?教师:请同学们四⼈为⼀组,⽤这20个⼩正⽅体来拼摆长⽅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体的长、宽、⾼。

同学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 一)第一课时:教课内容: P33-37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2.在探究学习中成立初步的空间观点 ,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经过亲身参加探究实践活动 , 去获取踊跃的成功的感情体验。

5.体验数学识题的探究性、感觉数学思虑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建。

教课要点 :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课难点 : 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确立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 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同学们, 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 最爱讲话的同学, 老师感觉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巧, 你们能不可以给老师出出想法 ?( 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 , 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相同。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经过今日的学习 , 大家就会理解。

二、自主探究分组操作 ,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成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 此刻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睁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睁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注明6 个面。

察看长方体睁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疏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沟通报告结果。

(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演出示并报告探究思想过程 ) 可能有以下几种 :报告一:把长方体纸盒 6 个面剪开 , 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同构成三大多数。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需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 " 长×宽× 2", 第二部分面积分为 " 宽×高× 2", 第三部分面积为 " 长×高× 2", 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2+宽×高× 2+长×高× 2。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总第12 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9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9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9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1一、教学内容课本P38~40。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线系好),木块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五、教学设计(一)铺垫选择研究方向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视频脚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4.土豆放入水杯的动画片。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2)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发现并认识体积1.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用桌上提供的物品验证。

有:木块、沙子、火柴盒、工具箱、石块、玻璃球……2.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3.提问汇报。

(1)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2)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回答。

生: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一定空间。

4.表象再现。

(1)闭眼回忆刚才验证物体的样子。

(2)学生闭眼想象。

5.抽象体积的概念。

(1)物体所占的空间一样吗?(2)学生回答。

生:我们先把小石块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处作个记号。

取出石块,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发现水面比原来的水面高了。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计划: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且相邻两个面的长和宽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每个棱连接两个相邻的面,且相邻两个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相交的棱。

小组讨论后,完成p28的表格,然后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的特征: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总结
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
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快乐分享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 " 至
少 "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
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 1.2 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 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快乐体验
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 2.2 米.宽 40 厘米.高 80 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
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 12 条棱.分成 3 组.4 个长.4 个宽.4 条高·
40 厘米=0.4 米
80 厘米=0.8 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
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
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快乐分享
1.一个长方体.长 7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 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m3.1dm3.1cm3 以及 1L.1ml 的 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 12 课时
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
四.快乐收获
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
3 / 16
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7 / 16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
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24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三.快乐分享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
书包的体积用(
)·(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
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1
6 / 16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
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二.快乐体验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现在
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 52 平方分米.体积是 24 立方分米.它的表
面积大·(

四.快乐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一.快乐启航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快乐体验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 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 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 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 题) 2.新课:
2.2×4+0.4×4+0.8×4 还可以(2.2+0.4+0.8)×4 问:根据是什么?
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
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 90 厘米.宽 55 厘米.高 20 厘米.工人叔叔至少
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
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四.快乐收获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
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作业:
4 / 16
1.看书 2.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 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 况·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四.快乐收获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
是多少?
2.完成 p29 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 0.9 米.宽 0.5 米.高 1.8 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
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 12 厘米.宽 8 厘米.高 6 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
5 / 16
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游泳池.长 50 米.宽 40 米.平均深 1.5 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 泥, 抹水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 4.5 千克,共需要水 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5.装修一间居室.长和宽都是 3.6 米.高是 2.5 米.门窗面积 10 平方米·在居室 四壁和顶棚都贴壁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居室是什么形状?求几个面的总 面积?) 四.快乐收获 教学反思:
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4.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 6 分米.宽 4.5 分米.高 4 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