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
王勃诗集
王勃诗集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10篇、《合论》10篇。
1、赋(1)春思赋《春思赋》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辞赋名篇。
他在赋中表现了自己崇高的品质、美好的人格,抒发了心中的忧郁愤懑、磊落不平之气。
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此赋可认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实反映,是对理想和功业执著追求的见证。
春思赋(并序)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岁序。
殷忧明时,坎禀圣代。
九陇县令河东柳太易,英达君子也,仆从游焉。
高谈胸怀,颇泄愤懑。
于时春也,风光依然。
古人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不其悲乎?”仆不才,耿介之士也。
窃禀宇宙独用之心,受天地不平之气,虽弱植一介,穷途千里,未尝下情于公侯,屈色於流俗,凛然以金石自匹,犹不能忘情于春。
则知春之所及远矣,春之所感深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
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而已哉?屈平有言:”目极千里伤春心。
班级诗集诗人介绍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代表著作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据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王勃的诗300首
王勃的诗300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春游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早春野望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深湾夜宿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九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春园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山亭夜宴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送卢主簿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秋江送别二首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圣泉宴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麻平晚行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采莲曲》古诗鉴赏
《采莲曲》古诗鉴赏《采莲曲》作品介绍《采莲曲》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5卷第10首。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这首《采莲曲》,《采莲曲》虽乐府曲名,虽是袭用乐府旧题,写的却是江南农村的真实生活。
《采莲曲》原文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作者:唐·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采莲曲》注释1、采莲曲:乐府《清商曲》名。
全诗校:“《乐府》作采莲归。
”2、芙蓉衣:本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凫:野鸭。
4、桂棹兰桡: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桡。
”棹、桡、枻,均为船桨。
5、屿:岛。
6、佳期: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后因以佳期指欢聚的日子。
7、采:全诗校:“乐府诗作摘。
”8、倡家:J女。
9、把:攀,采。
10、稠:全诗校:“一作重。
”11、“花红”句:萧统《采莲曲》:“江花玉面两相似。
”12、佳人:指征夫。
在兹:全诗校:“一作兹期。
”13、共蒂:并蒂莲。
14、连丝:怜思之谐音。
15、无:全诗校:“一作何。
”16、从:全诗校:“一作徒。
”17、西:全诗校:“一作南。
”18、歇:停止。
19、裴回:同“徘徊”。
全诗校:“《乐府诗集》无此二字。
”20、丰茸:风姿美好。
21、江:全诗校:“一作光。
”22、路:全诗校:“一作更。
”《采莲曲》赏析莲即荷花。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
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与鉴赏(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孙望郁贤皓)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
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
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
《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
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
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四卷)。
王勃的古诗仅有十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
《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
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简称“王杨卢骆”。
那么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是谁?代表作是什么?下面店铺给大家说说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是谁代表作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初唐四杰中四人中王勃被有些人认为是成就最高的,例如明代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而王勃代表作是《滕王阁序》初唐四杰王勃及作品简介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
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品赏析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生卒歧说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
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
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原文及注释
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原文及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原文及注释王勃《普安建阴题壁》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普安建阴题壁》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
《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
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
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
《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
这些诗作虽仍带有六朝的华艳色彩,但风格清新明朗,显示了唐诗的新面貌。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
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
”《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 5卷、《次论语》 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经传》、《舟中纂序》 5卷、《医书纂要》1卷等。
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九日翻译及赏析
九日翻译及赏析九日翻译及赏析九日翻译及赏析 1古诗原文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翻译今日云彩飘飘,风景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光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赏识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德。
这里山石荒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射我欢喜容貌,单独一个人饮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单独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殊不知道让我的朋友都在哪里。
说明解说九日:阴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先人以为九是阳数,所以这日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光景好。
流霞:美酒名。
搴( qi ān)菊:采纳菊花。
寒荣:严寒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 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从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觉察,此举在讲究风采的魏晋期间,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讽,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代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细节,风采潇洒之态。
空:陡然。
友生:朋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在这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每每受挫的情形,写下这首诗来感触自己怀才不遇之余,也表达了他怡情自然的旷达的胸襟。
诗文赏析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心旷神怡的秋景。
秋天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浪,变化不定,千姿百态;秋天的大地,明媚清爽。
