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第5章(第1节)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我觉得非常不错,他从跨文化交际学入手,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有几个小节组成。
前面两个小节讲的是语言和文化的一些常识。
然后是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则,并举了许多例子,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差异的问题。
比如说,中国人在讨论公鸡或者某种动物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母”字,而老外就会用到“公”字。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语言习惯造成的。
汉语的数词都是单数,即阳性,而英语是复数,即阴性。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文化差异的还有很多,像中国人说话喜欢客套,这是一种修养,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另外,中国人比较谦虚,但是西方人却是“骄傲”的。
他们在批评一个人时会说:“你真是一个无知的傻瓜!”这也是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比如说:在吃饭时,中国人很热闹,总是在谈笑风生,而西方人则喜欢安静地坐着,边看电视边吃东西,当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西方人却没有在听,于是西方人常常会被我们嘲笑,不愿意与我们说话。
第一点就是说中国人对别人家的事情太关心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他们才会关心别人家的事情。
确实,中国人很重视亲情,所以他们很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们只想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想帮助别人,他们不愿意去奉献。
这就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而西方人却相反。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环境和国家的不同也会影响文化差异的形成。
最后一点,中国人说话时喜欢说:“你明白了吗?”这时西方人就会回答说:“明白了!”中国人认为说话不应该说太清楚,这样才有礼貌。
而西方人认为把话说得太清楚了反而显得没有礼貌,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你说的话。
所以他们常常会不明白对方说的话,以至于产生误会。
以上就是《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中提出的十二个跨文化交际原则。
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点
绪论研究背景•时间:20世纪70年代;地点:美国。
•背景:1 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现代高科技/传播通讯技术;交通技术;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全球的时间、空间距离,为全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人们产生了基于不同文化、社会的跨文化交际需求。
2 低效率的交流和沟通,相互间的误解及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导致文化冲突、心理障碍,乃至无穷的灾难。
3 如何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构成跨文化交际研究兴起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比较/自我认识;乐趣/满足;预见/解决)研究的多学科性•多学科性——关涉多门学科。
1 人类学。
2 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语言与社会。
3 符号学;文化学;交际学;哲学;交际民族学;传播学等。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建构•三种观点:1 以经验研究为基础,排斥了与相关学科合作的可能。
2 综合研究;多学科性。
3 以普通交际理论为核心建立跨文化交际研究理论,认为其与普通交际基本一•两种并行的研究:1 微观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普遍性。
2 社会语言学/民族交际学——特殊性。
•本书:以一般交际理论为基本核心,从交际差异出发,借鉴多学科对交际规则进行跨文化对比,探索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和本质。
交际与文化•交际的定义:数量繁多(126种):1 是符号(p9)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
(交际的媒介、过程)2 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3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的和无意向的活动。
(交际发生的界定)4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的规则)•组成交际的要素:1 信息源/行为源——交际需要和意愿(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向与无意向)。
2 编码——交际信息的符号化过程。
3 信息。
4 渠道。
5 信息接受者/反应者——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向与无意向。
6 译码——交际信息的赋义过程。
7 反应——决定与选择。
8 反馈——与反应关系密切。
•文化的定义。
P16•文化的特征:内隐与外现(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习得与传授;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文化的社会属性(各种社会形式与意义都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实体(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与交际的同一性;动态多变;选择性(地域性与偶然性);民族中心主义——交际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P1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跨文化交际学张桂萍课件
1.3 跨文化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这和信息 接收者)只见的交际;从心理学角度讲, 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所进行的交际。
D. 明清 顾炎武《日知录》:“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
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人自身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
西方:
A. culture 源于拉丁文cultura: a piece of tilled land 耕种,居住,练习等。
B. 法文的culture: 栽培,种植 →对人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文化的分类:
分类标准:民族、种族、地域、职业、性 别、社团、代(generation)、组织、乃至 具体的社会活动或爱好等。
全民族的文化:以共享的代代相传的、历 史和传统文化的全民族或种族为标准。
群体文化:以某种职业、社会活动、兴趣 等方面的共享为标准。
1.2 交际/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
张桂萍
1.1 文化 / Culture
中国: A. 两千多年前 《周易》:“观乎天文,已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天下。”
B. 汉代出现“文化”一词:。 刘向《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
改,然后加诛。” 晋人:“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国家文教治理手段
C. 唐代 孔颖达: 《周易》:“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 礼乐之谓。” 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 属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1. 符号是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 符号:非言语符号; 言语符号
