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理学革命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伽利略绘制的月面图和星空图
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
伽利略还是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他发现摆 的摆动,虽然摆幅大小一次比一次减小,但每次 摆动的时间却总是相等的,由此发现了著名的摆 的等时性定律,并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 位(1583年)。 伽利略还做了自由落体的理想实验,发现物 体的加速度与重量无关,这样就否定了亚里斯多 德关于落体加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臆断。
但是,细心的开普勒发现,由此算出的火星位
置同第谷的数据间相差8分,就是0.133度。这是第
谷的数据发生了误差,还是火星的轨道根本就不是
圆呢?开普勒凭借着自己良好的科学素养,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坚定地说:“这8分是不允许 忽略的,它使我走上了改革整个天文学的道路。” 后来,开普勒向行星轨道形状也许是椭圆的方向进
牛顿力学是伽利略、开普勒研究成果的综合
牛顿认为一个球体如果与球外一个物质粒子相
互吸引,这个球体的整个质量可看成是集中于它的
球心上。这一定理使牛顿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地面
附近落体加速度和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应该等
于月球离地球的距离与地球半径之比的平方。这一 结论可以用实验验证。
这定理还使他可以把行星都看成质点,各行星 沿它们之间的连线方向相互加速。这一想法再加上 惯性定理,就可得到开普勒的面积定律。牛顿把伽 利略关系(即以恒定加速度下落的物体.其下落的 时间与距离间的关系)应用到受一瞬时向心冲力的 行星的运动上,就推出了平方反比定律,由此得出 行星运动轨迹是椭圆的结论。
牛顿(1642──1727年)
在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儿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 上,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三条 基本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样,他就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 无关的地球上所谓“世俗”的运动和日月星辰那些属 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中。 这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 合。

大学物理上 第4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大学物理上 第4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物理规律 力学规律
1.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牛顿理论的发展 2.光速不变否定了绝对时空概念。不存在绝对运动或 .光速不变否定了绝对时空概念。 绝对静止。 绝对静止。
10
§4.3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4.3.1 同时的相对性 由于光速不变, 由于光速不变,在某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 个事件, 个事件,在另一相对它运动的其它惯性系中并不一定 是同时发生的,这个结论称为“同时的相对性” 是同时发生的,这个结论称为“同时的相对性”。
v x = v′ + u x v y = v′y vz = v′ z
y = y′
x
P
x'
ut
o z
o'
x′
u
x
伽利略速度变换 v′ = vx − u x S ' 系 v′ = v y y v' z = v z
z'
S系
r r r v = v '+u
经典时空中速度满足速度叠加原理。 经典时空中速度满足速度叠加原理。
17
.
慢 双生子佯谬
慢 .
.
1971年,美空军用两组Cs(铯)原子钟作实验。 年 美空军用两组 ( 原子钟作实验。 实验值: 实验值:绕地球一周的运动 钟变慢: 钟变慢:203± 10ns ± 理论值:绕地球一周的运动 理论值: 钟变慢: 184 ± 23 ns 钟变慢: 实验值和理论值在误差 范围内是一致的。 范围内是一致的。 实验验证了孪生子效应确实是存在的。 实验验证了孪生子效应确实是存在的。
9
4.2.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狭义相对性原理:一切物理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 1.狭义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性原理 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都具有相同的形式。即:物理定律与惯性系的选择无 对物理定律来说,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关,对物理定律来说,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 光速不变原理 速率相同,与惯性系之间的相对运动无关,也与光源、 速率相同,与惯性系之间的相对运动无关,也与光源、 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说明: 说明: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大学物理复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静电场:1.真空中的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qq⑴库仑定律公式:Fk122err适用范围: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F⑵电场强度定义式:Eqo⑶电场线:是引入描述电场强度分布的曲线。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曲线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静电场电场线性质: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不闭合,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不中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电通量:通过任一闭合曲面S的电通量为eSdS方向为外法线方向1EdS⑸真空中的高斯定理:eSoEdSqi1int只能适用于高度对称性的问题: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应用举例:球对称:0均匀带电的球面EQ4r20(rR)(rR)均匀带电的球体Qr40R3EQ240r(rR)(rR)轴对称:无限长均匀带电线E2or0(rR)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E(rR)20r面对称: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EE⑹安培环路定理:dl0l2o★重点: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①点电荷场强公式+场强叠加原理②高斯定理电势的计算方法:①电势的定义式②点电荷电势公式+电势叠加原理电势的定义式:UAAPEdl(UP0)B电势差的定义式:UABUAUBA电势能:WpqoPP0EdlEdl(WP00)2.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⑴导体静电平衡条件:Ⅰ.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即为等势体。

Ⅱ.导体表面紧邻处的电场强度垂直于导体表面,即导体表面是等势面⑵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导体的表面⑶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Ⅰ.空腔无电荷时的分布: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Ⅱ.空腔有电荷时的分布(空腔本身不带电,内部放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静电平衡时,空腔内表面带-q电荷,空腔外表面带+q。

3.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静电场⑴电场中放入相对介电常量为r电介质,电介质中的场强为:E⑵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SDdSq0,intE0r各项同性的均匀介质D0rE⑶电容器内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r的电介质后,电容为CrC0★重点:静电场的能量计算①电容:②孤立导体的电容C4R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0QQUUU举例:平行板电容器C圆柱形电容器C4oR1R2os球形电容器CR2R1d2oLR2ln()R1Q211QUC(U)2③电容器储能公式We2C22④静电场的能量公式WewedVE2dVVV12二.静磁场:1.真空中的静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⑴磁感应强度:大小BF方向: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方向qvsin⑵磁感应线:是引入描述磁感应强度分布的曲线。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复习提纲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复习提纲

