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合集下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当医务人员需要进行转科交接时,需要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登记和交接工作。

这项制度可以确保病患的信息、治疗计划和医疗措施得到顺利传递和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患的风险。

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登记流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首先需要规定清楚登记流程,明确交接的责任方,包括转出科室、接手科室以及相关的相关部门。

登记流程应该包括病患基本信息的确认、转出科室的病情总结、治疗计划和药物处方的详细记录等内容。

2.病患信息: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中,要求医务人员对病患的基本信息进行确认,并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病患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病历资料、诊断结果、用药情况和需要特殊关注的情况等。

这样可以确保接手科室了解病患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3.治疗计划和医疗措施记录: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中,医务人员需将转出科室的治疗计划和医疗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用药情况、手术计划、特殊护理措施等,以确保接手的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和继续治疗。

同时,也需要记录任何特殊操作的风险提示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病患的安全。

4.交接过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交接过程中保持沟通和交流。

应该明确交接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交接的人员和内容。

交接过程中,主要包括病情沟通、治疗方案的解释、相关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传递等。

这样可以确保转出科室和接手科室的医务人员对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减少误交和遗漏的情况。

5.身份识别措施: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中,需要采取一些身份识别措施,确保交接的医务人员身份真实。

例如,可以要求医生出示有效的工作证和医生执业证书,并与登记表进行核对。

此外,也可以利用医院的身份验证系统,通过刷卡或指纹等方式进行身份识别。

总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对医疗机构内部的工作流程和病患的治疗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明确的制度、清晰的登记流程、详细的病患信息记录,以及有效的身份识别措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患风险,确保病患得到连续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连续性护理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和严格执行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可以确保患者在转科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沟通、顺畅的信息传递和全面的医疗护理。

下面将对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其识别措施进行具体介绍。

一、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转科工作组的建立:医院应组建专门的转科工作组,由各科室的主治医生、护士长和转运人员组成。

工作组负责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并进行系统培训和定期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转科流程的规范化:制定详细的转科流程,明确转科流程中各环节的具体责任和操作要求,包括患者资料的整理、转运手续的办理、交接信息的填写和传递等。

3.转科登记表的设计:制定统一的转科登记表,表格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转科原因、转科科室和责任人等。

同时设置相应的登记表格,方便医护人员填写转科相关信息,并在每个转科环节进行备份和存档。

4.信息传递和交接的规范化:明确患者信息的传递和交接要求,例如利用内部通信系统、护理档案和病历等工具,及时向接收科室提供患者的病历资料、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

5.病情评估和护理计划的衔接:转科过程中,接收科室需要及时与原科室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计划,确保连续性护理的有效进行。

接收科室在接收患者后,应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二、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的识别措施1.患者身份识别:转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核对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住院号等,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同时,在转科登记表中标注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签字确认。

3.病情转移的识别:患者在转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变化,需要及时与接收科室进行沟通。

开展有效的病情转移会议,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以便接收科室能够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4.病案管理的识别:患者转科后,相关病案资料需要及时转交给接收科室进行管理。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一、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1. 建立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设立相应的文件和表格用于记录转科交接情况。

2.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应明确涉及的部门、人员、交接时间和内容等关键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制定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必须考虑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尽可能简单、便捷、易操作。

4. 常规定期检查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交接程序
1. 提前准备:在转科交接前,双方必须提前沟通交接的时间、内容、方式、期限等,确保双方的知晓和理解。

同时,准备好交接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2. 实施交接:交接时,确保接收方人员在场,亲自参与并签字确认交接文件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接收确认:接收方应当进行确认,核实交接的文件和资料是否齐全、规范、正确。

4. 整理备案:接收方应当及时整理收到的文件和资料,妥善备案,并将相关部门和人员告知。

5. 后续跟踪:交接完成后,要对交接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身份识别措施
1. 制定身份识别制度,规定身份识别的方式、条件、步骤。

2. 身份识别过程中,要求交接人员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工作证、工作卡等,并进行核对和记录。

3.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人脸等技术,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 每次交接前要对交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确保交接人员的身份真实可靠。

5. 严禁交接人员出示伪造证件进行交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1 /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详细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糊涂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仔细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预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糊涂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力量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

转科时应仔细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流程一、制度概述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是公司为了规范转科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平稳过渡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转岗员工离职前将工作内容、相关资料、项目进展等清晰详细地向接替人员进行交接,并将交接的内容进行书面记录,以便接替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并顺利接手工作。

