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4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讲课的内容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一)教学内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

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

我结合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

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文本解读撰稿人张娜一、说课标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和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初中教科书体系。

2、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4、注重吸收历史学术界前沿的最新成果。

5、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6、构建了历史教材的系列化工程。

如:第3页历史图片,22页的地图等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6页的导入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启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又如24页的正文,文中的绿体字,文献资料等史论结合客观扥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现象,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单元特点:1、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4000多年前。

2、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应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内容结构]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地点:云南元谋县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身体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时间:距今约18000年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②能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文明”单元,涵盖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了解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熟悉商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情认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商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商朝的兴衰和周朝的建立;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承来认识文明的演变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但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都有其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b.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向中央王朝的方向发展。

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也有其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

c. 文化传承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是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商周时期的文化传承和演化对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录像展示用具体的案例向学生展示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b. 问题导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的导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

c.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了解和思考中,更好地掌握商周时期的历史知识。

五、课堂评价本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通过讨论和引导,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通用11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二、西周的建立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

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

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三、分封制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参与积极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导言课,下面我从6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概述历史课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

导言课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今后历史课学习指明方向和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己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导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了解历史的包罗万象,增强探究历史的欲望。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历史,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历史的价值(鉴于七年级学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不足,学生能和教师提供的历史素材产生共鸣是比较困难的;)四、说教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元素或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1、提问法——问题引领,逐渐深入2、点拨法——促进联想,拓展思路3、讲授法——总结提升,减少盲目五、说学法1、讨论法——观点碰撞,借鉴提高2、合作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讨论,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启发;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使学生在倾听和争辩中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了历史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这节课分为三个板块:1、什么是历史?2、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3、怎样学历史?导入: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并将姓名写在黑板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

本册教材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线,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奴隶社会的兴衰》、《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国家和政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2. 教学难点:(1) 匡助学生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幅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你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文明吗?古代文明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2. 学习新知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预讨论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同时,通过举例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呈现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深化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资料采集和整理,并制作一份小报告。

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介绍,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4.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量古代文化和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第1课远古时代的人类活动【核心素养】1.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找出早期人类遗址的地点和生存年代(时空观念)2.归纳北京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火的使用上的差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化石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人类的重要证据,简述北京人遗址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填写下表中远古人类的概况。

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据此得出什么结论?1.远古人类远古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共同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云南元谋县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郧县人距今约110万—80万年湖北郧阳蓝田人距今约100万—50万年陕西蓝田2.分布特点:范围广,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结论: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北京人1.填写北京人的基本概况。

居住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经学会使用火2.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填写北京人的身体特征。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

3.归纳北京人遗址的地位以及发掘的意义。

(1)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意义: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山顶洞人1.时间: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结合右栏史料实证,简述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类型晚期智人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并制作骨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火可能知道人工取火生活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同其他原始人群交往;有爱美意识;会埋葬死者【课堂训练】1.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北京人遗址中陆续发现了40多个直立人化石和100多种野兽化石、大量打制石器、骨器、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精选4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精选4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精选4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范文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中国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中国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中国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

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中国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中国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中国台湾府管理中国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人教版七上历史三、四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人教版七上历史三、四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21、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族政 融权 合分 立 和 民
说教材
1、编写意图 2、体例及特点 3、立体式整合
编者意图
人教版历史教材
1.减轻学生负 担降低难度 2.增强趣味性 生动性和启 发性
3.转变传统 教学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编写特点
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增强趣味性 启发性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历 史 教 材
内容标准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学习板块 历 史 学 科
世界现代史
内容标准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主题
中 国 古 代 史 上 册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内容标准
13、两汉的经济发展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 1、通过“丝绸之路”的开 12 、大一统的汉朝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 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 14、匈奴的兴起及 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 交流中的作用。 与汉朝的合战 影响。 2、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 11 、“伐无道,诛暴秦”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 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的社会动荡。 15、汉通西域 和西汉的建立。 和丝绸之路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了解“文景之治”,知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 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 10 、秦王扫六合 统 朝 和华佗的故事。 一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标:增加了秦朝的灭亡 新课标:增加了对东汉的 国 汉的建立,删减了学生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家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及 造纸术、张仲景、华佗, 的 对汉武帝的评价。 删减了张骞通西域的事实。

七年级历史说课课件

七年级历史说课课件

教材的 特点
2.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 和生动性 3.注重对基本 史实进行必要 的讲诉
4.引导学生学 会学习
三、说建议
乡土教材和社 影视作品和 区课程资源 录音 历史教科书
历史遗迹、遗址、 博物馆、纪念馆
课 程 资 源
三、说考点
考点
变法改革类
思想文化科 技成就类
文明
经济类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等
经济发展情况 各个朝代科技、春 具体措施等集中 秋战国文化思想 于统一的王朝例如 成就、四大发明 唐朝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某一问题的理解