导论一、科学的四个特征:1.是放映客观食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是一种社会建制;4.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二、技术的定义: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特征:1.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功能具有两面性.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着的差别.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放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不同点: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科学更多地体现者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者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随着发展,近代科学和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一体化”特点.四、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每一个中两个提出成就:1.数学: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使用十进位制;公元5世纪初,祖冲之父子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保持了千年之久.2.天文:中国人提出了一种早期的无限宇宙概念;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3.地学:水经式出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水法;山海经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科学价值最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着作.4.农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宋朝秦观着蚕书,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蚕桑业专着.5.医学:黄帝内经是最早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在14-15世纪,地点是欧洲.二、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三、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四、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五、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注意自然观.第二章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一、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二、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三、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四、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五、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应用;煤炭工业等.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一、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是弥漫物质星云逐渐凝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物质收缩凝聚成了行星.二、能量守恒定律:各种能量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数量上是守恒的.三、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物理学的进展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热力学、电磁现象的研究,光的波动说的复兴.四、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化学的进展包括:原子分子轮;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结构理论;元素周期表.五、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生物学的进展包括: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六、生物进化论的两个基本思想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第四章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一、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从德国开始,19世纪中叶.二、李比希学派在教育上的重大贡献是:在大学中建立教学科研用实验室.三、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在德国的主要领域有:化学工业的兴起,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电力技术革命.四、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中美国兴起的原因有:重视农业;加强工农业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组织创新;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管理出效益.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一、侠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二、侠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有:尺缩效应;钟慢效应;思维时空;新的速度变换公式;物体质量随欲动速度增加而增加;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三、量子力学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量子学说的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院子结构问题的探索;物质波概念的提出.四、现代化学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化学键理论.第六章宇观世界探索一、宇宙的哈勃半径为:1.310的10方LY.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描述为:宇宙为原始火球.球内充满辐射和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相互发生核聚变反应,引起爆炸向外膨胀,辐射温度和物质温度急剧下降,核反应停止,期间产生的各种元素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三、黑洞:恒星到晚年的归宿,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50倍.天文学家认为,黑洞是这样的一种时空区域:在其表面连光也无法逃离其引力的束缚.四、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是:太阳给地球和人类以能量,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可以了解人类的环境;太阳在宇宙钟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研究它对整个宇宙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七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统一性一、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二、人类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力: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三、基本粒子的性质有:质量,寿命,电荷,自旋等.四、基本粒子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强子,轻子,传播子.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一、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二、生态学定义: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三、环境科学定义: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宏观上和微观上P141四、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是:全球变化;区域模型;宏观调控.五、何谓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六、简述一个自然界中的一条较完整的生态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鹰七、生态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主要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为核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全球生态学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领域.八、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是:探索全球方位内自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考察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加强最自然系统的研究.第九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一、现代生命科学包括: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二、基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存在生命体中;基因能产生同样的基因,遗传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基因可能变异:进化.三、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来源于非生命.其进化过程为: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目前的科学发展已制成人造生物大分子物质.四、恩格斯提出:人类超越动物界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劳动促使古猿直立行走;劳动促使古猿的前爪转变为人手;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推动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劳动发明了用火,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第十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一、系统科学的定义:是分析与综合渗透的研究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系统方法、原理和技术等研究.二、系统的定义: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三、按组成要素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四、按时空状态分:动态系统,静态系统.五、按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六、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于内,功能表现于外.七、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八、霍乐提出三维系统方法指: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九、控制论定义: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十、反馈的定义:是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返回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市价影响的过程.十一、信息论研究的范畴:“信息”是信息论的核心范畴.十二、信息的特点: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往往受到接受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信息不但具有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贮性等,更重要的是,信息具有可分享性.十三、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主要方法有:反馈法,功能模拟法,箱方法,信息方法.第十一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一、高技术定义:是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是“尖端”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是从经济角度对一类产品、企业或产业的评价术语,凡是技术所占比重超过一定标准获比例时就可称为高技术产品、企业获产业.二、目前公认高技术的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三、当代高技术发展的原因:1.源于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2.社会的需要推动了高技术的发展;3.军事的需要刺激了高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高技术史无前例的崛起,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社会的需要直接构成了当代高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军备竞赛,刺激与加速了高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四、高技术的特点:高群落;高智力;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竞争;高渗透;高战略.第十二章计算机技术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1946-2-15.二、冯·诺依曼给出的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主要内容:5大部件,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三、第一代计算机:真空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十三章生物技术一、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二、酶工程定义:是在一定的物质反应装置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原料快速高效地转变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技术.发酵工程定义: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基因工程定义:是一种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按照人们的意愿,在体外或体内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然后通过一定的载体,再转入到所操作的生物体中,使其在所操作的生物体细胞中得到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的技术.细胞工程定义:是一门在细胞水平上利用生物、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三、酶的特性:高效,专一,反应后性质数量都不变化,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四、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和分离技术,固定化酶技术,酶应用技术.五、发酵工程四部曲:1.选取发酵原料及对原料进行预处理;2.发酵过程准备;3.发酵过程;4.对发酵产品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发酵产品.六、细胞的全能型: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七、简述当前的一项应用的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中的基因疗法,就是人为地有目的地对人体DNA或RNA进行处理.P245-248第十四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一、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能源,材料,信息.二、当代新材料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等.三、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化学纤维.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工业陶瓷、光导纤维和光导材料.五、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特点:多,无污染,采集难度大.六、论述核能开发与核安全关系:面对当今能源危机,只有核能是一种既清洁又安全可靠,且经济上最具竞争力的最现实的替代能源.核能开发将成为21世纪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核能具有来源丰富、安全、清洁、高效等明显优点,但是核能开发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在核能开发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核安全,避免发生历史上的核安全事故美国核电站失水事故,前苏联核电站泄漏放射性物质,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电站爆炸.核能开发给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也对人类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潜在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核能进行开发、注重核安全,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利益.第十五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一、海洋技术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技术.三、目前在海洋探测技术中使用的主要器具有:考察船,海洋卫星,潜水器等.四、人类进入太空的难关有:1.克服地球甚至太阳系的万有引力;2.克服真空;3.适应剧烈变化的温度环境;4.防止有害辐射.五、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航天器,运载器,地面测控技术.六、我国第一个环游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补充问题:·结合东莞市情或国情,谈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1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2这是由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决定的.科学技术不仅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邓小平对此有敏锐的察觉,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3这是由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的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科学研究是进行知识创新或进行创造知识的劳动,知识也属于生产力的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发明创造的人才,注意 .·论述“新材料”“新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答: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中国来讲,新能源的战略意义犹其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7%和60%预计,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从世界能源史来看,中国要完成大国崛起的战略,必须转向以新能源为方向的能源战略.中国应该像美国转向石油和英国转向煤炭那样迅速转向新能源体,赢得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保证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中约3/4的增长来自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我们如果希望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中国的特殊问题在于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并举,而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缺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导致能源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矛盾集中出现.对中国而言,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经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自身面临巨大的环保责任压力,新能源战略将有助于中国减压,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什么是系统简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答: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于内,功能表现于外.P172·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答:1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2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3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答:当宇宙空间中星云团在重力的作用下,裂变、旋转形成地球之后,雨水把大气中的无机生成物植入了原始海洋.这些无机物的“胚胎”在海洋的母体里经过漫长的孕育、演变,诞生了原始生命.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出现了细胞,出现了原始生物,后来又出现了植物、动物的分支.海洋里的原始水生藻类演变形成了今天拥有30多万种类的植物世界;动物由单细胞的进化直至产生了超凡脱俗的人类,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海洋充当了生命的摇篮和母体.1、最早的生命来自海洋;2、如今80%的动物仍生活在海洋;3、对人类来说,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尚待开发的宝库.·克隆与社会伦理答:克隆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无性繁殖的生物学技术,其发展非常迅速,就该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实现对人的克隆,必将给人类伦理世界带来冲击,从而可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危机.从生物学上来说.克隆是指用无性生殖方式产生个体有机体或细胞的遗传拷贝.目前可能应用于人类的克隆技术分为两种,一种为生殖性克隆,一种为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即是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个体.治疗性克隆只是生成相同基因的组织或器官,用来置换身体患有某些疾病的器官.针对克隆技术的应用将带来的伦理问题,我们还是应该理智的对待,不能把它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全盘接受,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看待.我个人认为生殖性克隆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因为这种技术违背了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冲击了多样性,使得人类社会这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顺利运行.而且由于克隆人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制度及伦理学都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克隆人的出现必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难以解决,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的混乱和颠覆.所以说人的生殖性克隆是要被绝对禁止的,这不是否定科技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而是要保护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基本要求.而克隆技术的另一分支,治疗性克隆,我以为在一定条件保障下是可以提倡的.因为与生殖性克隆不同,它只是对器官的复制,而器官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只是无意识的有机体,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并不涉及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治疗性克隆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反而是大有增益.首先治疗性克隆,可以为脏器衰竭的患者提供健康的可替代的器官,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整体的医疗保障的水平.再者,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免除了亲属捐献器官的痛苦,免除家属为亲人牵挂的内心纠结,并将挽救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必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虽然治疗性克隆技术可以给患者带来福音,但是必须在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保护下,防止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才可以推广治疗性克隆技术,而不至于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殖性克隆的态度比较一致,很多国家已经立法明确禁止生殖性克隆,对于治疗性克隆,目前国际上存在很多分歧,各国态度较为谨慎,但是我想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克隆技术认识更加清晰,并且有能力掌控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大大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国家或者研究单位为了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秘密的推行生殖性克隆技术,克隆人的出项也并非天方夜谭,可能在将来给人类社会带来极不稳定因素,我们也应该有应对这类危机的心理准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答:·根据一些事例,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既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正因为这样,小平同志才会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报以欢呼.相反, 有相当多的人 , 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关知识、事例:1.现在银行利用高科技设备如计算机帮助工作,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方便了顾客.但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又带来另类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破坏计算机网络、盗窃银行机密文件, 侵犯储户利益,获取非法利益.尤其让人不安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种所谓的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 ,让人产生一种“道高。

