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序言体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
经过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预防。
体细胞治疗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体内回输体外激活的单个核白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体外致敏的杀伤细胞(IVS)等等;体内移植体外加工过的骨髓细胞或造血干细胞;体内接种体外处理过的肿瘤细胞(瘤苗);体内植入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肌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等。
由于体细胞治疗的最终制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象一般生物制品那样制订出适合于每一种方案的具体标准,本指导原则只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申报资料和应用方案应根据本技术指导原则加以准备、申请和实施。
对每个方案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最终制品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体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
二、申报资料(一)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选题目的与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1.申请表2.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及命名依据3.选题的目的和立题依据4.国内外有关该制剂的研究现状、生产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专利查询情况)5.临床应用的风险性评估(二)体细胞的采集、分离和检定1.体细胞类型和供体的情况须指出细胞来源是属于自体、同种异体、异种还是细胞系。
必须提供细胞的组织来源及细胞类别的确证资料,其中包括形态生化或表面标志等。
(2)供体若体细胞来源于同种异体,需说明供体的年龄、性别,供体必须符合国家对献血员的要求,并提供测试的方法及符合条件的依据。
供体必须经过检验证明HBV抗原、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细菌、霉菌均为阴性,必要时需说明供体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
基因治疗技术的质量管控与标准化流程
基因治疗技术的质量管控与标准化流程基因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难以根治的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基因治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为确保基因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质量管控与标准化流程变得至关重要。
一、质量管控1. 生物安全控制在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确保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使用基因治疗技术的实验室和临床医院,必须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合理设置实验室设施,人员培训和防护装备的配备。
确保团队成员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基因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生物风险。
2. 质量控制体系在使用基因治疗技术的过程中,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非常关键。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技术文件、记录和报告,确保研究和实施过程得以监督和评审。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治疗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3. 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对治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建立细致的质量风险评估流程,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从而确保治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标准化流程1. 实验室操作标准化在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建立实验室操作标准化非常重要。
这包括制定规范的实验室操作程序、实验记录和结果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
标准化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可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为技术最终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临床实施标准化基因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流程。
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指南和规定,建立基因治疗技术的临床实施标准化流程,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
这包括患者选择标准、治疗方案设置、治疗情况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标准化的临床实施流程可以确保治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预测性。
3. 数据采集与整理在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与整理是必不可少的。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操作指南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操作指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
然而,如何确保基因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为了提高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指南的内容和重要性。
首先,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治疗产品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基因治疗产品的制备、质量检测、储存和管理等方面。
其中,制备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步骤,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纯度。
质量检测是一个关键环节,用于验证治疗产品的纯度、有效性和无毒性。
储存和管理方面需要遵守一定的条件和规定,保证产品的长期稳定性。
标准化操作指南是制定出来的一套规范操作要求,旨在确保基因治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标准化操作指南的制定需要依据国际、行业和监管机构的相关准则,并结合实际治疗的需求和技术发展。
标准化操作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标准化操作指南应明确基因治疗产品的制备过程。
制备过程应包括起始材料的选择、基因转导载体的构建、细胞培养和基因传递等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和检测标准,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其次,标准化操作指南还应明确基因治疗产品的质量检测方法。
质量检测是确保治疗产品的有效性和无毒性的关键步骤。
标准化操作指南应包括各种质量检测方法,如基因转导效率的检测、细胞毒性的评估和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为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标准化操作指南还应明确基因治疗产品的储存和管理要求。