只见层叠的山岳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组成一幅漂亮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日高气爽的秋季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畅怀痛饮,并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滕王阁序对照逐句翻译]滕王阁序原文逐句翻译
[滕王阁序对照逐句翻译]滕王阁序原文逐句翻译导语: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
一、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
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
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
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
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
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
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
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
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
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
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
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
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
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
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
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
历史上的王勃是谁
历史上的王勃是谁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代表著作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
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
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
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
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
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己宿构的诗,王勃是抄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都是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相比,更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佳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
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 是著名的诗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勃的相关资料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简介 王勃,(649 或 650~675 或 676)唐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 人。
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 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 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 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 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 《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 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 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 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 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 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 起了很大效果。
王勃的诗今存 80 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 90 多篇。
王勃的文 集,较早的有 20 卷、30 卷、27 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 编的《王子安集》16 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 20 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 卷,并抄录其中逸 文 13 篇 (实为 12 篇, 其中 6 篇残缺) 。
罗振玉 《永丰乡人杂著续编》 又辑有 《王 子安集佚文》 1 册,共 24 篇,即增杨氏所无者 12 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 篇残 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 及卷三十”。
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 集有《王勃集残》2 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滕王阁序》知识点
•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 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要用 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 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 临川之笔。” •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 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 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 • • • • • •
1、通假字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
• • • • • • • • •
2、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 (2)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 (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 2、关于骈体文 •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 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 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 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 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 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 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 •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 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 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 如: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 • • • • • • •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作者介绍: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代表著作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王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关于他的一切了解的最多应该是就是名篇滕王阁序了,但是关于王勃其他的事情你知道的多少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诗人的王勃的相关传说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一字千金【1】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
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
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
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2】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王勃,是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介绍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
”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
《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
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
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
《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
这些诗作虽仍带有六朝的华艳色彩,但风格清新明朗,显示了唐诗的新面貌。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
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