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

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教案第一章: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的诞生1.1 哥白尼与地心说的挑战1.2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的奠基1.3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1.4 科学方法的兴起第二章: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联姻2.1 瓦特与蒸汽机的革新2.2 史蒂芬孙与铁路交通的突破2.3 电力的发现与应用2.4 内燃机的发明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第三章: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3.1 相对论的提出与证实3.2 量子理论的建立与发展3.3 原子弹与核能的利用3.4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的研究进展第四章:生物科学与遗传学的突破4.1 细胞学说的确立4.2 达尔文的进化论4.3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4.4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第五章:信息时代与科技革新5.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5.2 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连接5.3 与机器学习的应用5.4 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的革新第六章:化学科学的进步6.1 原子理论的建立6.2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6.3 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发展6.4 材料科学的兴起与应用第七章:地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7.1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7.2 地球环境的变迁与气候变化7.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保护7.4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物理学的新进展8.1 量子场论与基本粒子的探索8.2 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的研究8.3 光学技术与激光的应用8.4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九章:生命科学与健康的革新9.1 分子医学与疾病机理的研究9.2 免疫学与疫苗技术的进步9.3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9.4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第十章:科技伦理与科学教育10.1 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探讨10.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10.3 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社会责任10.4 未来科学家与科技领导者的培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的诞生补充说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当时的宗教权威,为科学思想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日心说,并建立了实验科学的方法论。

