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议论散文两篇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2

2014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议论散文两篇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2
2014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议论散文两篇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九) 议论散文两篇

一、基础测试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洞穴.雪.耻戏谑.血.肉相连

B.玫瑰.龟.裂诡.谲归.根结底

C.栖.息凄.凉戚.楚芳草萋萋

..

D.侮.辱妩.媚芜.杂忤.逆不孝

解析A.穴:xué,雪:xuě,谑:xuè,血:xuè;B.龟:jūn,诡:ɡuǐ,余读ɡuī;D.芜:wú,余读wǔ;C.全读qī。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划时代彬彬有理崭露头角养分

B.破天荒真知灼见蛊惑人心宣泄

C.泊来品重整旗鼓食不果腹凑合

D.万户侯明枪暗箭声名雀起真谛

解析A.理—礼;C.泊—舶;D.雀—鹊。

答案 B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________,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

(2)屋子本是人造了为了躲避自然的________。

(3)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________,给心儿造成悬念。

A.隔膜迫害掩盖B.隔阂胁害掩饰

C.隔阂迫害掩饰D.隔膜胁害掩盖

解析隔阂:思想感情上不能沟通或存在着距离。隔膜:①隔阂,②不理解,不熟悉。此处填“隔膜”“隔阂”皆可。胁害:威胁危害。迫害:打击摧残,只适用于人。掩盖:遮掩,隐瞒。掩饰:设法掩盖真实情况,不使外露。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受关注的“臻心翠玉”中国顶级珠宝巡回展在海宁百合天地会所开展,总价值约

1.5亿的精美玉器看得人眼花缭乱

....。

B.《窗》这篇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助于可见的窗子,铺陈自如,直指心灵,

读后让人如醍醐灌顶

....。

C.春天来了,他带领学生在光天化

...日.之下到郊外踏青。

D.《窗》的语言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理趣,诸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

窗子”之类的话,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

解析C项,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清楚的地方。只适用于公然做不好的事,此处语境不符。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都不是那种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所喜爱。

B.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C.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喜爱”后加“的作品”;C项,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D项,不合逻辑,“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答案 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苦熬出来的

②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

③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

④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⑤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⑥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

A.③⑥①⑤②④ B.③⑥④②①⑤

C.⑥①④②⑤③ D.⑥①⑤②④③

解析根据句意,其他各项均不恰当。

答案 B

7.填空。

(1)钱钟书,现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文艺小品文________、________等。

(2)莫利,________国作家,著有小品文________、小说________等作品。

答案(1)《围城》《人·兽·鬼》《谈艺录》《管锥篇》

(2)美《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窗帘

杨绛

人不怕挤。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

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倍根(Bacon)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到这句话了。

所以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①如果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枯燥!

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距离增添了神秘。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惝怳迷离,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闯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个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像丁尼生(Tennyson)诗里的“夏洛特女郎”(TheLady of Shalott),看厌了镜中反映的世界,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真实世界。②她的镜子立即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8.文中描写窗帘的功用,总是用“赤裸裸”来做对比参照。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有哪几层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猜测;赤裸裸的真实不够体面,窗帘正好起适当的掩饰作用;赤裸裸的真实不经看,窗帘增添神秘、带来想像。

9.结合语境,说出两个画线句子所包含的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轻云薄雾起了遮掩的作用,让天空变得美丽,因此让人有梦想和希望②镜中的世界是有距离、可想像的;探寻真相的人往往会失去因无知而带来的快乐。

10.请概括、分析文章末节的作者对窗帘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尊重别人挂窗帘的权利;与其窥望,不如自己也挂上窗帘,因为它毕竟有用;不屑或懒得挂,敞着窗口也行。

11.作为一篇哲理散文,本文行文中用了很多譬喻。请探究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起话题(开头“壳里的仁”、“飞舞的轻尘”);让说理更富于形象性、易懂(“轻云薄雾”说明遮掩的作用);通篇取譬,贯穿全文,作为说理的线索(窗帘);比中有比,层层叠套,文思精巧(“夏洛特女郎”本为一比,用来说明“嫌恶窗帘的隔离”的结果;而“窗帘的隔离”本身也是一个譬喻)。

三、语言表达

12.根据语境,在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

窗是什么?是将你眼前的世界浓缩在一起的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居室中一道绝美的、为阳光而作的装饰品……

答案示例:是可以让你躲在其后慢慢欣赏世界的美丽屏障是将人与大自然联系起来的透明桥梁

13.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出他有关读书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文化底蕴。这

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

四、课堂随笔

14.你对“开门”“关门”有何独特感受?把它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或者另选择一种物品,写出你自己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