2.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译码过程。 3. 交际活动有规则可循:言语规则,语用规则, 语篇规则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出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自我沟通)。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古人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家族里又有内外嫡庶之别。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交际》(东北农业大学)章节答案【完整】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交际》(东北农业大学)章节答案【完整】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Although many aspects of culture are subject to change, the _______ of a culture resists major alterations.选项:A:historyB:the deep structureC:traditionD:background答案: 【the deep structure】2、单选题:______ is at the cor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选项:A:CultureB:ReceiverC:SenderD:Language答案: 【Language】3、单选题:Which of the countries doesn”t belong to individualisticculture?选项:A:FranceB:New ZealandC:ItalyD:Greece答案: 【Greece】4、单选题:It is a universal truth that language is _____ by culture and in turn it ______ culture.选项:A:influenced, reflectsB:displayed, influencesC:shaped, influencesD:determined, reflects答案: 【displayed, influences】5、判断题:Lear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of culture where and how can we learn is easy to explain.( )选项:A:对答案: 【错】6、判断题:Conformity is high in loose cultures. In Japan, which is a loose culture, people are sometimes criticized for minor deviations. (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7、判断题:The culture is more likely to be tight where people are highly independent.(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8、判断题:This way of classifying culture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选项:A:错答案: 【对】9、判断题:Neutral cultures are not necessarily cold or unfeeling, nor are they emotionally constipated or repressed.( )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10、判断题:Communication is an activity that affects people and other people.(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Communication is an activity that affects people and other people. ( )选项:A:错答案: 【对】2、多选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communication?选项:A:irreversibleB:symbolicC:systematicD:continuous答案: 【irreversible;symbolic;systematic;continuous】3、单选题:Communication is a(n) _________ by which a source transmits a message to a receiver through some channel.选项:A:activityB:transactionC:processD:action答案: 【process】4、判断题:Communication is a process which has a beginning and anend.(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多选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element of communication?选项:A:contextB:noiseC:participantsD:channels答案: 【context;noise;participants;channels】6、判断题: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ntextual.(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判断题: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ccurs even within the same dominant culture because of racial, linguistically, occupation,age or sexual orientation.(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8、判断题:Like an iceberg, nine-tenths of culture is below surface.(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9、判断题:Some sorts of daily rules are learned by osmosis.( )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0、判断题:The iceberg model implies that the visible parts of cultures are just expressions of its invisible parts.(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比照对于改良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圣才出品】
第3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一、判断题1.一般认为,中国人之间的身体距离比西方人要小,尤其在公共场合。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中国人的体距比西方人的体距要小,在公共场合更是如此。
在大街上,中国人聚集在一起,彼此相距不过18英寸。
英语国家的人在一起时,如果有局外人走进l8英寸的范围,即使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也一定会被看成是一种侵扰。
2.没有事先通知,临时邀请别人参加某个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正确【解析】提前计划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西方国家的人使用的专用日记本主要是用作提前计划。
举凡会议、约会、社交活动等,都需事先通知,以便对方能早作安排。
临时通知对方参加某项活动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如果请人吃饭,需在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发出邀请,临时邀请会使人感到缺乏诚意,往往遭到拒绝。
二、选择题1.非言语交际内容不包括()。
(北京大学2010年研)A.手势B.眼神C.服饰D.职业【答案】D【解析】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法则,也没有一套明确的符号,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
2.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三个层次。
A.物质文化B.社会文化C.观念文化D.娱乐文化【答案】D【解析】主张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者把文化分成的三个层次,分别是:①物质文化,它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②社会文化,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③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
三、论述题1.在一次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一个留学生对跑步得了第一名的老师说:“老师,你真棒!你跑得像狗一样快!”请从跨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PPT课件
③ 王福祥、吴汉樱编,《文化与语言》(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
27
2)90年代中期以后
出版学术专著 发表相关论文 召开学术研讨会
1995年8月,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在哈
尔滨成立,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 会议。
.