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发展和科技革命BZ07004007 庞锦毅摘要本文试图从讨论物理学发展的脉络来研究科技革命的过程。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学科。

她是如何描述世界的?她能将我们的世界解析到何种程度?文章第一章会给出经典物理学框架下,物理学是如何发展并一步步揭示世界本质以及她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二章会叙述近代物理学一次重要的变革以及阐明物理学是如何通过自我修正重新准确揭示世界本质的过程。

第三章会给出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脉络及其遇到的困难。

关键字:分析力学,自由度,动力学轨迹,统计,相对论,量子理论第一章经典物理学很多物理学史学者对于在最近的那次物理学变革来临之前的物理学史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构建完成,剩下的任务只是将一些基本常数测量的更加精确。

个人认为这种观点不但不严谨,甚至是谬误的。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终极目标是描述世界。

而我们的世界从还原论的角度说,是一个多体系统。

仅仅完善基本单元的动力学是远远不够的。

经典物理的分析力学只能完全求解单自由度的系统的动力学。

一旦超出单自由度情形,看似无所不能的分析力学实际上就变得捉襟见肘了。

众所周知的困难就是从两体问题到三体问题的障碍。

两体问题由于空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转动对称性的缘故,原本的六自由度系统最终能够约化为单自由度问题而得以求解。

然而拥有九自由度的三体问题即使经过对称性约化,也还剩余四个自由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分析力学无法分析这些多自由度问题。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能够给出系统自由度的演化方程,但是对于大量的非线性系统我们由于最终无法解耦这些微分方程而不能给出清晰的相空间动力学轨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于我们的世界仍旧知之甚少,即使在那个经典物理学如日中天的年代。

随着数值计算的发展,优美的解析物理学开始向数学妥协:既然无法解析求解普遍的动力学轨迹,我们便给出一个具体的动力学轨迹数值解。

实际上,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这种妥协也开始崩溃。

大量自由度与非线性的结合导致了混沌的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注意:彭加勒论述的只是相对运动原理。
一个自然的疑问
1905年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 成熟,洛伦兹、彭加勒等人也已经走到 了相对论的门口,无论是就学识的渊博 还是数学水平来讲,他们都要优于爱因 斯坦,但为什么这个伟大发现会让“初 出茅庐”的爱因斯坦作出呢?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逆向思维:根本不存在以太静止坐 标系,没有任何理由承认绝对运动,一切经验, 包括力学的和电动力学的实验都支持相对性原 理。
注意!
绝对旋转运动存在的前提是:可以找到 一个比其它一切惯性系都优越的绝对静 止的坐标系!
马赫的挑战
马赫指出不可能用绝对空间来描述运动,并且 认为“水桶实验”只能说明水桶相对于地球和 其它天体是否有转动,并不能证明水桶是否相 对绝对空间有转动。
马赫认为,不存在相对于绝对空间的加速度, 他把加速度看成是物体相对于世界上存在着的 其它一切物体的加速度;他还提出了惯性力起 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的观点。
电子的发现
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电磁辐射or某种 粒子流?
1897年J·J ·汤姆生演示阴极射线证明,阴 极射线不仅能被磁铁所偏转而且还能被 电荷所偏转,并且确定它是带负电的粒 子流。汤姆生用“电子”作为这种粒子 的名称。
汤姆生的发现
汤姆生巧妙地测出了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中 的偏转度,求出这种粒子的荷质比e/m约为氢 离子的2000倍,确定它的质量相当于氢原子的 质量的1/2000左右。
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虽然没有动摇它 的根基,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对论的产生做了 哲学上的准备。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洛伦兹变换 彭加勒对相对性原理的坚持
1、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物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力和压力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相互作用,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形态或状态的物理量,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有大小和方向。

(3)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变化,而且是物理量。

(4) 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3、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计算要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计算。

4、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系。

5、弹力当物体受到变形时,产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6、弹性力和非弹性力(1) 弹性力: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弹性形变是指在物体内部弹性变形,而不改变其形状的变形。

(2) 非弹性力:非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非弹性形变是指在物体内部非弹性变形,而改变其形状的变形。

7、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在相互接触面上出现的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8、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组几个共静力的作用,那么它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这些力合成的结果。

第二节压力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形象地说:压力是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2、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3、万有引力产生的压力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所以产生了压力。

4、液体的压力液体中任一点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是由于这点上液体分子对这点的作用力的结果。

5、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在常见的情况下,常常用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叫做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6、静液压当液体被加在容器中,液体将充分自动的塞满整个容器,液体在容器的作用是将容器的每个部分都用均能。

这种现象叫做静液压。

7、动液压动液压装置是用被通向,有较大压力的流体来传送运动能。

第三节力的组合1、力的平行或反向关系共静力----平行关系缠绕力----交叉关系対立力----反向关系2、单握条件的合外力如果所有的合外力平行,并且在同一线上,那么力的合成为这些力的代数和。