2
阅读广场:创设新情景

历史小常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说教材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的变革
大一统国家 的建立
政权分立 与民族融合
中 国 古 代 史
中华文明 的起源
三、说建议
5.注重历史 知识多领域 多层次的联 系
6、提倡教学 方式、方法 和手段多样化 1.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整体结构
中考考点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
一、说课标
中外历史的 基本知识 爱国主 义情感
重要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解决历史问题的 一些基本方法来自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
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 观
热爱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
二、说教材
内 容 结 构

课前导言:提出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共10页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共10页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时段】从距今约170万年(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至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单元特点】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抓住一个词——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

第一部分讲的是:旧石器时代的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它从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远古居民,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的元谋人开始,一直讲到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的山顶洞人为止。

第二部分讲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主要介绍了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明。

第三部分讲的是:传说时期的华夏族的祖先,主要介绍了炎帝和黄帝时期的一些故事。

【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为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的材料综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4课时【课型】知新课、活动课【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多种形式【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用导读结合的方法完成任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相关插图,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在“合作与探究”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加深彼此的了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这一课直接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具有开章明义的作用。

本科主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主题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说课稿(参考)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说课稿(参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基本设计理念: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题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属于史前时期的历史。

现在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我对这章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二、教材处理。

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编写意图:过去教材把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原始社会”或“远古时代”等,这种体例编排会使学生感觉学习目标与自己关系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现行教材的第一单元定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把遥远的原始人类和文化看作是中华文明的来源,而今天我们仍生活在这个文明中间,这样就拉近了古今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我国原始人类的了解,从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教材内容分析和特点:本单元由3节正课和一节活动课组成,主要讲述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的生活地域、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原始的民主政治,教材是以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地域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为线索来编排的。

特点:1.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教材的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3.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4.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5.内容整合更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

(三)、教材体例: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5、设计历史资料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6、设计“动脑筋”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7、设计“练一练”巩固基本知识,活学活用;8、设计“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9、设计“自由阅读卡”,扩大学生知识面。

【___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___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___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教
材分析
简介
本单元的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古代文明的起源。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增加
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朝代的起源:教材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介绍了中
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对每个朝代的简要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文明的起源: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
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文化遗产的保护:教材还强调了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

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并了解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他们共同探
讨教材中的问题和主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实地考察,如参
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
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朝代和文明
的起源,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采用多种
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文本解读撰稿人张娜一、说课标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和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初中教科书体系。

2、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4、注重吸收历史学术界前沿的最新成果。

5、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6、构建了历史教材的系列化工程。

如:第3页历史图片,22页的地图等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6页的导入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启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又如24页的正文,文中的绿体字,文献资料等史论结合客观扥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现象,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单元特点:1、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4000多年前。

2、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应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内容结构]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地点:云南元谋县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身体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时间:距今约18000年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②能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2、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遗址地点:浙江县河姆渡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水稻;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③饲养家畜;④住干栏式房子半坡遗址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时间:距今约6000年生产生活情况:①广泛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粟;③饲养家畜;④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⑤住半地穴式房子大汶口遗址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时间:距今约6000-4000年生产生活情况:①过原始农耕生活;②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3、华夏之祖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远古的传说。

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

炎黄子孙的由来: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华夏族(汉族的前身)。

禅让的传说更替的过程:尧、舜、禹。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方法:疏导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说建议[教学建议]1、因本单元涉及较多的各类知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不应做过高要求,达到标准要求的“了解”“知道”“简述”第一层即可。

2、由于课文内容“少而精”,给教师的讲课留有余地,因而教师可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还可以注入一些学术研究的新课。

3、在教学方法上建议最好讲成探究性课型,如讲解第一课的重点知识时,可从北京人的生存年代、体质特征、生产特征、生活特征入手,之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北京人的生活”甚至问“北京人喝过开水吗?”“想象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衣食住行?”引起求异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证据,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历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学习兴趣。

[评价建议]评价是看学生:1、是否能吧人类按名称,距今时间、地点及影响复述或者用表格归纳。

2、是否能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特征,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资源开发利用建议]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两种。

1、教材资源有导入框、文献资料、动脑筋、练一练、教学挂图、自由阅读卡、活动课与活动探究。

它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好处。

2、课外资料,可以通过考古化石、图片、实物、历史遗迹,及影视资料等来充实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文本解读撰稿人张娟丽一、说课标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6、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9、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0、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二、说教材[编写特点]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初中教科书体系。

2、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4、注重吸收历史学术界前沿的最新成果。

5、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6、构建了历史教材的系列化工程。

如:第3页历史图片,22页的地图等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6页的导入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启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又如24页的正文,文中的绿体字,文献资料等史论结合客观扥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现象,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单元特点时段: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70年),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新的锐利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的繁荣,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内容结构]1、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朝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西周的兴亡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前1600年,武王-幽王(共12位王)建立:牧野之战,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分封制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的兴亡分封制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2、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

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精品:①司母戊鼎②四羊方尊③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相当发达。

“五谷”在西周已经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好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3、春秋战国的纷争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点:王权衰落,奴隶社会走向衰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点:战争频繁,封建社会确立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楚庄王:邲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著名战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合纵连横: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4、大变革的时代背景:①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