储存和管理是确保治疗产品长期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
标准化操作指南应明确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及管理要求,如产品标识、记录和追溯等。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治疗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标准化操作指南的实施和执行需要有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相关机构和实验室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员工培训、设备验证和纪录保留等。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规范标准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规范标准基因治疗是一种创新性的生物医学技术,旨在通过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以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及其他一些疾病。
然而,由于基因治疗涉及到对人体的基因进行干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规范标准对于确保基因治疗的成功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需要对病人的选择和诊断进行严格把关。
在治疗前,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以确保基因异常为该疾病的主要原因。
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基因治疗的前提。
只有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基因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需要严格控制基因载体和基因的质量。
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药体系,如病毒载体、质粒和纳米颗粒等。
这些载体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测试,以确保其在载体的选择、荷载能力和生物安全性方面满足严格的标准。
此外,基因的选择和设计也至关重要,需要确保基因的选择适合治疗对象,并对基因进行准确的克隆和测序,以确保基因的纯度和一致性。
在基因治疗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治疗需要通过导入基因或修复异常基因来实现。
因此,在基因治疗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并考虑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病人的生物学反应、基因表达和相关生理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
此外,密切的随访和定期的临床评估也是必要的,以监测潜在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标准对于确保治疗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了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规范。
临床试验是评估基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规范标准应涵盖试验的设计、招募病人、治疗方案的执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次,制定了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
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
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基因治疗是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向患者体内引入正常的基因来修复异常的基因。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多种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然而,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本文将讨论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基因传递载体的构建、基因的分离和纯化、基因载体与细胞的转染和基因的表达和功能验证。
首先,基因传递载体的构建是将目标基因导入适当的载体中,以确保基因可以被有效地传递到患者体内。
这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适当的转染技术,如病毒载体、质粒或纳米粒子等。
其次,基因的分离和纯化是为了从细胞或组织中获得目标基因,并去除其他干扰性物质。
这需要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凝胶电泳、柱层析等。
然后,基因载体与细胞的转染是将构建好的基因传递载体引入患者体内特定的细胞种类。
这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实现,如瞬时转染、电穿孔、病毒转染等。
这些技术的选择应基于目标细胞类型和治疗的要求。
最后,基因的表达和功能验证是确定基因是否在细胞内表达,并具有所期望的功能。
这可以通过蛋白质表达分析、功能性检测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
除了制备技术的复杂性外,基因治疗药物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基因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基因治疗药物的制备应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定,如国家药典、国际药典或相关的制定标准。
其次,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这包括基因的准确性、纯度、稳定性、活性等的测试。
再次,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性和效果的评估,以确保基因治疗药物的安全可靠和疗效可行。
此外,基因治疗药物的生产制造过程需要遵循良好的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关于下发《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的通知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关于下发《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3.05.05•【文号】卫药政发[1993]第205号•【施行日期】1993.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关于下发《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的通知(卫药政发[1993]第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卫生部所属各医学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新药审评办公室:为将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药品管理法》的法制化管理,使之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将参考美国FDA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制订的“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条件”等国外有关文件,结合我问的实际情况,制订我国的《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下发,供研制单位参考,并作为审评批准的基本要求。
希向可能开展这项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科研和医疗单位广泛宣传。
今后,凡以人的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单位,首先需按此质控要点要求向卫生部新药审评办公室申请,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卫生部批准后方可实施临床试验或临床验证。