物理学史——第四章光学的建立与发展

物理学史——第四章光学的建立与发展

③判决性实验
他用两块木版各开一小孔F和G,并分别放于三棱镜两侧, 光从S 处平行射入F后,经棱镜折射穿过小孔G,到达另一 块木版de上,投过小孔g的光再经棱镜abc的折射后,抵达 墙壁MN。使第一个棱镜ABC缓缓绕其轴旋转,这样第二块 木版上不同颜色的光相继穿过小孔g到达三棱镜abc。实验 结果是:被第一个三棱镜折射最厉害的紫光,经过第二个 三棱镜时也偏折的最多。结论:白光是由折射性能不同的 各种颜色的光组成。
1、 斐索的旋转齿轮法
在地面上首先成功测出光速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斐索( A. Fizeau,1819-1896)。他于1849年创造了旋转齿轮法,即巧妙 地利用旋转齿轮作为遮光测时设备,确定光传播时间,再通过 光程计算光速。
他的实验数据为: L(齿轮和平面镜间的距离)= 8.633 公里, N(齿轮齿数)=720, Z(齿轮转数)=12.67/秒。 利用公式c=2L/t,t=1/2NZ,则可算出c=315014公里/秒。 考虑到他所利用仪器的局限,这个结果已经相当精确了。
一.早期光学
欧几里得——光的反射
阿勒.哈增——光的折射
西奥多里克——彩虹现象
达芬奇——针孔照相机
二 折射定律的建立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 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17 世纪,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几何光学的发 展。
1 开普勒的工作:1611年写了《折光学》,记载了两个
如右图,若当地球(人)从B点运 动到A点时,恒星发出的光线从C点 传播到A,则光速和地球的公转速 度之比为:
v tg c v c

由此测得光速为:C=299930千米/秒
三. 光速的地面测定方法
1849年,法国人菲索(1819-1896)用齿轮旋转 法测得光速为 3.15× 108 米 / 秒。他是第一个首次证明 光速可以在实验中测得的人。另外,法国人傅科、美 国人纽克姆等都对光速测定做过贡献。

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的发展

第四章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其它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和发源地。

一方面,它推动着人们的认识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为社会和经济服务。

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前进。

原始的自然观和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在第二章中已经谈到一些,本章叙述的主要是经典物理学至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相关内容。

经典物理学是指19世纪末以前的物理学部分,包括经典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经典电磁学等;现代物理学是指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物理学部分,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学等内容。

4.1 经典物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从16世纪到18世纪,大约有300年的时间,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和坚持对自然界进行精密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家都为新时代科学思想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其中最杰出的成就是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4.1.1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Brahe, 1546~1601年)以毕生精力进行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年)行星运动三定律的108研究作了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以伽利略(G.Galileo,1564~1642年)为代表的物理学家对力学开展了广泛研究,得到了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的两部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通常简称为《两门新科学》,所谓两门新科学是指材料力学和运动力学),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后,牛顿(I.Newton,1642~1727年)在总结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建立了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学成果进行价值评价。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5.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10篇和札记169篇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一篇论文,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

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

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自然辩证法。

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

2022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目录

2022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目录

1.功
2.动能 势能
3.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4.机械能守恒定律
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 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7功率
8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 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3.量子化现象
4.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
学生掌握情 况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认识运动 2.时间 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四章 力与运动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2.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
物理必修课
学生掌握 情况
必.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4.平抛物体的运动
5.斜抛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 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向心力
3.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3.飞向太空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家故事征文

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家故事征文

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家故事征文第一章:古希腊的智慧之光 (1)1.1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的发觉 (1)1.2 斯塔克斯:日心说的提出 (2)第二章:中国古文明的辉煌 (2)2.1 张衡:地动仪的创造 (2)2.2 蔺相如:指南车的发明 (3)2.3 贾思勰:农业技术的传播 (3)第三章:阿拉伯的智慧之光 (3)3.1 阿尔.哈里德希:代数的发展 (3)3.2 伊本.海森:光学的研究 (4)第四章:欧洲文艺复兴的辉煌 (4)4.1 达.芬奇:多领域的研究 (4)4.2 哥伦布:新大陆的发觉 (5)4.3 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 (5)第五章:工业革命的引领者 (5)5.1 瓦特:蒸汽机的改进 (5)5.2 爱迪生:电灯的发明 (5)5.3 贝塞麦:钢铁工业的革新 (6)第六章:现代物理学的突破 (6)6.1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 (6)6.2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形成 (6)第七章:生物学的伟大发觉 (7)7.1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揭示 (7)7.2 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 (7)第八章:信息时代的开拓者 (8)8.1 莫尔斯:电报的发明 (8)8.2 贝尔:电话的发明 (8)8.3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的创建 (8)第一章:古希腊的智慧之光1.1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的发觉在古希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智慧之光熠熠生辉,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发明家。

阿基米德,这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阿基米德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公元前287年的叙拉古,这是一个位于西西里岛的希腊城邦。

从小,阿基米德就展现出对数学和物理的浓厚兴趣。

据传,他曾在浴缸中发觉浮力原理,从而得出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即“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一原理揭示了力与距离的关系,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阿基米德认为,通过杠杆,可以放大力的作用,使得较小的力量能够移动较重的物体。

这一发觉,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力的认识,还为工程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科学通史教学(雷良)第6讲 现代物理学革命

