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间的对联故事
对联大全 故事
对联大全故事对联,那可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呢!它就像一个文化的精灵,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跳跃。
一、起源故事传说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呢。
那时候,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字。
他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哇,这可就是最早的春联啦。
当时可能孟昶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这随手一写呀,就开启了对联文化的大门。
这就像是在一片未开垦的文化荒原上,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然后这颗种子就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呢。
二、苏轼和佛印的对联趣事苏轼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才子。
他和佛印和尚之间就有好多关于对联的好玩事儿。
有一次呀,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江上。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出了个上联:“狗啃河上骨。
”这里的“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和尚多聪明呀,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把手中苏轼题字的扇子扔到水里,然后就说出了下联:“水流东坡诗。
”这里“诗”和“尸”同音,可把苏轼弄得哭笑不得。
你看,这两个人就像两个顽童,用对联互相打趣,多有趣呀。
三、解缙的对联传奇解缙也是个对联高手。
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有个大官想刁难他,就出了个上联:“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这里的“对锯”其实是暗指“对句”,还在嘲笑解缙是小猴子呢。
解缙可不怕,他马上回了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这里的“出蹄”也就是“出题”,把那个大官弄得很是尴尬。
解缙就像是对联界的小英雄,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刁难,还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吃瘪,真是太酷了。
四、民间的对联故事在民间呀,对联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可丰富啦。
有的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像“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
”这就表达了老百姓最质朴的愿望呢。
还有些人家结婚的时候也会贴对联,像“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这对联一贴呀,整个婚礼的氛围都变得更加喜庆、温馨了呢。
对联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精选11个)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那么你有了解过对联吗?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民间趣味对联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1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小乔一人娶相传,古时有位教书先生,学识渊博,其七个弟子都中了进士。
为了给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选择佳婿,他出了一个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要求七个学生应对招亲,条件是下联倒序嵌入十个基数。
众人冥思苦想,从上午直到月出,终未成对,其中六位先后悒悒而归。
最末一位百思不解,正欲离去,忽闻更鼓声声,顿时触景生情,悟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选。
终于成就了一桩文字姻缘,师生皆大欢喜。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倍娇十学士,九进士,八家文豪七家贤,六国五霸四公子,三鼎二汉一统晋民间趣味对联故事 2廿日小孩岂称大三两木头不成官唐代的莫宣卿,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他17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因此被称为神童。
有一个姓梁的知县,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就去了莫家。
有人一喊,“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廿日小孩岂称大这是将“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
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就对了个下联:三两木头不成官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明白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对联的典故和趣事
对联的典故和趣事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的书法艺术形式。
对联字数不等,字数相等的为工整联,字数不等的为参差联。
一、对联的典故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用于驱邪避害的物品,由两块桃木板制成,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
到了汉代,桃符逐渐演变为春联,人们在桃符上写上吉祥的文字,用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二、对联的趣事
关于对联,民间流传着许多趣事。
1.苏小妹打趣苏东坡脸太长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次写了一副对联: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
他的妹妹苏小妹看了之后,笑称:“哥哥的脸太长了,这副对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你的脸。
”苏东坡听了,哭笑不得。
2.乾隆皇帝的对联趣事
乾隆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也非常喜欢对联。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出巡,来到一家酒楼。
他看到酒楼门口的对联写道:天下第一楼
乾隆皇帝觉得这副对联太过于狂妄,便提笔写了一副新的对联:
地下第二泉
