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的商榷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的商榷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的商榷王 灿* 徐小军(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成都610041)摘要 比较了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品质量标准,并对测定溶液吸光度的方法控制维生素C注射液颜色变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维生素C 注射液 吸光度 溶液颜色 质量 维生素C(1)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由于结构中存在二烯醇基,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发生多种降解反应,使含量下降,色泽变黄而影响制剂质量[1]。

其颜色变化过去多用目视比色法来判断,但缺乏明确的定量指标。

近年常用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固体药物的颜色变化,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度量其颜色的变化[2]。

中国药典1995年版就是采用后一方法来检查的外观颜色变化,并将其作为控制1的质量标准。

本文测定1注射液存放不同时间后外观颜色和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中国药典所采用的这一方法提出商榷。

1 仪器与试药 UV-210型双光束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250型分光光度计(Shimadzu)。

碘(AR成都市医药公司化学试剂部,进口分装,批号:921120);丙酮(AR重庆东方试剂厂);碘滴定液(本厂配制标定);维生素C注射液10个批次(本厂生产)。

2 实验方法 取存放时间不同的样品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颜色”检查项要求用水把样品稀释成含150mg/ml的浓度,在42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

结果见表1。

根据其“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取约相当于10.2g的量,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 min,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0.1mol/L碘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

结果见表1。

表1 存放不同时间的维生素C注射液的测定结果批 号性 状0123(年)颜 色(A)0123(年)含 量(%)0123(年)930303无色无色微黄黄0.004-0.0230.0498.1993.9890.3286.62 931101无色略黄微黄黄0.0030.0180.0150.0495.7394.9892.4689.95 931210无色无色微黄黄0.003-0.0190.04398.4697.0494.2689.96 940405无色无色淡黄黄0.0010.0050.0230.03299.2493.6090.9288.53 940409无色无色淡黄黄0.0040.0160.0240.03798.7095.2090.9389.27 940702无色略黄淡黄黄0.0010.0180.0200.03198.0293.4491.0689.23 940707无色略黄淡黄黄0.0060.0100.0190.02797.3693.8891.7689.48 940709无色略黄淡黄黄0.0030.0150.0200.03296.9593.6090.9289.74 940305无色无色淡黄黄0.0030.0190.0230.03398.6093.0091.0289.96 940307无色无色淡黄黄0.0060.0200.0210.03398.42-92.1489.85 “-”:无测定数据3 讨论为便于对中国药典测定溶液吸光度来检查溶液颜色变化的方法进行讨论,我们将中国药典1995版(CP)、美国药典1995版(USP)和英国药典1993版(BP )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无法通过人体自身合成的必需维生素,当躯体缺乏此类维生素时将导致多种疾病,尤其是坏血病,其制剂在医疗保健各方面均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各种维生素C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对其能否更好地进入机体、发挥相应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用于维生素C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很多,如滴定法、光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各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C;质量控制;含量测定;维生素C(vitaminC)又称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牙龈出血、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同时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坚固结缔组织,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其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最近更有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在预防癌症、心脏病等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对VitC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多种维生素C制剂以应对各种需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各种制剂能否更好地发挥相应的医疗保健作用,则与其质量息息相关,故对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势在必行,而又不可马虎松懈。

维生素C常见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颗粒剂、泡腾片及胶囊剂等,由于维生素C特殊的化学特性,对其制剂的生产过程必须严加控制,但总体的控制及含量测定方法大同小异,以下将做详细介绍。

一、性质决定生产,维生素C制剂的生产与其性质息息相关,故在其制剂生产前,应将其性质了解清楚,在生产中才能通过做好相应措施,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

1.1、原料概况中文名称:维生素C英文名称:vitamin C其他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分子式:C6H8O6分子量: 176.13IUPAC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1.2、性状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纯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3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3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3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2.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3.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

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氧化反应式如下: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2,3-二酮-L-古罗糖酸+草酸L-丁糖酸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

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在最稳定pH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溶液中含有0.0002 mol/L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维生素C

维生素C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词:维生素C,质量控制,含量测定1.简述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英文名称:Vitamin C ,Ascorbic Acid1.1性质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号:50-81-7;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分解。

1.1.1物理性质外观: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沸点:(无);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nm,荧光波长-无nm;1.1.2维生素性质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推荐摄入量:每日60毫克;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1.2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2.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2.1 药理毒理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2.2 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