附件: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一九九三年五月五日附件: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本文件主要参考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FDA,CBER)1991年制订的“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条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重组DNA顾问委员会(NIHRAC)关于“人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考虑要点及管理条例”1990年的修订件以及美国已批准的几个临床试用方案的文件和最近发展的新的基因导入系统的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在我国进行人的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质控要点,内容包括:Ⅰ、引言A.定义B.治疗的类型C.总体考虑Ⅱ、立题的依据和基础A.目的与必要性B.国内外情况C.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危害D.利弊的权衡E.研究单位与人员的资格审查Ⅲ、细胞群体的鉴定A.细胞收集B.细胞培养的步骤C.细胞库D.细胞体外生长和操作中所用材料E.基因治疗用构建物的分子遗传学特征Ⅳ、临床前试验A.安全评价B.有效性评价C.免疫学考虑要点V、不同批号制品的质控及临床前试验Ⅳ、关于重组病毒的操作及设施Ⅶ、临床试验的考虑要点Ⅷ、结语Ⅸ、参考资料Ⅰ、引言A.定义:体细胞治疗:指应用人的自体、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制剂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讨论稿)收藏
制剂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讨论稿)收藏制剂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讨论稿)一、药物制剂质量研究由于制剂剂型很多,在研究新药制剂时,应遵循药典相应制剂通则规定及制剂的特性要求。
本原则主要对口服固体制剂通则及注射剂进行讨论。
1.性状制剂的性状项下,应依次描述样品的外形和颜色,如片剂是什么颜色的压制片,或包衣片(包薄膜衣或糖衣),除去包衣后,片芯的颜色,片子的形状,如异形片(长条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也应描述,片面有无印字或刻痕或有商标记号等也应如实记述。
胶囊剂内容物的颜色、形状,是否有粘连,结块等均应记述。
注射液一般应为澄明液体(水溶液),但也有混悬液或粘稠性溶液,都要特别描述清楚,对注射液的颜色应根据颜色色号相应描述,以黄色标准比色液为基础,浅于1号或稀释一倍的1号的为“无色”,浅于2号的为“几乎无色”,浅于4号的为“微黄色”,浅于6号的为淡黄色,浅于8号的为“黄色”。
贮藏过程如性状有变化,应予以说明。
2.鉴别制剂的鉴别试验,其方法要求同原料药,所以除尽可能采和与原料药相同的方法外,还应注意:①由于多数制剂中均加有辅料,不宜用原料药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作为鉴别,也不宜直接用红外吸收光谱作为鉴别,必要时应增订能与同类药或化学结构近似药物相区别的鉴别试验。
②有些制剂的主药含量甚微,必须采用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操作较简便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法等。
③由于制剂中辅料的干扰,应分离除去。
常用的方法是用溶剂将主药提取出来后,除去溶剂,残留物照原料项下鉴别。
④由于制剂的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含量测定的最大可吸收波长或特定波长下吸收度或吸收度比值作鉴别。
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也可以其保留时间作为鉴别。
⑤对异构体药物应有专属性强的鉴别试验。
制剂的鉴别试验如采用原料药项下的鉴别时,其文字叙述应根据不同的剂型如何除去辅料进行描述。
3.检查各种制剂的检查项目,除应符合相应的制剂通则中的共性规定外,还应根据其特性、工艺及稳定性考察,制订其他项目,如口服固体制剂(以片剂、胶囊剂为主)应制订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有关物质(或已知杂质)等检查。
基因治疗技术的操作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
基因治疗技术的操作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新型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修复、替换或调节人体细胞或组织中的异常基因,从根源上治疗遗传性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
在进行基因治疗时,确保操作标准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基因治疗技术的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一、操作标准1. 临床试验设计:在进行基因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临床试验设计进行,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治疗方案以及预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设计。
2. 基因载体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对于基因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常用的基因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需求进行选择。
3. 基因载体构建:构建基因载体时,需要确保基因的准确插入和拷贝数,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扩增,以确保治疗基因的表达和稳定性。
4. 细胞治疗前处理:在进行基因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细胞进行处理,包括收集、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在符合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确保细胞的纯度和活力。
5. 基因转染:基因转染是基因治疗技术的核心步骤,确保基因的有效转染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进行基因转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并进行有效的转染监测和评估。
6. 细胞治疗后处理:在进行基因治疗后,需要对细胞进行后续处理,包括检测基因的表达、细胞的活力和纯度等,以确保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二、质量控制要点1. 设立标准操作流程(SOP):制定清晰的SOP,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包括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要求、操作者的培训和评估等。
2. 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控制: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安全性评估、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无菌操作和避免交叉污染。
3. 基因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基因治疗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包括基因的准确性、纯度和活力等方面的检测。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和质量培训等方面的制度。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求分析与总结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求分析与总结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个体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新技术,可望为许多遗传性疾病、癌症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风险性,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对于基因治疗的成功非常关键。
本文将分析并总结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求。
首先,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治疗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基因传递载体的构建、基因的传输和表达、治疗效果评估等。