酒楼老板看到乾隆皇帝的对联,顿时哑口无言。
对联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有关春联的故事简短
1、戴大宾巧对对联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
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
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
众皆大笑。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4、杨慎神童之举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
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
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5、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
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短篇对联故事(精选20篇)
短篇对联故事(精选20篇)短篇对联故事篇11、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
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2、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对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3、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
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4、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5、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
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6、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短篇对联故事篇2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
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
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另有: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大概也是从此对改动而来。
短篇对联故事篇3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
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4则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4则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趣的民间故事4则,欢迎阅读。
(一)数字联讽“马屁精”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因行迹不轨落入法网。
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
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
就在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
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曲圆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二)歪诗联童生妙对答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
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
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
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
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苏东坡戏联友名对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四)苏东坡戏嘲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
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学形式,值得大家了解并学习对联知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神童姐妹善对巧答武则天唐武则天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
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尤其善于作诗联对。
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耳里,她不太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
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
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
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
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
神童姐妹善对巧答武则天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
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
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
”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秀才自命不凡空自扰从前,有张李两个秀才。
一天,他俩结伴到郊外春游,途中登上一座小桥。
他们放眼回顾,只见山峦起伏,流水淙淙,油菜青翠,桐花洁白,一片大好春色。
此情此景,李秀才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口中啧啧称好:“风景这般美好,如果没有好诗相配,岂不辜负了春光?你我何不对吟一下,以试文才?”张秀才听后拍手附和:“妙,妙。
李兄才华出众,就请开个头吧!”李秀才微微一笑,背着手踱了几圈,然后摇头晃脑地说道:人在桥上过;“高,高,果然名不虚传。
民间对联故事3则_对联大全
民间对联故事3则一:宋丑子招亲明朝年间,有个村庄叫宋家庄,一对夫妻无儿无女,年过五旬,夫人怀孕,生下一女,为了成人,起名叫丑子。
夫妻俩,老来得喜,爱如掌上明珠。
宋丑子,名丑人不丑,转眼间已过二八,出息的聪明伶俐,人不但长的出众,还是当地的才女。
老夫妻年近七旬,为老有所养,决定招一上门女婿。
一日,有一少年路过,见到姑娘,便萌生爱慕之情,不知不觉多看了几眼。
姑娘并不害臊,看少年眉清目秀,年龄相当,便上前搭话,随口出了个上联:“绿方巾,蓝方巾,看上去南北不分。
