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亢的西北腔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

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

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

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2、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3、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四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

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

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

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

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

1、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2、了解“脚夫” 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

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景”,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情”与“景”、“上行”与“下行”形成对比。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彭丽媛的《刮春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