在每个步骤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基因传递载体的构建中,需要确保载体的稳定性和纯度。
这可以通过检测质粒DNA的完整性和浓度来实现。
同时,载体的纯度也需要通过电泳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不含有杂质。
此外,构建和筛选过程中的实验条件和操作也需要进行规范化,以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在基因的传输和表达阶段,需注意质控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
有效转染通常采用质控高效转染试剂和优化转染条件来增强基因的传输效率。
同时,对细胞和载体的毒性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基因治疗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治疗效果的评估是基因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治疗后的跟踪和监测中,需要确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
例如,对肿瘤治疗来说,可通过监测肿瘤大小、生长速率、病理学及生物学指标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可以通过监测表型改变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这些指标可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进行调整,但都需要准确定量化和标准化,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其次,基因治疗的标准化要求也不容忽视。
标准化旨在确保基因治疗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标准化要求可以涉及到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从基因传递载体的开发、生产到治疗的实施和监测。
在基因传递载体的开发和生产中,需要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
这包括对载体构建、质粒DNA提取、负载基因的筛选和扩增等过程进行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序言体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
经过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预防。
体细胞治疗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体内回输体外激活的单个核白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体外致敏的杀伤细胞(IVS)等等;体内移植体外加工过的骨髓细胞或造血干细胞;体内接种体外处理过的肿瘤细胞(瘤苗);体内植入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肌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等。
由于体细胞治疗的最终制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象一般生物制品那样制订出适合于每一种方案的具体标准,本指导原则只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申报资料和应用方案应根据本技术指导原则加以准备、申请和实施。
对每个方案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最终制品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体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
二、申报资料(一)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选题目的与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1.申请表2.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及命名依据3.选题的目的和立题依据4.国内外有关该制剂的研究现状、生产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专利查询情况)5.临床应用的风险性评估(二)体细胞的采集、分离和检定1.体细胞类型和供体的情况(1)体细胞类型须指出细胞来源是属于自体、同种异体、异种还是细胞系。
必须提供细胞的组织来源及细胞类别的确证资料,其中包括形态生化或表面标志等。
(2)供体若体细胞来源于同种异体,需说明供体的年龄、性别,供体必须符合国家对献血员的要求,并提供测试的方法及符合条件的依据。
供体必须经过检验证明HBV抗原、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细菌、霉菌均为阴性,必要时需说明供体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
基因治疗制剂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2003年03月20日一、引言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目前仅限于体细胞。
基因治疗的技术和方式日趋多样性。
按基因导入的形式,分为体外基因导入(exvi vo)及体内基因导入(invivo)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体外将基因导入人细胞,然后将该细胞注入人体。
其制品形式是外源基因转化的细胞,适合在具有专门技术人才和GMP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后者则是将基因通过适当的导入系统直接导入人体,包括病毒的与非病毒的方法。
其制品形式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病毒或者是重组DNA、或者是DNA复(混)合物。
基因治疗制剂种类较多,因此,本指导原则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来概括,只能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方案应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研究技术路线。
其基本原则:一是必须确保安全与有效,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质控要求;二是要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并加强创新。
对一些新的治疗技术路线的相应质控要求,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注意到基因治疗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与经典的化学合成药物或基因工程药物的差别。
目前,一些基因治疗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一些则不够完善,更加要求研究者在使用该技术指导原则时不可生搬硬套。
为此,研究者应加强咨询和论证,提出一个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最终获得确保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制品。
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试验时,除须按本指导原则中"研究内容和制品质量控制"准备材料外,同时需提供下述材料:(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
包括:1.所用基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所用载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3.所用基因导入系统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4.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体外有效性实验资料;5.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动物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6.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7.该研究或制品的生产工艺现状;8.该研究或制品的质量控制现状;9.本研究或制品的先进性和创新点;10.本研究或制品产业化的可行性。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点解析