蛋白结合率低。

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

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

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维生素 c制剂是将维生素 c (或称甲基维生素)溶于稀盐酸溶液中制成,经加酶催化反应,然后与硫酸铜、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等反应得到一种脂溶性化合物,俗称“维生素 C”或“维生素 K”(亦称 VK),化学式为 KOH。

维生素 c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中,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等。

维生素 c不仅在生理上能保护心脏、肝脏、肌肉、造血、神经、生殖等器官及组织细胞,同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预防心血管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

在机体各个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较为稳定,但随着年龄增长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减弱而逐渐失去作用。

维生素 c作为一种广谱抗坏血酸药物,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而且治疗疾病效果明显;是一种理想且廉价的常用抗菌药物、抗病毒、抗生素制剂,在人类使用和治疗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维生素 c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中。

鉴于维生素 c制剂质量控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了保证医药产品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我部组织本实验室开展了维生素 c制剂质量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维生素 c制剂主要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的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

对临床用量较大的药品,如治疗心肌炎药物、抗菌药物等,由于其成分含量的特殊性,在临床使用中其质量管理也尤为重要。

针对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料种植管理模式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我部有8个专业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实验室。

各实验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一条完整有序的质量管理链。

实验室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保证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开展试验工作并顺利实施。

2、试样制备称取1 g维生素 c (浓度为10%)溶于150 ml稀盐酸溶液中,充分溶解后移入100 ml刻度玻璃瓶中。

取适量维生素 c加入100 ml10%磷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 min,使其溶解。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性质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易 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受光破 坏。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 的重要辅酶,缺乏时会导 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影 响结缔组织的形成。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可以清除体内的 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
增强免疫功能
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将维生素C制剂高温燃烧后的残渣进 行称量,可计算出炽灼残渣的含量, 用以评价制剂的纯度。
03
维生素C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原料来源
应从可靠的供应商获取, 并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质量标准
应制定原料的质量标准, 包括外观、杂质、纯度等 方面的要求。
质量检验
应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 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
和工艺符合规定。
GMP认证
02
生产企业必须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确保
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标准
03
制定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鉴别、检查、含量测
定等方面的要求。
不合格产品处理与召回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 的维生素C制剂,生产企业必须立即 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维生素C概述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标准 • 维生素C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
量控制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问题及解
决方案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监管与法
规要求
01
维生素C概述
维生素C的定义与性质

维生素c片剂的研发流程

维生素c片剂的研发流程

维生素c片剂的研发流程一、维生素C片剂研发前期准备1.1 确定研发目标和需求在维生素C片剂的研发前期,需要明确研发目标和需求,确定产品的规格、品质、用途等方面的要求。

1.2 确定研发团队和分工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研发团队,包括药学、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人员,并确定各自的分工和任务。

1.3 确定研发预算和时间计划需要制定详细的研发预算和时间计划,以确保整个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二、原料采购与检验2.1 原料采购根据产品配方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采购,并签订合同。

2.2 原料检验对采购回来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测等。

三、药物制剂工艺开发3.1 初步试验设计根据产品配方要求,设计初步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

3.2 实验室小试阶段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试制,确定最佳制剂工艺和工艺参数。

3.3 中试阶段在中试阶段,进行小批量生产,并对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和质量评估,以确定是否满足产品要求。

3.4 工艺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和中试数据,对制剂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四、稳定性研究4.1 稳定性试验设计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计稳定性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

4.2 稳定性实验室小试阶段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稳定性实验,并对不同条件下的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和质量评估。

4.3 中试阶段稳定性研究在中试阶段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对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稳定性测试,并监控其变化趋势。

4.4 稳定性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稳定性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期,并制订相应的控制策略。

五、临床前研究5.1 安全性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式对维生素C片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5.2 药效学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式对维生素C片剂的药效学进行评价。

5.3 毒理学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式对维生素C片剂的毒理学进行评价。

六、临床研究6.1 临床试验设计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对象、试验方法、观察指标等。

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第八组包志刚(1303509118)陈嘉欣(1303509118)一、实验目的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二、实验原理利用染料2,6-二氯酚靛酚作氧化剂,可将还原态的维生素C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而染料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酚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在滴定终点之前,滴下的2,6-二氯酚淀粉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为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1. 实验材料:水果或蔬菜。

2. 仪器:(1)微量滴定管;500毫升×1;(2)量瓶:50毫升×2;(3)三角瓶;500毫升×2;(4)研钵;(5)量筒;(6)刻度吸管;10毫升×2;3. 试剂:(1)1%草酸:秤取5.0克草酸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定容至500毫升。