科学通史教学(雷良)第6讲  现代物理学革命


3.X射线的特点: (1)这种射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 (2)能通过密封的黑色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3)可以显示出衣袋里的钱币和手掌的骨骼,穿 透力极强。 (4)不在磁场中偏转,说明它不是阴极射线。
放射性


元素放射性的发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源于人们对 X射线源的探究. 1896年3月,贝克勒尔发现,与双氧铀硫酸钾盐放 在一起但包在黑纸中的感光底板被感光了。他推测 这可能是因为铀盐发出了某种未知的辐射。同年5 月,他又发现纯铀金属板也能产生这种辐射,从而 确认了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后来,居里夫妇将其称为“放射性”。现在,我们 称其为天然放射性。尽管贝克勒尔当时错误地认为 它是某种特殊形式的荧光,但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仍 不愧是划时代的事件,它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为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 实验基础。
(4)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尔茨坦(1850~1931)对 “绿色辉光”作了解释 ,认为这是由阴极上产生的 某种射线引起的,称为“阴极射线”。关于“阴极 射线”的本质,当时德国一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 种光波。而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1832~1919)等 人则认为,阴极射线可能是某种微粒。
(5)1879年,克鲁克斯自制了一种比盖斯勒真空管 真空度更高的“克鲁克斯管”,再次进行放电实验, 由于这种真空管真空度高,放电时没有辉光,克鲁 克斯发现,从阴极射线射出的一种射线碰到玻璃管 壁或硫化锌等物质时会发出荧光,特别是发现了阴 极射线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从而断定阴极射线是 某种粒子流。 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的争论,持续了20年之 久,结果导致了几项轰动世界的重大发现,首先 是X射线的发现

伦琴为妻子贝塔 照的手型照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 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 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 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 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 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并且将全部奖金捐献给了维尔茨堡大学

物理学的革命

物理学的革命

放射性
1. 结果大出所料,底片上有很多的阴影。 结果大出所料,底片上有很多的阴影。 2. 显然,这阴影与太阳无关、与荧光无关, 显然,这阴影与太阳无关、与荧光无关, 而与晶体本身有关。 而与晶体本身有关。 3. 贝克勒尔用的晶体是一种铀的化合物— 贝克勒尔用的晶体是一种铀的化合物— —硫酸双氧铀钾,这样他便发现了铀能 硫酸双氧铀钾, 自发辐射出能量。 自发辐射出能量。
两朵乌云
1. 但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开尔文若 但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 世纪物理学前景时, 有所思地讲道: 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 动的两种方式,现在, 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 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 光的波动理论上, 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 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2. 正是这“两朵乌云”和“三大实验发现” 正是这“两朵乌云” 三大实验发现” 引起了“物理学革命” 引起了“物理学革命”。
两个诺贝尔奖
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的诺贝尔奖证书 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的诺贝尔奖证书 1903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 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 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 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 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 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 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 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 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 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 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 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 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 夸耀,谦虚忘我! 夸耀,谦虚忘我!

【PPT】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PPT】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26年英帝国会议发表了“贝尔福公报”。它宣 布原英帝国的自治领跟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联 邦的成员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彼此不再隶属。“只是 在共同忠诚于英王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并且完全自由 地共事”。“贝尔福公报”被称为当代英联邦的奠基 石。 1931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批准了帝国会议的上述决议。该法案被称为英联邦的 大宪章,它使英联邦合法化。 英联邦的建立,使自治领取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地 位。
5.经济发展和经济强国地位的恢复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工业:1924年起回升,1927年超过战前, 世界第二
外贸:1927年超过战前,1929年世界第三
(2)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国民素质 生产合理化运动 美英的扶植 有效的财政政策

(3)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市场狭窄 对外资的过于依赖
⑴经济萧条的表现
1920——1921经济危机 新兴工业部门1929年恢复到战前水平,传统工业 部门日趋衰落 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从1913年 的14.5%降到1929年的9% 出口总值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从1913年的 13.9降到1929年的10.8% 工业技术落后,1---200万的失业大军
二、 重建中的法国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表现:
1924—1929年工业增长速度9.4%,最快 1924年工业生产总量超过战前 1926年工业人口超过农业人口 1930年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由5%上升到8%
原因: 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萨尔煤矿, 获取战争赔款80亿金马克 政府举债重建的政策
2、频繁更替的政府
第一节 战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概况
一、科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

西方现代哲学-马赫主义(精)

西方现代哲学-马赫主义(精)