28
学术专著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二讲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
1
一、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交际的过程和类型
行为源
编码,形成信息,通过渠道
解码,反应,通过渠道反馈
反应者
交际是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人(或 多个人)的行为或行为遗迹作出了反应。
.
2
交际的类型
划分标准
交际类型
格林教授和夫人鞠躬 敬请赐复。
.
36
Invitation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requests the pleasure of the company of
Mr. and Mrs. Dickens at a dinner party
in honor of Mr. Liu Wenling senior engineer of the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
30
一些不宜用“姓+职务”表示的词
中国文化中称呼“姓+职务”这种类型的,有 些翻译成英文不宜直译,如主任、局长、科长、 老师等。
对于教师的称呼很多,主要有三种: Sir./Ms.;
Mr./Ms.+姓;直呼其名。 不能是“姓+teacher”,也不能是直呼别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
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
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
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
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第二讲跨文化交际学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有以下几个原因:(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吴为善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
《吴为善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经营管理一、简答题1.简述关于经营管理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答:(1)Vincent Guy和John Mattock的《国际工商管理》①Vincent Guy和John Mattock在他们合著的《国际工商管理》一书中对于文化与交易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描述。
②他们把文化背景、公司特点、个人性格、谈判技巧、谈判时机、谈判方式由下向上像金字塔一样作了排列,如图所示:③在所有因素中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他的方面。
只有了解彼方的文化背景、公司特点和个人性格,才能决定谈判的技巧、时机和谈判方式,也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
(2)日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oye de Mente在《洞察日本文化一一对日经商之道》一书中指出,在日本经商要取得成功必须知道三条基本原则:①你必须有日本人要购买的产品和售后服务。
②你在日本必须有一个广泛的联系网。
③你必须具有足够的跨越文化的交际技能。
(3)路英浩所著《开放前沿的文化震荡》一书对于我国三资企业中的各层次的文化冲突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文化冲突产生在几个不同的层次,有的属于显形文化的层次,有的属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方面,有的是认知模式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制度性文化的冲突。
(4)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贸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差异加强了研究①Lane Kelley和Oded Shenkar合编的《在中国的国际工商业》,书中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前景、独资合资企业的管理、贸易谈判风格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②Christopher Enfholm在1994年出版了《在亚洲蓬勃发展的“中国三角”经商》,对于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投资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的分析。
美国学者对于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文化分歧也作了大量研究。
2.简述“X—Y”理论。
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创立了“X—Y”理论:(1)X理论对于人的本性的假设①一般人生性懒惰,希望工作越少越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与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就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就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就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 而就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就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就是在我们把她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 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际学陈国明一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篇
第一篇 基础篇
▪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绪论 ▪ 第二章 沟通(交际)与文化 ▪ 第三章 文化认知 ▪ 第四章 文化价值与沟通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绪论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
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人际间互动的知识、人际间行为) ▪ 行动取向 ▪ 艺术表征 ▪ 信任 ▪ 公私规律 ▪ 意义和沟通能力
Training Program
▪ 1.to inform告知训练目标 ▪ 2.to orient指引学生选择 ▪ 3.to identify or to recognize确认概念 ▪ 4.to know知晓训练内容 ▪ 5.to understand理解训练概念和内涵 ▪ 知、行动)
▪ 动态性:文化和人一样都有生命的周期, 通过运动来保持健康延长生命。促使文化 改变的机制:新的发明,灾难与文化的散 布。
第三章 文化认知
▪ 有一次在本地超市欣喜的发现了该店竟然出售鸡脚, 有如久违知己,一口气买了三包。付账时,柜台的年 轻金发小姐看到了鸡脚,除了马上露出一脸嫌恶的表 情之外,同时把一包鸡脚高举在上,叫隔壁台的小姐 欣赏,对方也毫不思索的做出捧心欲呕的样子。我看 了心生不快,觉得身为教授,有必要借此机会教育一 下这位小姐。于是轻声问她是不是本校学生在这里打 工。既然是,我继续问她主修什么,发觉竟然是我们 系的学生。再问知不知道我是系里的教授,她说不知。 我说现在你已经知道,希望你下个学期一定要选修我 的跨文化交际学,在那里我将为你解释为何在许多地 方鸡脚是美食,而且比鸡胸贵的原因。我的话没有说 完,小姐已经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根据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某一特 定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信仰等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 条件加以理解。普遍的文化信仰或文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