(2)2%草酸:秤取10.0克草酸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定容至500毫升。

(3)0.001N 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称取干燥的2,6-二氯酚靛酚钠60毫克,放入200毫升量瓶中,加热蒸馏水中100-150毫升,滴加0.01N NaOH4-5滴,强烈摇动10分钟冷却后加水至刻度。

摇匀后用紧密滤纸滤于棕色瓶中,贮于冰箱中备用,有效期一周。

使用前需标定(见附注)。

四、实验步骤样品的处理和提取:称取4.0克新鲜样品,至研钵中,加5毫升2%草酸,研成匀浆。

通过漏斗将样品提取液转移到50毫升量瓶中。

残渣再用2%草酸提取2-3次,提取液及残渣一并转入量瓶。

2%草酸总量为35毫升,最后以水定容。

溶液定容时若泡沫较多,可加几滴乙醇消除泡沫后再定容。

摇匀,过滤,滤液备用。

2. 样品的测定:吸取滤液10毫升,放入50毫升三角瓶中,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至出现明显的红色,并在15秒内不消失为止。

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

3. 空白测定:在另一50毫升三角瓶内,放入35毫升2%草酸,并用1%草酸定溶,摇匀,取此液10毫升放入另一50毫升三角瓶内,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至终点,记录染料用量。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一、引言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按一定的配方和工艺进行混合、制备成适宜使用的药剂形式的药品。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是保证药物制剂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药物制剂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展开讨论。

二、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研究1. 背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从而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

2. 质量控制要素(1)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包括品质指标和检验方法。

(2)生产工艺:确保各个制剂工艺环节正确进行,避免可能的污染和质量问题。

(3)原辅料质量:严格选择、采购、检验原辅料,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4)环境控制:注重生产车间的卫生与环境控制,避免外界因素对制剂的影响。

(5)质量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质量控制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3. 现有质量控制技术(1)物理性质测定:包括粒度、溶解度、分散性等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2)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技术对药物制剂的有关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生物学评价:通过生理学、药理学等指标对药物制剂的生物学效果进行评价。

(4)微生物检验:对制剂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确保无菌性。

三、药物制剂标准化研究1. 标准化的意义药物制剂的标准化是指将一种制剂的质量标准化,以达到制剂质量的一致性,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标准化所包括的内容(1)命名与分类:对制剂进行统一的命名和分类,减少歧义和混淆。

(2)规范制剂配方: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要求,制定制剂的配方标准。

(3)规范制剂工艺:明确制剂生产工艺,遵循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一致。

(4)确立质量标准:确定药物制剂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

3. 标准化研究的方法(1)文献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制剂研究的现状和经验,为标准化提供依据。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制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为制定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

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工艺流程一、概述维生素C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生理性液体制剂,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和辅助治疗感冒、低烧等疾病。

维生素C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维生素C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维生素C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发布时间:2021-01-25T03:46:03.88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9期作者:郑艳飞王国营田秀君[导读] 所以一些厂家将维生素C制成了咀嚼片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维生素C的吸收速度,而且还可以使其更方便服用。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潍坊 262700摘要: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维生素。

维生素C的制备有很多方法,在众多制备方法中,湿法制粒压片法为制备的最佳工艺。

维生素C的制备工艺既包括其合成,还包括相关的质量检测,通过正交试验不断筛选优化处方。

维生素C咀嚼片以其服用方便、气味良好等受到了多种人群的喜爱。

本文对维生素C咀嚼片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维生素C;咀嚼片;制备工艺;正交试验引言: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维生素C的补充,在预防坏血病、免疫、美白、防止贫血、保肝、解烟毒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作用。

近年来,相关专家还发现维生素C可以降低癌症、痛风和高血压发生的几率,而且维生素C服用过量的也不会产生毒性。

维生素C制剂中最常见的剂型就是片剂,但是对于一些老人、年龄较小的儿童或者是吞咽不方便的患者来说,服用片剂是比较麻烦的。

所以一些厂家将维生素C制成了咀嚼片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维生素C的吸收速度,而且还可以使其更方便服用。

一、基本理论1.正交试验正交实验是一种多因素、多水平的设计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就是通过已经制造好的表格(正交表)进行分析数据的一种试验方法。