基因治疗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要点解析引言:随着基因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一种潜在的革命性疗法,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然而,基因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确保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对于基因治疗的全面应用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质量控制要点1.关键原材料的选择和验证基因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原材料,如载体、转基因载体、CRISPR-Cas9等工具,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和验证。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必须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合理的生产过程是确保基因治疗质量的关键。
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包括病人细胞的采集、基因修饰、质粒传递、细胞扩增、纯化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制定合适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措施,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3.成品检测和验证基因治疗产品的成品检测和验证是保证治疗品质的最后一道防线。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测序分析、蛋白质表达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等。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验证方法,确保治疗产品的质量符合预期效果,如确保有效的基因传递、目标基因的正确表达和治疗效果的长期持久性等。
第二部分:标准化要点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参与制定基因治疗领域国际标准至关重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应组织专家对基因治疗领域进行梳理和研究,并建立起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这些标准要求质量控制的流程、原材料选择、生产标准、成品检测等都要达到国际统一的标准。
2.制定本土标准除了国际标准外,每个国家和地区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本土标准。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病种特点和技术水平等差异,基因治疗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制定本土标准有助于适应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提高治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基因治疗标准化的重要一环。
这个体系应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评估、生产过程的流程评估、产品成本的评估等方面。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样本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3月2日发布一、引言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当前仅限于体细胞。
基因治疗的技术和方式日趋多样性。
按基因导入的形式, 分为体外基因导入( exvivo) 及体内基因导入( invivo) 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体外将基因导入人细胞, 然后将该细胞注入人体。
其制品形式是外源基因转化的细胞, 适合在具有专门技术人才和GMP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后者则是将基因经过适当的导入系统直接导入人体, 包括病毒的与非病毒的方法。
其制品形式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病毒或者是重组DNA、或者是DNA复( 混) 合物。
基因治疗制剂种类较多, 因此, 本指导原则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来概括, 只能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 具体的方案应根据这些原则, 确定研究技术路线。
其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确保安全与有效, 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 并提出相应的质控要求; 二是要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 并加强创新。
对一些新的治疗技术路线的相应质控要求, 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应注意到基因治疗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与经典的化学合成药物或基因工程药物的差别。
当前, 一些基因治疗研究相对比较成熟, 而一些则不够完善, 更加要求研究者在使用该技术指导原则时不可生搬硬套。
为此, 研究者应加强咨询和论证, 提出一个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 最终获得确保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制品。
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试验时, 除须按本指导原则中"研究内容和制品质量控制"准备材料外, 同时需提供下述材料:(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综述) 。
包括:1.所用基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所用载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3.所用基因导入系统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4.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体外有效性实验资料;5.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动物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6.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7.该研究或制品的生产工艺现状;8.该研究或制品的质量控制现状;9.本研究或制品的先进性和创新点;10.本研究或制品产业化的可行性。
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核酸化学及重组DNA(rDNA)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已能够确定和获得许多天然活性蛋白的编码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载体或引入某种宿主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该基因产物,再经分离、纯化和检定,可得到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人类疾病的制品,诸如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用不同于常规方法的rDNA技术生产的制品,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产品,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亦不同于常规方法。
这一领域中的知识和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为了有利于这类制品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并为这类制品的审评提供依据,有必要制定一个原则性指导文件,以保证在人群中试验或应用时安全有效。