”少年随口吟道:“红绣鞋,黄绣鞋,走起来东西摇晃。
”姑娘又出第二联:“大门外进来只黑白花猫。
”少年吟道:“小院里卧着条灰黄大狗。
”姑娘接着又出第三联:“红白高照,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少年又吟道:“绿帘低垂,喜喜欢欢,共度春夏秋冬。
”三对下来,姑娘甚是满意,立即禀明父母,老人见后也很满意,于是择日给小两口办了喜事。
对联故事二:某县文化局,召开春节茶话会,局长就讲了话,说:“今天的茶话会,咱们以电影名为题,对对联。
”(以下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朝阳沟,枯木逢春。
”乙:“槐树庄,柳暗花明。
”丙:“松花江上无名岛。
”丁:“云雾山中不夜城。
”戊:“英雄儿女花枝俏。
”己:“光荣人家喜盈门。
”庚:“扬门女将三关排宴(险)。
”辛:“赵氏孤儿零点起兵(飞)。
”壬:“秦香莲三笑密杀令。
”癸:“刘三姐祝福画中人。
”甲:“白莲花七月流水战上海。
”乙:“李清照千古风流对人间。
”此茶话会中的电影名对联,非常精彩,广为流传。
在春节茶话会上,检察院院长布置,以不正之风为题,每人写一付讽刺对联。
(以下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联故事三:甲:“黄花白酒只怕少,麻桌钞票不嫌多。
横批:多多益善。
”乙:“手中有权强占理,心中无民最缺德。
横批:民心难欺。
”丙:“两片变形阴阳嘴,三寸不烂是非舌。
横批:人妖之面。
”丁:“谁使公吃年千亿,却叫贫民日无米。
横批:好吃难咽。
”戊:“难怪鬼雾迟不退,原来钟馗早受贿。
对联故事5则_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5则一、老秀才巧写(改)从前,有一位老秀才经常乐于助人,常给乡亲们写,喜联,寿联,等对联,乡亲们找他从不推辞,再加上他根据你的家景,事由编写的妙趣横生。
有一次,村里过春节,他更忙的不可开交,到大年三十晚上,有一家景特别贫困户连门联都没贴,心想大过年的,在穷也得贴付对联啊,于是就请老秀才去写。
老秀才根据他的家竟情况,提笔编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吃一升,籴一升,升升不断。
下联:花一个,借一个,债债无穷。
横批是:一贫如洗,穷人很满意的谢过了。
还有一次,村里一位双目失明的青年经人介绍找了个对象,也是双目失明,倒是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择日要拜堂成亲。
于是便找到老秀才写婚联。
老秀才略加思索写了一付婚联。
上联:恩爱夫妻难见面。
下联:到了晚上省灯油。
横批是:瞎摸。
大家一看都感到妙不堪言。
又有一次,一家给儿子结婚,就请他写了婚联,谁知刚拜完天地,家中年过八十岁的老爷子就咽气了,接下来红事,白事同时出现,怎么办?管事的说:“红事照常进行,暗中筹备白事”。
于是就急忙搭灵棚,准备办丧事,显然大门的婚联不太适当。
于是老秀才灵机一动,又写了一付对联,将原来的婚联换了下来,上联是:“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
” 下联是:“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横批是:“悲欢离合”。
大家一看都拍手叫绝。
再有一次,有家想做卖豆芽的生意,开业时便让老秀才写了一付对联。
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此对联是同字不同音,如何读法,自有妙处。
开张之后,人们好奇,都来看对联,人来人往,生意非常红火,再加上他本人有佳,工艺严格,质量第一,为此生意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原来妙联也是财富啊!二、三句话不离本行春节期间,张·王·李·赵四位老干部聚在一起,饮酒聊天,谈古论今,甚是快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都有些醉意。
有人提出:咱们喝酒是否行个酒令,以便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说可以;又有人提出咱们吟诗作对,对好了奖一杯,对不好罚酒三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于是就借着酒兴对起了对联。
民间故事对联大全
民间故事对联大全【故事一】牛郎织女赴约偶遇人间仙境牛郎和织女,本是天上的织女星和银河里的牛郎星上的仙人。
因为早年犯了错,被玉帝气愤地贬到了凡间,并被剥夺了相见的机会。
但他们始终怀念彼此,为了让他们有机会相会,乡亲们共同合力制定了一张对联,供牛郎织女借用。
上联:河西河东河日宽。
各自仙年伤别离。
下联:鹊桥桥南桥月明。
久矣客心望素期。
这对联的上联表达了牛郎、织女被剥夺相见机会的遗憾,河界的分割象征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下联则寄托了乡亲们向玉帝的祷告和对牛郎、织女早日相会的期盼。
【故事二】孟姜女温情乞雪岳飞雄姿报国忠魂孟姜女是一个坚强而富有情感的女子,她的丈夫被王婆恶意葬于大堤下。
为了让丈夫得到安息,孟姜女在寒冷的冬天来到大堤前拜祭。
她的痛苦和坚持终于触动了上天,雪花纷纷而下。
孟姜女得到了温暖,而丈夫则变成一座冰雪的山,被封在乌鸦滩下。
从那之后,每年的降雪都能化成白雪,覆盖在冰山上,为孟姜女提供心灵的寄托。
上联:冰血刻铭夫心忠。
寒月清风故事流传。
下联:雪花飞舞泣孟姜。
白山遥望俯恩情。
这对联的上联表达了孟姜女对丈夫忠贞深爱的坚定,同时将寒冷的冰雪与深情的爱意结合在一起。
下联则描绘了孟姜女伫立在白山之巅,眺望丈夫的思念之情。
【故事三】白蛇青蛇同心后羿嫦娥相许白蛇和青蛇是两只灵蛇,它们因行善救人而得到了人间美好的感情。
白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白素贞,和许仙结为夫妻。
而青蛇则与许仙的好友小青相爱。
上联:白素贞深情到底,百年奇缘人间织。
下联:青蛇小青情义浓,一份爱意情深意。
这对联的上联表达了白蛇和许仙百年来深情不变的真爱,同时也折射出邪恶势力对他们的迫害。
下联则描绘了青蛇和小青之间深情厚义的感情,它们虽然不能像白蛇一样得到人类身份,却依然坚守爱意。
【故事四】祝英台情定文丑孟母三迁教子成才祝英台是南京秦淮河畔的知名演员,而文丑则是一个有很高戏艺的恶人。
祝英台深爱文丑,但文丑因势力胁迫而与她决裂。
祝英台为了找到文丑,化身艺人遍历四方。
对联故事16则
对联故事对联故事16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在我国的古文化中盛行,关于对联的故事更是精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故事16则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联故事1过关人对对过关据说,一行人天暮时要过关口,守关的出联让他对:“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过客应口而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等了半天,守关的问道怎么还不对,行人说:“我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守关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对联故事2秀才讽赃官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用贪赃的钱财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进士的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此联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鸣得意。