正交实验简单易行,通过分析表格、计算等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减少了工作量,目前在化学药品工业中已经广泛应用。

2.咀嚼片最佳制备工艺处方为:维生素C 28.5mg、乳糖21.6g、预胶化淀粉1.8g、15%pvp-70%,乙醇溶液适量、硬脂酸镁0.3mg、维生素C溶出度在80%以上,维生素C嚼片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靠,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要求,适于批量生产。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2(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2(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药学类《药学(中级)》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某药厂生产的维生素C要外销到英国,其质量的控制应根据A.企业内部标准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局颁标准D.地方标准E.英国药典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药物在哪一国经销、消费,其质量应符合该国的国家药品标准。

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不包括()。

A.催产素B.催乳素C.促甲状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促性腺激素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七种: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关于《中国药学文摘》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用的二次文献B.药品不良反应的国际百科全书C.我国自行编写的第一部有关药品使用的重要参考书D.属于药品标准类药学核心典籍E.收集了国内外多种医药期刊以及会议论文和部分内部刊物本题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和组织编排而形成的进一步加工产物。

二次文献是管理和查找利用一次文献的工具,本身并不含有用户需要的详细情报资料。

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形式的文献检索工具就是二次文献。

4.只适用于小剂量药物的剂型是A.散剂B.片剂C.膜剂D.溶液剂E.滴丸剂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膜剂的特点有:①工艺简单,生产中没有粉末飞扬;②成膜材料较其他剂型用量小;③含量准确;④稳定性好;⑤吸收快;⑥膜剂体积小,质量轻,应用、携带及运输方便。

采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膜剂。

缺点是:①载药量小,只适合于小剂量的药物;②膜剂的重量差异不易控制,收率不高。

5.三级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必须是A.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B.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疗行政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C.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D.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E.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三级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人员的要求。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药物制剂是指将活性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配方和工艺制成的药品。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是保证药物制剂品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一、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1. 定性分析:药物制剂定性分析是确认药物成分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如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可以对药物制剂中的成分进行鉴定。

2. 定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定量分析是确定药物成分含量及相对比例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荧光光谱等。

3. 物理性质测定:药物制剂的物理性质测定是通过测量药物制剂的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等参数来评价其质量。

物理性质测定可以通过显微镜、拉曼光谱、热分析仪等仪器进行。

4. 微生物质量控制:药物制剂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是对制剂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微生物质量标准。

常用的微生物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体外培养法等。

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1.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意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是为了了解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药物的存储、使用和销售提供依据,也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 稳定性研究内容:稳定性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制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质量控制等方面。

物理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制剂的外观、溶解度、颜色稳定性等指标。

化学稳定性研究主要针对药物在制剂中的降解情况,包括酸碱降解、氧化降解等。

微生物质量控制主要研究制剂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3. 稳定性评价方法:稳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加速稳定性研究和常规稳定性研究。

加速稳定性研究是通过放大药物制剂中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稳定性,常用方法包括温度应力法、湿度应力法等。

常规稳定性研究是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进行长期观察和测定。

三、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案例分析以xxx制药公司生产的xxx制剂为例,通过对其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控制因素探讨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控制因素探讨

第18卷第2期2008年6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 118No 12J un .2008收稿日期:2008-01-12作者简介:闫晓前(1969-),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维生素C 注射液质量控制因素探讨闫晓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热能化工系,陕西西安 710302)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维生素C 注射液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从原料、辅料、金属离子、活性炭、p H 、残留余氧量、温度、投料次序这八个因素进行讨论;结果:每个因素都直接影响维生素C 注射液的质量;结论:维生素C 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关键是生产时要对各个因素的控制。

关键词:维生素C 注射液;质量;因素中图分类号:TQ466/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90-(2008)02-0018-02 维生素C 注射液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用于防治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但由于维生素C 注射液特别易氧化分解变色,常出现药液颜色发黄、PH 不稳定、含量下降等质量问题,所以在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实际情况,参考部分文献资料,将维生素C 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分述如下:维生素C 又名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C 缺乏而致的各种坏血病。

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1 原料维生素C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分子具有烯二醇结构,水溶液呈强酸性,自身产生的酸又可能引起维生素C 氧化水解生成糠醛,或原料生产中带入产品的杂质糠醛,糠醛在空气中继续被氧化聚合而呈黄色[1]。