二、马赫主义产生和流传概况

第二节 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 恩斯特 ·马赫 (Ernst Mach,1838-1916)出生于捷克的一个教师家庭初在其父的指导下 学习小学和中学课程,15岁进中学读六年级,毕业后进维也纳大学攻读 数学和物理,22岁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作过家庭教师,在维也 纳作过编外讲师。1864年成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起任布拉格 大学物理学教授并曾两度出任校长。 马赫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最早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以批判的态度对科 学史(主要是物理学史)作了认真的探讨。他认为科学史不只是为了了 解历史,更是为了促进对科学现在和未来的了解,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 他把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结合起来,企图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 哲学的立脚点。他对当时旧的机械论和对科学和理性进行批判的非理性 主义都加以否定和批判。主要著作有《动觉理论大纲》(1875)、《感 觉的分析》(1886)、《认识和谬误》(1905)。
第三节(续1)
• 阿芬那留斯称其经验批判主 义的世界观为“自然的世界概念”。他认为环境(包括他人)与我的思想和 感觉同在。自我和环境是同时由我的经验(思想和感觉)发现的。离开了我 的经验既谈不到自我,也谈不到环境。它们都是被当做属于某种经验的东西 来体验的。 • 他的自然的世界概念由经验和两种要素构成。经验的内容指已被发现的东 西,即自我、环境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他人)、经验各部分的依存关系。 经 验实际上是指自我的经验。假说所指的主要是自我对周围的人的运动(例如 说话)所赋予的那种意义。换言之,我们必须假定周围的人也像我一样同这 个环境发生依存关系,同我一样说话和行动。因而他们同我一样具有其各自 的自我及环境的经验。自我和他人在这方面原则上完全平等。为了研究自然 的世界概念,既可以从自我出发,也可以从周围的任何人出发。 • 原则同格论就是指经过“清洗”后的“完全的经验”中或者说自然的世界 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原则同格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作为主体的自 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自我与 环境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正像 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经验不只是个人经验、也包括他人经验一样,作为原则 同格的中心项的也不只是个人的自我,还包括他人的自我。 • 阿芬那留斯企图以原则同格论的观点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 学。他认为二者都把主体和客体(自我和环境)的关系当做从属关系,把由 纯粹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51页PPT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51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5、 为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理学革命第一节经典物理学的顶峰与危机由于19世纪技术革命的巨大成功,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在当时的社会中洋溢着自信与陶醉。

就自然科学而言,经典物理学是19世纪末发展得最完善的学科。

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和典范,电磁现象也被看成是“以太”的机械运动,并利用力学原理来研究。

声、光、热、电、磁等各种自然现象都通过牛顿力学而得到解释。

经典物理学及其认识方法被视为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最完美形式,似乎物理学的天空已经是阳光普照,未来的工作只是在若干部位作些小小的修饰或者将测量精度再提高几个数量级。

但是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无情的,在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几朵乌云,这些用经典物理无法解决的问题,正是科学革命的引路者。

首先是迈克尔孙一莫雷实验的“零结果”。

按照牛顿力学的观点,波的传播是需要媒介的,比如空气就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测定声波的传播速度也是通过一个观察者和一个相应的参考系来完成的。

然而光波似乎比较特殊,当我们说真空中的光速是2.997925X108m/s时,我们并不清楚这个速度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的。

但对于19世纪的人来说,要接受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是很困难的,于是人们设想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充满着—一种特殊的物质——以太,它充当地球和太阳之间引力和光的传播媒介。

按照常识以及经典物理学的推论,以太具有这样的性质:它的密度为0,因为人在以太中运动并没有感觉到阻力;它是完全透明的,光波可以不受阻拦地传播;它又有很强的刚性。

以太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寻找以太成为很重要的工作。

假如以太存在,那么既有自转又有公转的地球在以太中运动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应能感受到“以太风”,它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约等于地球公转的速度u=30km/s。

迈克尔孙(A.A.Michelson,1852—1 931)与莫雷(E.W.Morley,1836—1923)发明了一种于涉仪,能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移动来测量这个速度。

1887年迈克尔孙和莫雷开始他们的实验。

他们将干涉仪安装在很重的石台上以维持稳定,并将石台悬浮在水银里,使它能平稳地绕中心轴转动。

按照当时的设计精度,只要条纹有百分之一的移动就能被探测到。

他们连续观察了一年,但是实验结果是:根本观察不到条纹的移动。

迈克尔孙和莫雷当时失望地宣布他们的实验“失败”了。

虽然以后不同的科学家(包括迈克尔孙本人)一再重复这个实验达50年之久,但结果依然没有改变。

由于这与经典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相抵触,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已经开始怀疑经典物理学的适用范围了。

另一个问题是对黑体辐射实验的解释。

物体因为它的温度而发出的辐射称为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向四周发出这种辐射,也从周围吸收这种辐射。

但有一类物体,不论它们的组成成分如何,它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发出同样形式的光谱,这类物体的表面吸收所有的热辐射。

由于它们不反光,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实验室中使用的黑体是一个有一个小开口的空腔,空腔外面的辐射能通过小孑L进入空腔,经过多次反射后,能量几乎完全被腔壁所吸收,因此小孔的行为和黑体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给腔壁均匀地加热,那么小孔也将往外发射热辐射,它的特性应该和黑体辐射是一样的。

玻耳兹曼早就发现,黑体的辐射能力和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而与黑体的形状、大小、材料没有关系。

1896年维恩(Wien,1864—1928)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一个经验公式,用来描述辐射的能量密度和温度、波长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维恩位移定律: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随着黑体温度的上升,对应着它所发射光线的最大亮度的波长将变短,并向光谱的紫色区移动。

但通过与实验的比较,上述公式与实验结果在短波部分与试验曲线相吻合,在长波部分却低于实验值。

而且维恩本人也未对公式中两个常数A和B作出理论说明。

1898年瑞利(T.B.Rayleigh,1842—1919)与金斯(J.H.Jeans,1887 ~1946)开始严格按照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原理,从理论上来推导一个公式:(其中k是波尔兹曼常数,T是黑体的绝对温度)他们所得的公式在长波部分与实验能较好地吻合,但随着频率的增加,经典理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了巨大的分歧。

在频率很高的时候,经典公式指出了无穷大的能量密度,而实验却显示出能量密度趋向于零。

经典物理的这一完全错误的预言,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这在历史上被称为“紫外灾难”。

由于瑞利一金斯公式是严格按照经典理论推导出来的,所以它的失败注定会引发物理学的革命。

事实上19、20世纪之交的经典物理学已是危机四伏,1895年伦琴(W.K.Ro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A.H.Becquerel,1852—1908)发现了铀的放射性,1897年J,J汤姆逊(J.J.Thomson,1856~1940)发现了电子。