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解释,社会语言相对论就是指社会语言规 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某一特定文化、社会或社团中的社会 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情况加以理 解,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社会语言或言语使用规则来描述
同样,在中国社会中对“您”和“你”的使用,要看对方的身 份、地位以及亲疏关系。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3.动词的变化
动词的使用也能用来标志社会关系。 在日语和朝鲜语中,“权势”和“平等”关系的标志是通过动 词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如朝鲜语有六种以上的不同后缀来反映 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爪哇语则通过词汇手段来标志社会关系,一共有六种风格层面 来表示“权势”和“平等”关系,每一种关系都由特定的词汇表示, 而且限于动词。
到有礼貌(礼貌原则)等。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国文化的准则和社会 规范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语用迁移”的现象, 这种迁移必然造成交际失败,并产生较大的心理或社会距离。语用 失败是指语用迁移所造成的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丧失的现象,因此 也被称为社会语用失败。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语言差异
(一)社会语言相对论
不同的说话方式是不同的社会规范的一个表现。我们生活在一个 社会强加于我们的规范制约之中,我们要么服从这些规范,要么藐视 这些规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我们违反这些规范时,违反这些社 会对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某种特定的文化中的言语行为。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二)言语是社会关系的标记
社会语言学家把言语视为社会行为,而且认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 方的社会地位,集中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
受传统差序格局观念影响,“上尊下卑”、“卑己尊人”、“以 下敬上”、“以卑对尊”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言语行为在很 大程度上成为人际交往中“权势”关系的隐性标志。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4.非言语行为的表现
非言语行为用来标志社会关系是最敏感、最直观的,也是最有 效的。在不同社会中,人们使用不同的非言语行为来表示“权势” 和“平等”关系,包括交际中的姿势、手势、眼神、体距、容貌、 姿态、礼节、语气、服饰及场景等。
中国人特别重视使用非言语行为表示“权势”和“平等”关系。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称呼对方时常常是直呼其名,以此来表 示说话人试图建立“平等”关系的愿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2.代词的分化
在法语中,除使用姓名、头衔来标志“权势”和“平等”关系 外,人们习惯用代词来表示这两种社会关系。vous常被用来指“权 势”高的谈话人,而tu则用来表示“平等”关系。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语言差异 二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三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间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低估,尤 其在奥斯汀等学者提出所谓普遍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及礼貌原 则之后,似乎人们都以固定的方式进行交际。
这种以牺牲文化差异为代价,寻求普遍性原则的做法固然有合 理之处,但对跨文化交际来讲,文化差异的研究显然尤为重要。而 且所谓的普遍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是值得推敲的。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 (1)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3)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 (4)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值体系内 得到合理的解释。
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
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
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由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又无 意识地发生了语用迁移,交际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是无意识地 习得本族语的社会语言规则的,对其遵循也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违反社会语言规则也常常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 识的错误很可能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严重得多的后果。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三)语用迁移与交际障碍
1.语用迁移及其后果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人们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
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对方的言语行为,
从而造成交际失误。
托马斯:“这种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
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
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说话规则直接与交际发生的情 景因素相关。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景因素和社会规范存在差异,语言 使用规则自然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实际上,差异的存在不仅 是普遍的,而且往往是巨大的。
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是指一个文化或群体所共有的对 说话方式起制约或支配作用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说话人开口说话 的时机、说话的内容、开始和结束说话的方式等。当然,这些规则 还包括交往规则,即谈话如何得以顺利进行(合作规则),如何达
在以“个体本位”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美国,言语可能主要 用来作为“平等”关系的标志,人们在交际时首先通过言语行为来建
立一种“平等”关系,设法找到“平等”的 理由,之后才在“平等”的关系中开展对话。
第五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1.称呼语的处理
在中国社会,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来表示与他人的“权势”关 系,主要表现在“头衔”和“敬辞”的使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