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的染色原理及其相关讨论#(精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分子生物学实验——EB的染色原理

溴化乙锭(EtBr,EB)为芳香族荧光化合物,是一种高度灵敏的嵌入性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核酸。是一种核酸染料,常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用于核酸染色;是一种强的诱变剂,可能也是一种致癌物或致畸剂。

EB与核酸的作用原理:

这种扁平分子可以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的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未与核酸结合的溴化乙锭可被激发出橙红色萤光。在与DNA或双股RNA结合时,萤光强度会增强20倍,使得核酸电泳后的胶片可以辨识核酸的相对位置。在核酸分子中,EB分子插入到两层碱基对之间,发出红色荧光。在凝胶中加入终浓度为0.5μg/ml的EB,可以在电泳过程中随时观察核酸的迁移情况,这种方法使用于一般性的核酸检测。

问题讨论

1、溴化乙锭EB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先加与后加的区别?

先加EB,染色与电泳同时进行:

a. 加在胶里总体积小,所以比较方便节省;

b. 会导致胶的整体背景稍微高些,比较暗;

c. 长时间、长距离的电泳先加EB的话,信号强度会相应下降;

d. 不宜用于核酸分子大小的确定和定量。

原因分析:

EB带正电荷,中和核酸分子的负电荷,同时由于的他的嵌入增加了核酸分子的刚性,使迁移速率减慢,故不宜用于凝胶电泳测定核酸分子的大小。另外,由于在凝胶中,游离的EB分子向负极泳动,会使样品中前后各带染色不均匀,影响定量。

后加EB,染色在电泳完成后:

a.可以减少污染,无背景色,图较漂亮;

b. 相对浪费时间。

2、EB废物的如何处理?

EB废物的处理如下:

(1) 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a. 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

b. 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

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

c. 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 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a. 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

b. 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如果你只是手接触了用EB污染的东西,用肥皂水洗一下就没事了。一定要带手套操作有EB 污染的实验。EB有很强的诱变剂,操作时一定要慎重。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