这些发现猛烈地冲击了牛顿力学的物质、能量、运动等基本概念。

面对这些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新问题,许多科学家震惊不已,有的人设法进行一些修修补补,但总不能奏效。

有的人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20世纪的科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

第二节相对论的诞生2.1拯救以太一条简单的解释迈克尔孙一—莫雷实验的途径是,假设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的所有方向上光的速度都相同,并且就是c。

但是这样的结论不能与伽利略的速度变换公式保持一致,并且从当时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也过于荒诞。

假如测得的光速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那么所有的惯性系对光的传播都是等效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任何实验能明确指出的独特的惯性系,即以太的存在。

然而牛顿力学必须借助以太才能解释电磁现象。

为了解释迈克尔孙一莫雷实验所得的“零结果”,而又保留以太参考系,爱尔兰的物理学家菲兹杰拉德(G.F.FitzGerald,1851—1901)和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E.N.Lorenz,1917一)都独立提出了收缩假说,即物体在以太中运动时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要收缩,收缩的比率为:如果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缩短了,那么时间也会相应地缩短,所以t1=t2,也就观察不到干涉条纹的位移了。

在当时,收缩假设也是近于荒诞的假说了,因为这个收缩不是任何力作用的结果,而只是表现为运动的一种伴随效应,但洛伦兹仍然大胆地将这个假说应用于它的电磁理论中。

在提出收缩假说之后,洛伦兹进一步探讨了以太和地球的相对运动对其他电磁现象和光现象的影响。

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在1904年得到一组新的数学关系式,运用这组关系式后,麦克斯韦方程的形式在相对于以太静止的坐标系和相对于以太运动的坐标系中都是一样的,这组关系式被后人称为“洛伦兹变换”。

在洛伦兹的新理论中,相对性原理是成立的。

一个观察者不管他是静止于以太的系统中,还是在相对于以太作匀速运动的系统中,观察到的电磁现象都是一样的,他完全没有办法将这两种状态区分开来。

这样,通过洛伦兹的努力,人们对以太的认识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即对于描述物理过程来说,以太已经是一个不必要的假设了。

以太理论的高度发展,结局却是使它不再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了。

然而洛伦兹仍然迷恋于“以太处于绝对静止的”的假设,以至于他认识不到已经被自己所证明了的“存在有无数个等价参考系”的物理价值。

与洛仑兹不同,作为数学家的彭加勒(J.H.Poincare,1854—1912)却提出了"相对性原理”。

他清楚地看到洛伦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参考系在数学上描述的等价性,事实上就意味着相对性原理的正确性。

“相对性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之一,它可以表述为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其形式保持不变。

彭加勒是在1904年圣路易斯国际技术和科学会议的讲演中首次提出这一原理的。

根据这一原理,“物理现象的定律对一个固定的观察者和一个相对于它作匀速运动的观察者必定是相同的。

这样一来,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识别我们是否做这一运动的手段。

”彭加勒不仅提出了相对性原理,他还提出过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假设:“光速不变原理”。

他说,如果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光速,或者在不同的方向上的光速不同,那么测量光速就成为不可能。

毫无疑问,到1903年前后彭加勒手头已经具备了创立狭义相对论的所有必需材料,目为他囿于经典物理学观念的束缚,以至于未能将自己的新思想进一步提高,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件憾事。

2.2狭义相对论及其推论狭义相对论确立的标志是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于1905年6月完成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当时,爱因斯坦认识到洛伦兹收缩和“地方时”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技巧,也:不是物理上的幻觉,而正是触及到了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本质。

在论文中,爱因斯坦写道:“没有任何已观察到事实的特性符合于绝对静止的概念……对力学方程成立的所有坐标系来说,相应的电动力学和光学方程也成立。

……下面我们用了这些假设(我们以后将称为相对性原理),同时引出另一个假设——个初看起来与上—个假设不相容的假设——光在真空中以速度c传播,其值与发光物体的运动性质无关。

这两个假设完全足以在静止物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基础上导出运动物体电动力学的简单而又一致的理论。

”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两条假设:(1)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是相同的,不存在一种特殊的惯性系;(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内,自由空间中光的速度具有相同的值c。

基于这两个公设,爱因斯坦导出了洛伦兹变换方程,再由这个方程出发必然得出在运动方向上长度的收缩、运动时钟的变慢等结论,并得出了新的速度合成公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因斯坦导出的变换方程与洛伦兹本人提出的数学关系式基本一致,但两者的含义却截然不同。

洛伦兹提出的数学关系式仅仅是一种数学技巧,他本人并不清楚它的物理意义。

而爱因斯坦得到的变换方程却是由两个公设严格导出的,它包含着时空观的重大变革,彻底否定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以及时间和空间毫不相干的传统观念。

根据狭义相对论,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推论:(1)同时性是相对的。

在一个惯性系中所观察到的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看来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

所以同时性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

如果两个事件在某一个惯性系中的同一时刻t在不同地点x1,x2,发生,那么在另外一个相对于这个惯性系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的惯性系中来观察的话,则两个事件是在不同的时间发生的:(2)运动着的物体在它的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将会缩短。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该物体长度的测量值为最大;当它相对于观察者以速度v运动时,在它的运动方向上,该物体的长度的测量值是原来的倍,而在与它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物体的大小不受影响。

(3)运动着的时钟将会变慢。

当一只钟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钟是走得最快的,当它相对于观察者以速度u运动时,可测得该钟的时率只有原来的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