维生素C 注射液变黄是由于这些降解产物聚合所致。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4
[7]雍莉, 黎源倩, 李敏, 等1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保健食品和果蔬中的V itC [ J]1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3) : 247- 2481 [8] 李春成, 余丽丽等,HPLC 法测定Vc 银翘片中Vc 含量的方法[J],科技通报,2004,20(4),349-352
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 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 分D和L两种立体 构型, 但只有L型有生理功效。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 互变, 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 其C2 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 H+ , 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由羧基, 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维生素C 呈无色无臭的片状 结晶体, 易溶于水, 不溶于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 特 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为迅速的一种方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周晓光,朱泮民. 紫外光度法测定药品中抗坏血酸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 0 0 5 ,01(1): 152-154 [2] 樊静, 叶青, 叶存玲,等1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药物、果蔬中的抗坏血酸[ J]1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999, 27 (增) : 192 – 1931 [3] 王凤兰, 金山, 孟玉玲, 等1 流动注射一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剂中维中生素C 的方法研究[ J] 1 沈 阳医学院学报, 2001, 3( 1 ) : 6- 81 [4]孟昭仁,刘进邦,示波极谱-铁氰化钾滴定法测定药物制剂中VC 的质量分数[J]北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1,2(1),20-22 [5]谢志方,氢氧化钠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J],广州化工,2011 ,39 (15)125-127 [6] 金鸣,王勇,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J],St rait Pharmaceut ical Journal,2011,12(23),67-69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摘要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acid)。

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

维生素C在人体代谢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参与体内一系列生物代谢和反应,促进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等。

但人体摄入过多时会产生多尿、下痢、皮肤发疹等不良反应,滥用维生素C甚至会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有维生素C原料药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C;维生素C的制剂;含量测定前言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2u,分子结构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维生素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水,除微溶于乙醇溶液外,几乎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熔点为190 - 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比旋度为+20.5°至+21.5°紫外吸收最大值为245nm。

在化学结构上呈弱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产物为为己糖衍生物【1】。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维生素C;质量控制;含量测定;维生素C(vitaminC)又称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防止牙龈出血、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同时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坚固结缔组织,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其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最近更有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在预防癌症、心脏病等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对VitC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多种维生素C制剂以应对各种需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各种制剂能否更好地发挥相应的医疗保健作用,则与其质量息息相关,故对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势在必行,而又不可马虎松懈。

维生素C常见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颗粒剂、泡腾片及胶囊剂等,由于维生素C特殊的化学特性,对其制剂的生产过程必须严加控制,但总体的控制及含量测定方法大同小异,以下将做详细介绍。

一、性质决定生产,维生素C制剂的生产与其性质息息相关,故在其制剂生产前,应将其性质了解清楚,在生产中才能通过做好相应措施,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

、原料概况中文名称:维生素C英文名称:vitamin C其他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分子式:C6H8O6分子量:IUPAC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性状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纯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

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氯仿或乙醚,熔点为190~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和内酯环结构,且有两个手性碳原子(C4、C5),不仅使维生素C性质极为活泼,且具有旋光性,比旋度+°至+°。

其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去氢抗坏血酸,加氢又可还原为抗坏血酸,在碱性溶液或强酸性溶液中能进一步水解为二酮古罗糖酸[1]。

由于双键使内酯环稳定,和碳酸钠作用可生成单钠盐,不致发生水解,但在强碱中,内酯环可水解,生成酮酸盐。

具有糖类的性质和反应。

本品具有具有共轭结构,在稀盐酸溶液中于24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560,可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若在中性或者碱性条件中,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265nm。

二、优质的产品源于优质的原料药,故生产前应对原料药进行鉴别与检验,唯有合格的原料才可投入生产,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与硝酸银反应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基,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产生黑色金属银沉淀。

方法:取供试品,加水10ml溶解后,取该溶液5ml,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在另一份中,加2,6-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它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无色的酚亚胺,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与2,6-二氯靛酚反应2,6-二氯靛酚反应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

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方法:取供试品,加水10ml溶解后,取该溶液5ml,加2,6-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与其他氧化剂反应维生素C可被亚蓝基、高锰酸钾、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磷钼酸等氧化剂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抗坏血酸可使其试剂褪色,产生沉淀或呈现颜色。

糖类反应维生素C可在三氯化醋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产生蓝色。

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在L盐酸溶液中,在243nm波长处有唯一最大吸收,其吸收系数为545-585nm,可利用此特征进行鉴别。

薄层色谱法从相应制剂中提取维生素C并制成供试品溶液,与维C对照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显主斑点位置和颜色应相同。