本“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有许多专门技术问题会出现,对于这类问题或某一特定制品,则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决定。
本《指导原则》亦将随科学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
二、总则(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rDNA技术生产并在人体内应用的蛋白质、肽类制品.(二)凡属与一般生物制品有关的质量控制,均按现行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执行。
有关生产设施的要求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三、质量控制要求(一)原材料的控制1.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应提供有关表达载体详细资料,包括基因的来源、克隆和鉴定,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构和遗传特性。
应说明载体组成各部分的来源和功能,如复制子和启动子来源,或抗生素抗性标志物.提供至少包括构建中所用位点的酶切图谱。
应提供宿主细胞的资料,包括细胞株(系)名称、来源、传代历史、检定结果及基本生物学特性等。
应详细说明载体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状态(是否整合到染色体内)及拷贝数。
应提供宿主和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资料。
2.克隆基因的序列应提供插入基因和表达载体两侧端控制区的核苷酸序列。
所有与表达有关的序列均应详细叙述。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引言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目前仅限于体细胞。
基因治疗的技术和方式日趋多样性。
按基因导入的形式,分为体外基因导入(exvivo)及体内基因导入(invivo)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体外将基因导入人细胞,然后将该细胞注入人体。
其制品形式是外源基因转化的细胞,适合在具有专门技术人才和GMP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后者则是将基因通过适当的导入系统直接导入人体,包括病毒的与非病毒的方法。
其制品形式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病毒或者是重组DNA、或者是DNA复(混)合物。
基因治疗制剂种类较多,因此,本指导原则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来概括,只能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方案应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研究技术路线。
其基本原则:一是必须确保安全与有效,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质控要求;二是要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并加强创新。
对一些新的治疗技术路线的相应质控要求,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注意到基因治疗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与经典的化学合成药物或基因工程药物的差别。
目前,一些基因治疗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一些则不够完善,更加要求研究者在使用该技术指导原则时不可生搬硬套。
为此,研究者应加强咨询和论证,提出一个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最终获得确保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制品。
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试验时,除须按本指导原则中"研究内容和制品质量控制"准备材料外,同时需提供下述材料:(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
包括:1.所用基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所用载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3.所用基因导入系统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4.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体外有效性实验资料;5.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动物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6.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7.该研究或制品的生产工艺现状;8.该研究或制品的质量控制现状;9.本研究或制品的先进性和创新点;10.本研究或制品产业化的可行性。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序言体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体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
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
经过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预防。
体细胞治疗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体内回输体外激活的单个核白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或体外致敏的杀伤细胞(IVS)等等;体内移植体外加工过的骨髓细胞或造血干细胞;体内接种体外处理过的肿瘤细胞(瘤苗、;体内植入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肌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等等。
由于体细胞治疗的最终制品不是某一种单一物质而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象一般生物制品那样制订出适合于每一种方案的具体标准,本指导原则只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申报资料和应用方案应根据本技术指导原则加以准备、申请和实施。
对每个方案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最终制品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体细胞治疗的安全、有效。
二、申报资料(一)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选题目的与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申请表1.体细胞治疗制剂的名称及命名依据23.选题的目的和立题依据(包括专利查询生产及临床应用情况. 4 国内外有关该制剂的研究现状、情况) 5 .临床应用的风险性评估(二)体细胞的采集、分离和检定.体细胞类型和供体的情况1(1)体细胞类型须指出细胞来源是属于自体、同种异体、异种还是细胞系。
必须提供细胞的组织来源及细胞类别的确证资料,其中包括形态生化或表面标志等。
( 2 )供体若体细胞来源于同种异体,需说明供体的年龄、性别,供体必须符合国家对献血员的要求,并提供测试的方法及符合条件的依据。
供体必须经过检验证明HBV抗原、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细菌、霉菌均为阴性,必要时需说明供体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
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