二、流程具体步骤1.提交转科申请:员工向公司申请转科,并向人事部门提供书面转科申请及附件,包括个人转科原因、目标部门、预计转科时间等。

2.部门协调:人事部门收到转科申请后,会与目标部门协调确认是否接受员工转科,并就转科的具体事项进行沟通和协商。

3.签订转岗协议:公司与员工签订转岗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协议内容包括转岗原因、岗位职责、薪资福利调整等。

4.交接准备:转岗员工和接替人员进行会面,交接员工所负责的工作、项目、客户等相关事项。

转岗员工要将工作内容、文件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备份,并书面记录工作内容、接替人员信息等。

5.交接会议:由部门负责人主持召开交接会议,在会议上由转岗员工详细介绍工作内容、项目进展、文件资料及相关事宜,并向接替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文件交接:转岗员工按照交接清单逐项交接文件资料,并由接替人员签字确认接收。

同时,将交接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7.跟进和反馈:转岗员工离职后,接替人员开始独立负责相关工作。

公司人事部门及时跟进转科交接工作的进行情况,并向接替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三、关键要点1.细致的交接清单:制定详细的交接清单,包括工作内容、项目进展、文件资料等,确保交接的内容全面清晰。

2.规范的文件整理和归档:转岗员工要对交接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备份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访问性。

3.及时的培训和指导:转岗员工要向接替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熟悉并顺利接手工作。

4.跟进和反馈机制:公司人事部门要及时跟进转科交接工作的进行情况,并向接替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工作的平稳过渡和延续性。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 简介在医疗新时代中,病人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而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则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的实施方案,以及对医院管理和患者安全的意义。

2. 现状分析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患者信息被泄露或者交接不当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对于患者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交接登记制度等。

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质量的提升,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3. 实施方案3.1 身份识别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制度。

在接待患者的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实身份证件的真实性。

同时,医院还应该对患者信息进行保密措施,防止患者信息被泄露。

3.2 转科交接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在患者需要转科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进行详细的患者信息登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以及当前病情、治疗方案,以便后续医疗工作的开展。

同时,在转科交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签字确认,以保障患者权益及医疗质量。

3.3 实施流程建立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需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流程。

下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实施流程:1.接待患者的工作人员应该核对患者身份证件真实性,并将患者信息录入医院信息系统。

2.医生在进行诊治之前,应该核对患者身份,并对病情等信息进行记录。

3.患者需要转科的时候,医生应该把患者病历交接给下一位医生,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登记。

4.下一位医生接收后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并对病情进行评估。

评估后及时对转科后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修改相关信息。

5.在患者出院或者转院时,医生应进行出院/转院手续,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

4. 意义与效果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对于医院管理和患者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患者转院交接制度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院交接制度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转院交接制度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转院(科)交接制度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在转院(科)过程中得到全面、连续、安全的医疗服务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患者转院(科)交接程序、交接内容、交接责任人等内容,以确保患者的信息和治疗计划传递准确和及时,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得以保障。

下面就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制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制度的目的:1.确保患者转院(科)期间的治疗计划和医疗过程得以顺利传递。

2.保证患者在转院(科)期间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得到持续性的保障。

3.提高医护人员在交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信息传递和医疗执行的错误。

二、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的内容:2.转出科室与时间:记录患者从哪个科室转出,转出时间。

3.转入科室与时间:记录患者转入的科室和转入时间。

4.病情资料:包括转院(科)前的检查和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病情观察和治疗计划等。

5.交接责任人签名:转出科室医护人员、转入科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本人(或家属代理)需要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三、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制度的流程:1.建立交接登记表: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表,确保包括上述内容。

2.交接登记表填写:转出科室医护人员在患者转院(科)前填写交接登记表,包括基本信息、转出科室与时间、病情资料等。

3.核对和确认:转入科室医护人员接收患者时,核对交接登记表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

4.再次复核: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在接收患者后再次复核患者的病情资料和治疗计划,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

5.患者确认:患者或家属代理也需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接受转院(科)并接收信息。

6.信息传递:转出科室将交接登记表和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等传递给转入科室,确保信息的连续性。

四、患者转院(科)交接登记的责任人:1.转出科室医护人员:负责填写交接登记表、核对患者信息和病情资料,并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确认。

2.转入科室医护人员:负责接收交接登记表和相关病情资料,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根据转科交接时患者家属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根据转科交接时患者家属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

根据转科交接时患者家属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1.背景在医疗机构进行转科交接时,正确识别患者家属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家属身份的确认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并确保只有合适的家属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和参与决策。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与流程,用于识别患者家属的身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制度与流程为了实施有效的患者家属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以下步骤可以被采用:2.1 身份验证要求在任何转科交接过程中,医疗机构应该要求患者家属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护照、驾驶执照等。