一个秀才来到京城,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便想治治这赃官。
几天后,秀才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对联添上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门前围满看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对联故事3添联讽贪官清代,有个县官贪财如命,酷刑多如牛毛,冤死在他手里的穷苦百姓,真不知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财物送给他,那么,就是有天大的罪行,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当地流传着“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怨言。
但这个贪官却装聋作哑,恬不知耻,不但无视百姓的呼声,而且贪赃枉法,变本加厉。
有一年除夕,他自己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联文是: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这副自我标榜的对联贴出后,贪官满心欢喜,除夕夜开怀痛饮,大醉方休。
次日是大年初一,天刚亮,只听管家在房门外禀告:“老爷,对联出岔子了!”贪官听说对联出了岔子,连忙披衣下床,跟着管家奔去。
中国民间对联故事
中国民间对联故事对联,又称门对、春贴、对子、楹联等,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文学形式,起源于中国。
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对联的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幽默。
1. 孟尝君与对联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结交天下英才。
有一次,他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家中做客,其中有一个叫苏秦的人。
孟尝君为了考验苏秦的才华,便让他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
苏秦想了想,便写下了“门前大桥下,走过行人皆过客”。
孟尝君看了之后,觉得这副对联表达了人生百态,非常赞赏。
从此,苏秦成为了孟尝君的座上宾。
2. 曹操与对联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才情横溢,善于写诗作赋。
有一次,曹操在宴会上写了一副对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副对联表达了天地壮阔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曹操将这副对联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以示自己的豪迈胸怀。
3. 王羲之与对联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他在庙会上看到一位卖字画的老人,老人的字画虽然普通,但价格却非常高。
王羲之觉得这位老人有些狂妄,便想教训他一下。
于是,他拿起毛笔,写下了一副对联:“千里江山图,万里长空梦。
”这副对联表达了山水之间的辽阔景象,意境深远。
老人看了之后,知道自己无法与王羲之相比,便主动降低了价格。
4. 陆游与对联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有一次,陆游在家中宴请宾客,为了增加气氛,他提议大家来对对联。
众人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写出了许多对联。
最后,陆游总结出了一副对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生的坎坷与希望,令人感慨万千。
5. 郑板桥与对联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的书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有一次,郑板桥在家中宴请宾客,为了增加气氛,他提议大家来对对联。
众人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写出了许多对联。
最后,郑板桥总结出了一副对联:“梅兰竹菊四君子,风雅颂赞三才子。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6则
有趣的民间对联故事6则(1)发愤立志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2)岳阳楼岳阳楼,在岳阳城西,“八百里洞庭”湖东岸,遥望群山,景色秀丽,为唐中书令张说守此州时所建。
三国时,东吴于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这里观兵。
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远山苍茫,缥缈云间,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成为历代的游览胜地,文人、学士赞美题咏,多不胜数。
在岳阳楼门口,有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并与《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
清道光年间云南罗平县人窦兰泉所撰、何绍基书写的一副长联(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阳楼对联中的佼佼者,历来脍炙人口,其联云: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
古代民间对联故事有哪些
古代民间对联故事有哪些 民间故事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关于中国民间对联故事,希望⼤家喜欢。
张秀才妙联讽贪僧 清朝末年,鄂西神农架⼭上有座庙。
庙⾥有个⽼和尚,常常对前来烧⾹许愿的⼈说,凡给神佛捐钱的⼈,都可以“消灾免祸”,⽽那些不信神佛的⼈必将遭到报应。
为了宣扬他的迷信说法,⽼和尚特意在庙门⼝挂了⼀副对联: 经忏可超⽣,⼈敬神⼀诚有感; 钱才能通冥,神应⼈万福⽆穷。
⽼和尚整天装神弄⿁,骗取钱财。
虽然迷惑了许多⽆知的⼈,使得寺庙⾹⽕旺盛,然⽽有⼈就是不信他那⼀套。
有⼀天,⼀个姓张的秀才来庙⾥烧⾹,和尚要他捐钱捐油,并表⽰愿意为他念经消罪。
张秀才嗤之以⿐,对⽼和尚说:“照你这么说,如果念经超度可以使⼈死⽽复⽣的话,那阎王不就是怕你这和尚了吗?你这样精通佛法,难道就能长⽣不⽼吗?你说菩萨保佑捐了钱的⼈,那如果烧杀抢掠的强盗把钱财送给菩萨,⽽菩萨保护他,这菩萨岂不是成了昧良⼼的贪官了吗?” 张秀才⼀番义正词严的话,把⽼和尚说得哑⼝⽆⾔,可是却遭到了⼀众“善男信⼥”的反对,认为他这是谤佛灭道,对神佛不敬。
张秀才看见庙门⼝的对联,沉吟⽚刻,⼤笔⼀挥,也写了⼀副对联: 经忏可超⽣,阎王难道怕和尚? 钱才能通冥,菩萨岂不是贪官? 此联尖锐泼辣,幽默风趣,⼜对仗⼯整,在当地传为美谈。
给厕所写对联 民国时期,⼭东某县的⼀个县长,以“倡导⽂明,改良风化”为名,在县城⾥新建了五座漂亮的公共厕所。
新厕建成时,县长还要逐个剪彩,不但要鸣锣放炮,还要在每座厕所两边贴上⼤红对联。
按说县府都是耍笔杆⼉的⽂⼈,写⼏副对⼦不是啥难事⼉,可⼀听说是为茅厕写对⼦,⼀个个摇头叹息,表⽰不能胜任。
县长⼜许下重赏,可还是⽆⼈响应。
县府的郭秘书见县长为了难,想到他⼀个在县中学当校长的朋友郑明之是清华学府的⾼才⽣,善写对联,便向县长主动请命。
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有什么