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一、研究设计与伦理审查1.1 研究目的和背景1.2 研究设计与方法1.3 研究团队及其职责1.4 伦理审查程序与规范二、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工作2.1 试验药物研发与制备2.2 试验中心选择与评估2.3 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IRB)审查2.4 受试者招募与入选标准三、受试者知情同意与知情材料3.1 受试者知情同意的重要性3.2 知情同意的程序和流程3.3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及其要求3.4 知情材料的编撰与更新四、试验药物管理与安全监测4.1 试验药物的管理与储存4.2 试验药物的配制与使用4.3 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4.4 监测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五、数据采集与管理5.1 数据采集与记录5.2 数据管理与存储5.3 数据质量的保证与审查5.4 数据分析与报告六、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6.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6.2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要点6.3 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报告6.4 质量风险评估与改进措施七、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评价7.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7.2 结果的解读与评价7.3 结果的报告与发布八、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8.1 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的适用8.2 伦理审查要求与指南8.3 试验药物的法规要求8.4 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的法规附件:1: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范本2:试验药物管理与安全监测的操作流程4: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的适用:- 国际法律法规:包括国际伦理指南、国际人权宣言等。
- 国内法律法规:指适用于本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2:伦理审查要求与指南:- 伦理审查:指伦理委员会对研究计划进行伦理道德审查的过程。
- 伦理指南:包括国际伦理指南、国家伦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等。
3:试验药物的法规要求:- 试验药物:指用于临床试验的药物。
《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附件2《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为了规范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和药学研究,更好的引导行业发展,满足当前罕见病、难治性疾病对新治疗方法的临床需求,中心根据当前产业的研发现状和技术发展,通过前期的行业调研、文献收集、专家咨询等工作,起草了本指导原则。
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起草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产品已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的新的研发热点。
但由于基因治疗产品种类多样,技术日新月异,早期颁布的基因治疗相关指导原则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
本指导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局27号令)的规定和要求,考虑当前的行业研发现状和科学认知,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采用逐步完善、补充细化、综合考虑的原则起草。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适用于导入人体后,在体内通过对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改变基因表达方式或调节细胞生物特性以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药品。
不包括溶瘤病毒类产品和CAR-T细胞等离体基因修饰细胞治疗类产品,但此类产品的部分相关研究,如病毒载体的制备等,适当条件下可以综合借鉴参考本指导原则。
由于基因治疗产品种类多样,工艺多变,本指导原则仅基于当前认知,对常见基因治疗产品的药学研究提出一般性技术要求。
对于本指导原则无法涵盖的研究内容,应综合参考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
三、主要内容本指导原则主体内容包含九个章节,分别为“前言”、“定义和范“制备工艺与过程控制”、围”、“一般原则和风险考虑”、“生产用材料”、“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容器和密闭系统”、“环境和生物安全性”。
第一部分主要明确了本指导原则制定的背景和前提条件,第二和第三部分明确了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和一般原则考虑,第四至第八部分分别从生产的用原材、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和包装系统等方面提出药学研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一、引言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目前仅限于体细胞。
基因治疗的技术和方式日趋多样性。
按基因导入的形式,分为体外基因导入(exvivo)及体内基因导入(invivo)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体外将基因导入人细胞,然后将该细胞注入人体。
其制品形式是外源基因转化的细胞,适合在具有专门技术人才和GMP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
后者则是将基因通过适当的导入系统直接导入人体,包括病毒的与非病毒的方法。
其制品形式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病毒或者是重组DNA、或者是DNA复(混)合物。
基因治疗制剂种类较多,因此,本指导原则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来概括,只能提出一个共同的原则,具体的方案应根据这些原则,确定研究技术路线。
其基本原则:一是必须确保安全与有效,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质控要求;二是要促进基因治疗的研究,并加强创新。
对一些新的治疗技术路线的相应质控要求,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注意到基因治疗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与经典的化学合成药物或基因工程药物的差别。
目前,一些基因治疗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一些则不够完善,更加要求研究者在使用该技术指导原则时不可生搬硬套。
为此,研究者应加强咨询和论证,提出一个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最终获得确保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制品。
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临床试验时,除须按本指导原则中"研究内容和制品质量控制"准备材料外,同时需提供下述材料:(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
包括:1.所用基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2.所用载体的研究现状和进展;3.所用基因导入系统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4.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体外有效性实验资料;5.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动物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6.该研究或制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7.该研究或制品的生产工艺现状;8.该研究或制品的质量控制现状;9.本研究或制品的先进性和创新点;10.本研究或制品产业化的可行性。
综述内容须科学客观。
(二)本研究或制品的知识产权情况。
包括:1)本研究或制品的知识产权情况阐述;2)本研究或制品的知识产权检索报告和检索结果。
知识产权情况的阐述和检索应包括所用基因、载体、重组体、终产品的其它成分、生产用细胞和生产工艺等。
二、研究内容和制品质量控制(一)DNA重组体或基因导入系统的构建1.治疗用的目的基因详细说明基因治疗所用的目的基因及其来源(尤其是有否涉及国内外专利问题,应有专利查询资料),获得目的基因的材料方法和基因鉴定结果。
2.载体包括载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或基因库资料。