”《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 5卷、《次论语》 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 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经传》、《舟中纂序》 5卷、《医书纂要》1卷等。
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清宣统三年(1911)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是初唐文坛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今存辞赋12篇,骈文107篇(其中有罗振玉自日本抄录佚文24篇)。
当代学界对王勃文章研究的力度远不如其诗歌,故而本文以王勃的辞赋、骈文为研究对象。
王勃骈文中写作最有声色的当推序文,因此本文专章论之。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从王勃辞赋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讨王勃辞赋的特点。
长期漫游生活丰富了其辞赋内容,宫廷宴乐、歌舞升平、闲情咏物等题材和内容,在王勃的辞赋中是很少见到的。
王赋中更多的是个人身处逆境的感受、体验,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比贞观赋坛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和扩大。
从艺术上看,王勃的辞赋抒发了“近风骚”的幽怨情思,同时由于个体的才性气力,时代的感召,使其辞赋在抒发幽怨情思的同时,在气势上也不失高昂壮大。
第二章主要论述王勃各类应用文。
书、启、颂等献给皇帝和位高者,意图得到引荐;另有一部分大多是受人所托,代人所作的碑文、墓志等等。
从总体而言,这些文章写作基本上符合文体创作的要求,但是也受到文体的限制,多数不能自由发挥,展示内心世界。
好的篇什如《上刘右相书》、《上吏部裴侍郎启》等,以骈文为主,骈散结合,文笔酣畅,内容明晰扼要。
《净惠寺碑》等结构严谨,对寺庙环境描写清幽别致,亦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主要讨论王勃序文创作情况。
王勃序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作于正文之前的文章,即“序典籍之所作”,另一类是单篇序文,主要是记宴饮和记游。
王勃的序文集中显示了其骈文的成就,首先表现在情景交融上,个人情感体验与环境气氛交织,构成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骈文的审美形态上,以阳刚壮大为主,于六朝阴柔婉媚之外,别开生面。
本文旨在从文体角度出发,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王勃辞赋、应用文、序文创作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六朝和贞观朝辞赋、骈文创作发展变化为参照,对王勃文章创作情况做比较全面地考查和论述,对于进一步认识王勃的辞赋、骈文创作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
时至有唐,国势大增。
由于早期的几位统治者——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以及稍后的唐玄宗等能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奖励耕织,倡导科举。
这些举措成就了大唐数百年的帝国大梦,唐都长安不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化,使唐初诗歌大致沿着一条由“淫糜浮艳” “风神初振” “汉魏风骨”的历程。
一、“淫糜颓风艳”的宫体诗唐初前期,诗坛被深受齐梁影响的前朝遗老文臣所把持,太宗本人对齐梁文风也情有独钟。
因此:“淫糜浮艳”的宫体诗,呆板富丽的宫廷诗独霸文坛。
代表人物有: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和宋之问。
诗作多是奉诏、应和、侍宴之类。
代表作以上官仪的《八咏应制》为尊。
其诗曰:“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
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
”完全是一派艳华腐化的生活气息,至于“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则更是把人指向“红灯区”。
宫体诗人诗风:颓靡艳绝,华丽呆板,但对律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以锐意进取、开拓文风、探讨格律,终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年少才高、位卑名大。
我们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可以窥见一斑。
“初唐四杰”的诗作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辞清丽,题材广泛。
代表作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但他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精于七行,然律诗的最后确立完成于沈佺期和宋之问之手。
三、“孤篇压全唐”——张若虚继卢、骆之后,以“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
《全唐诗》仅收录其两首,以《春江花月夜》最为有名。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评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题目虽承袭宫体旧题,内容也不外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
但诗情和意境迥异,他将诗境和哲理自然地融合,阐述了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
诗中虽有低沉惆怅的感伤,但绝没有情色堕落的情愫。
诗风: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格调高雅开阔。
四、“诗坛改革家”——陈子昂陈子昂在其《修竹篇序》里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了初唐诗歌的真正革新。
他说诗歌应“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修竹篇序》宣告了齐梁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淫糜浮艳”诗风的终结,标志着阔大明朗,昂扬奋发的唐代诗风的完成。
我们仿佛看到幽州台上,诗人正吟诵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表达了:横亘千古,俯仰天地,知音难觅,悲凉激越之情。
虽只有四句,然境界开阔,语言遒劲。
他的代表作为《感遇诗》三十八首。
诗五古较多,律、绝较少。
诗风:格调雄浑,语言古朴,具有建安、正始遗风。
艺术缺憾:复古为多,创新较少。
蜀国真乃一宝地——因其有山有水。
山者,在于稳,在于踏实,登上那云雾缭绕的雄奇山峰,鸟瞰四方,便觉天下也在心中了。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稍显闭塞。
水者,在于灵巧,在于纤柔,然而正是胜在能以柔克刚。
那般温顺的水,捎带着拐个弯,便又是一处柳暗花明。
只是偶尔输在太过灵巧,便带上了一丝轻夸。
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蜀地有山有水,,,,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山稳住了那丝浮夸浮夸浮夸浮夸,,,,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水洗去了那点闭塞,,,,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于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便孕育出了大批人才批人才批人才批人才,,,,连到这里游学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也尝到了不同于尘世外的柔美的自然野性。
这里就是一个适合写诗的地方,尽管这里不像江南水乡那般诗意,然而人的气度在这里与自然完美地交相映辉。
早在“初唐四杰”前,宋玉就曾在《高唐赋》里咏到这处巫山的神秘幽幻和瑰丽诡谲——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
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
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
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
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谲诡奇伟,不可究陈。
班固的《西都赋》更是不惜辞藻的华丽舞文弄墨地究其丰饶物事;进而左思之《蜀都赋》,更令文坛倾倒……蜀地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此,我想以王勃和他的诗为目,去观赏在蜀文化影响下结出的初唐诗歌的奇葩。
王勃曾在《春思赋序》里谈到:“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浮游岁序。
”然而事情最初缘由是他的那篇斗鸡檄文激得高宗将其逐贬入蜀。
面临仕途上陡然降下的打击,王勃内心的苦闷自是无法言语。
入蜀之初,他写下了《入蜀纪行诗序》,描绘了“褒斜隘道之艰险”和“岷峨绝径之峥嵘”的蜀地险峻之势,其中也不乏自己的“幽忧孤愤之性”和“耿介不平之气”,尽管如此,面对江山雄峻的姿态,丹壑争流,奇峰突兀,怒涛奔涌,又不禁陡生逸兴,惊叹造物主的赐予,一切郁悒幽愤荡然全消:“观天下之奇作……山川之感召多矣!”于是,他发为歌诗咏唱,竟有30首之多!而杨炯在《王勃集序》中也说到:“远游江汉,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唱,玩灵气之肸蚃,考文章之迹,征造化之程。
”此句真真道出了王勃在政治上受挫后漫游巴蜀,由此得江山灵气之助,而文章益进,文采斐然的事实。
我认为这也是王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一次惊喜。
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正是入蜀这一段经历,,,,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使他的视野骤然扩大骤然扩大骤然扩大骤然扩大,,,,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看到了拘于长安不可能看到的风景。
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只有只有只有只有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亲身经历过不同风景,,,,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欣赏过不同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能感受到文化相互撞击所摩擦出的壮丽迷人的火花,,,,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他才学会用宽广的心去接纳那些差异差异差异差异,,,,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包容那些分歧,,,,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诗歌的境界才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