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有什么大家对古人的对联故事了解多少呢?对联故事智慧多多。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一)春满乾坤爹满门相传,有位老地主极喜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账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账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账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幽默对联小故事《春满乾坤爹满门》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账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二)后母书联谏三子的故事明代,有个文人将前妻遗下的三个儿子锁在书房读书。
但儿子们都挖墙钻洞出来,各与自己的妻子嬉笑玩耍。
对联小故事:后母书联谏三子的故事后母看见了,就写了一副对联: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能报君亲。
三个儿子看见了对联,羞愧感悟,发愤读书,后来终于成了大才。
古人对联趣味故事大全(三)蒋神童巧对服老道蒋士铨,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蓉,是清朝戏曲家、文学家,乾隆年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他风神俊逸,时人称他有魏晋风度。
他擅长诗词古文,诗作气体雄俊,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此外,他还工于作曲,就连乾隆皇帝也对他深感佩服,称他为“江右才子”。
蒋士铨早慧,又勤奋好学。
深得先生喜爱。
先生常说能作蒋士铨的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先生除了教他儒家经典,有时还传授他一些吟诗作对的基本方法。
蒋士铨接受能力很强,没多久就达到能和先生对句的程度了。
渐渐地,许多人都风闻蒋士铨善对工诗,附近的一些文人也登门相试,结果个个叹服离去。
就这样,蒋士铨就被封作“小神童”了。
有关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最新汇集
有关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最新汇集经典对联故事书香氤氲及韵致恬适,而历来受到广大群众钟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民间对联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对联故事大全(一)秀才索对成就美好姻缘从前,某县有个年轻秀才,二十多岁了,尚未娶妻。
这秀才仪表非凡,文才又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不少人家愿意和他结亲,都被他一一拒绝。
秀才择偶倒不论门第,却一定要找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这小县城的女子不是无才便是无貌,才貌双全的又有几个?因此,秀才的婚事便拖了下来。
有一天,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镇里有个小药铺,他走得口渴,便去讨碗水喝。
铺中有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秀才见她容貌端正,便有爱慕之意,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少女闻声抬头,见他是个秀才,知道是在索对,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气,我何不如此对答!于是一笑对道: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秀才见少女应对巧妙,很是高兴,心想再试她一试,抬眼看到门外药圃之中长有芍药,张口又吟道:春暖带云锄芍药。
不想,少女张口即对道:秋高和露种芙蓉。
此时,秀才对少女已是倾心爱慕,但是素不相识,又不便开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却一直放此女不下。
朋友见秀才一直心神不定,问明缘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个才子,至今尚未许人。
以兄台人品,此事包在小弟身上。
保管一说便成。
”后来,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见过秀才,心中也自愿意。
秀才终于如愿以偿,了却终身大事。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二)奈这事须当归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
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奈这事须当归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民间对联故事大全(三)小顽童对句免责难从前有个小孩子非常聪明,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可顽皮起来也很令人头痛。
对联故事大全
对联故事大全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对仗的方式表达出对事物的赞美或祝福。
对联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优美,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对联的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故事一,《横批》的由来。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书法家在书写对联时,总是感到对联的横批不够美观,于是他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书法形式。
他将对联的横批书写在两幅对联的中间,使得整幅对联看起来更加完整美观。
这种形式后来被称为“横批”,成为了对联书法中的一种经典形式。
故事二,《春联》的由来。
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在春节时写下了一副对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幅对联被人们传颂,后来成为了春节的经典对联形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
故事三,《对联的神秘力量》。
相传,有一位书法家在写对联时,不小心将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写反了。
然而奇迹出现了,这样写出来的对联竟然比原来更加有灵气,更加让人喜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的神秘力量是无法被解释的,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故事四,《对联的传承》。
在中国的乡村,有一位老人将自己写的对联挂在家门口,每年春节都会换上新的对联。
他告诉家人,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好好传承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故事五,《对联的艺术魅力》。