若有特殊的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及PolyA位点等,应提供详细资料。
若有改变结构(如丢失片段,点突变或插入片段),须提供DNA测序结果。
若属新的或改变结构的病毒载体,须提供组建的材料、方法、组建步骤及鉴定结果的全部资料。
非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均需一个能在人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的质粒。
除裸露DNA外,还须附加其它的组分进行加工,如脂质体、多肽、金属颗粒等。
本指导原则不包括寡聚核苷酸(如AntisenseRNA,Ribozyme,RNAi等)类基因治疗制品。
3.DNA重组体详细说明克隆步骤,材料方法;DNA序列分析图谱和结果,注明启动子、增强子、插入顺序、目的基因及polyA顺序等;重组体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和鉴定结果;重组体中基因表达水平和时程。
4.基因导入系统构建包括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基因导入系统。
(1)病毒载体基因导入系统包括腺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导入系统等。
需详细描述形成单克隆原始病毒颗粒的方法、材料、技术路线和全部的鉴定方法、标准和结果。
这些鉴定一般包括:结构鉴定(限制性酶切图谱和PCR分析)、整个病毒的序列分析(≤40kb),基因体外表达和生物活性,SDS-PAGE、表达盒DNA序列分析、Westernblot分析、转染效率、透射电镜负染法观察、复制型病毒的检测和其它污染因子的检测。
(2)非病毒基因导入系统除裸DNA外,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二是其它载体物质,如脂质体、多肽或金属粒子等。
为此,需说明目的基因导入系统的性质与内容。
由于部分病人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最好不用耐氨苄青霉素基因作耐药基因,而建议用卡那霉素或新霉素基因作耐药基因。
若用物理方法导入,须提供其详细方法、步骤,基因导入效率及其表达的生物活性以及导入细胞后基因的稳定性,无重排或突变的证据。
每一操作步骤必须鉴定其结果,通常的鉴定内容和方法有:限制性酶切图谱,基因的PCR扩增,表达盒DNA序列分析,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等。
(二)细胞库及工程菌库的建立和检定包括包装和繁殖重组病毒的细胞库和扩增重组质粒的工程菌库。
必须建立三级库,即原始细胞库(PrimarySeedBank)、种子细胞库(MasterCellBank)和工作细胞库(WorkingCellbank);或原始工程菌库、种子工程菌库和工作工程菌库。
1.细胞库(1)原始细胞库需说明来源、代数、细胞特性及有关档案资料。
对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需详细说明建库过程,包括材料、方法、步骤、细胞库存的数量和登记档案等。
(2)主细胞库主细胞库由原始细胞库直接传代建立或通过亚克隆方法筛选后建立。
应明确使用代次。
(3)工作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由主细胞库传代建立。
应明确工作细胞库的使用代次。
(4)细胞库检定①主细胞库或工作细胞库检定应依据《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的制备及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
②病毒转导效率和病毒的产量等的检定③导入基因的存在状态,稳定性及其表达水平的检测④复制型病毒的检测若需用其它辅助病毒,须说明其来源、分离的方法步骤和传代次数等。
2.工程菌库工程菌主种子库和工作种子库的建立和检测应按现行《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建立。
(1)工程菌主种子库的检定①菌种同一性鉴定:菌种/株的来源、基因型及表型。
基因型通过RAPD方法鉴定,通过测定重组质粒的特殊标记和抗药性标记确定表型。
②菌种培养纯度检定:外源因子(如杂菌、真菌、噬菌体等)的检测。
③菌种稳定性检定:转化菌的比例,扩增条件、质粒拷贝数,基因表达量、允许的传代次数。
④基因表达盒序列分析:插入的目的片段以及调控序列进行测序分析。
(2)工程菌工作种子库的检定除外基因表达盒序列分析,其它检定内容按上述工程菌主种子细胞库的检定。
(三)基因治疗制品制备和生产工艺1.一般要求(1)制备和生产条件及环境说明。
强调基因治疗制品的制备和生产须按GMP 要求进行,特别是对exvivo方式的细胞制品和重组病毒制品。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用的重组病毒制品应该在经验证的(validatable)生产工艺途径下制备。
(2)详细的制备和生产工艺方法、材料和技术路线。
(3)制备和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步骤必须进行监测,并要求有监测记录。
(4)一批制品生产的原始制造及检定记录。
(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单位对一批制品的检定报告。
2.以重组病毒作为基因治疗制品者,要求必须建立种子病毒库和工作病毒库。
工作病毒库直接从种子病毒库病毒接种细胞传代制备。
需详细描述病毒库的来源、建立、克隆性,传代和保存条件和方法。
其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见本指导原则有关部分。
须从工作细胞库细胞复苏,传代成生产细胞开始工艺过程,不得用非细胞库来源的细胞直接进行生产。
做重组病毒制品时,须使用工作病毒库的病毒去感染生产细胞,不得用非病毒库来源的病毒直接进行生产。
可以使用贴壁细胞或悬浮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病毒库可以不经过纯化而直接从细胞裂解液来制备。
制剂配方也十分重要,不合适的制剂配方会影响制品活性和保存期限。
3.非病毒型重组质粒DNA复(混)合物作为最终制品者,要求需详述。
(1)重组质粒DNA的生产制备和质控(2)脂质体的来源和性质,或者制备方法(3)多肽的来源和性质,或者合成方法(4)其它成分的来源和性质,或者制备方法(5)重组质粒DNA复(混)合物终制品的生产制备和质控通过基因枪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基因导入人体者,需说明目的基因的制备、表达、裸DNA大量扩增、分离、纯化,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详细的导入方法。
4.以基因工程化的细胞为最终制品者,包括exvivo及其它形式的基因治疗。
该类制品应参照《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
详细说明细胞扩增的全部制备工艺,包括生产流程、所用培养液及其配制方法、细胞收集、细胞的exvivo转染方法及筛选。
洗涤最终制品中所用的保存液配方。
(四)制品的质量控制根据基因治疗类制品的生产工艺特点,其质量控制的原则主要是:检定项目尽可能在成品中进行;如成品中的添加成份影响检定结果,则需在原液中进行。
1.重组病毒作为基因治疗制品的质量控制根据目前国内外的进展和完善程度,这里以重组腺病毒(rAd)制品制品来描述重组病毒基因治疗制品的质量控制,其它的重组病毒制品可参考这些质控要点。
(1)重组腺病毒(rAd)作为基因治疗制品的质量控制①原液检定:a.无菌试验按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附录《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
b.病毒颗粒数测定c.具有感染能力病毒颗粒的测定(病毒活性)②半成品检定a.无菌试验b.病毒颗粒数测定c.内毒素测定③成品检定a.物理检查b.外观c.装量d.化学检定:pH值e.鉴别试验限制性酶切图谱鉴别插入基因检测f.纯度:可采用A260nm/A280nm值法或HPLC法g.病毒滴度测定病毒颗粒数测定,采用A260紫外吸收法测定。
具有感染能力病毒颗粒的测定,采用TCID50法。
〖ZK)〗病毒比滴度(比活性IU),病毒感染滴度/病毒颗粒数(IU/VP)应高于3.3%。
h.效力试验插入基因表达活性测定插入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i.复制型病毒(RCA)检测A549细胞检测法,每3.0×1010VP中应不高于1RCA(即≤1RCA/3.0×1010VP) j.腺相关病毒的检测采用PCR法,应无腺相关病毒(AAV)的污染。
k.残留量测定应根据生产工艺及成品的添加成份,对有潜在危险性的成份进行残留量检测。
l.无菌试验m.异常毒性试验n.内毒素检测重组病毒制品的稳定性试验:需对保存条件、保存液配方及至少对三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应进行不同温度及反复冻融对活性影响的研究。
(2)以exvivo形式用逆转录病毒转化的细胞(同体或异体)制品的质量控制该类制品应参照《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
应特别注意复制型病毒的检测。
检测的范围,包括前述种子细胞库、工作细胞库,生产后细胞及最后病毒制品。
细胞上清液的取样应相当于培养上清液的5%。
生产病毒后细胞取样量须达每批中1%或108细胞(取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