三、质量是保证一个制剂能否发挥相应疗效的关键,相关剂型生产出来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只有质量检查合格了,该药品才是有效的,才可投放市场。

维生素C的质量检查主要有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相关的检步骤如下。

.质量检查《中国药典》规定应检查维生素C及其片剂、注射剂的澄清度与颜色,另外对维生素C原料中铜、铁离子进行检查。

另外还有炽灼残渣,重金属,细胞内毒素等。

注射液和泡腾制剂还需检查酸碱度。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维生素C供试品,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将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

炽灼残渣炽灼残渣不得过%(附录Ⅷ N)。

草酸含量取本品,加水,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加稀醋酸1ml,加氯化钙试液,摇匀,放置1小时,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草酸75mg,置5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加稀醋酸1ml,加氯化钙试液,摇匀,放置1小时,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产生的浑浊不得浓于对照品溶液(%)。

铁离子含量取本品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加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铜离子含量取本品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标准铜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铜393m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加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重金属含量取本品,加水溶解成25ml,依法检查(《中国药典》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大多是基于其具有强的还原性,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而进行。

因容量分析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被各国药典所采用,目前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主要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而电位滴定法、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HPLC法、毛细管电泳法、比浊测定法、极谱法等也相继发展,适用于制剂和体液中维生素C的专属测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a. 碘量法.(2010版)因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I2有强氧化性,I2可将维生素C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依据淀粉溶液变色而指示终点。

方法: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置100mL 量瓶中,加新沸放冷蒸馏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之溶解并定容,摇匀,经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剂1mL,用碘滴定液(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且持续30s不褪色。

每1mL碘滴定液(L)相当于的维生素C。

注意:①.因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所以为确保维生素C尽可能不被氧化,应使其处于酸性条件下。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②.用I2溶液滴定时,速度要缓慢,接近终点时更要放慢速度,滴至微蓝色且在30s 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③.因为I2见光易分解及配制I2溶液时未能将其完全溶解的原因,都会使I2溶液的浓度有所变化。

所以在每次测样品之前,都应先用维生素C的标准溶液重新标定I2溶液的浓度。

Δ本法操作简便,几乎适用于所有维生素C制剂的含量测定。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2,6-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颜色反应表现为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兰色,还原态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性溶液中呈深兰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兰色的碱性指示剂标准溶液,对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浸取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指示剂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红色,由指示剂的用量就可以计算样品中还原性抗坏血酸的含量。

方法:称取药物10克,研磨后加入80mL有机溶剂萃取,用脱脂棉过滤,滤液再用滤纸过滤。

将滤液转入100mL量瓶中,用相应有机溶剂定容。

滴定时吸取稀释10倍的样品液三份(10mL)分别置于三个量瓶中,用2,6-二氯靛酚溶液(mL)滴定,记录消耗的体积数。

另吸取相应的有机溶剂三份做空白滴定,方法同上。

滴定度为mL[2]。

为解决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不适合用于有色溶液中的抗坏血酸测点问题,可以利用2,6-二氯靛酚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以1,2-二氯乙烷为有机溶剂,用2,6-二氯靛酚滴定抗坏血酸,当还原性抗坏血酸消耗殆尽,多滴入的2,6-二氯靛酚就会进入有机层呈粉红色,以此来判断滴定终点。

c. 电位滴定法以Pt为指示电极,甘汞为参比电极,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Δ电位滴定法可以有效解决滴定分析过程中遇到的有色或浑浊溶液时无法指示终点的问题。

薄层扫描法[3](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维生素C标准品100mg,用缓冲液配成lmg/ml的标准溶液。

精密称取维生素C标准溶液1、2、3、4、5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2)样品的含量测定取维生素C片1O片,研细,精密称取平均片重一片的粉末,放入l00ml容量瓶中,加缓冲液至刻度,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放置、澄清,用吸液管取3ml 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缓冲稀释至刻度。

用5μl定量毛细管点样品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标准液于同一试纸上,然后扫描测定峰面积,由工作曲线法计算维生素c片中的维生素C含量。

Δ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样品中的其它辅料不干扰。

分光光度法a. 紫外分光光度法[4](1)供试品溶液的准备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g),置100ml量瓶中,加0.005 mol/L硫酸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加 mol/L硫酸液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0 ml量瓶中,用0.005 mol/L硫酸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样品测定取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43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为560 计算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