有一位艺术家将对联的形式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将对联的语言与绘画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联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对联的一些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这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让对联的艺术魅力得以延续。
对联故事大全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导读:本文关于对联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关于对联故事大全1、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2、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3、切瓜分客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4、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牛头喜得生牛角;于谦立即应对:狗嘴何曾出象牙;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三角如架鼓;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马上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人无不拍手称妙;注:1明正统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当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亲自督战,击败瓦刺军,使当时局势转危为安,故称其为民族英雄;5、焉知鱼不化为龙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6、杨溥巧对免父役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接着,出了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注:编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7、许将童年妙对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茶饮客吞杯中月;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水抽人吊井中星;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8、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1写春联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门对干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2智斗曹尚书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小子无才嫌地仄;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水中蛤蟆穿绿衣;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锅里虾公着红袍;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白也”1诗;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答对:日照龙鳞万点金;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3一石三鸟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庭前种竹先生笋;解缙立即对出:庙后栽花长老技;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庭前种竹先生损;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庙后栽花长老支;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庭前种竹先生询;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庙后栽花长老知;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9、解缙巧对朱元璋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朱元璋念道: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解缙接口便应对: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解缙立即续成下联: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明太祖题联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谋臣刘基2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刘基脱口答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一弯西子臂;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七窍比干心;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10、苏东坡巧对两则1智对黄庭坚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2巧对药联苏东坡被贬,赴海南上任,途经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闻苏东坡才学渊博,精通医药,他决定亲自见识见识,于是,征得苏东坡的同意,与他对药联;只听得柳郎中吟道: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苏东坡想了一下,对出下联:雷公敲木瓜大惊云母;柳郎中又出了上联:红孩子戴红花吃红豆;苏东坡一听,立即对出: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柳郎中再出上联:何首乌身披穿山甲,骑地龙,挥大戢与木贼战百合;苏东坡应声对出下联: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三棱,比草寇蔻胜五倍;柳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奇才,奇才”11、韩偓代客巧续对有一年冬天,唐宋诗人韩偓身患重病,躺在福建南安的莲花峰下的石岩书屋里,昏迷不醒;一天,一个自称道方客人,执意要来拜见,说是要替韩偓治病;书僮将客人带到韩偓床前;只见韩偓容颜枯槁,双目紧闭;来客瞧着这位晚唐大诗人,落得如此冷落凄凉的境地,不禁对官场排贤纳佞、钩心斗角的丑行愤愤不平,于是,掉下了同情的热泪;来客在韩偓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搭了脉理,随后,解开行李,拿出银针,给韩偓针灸;一会儿,韩渥终于咳嗽一声,吐出一口浓痰,慢慢苏醒过来;韩偓望着来客,激动地说“承蒙先生雪中送炭,治病救人,老身感激不尽未知先生仙乡何处”客人站起来,笑盈盈地,用清润的声音答道:“学生乃益州人氏;”原来,这位来客,是名四川妇女,出身医药世家;长大后,嫁给一位县令,县令为人刚直不阿,因此得罪了权贵;有一次,权贵摆宴庆筹,她的丈夫,因公事迟来一步,被权贵用一“上联”难倒,当众奚落一番并捏造罪名,参他一本,革职回乡;她的丈夫悲愤交集,不幸病死途中;她在悲痛之余为遂夫愿,乃女扮男装,背乡离并,四海行医,寻访高贤,以求答对;后来闻知韩偓隐居南安,于是不怕关山险阻,前来求见;韩偓被来客的坚贞和刚毅所感动,便请她告知原对上联;来客念。
对联故事大全
对联故事大全对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由两句对仗的诗句组成的,通常是用来祝福或者表达情感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联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被用来装饰和点缀节日或者重要场合。
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对联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故事一,《横批不一定要对仗》。
从前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他非常喜欢对联,每天都会写一些对联来练习自己的文学功底。
但是,他发现自己总是无法写出对仗的好对联,于是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名叫李四的人,他虽然不擅长写对联,但是却总能写出非常有趣的横批。
于是,张三受到了启发,他开始尝试写一些不一定要对仗的横批,结果发现自己的创作灵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写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对联,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故事二,《对联的传承与创新》。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老艺人,他精通对联的写作技巧,每一句对联都能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少的人对对联感兴趣,老艺人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于是,他决定创新对联的形式,他开始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写对联,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对联的传承得以延续。
故事三,《对联的魅力》。
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互相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礼物送给对方。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这副对联成为了他们婚姻中美好的回忆,也成为了他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
他们常常会在重要的日子里互相写对联,用对联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对联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事四,《对联的艺术价值》。
在一个艺术展览上,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展示了他的一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由对联构成的艺术装置。
这些对联不仅在形式上非常独特,而且在意境上也非常深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民间对联故事
民间对联故事
故事一,《对联传情》。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非常喜爱对联。
每当春节来临,他们总是精心挑选对联,贴在自家大门上,以示新年的喜庆。
他们认为,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于是,他们常常在对联上互相传情,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他们的对联常常成为村里人传颂的佳话,也成为了村里人心中的榜样。
故事二,《对联传奇》。
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有一位名叫张老爷的书法家,他以书法造诣高超而闻名于世。
张老爷尤其擅长创作对联,他的对联常常以简练、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向张老爷求教对联创作的技巧,张老爷耐心地教导他,传授他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这位年轻人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对联传承了张老爷的精髓,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三,《对联传承》。
在一个古村落里,有一位老者,他是村里唯一会写对联的人。
他常常在村里的庙会上,为村民们写对联,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对联这一传统文化。
年轻人们也都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者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对联的写作技巧,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以上便是我分享的几个民间对联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感受到对联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智慧。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多关注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让对联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愿我们能够在对联的世界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民间的对联故事
传说古时一河岸渡头有一艄公,平时喜与人对诗。
一日,岸边来了两上京赴考的秀才欲过河,艄公正欲启锚摆渡,忽有一孕妇叫等等,也欲上船来过渡...艄公见此妇人长得有些颜色,起了嬉戏之心.于是对船上的三人说:我们来做诗,谁做得好,我就不收他的船钱。
做得不好,不予摆渡。
两秀才说:这有何难,唯孕妇面有难色。
于是艄公先做一样:
我篙儿尖尖,船儿圆圆.渡头讨生活,往来都挣钱。
秀才甲:我笔儿尖尖,砚儿圆圆。
下笔如有神,定是文状元。
秀才乙:我箭儿尖尖,弓儿圆圆。
操场夺魁首,钦点武状元。
随后三人都用怪怪的眼光盯着孕妇说:该你了...
只见孕妇不慌不忙,一脚跨上小船,说:
我脚儿尖尖,肚儿圆圆.一胎生三子,文武二状元.老大不争气,河边撑小船。
到岸,孕妇上岸走了.两秀才也低着头上了岸.只艄公一人蹲在船上生闷气,一分钱未收到.反被孕妇嗘落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