只有合法和合适的身份证明文件被验明无误后,家属才被认为是医疗机构识别的合法代表。

2.2 注册家属信息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一个家属信息注册系统,将患者家属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在家属首次到访医疗机构时,他们应该被要求填写一份家属信息登记表,并提供其身份证明文件的副本。

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家属信息库,方便后续的验证和确认。

2.3 标识家属身份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在交接过程中快速识别家属身份,医疗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如颁发临时身份卡或佩戴身份标志。

这些标识物应该包含家属的姓名和医疗机构的标识,以确保身份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4 培训与宣传医疗机构应该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家属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的具体要求。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该进行宣传,向患者家属解释其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以便他们了解身份识别的程序和要求。

3.目标和效益通过实施有效的患者家属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医疗机构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和效益: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避免信息泄露和错误交接的发生;确保只有合适的家属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和参与决策,减轻决策过程中的混乱和误解;提高工作效率和交接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和确认环节;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4.总结根据转科交接时患者家属身份识别的制度与流程对于医疗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三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十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使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所有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使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使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使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应用镇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二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所有住院患者,急诊科留观室、EICU、输液室病人及“三无”患者均需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2、住院处负责给入院患者发放腕带,住院期间患者必须佩带腕带。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4、腕带佩戴时必须2名护士到床边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

腕带常规佩戴在右手腕,特殊情况时可酌情处理。

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情况等,若有异常更换佩戴部位。

5、若损坏、丢失、转科需要更换时,到住院处重新打印后按上述第4条操作执行。

6、病人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取下收回腕带并登记到《腕带回收登记本》上,保存24小时核对无误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二十一、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由医生和/或护士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携带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确认患者身份,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皮肤完整情况、引流情况、目前用药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交接护士共同在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及记录本上双方签字。

转科交接制度与流程

转科交接制度与流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之欧侯瑞魂创作转科交接制度与流程【急诊科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1.需要到病房住院治疗的急诊患者,由急诊医生开具入院证,患者家属筹划入院手续。

2.急诊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值班护士,简单介绍患者病情,病房护士准备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

3.急诊护士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药品,送患者到病房。

4.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包含患者姓名、登记号、诊断、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和用药等。

5.急诊护士详细填写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并同病房护士双签名。

6.转运患者交接记录单存在病房,以备核查。

附:急诊科与病房交接流程【病房与手术室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事先通知手术室准备迎接手术病人,以便手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

2.术前1日手术室护士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病房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护理记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入手术室。

5.根据手术通知单,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患者三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管道、禁食禁饮、手术部位等,并做好交接记录,准确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同时携带病历及所需物品。

6.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

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衣物、病历、皮肤情况、神志等,核对后在接送患者核对单上双签名。

7.接送患者时,注意患者平安。

尤其是特殊患者,如:神志不清、严重外伤、休克等随时可能有病情变更者应有一名医师陪同护送至手术室,以包管患者平安。

附: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流程【病房与产房交接登记制度】1.病房医生观察引产待产妇产程进展情况,需转产房者,及时联系中央运输,同时联系产房。

2.病房医生与中央运输人员一起护送待产妇入产房。

3.病房医生、产房助产士、待产妇三方进行交接,包含待产妇的床号、姓名、登记号、诊断、产程进展情况等,并双签字。

4.助产士进行接产工作。

5.产后在待产室观察2小时后,由助产士、中央运输人员护送回病房,同时携带死胎及附属物,助产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床旁交接,包含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用药情况等,双签字。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11、医护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精确识别患者身份。

2、门诊病人运用就诊卡号,住院病人运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识。

无名氏患者的姓名用无名氏加编号代替。

3、全部住院病人、急诊科留观病人、EICU及输液室病人均实行条码管理,佩戴腕带。

4、查对时应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住院病人运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识别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门诊病人运用姓名、性别、就诊卡号三种识别符确认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门诊运用“无名氏+编号、性别、就诊卡号”,住院患者运用“床号、无名氏+编号、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需双人核对。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应用冷静药物等病人,应让家属或伴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应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标示符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与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篇2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需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运用两项如姓名、年龄等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科以及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需要按规定运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时,运用蓝黑色圆珠笔清楚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内容,戴“腕带”前须双人核对〔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扣带在患者左手腕或健侧手腕上。

4.运用过程中发觉“腕带”脱落丢失时,应实时补上,假设损坏需重新佩戴或信息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留意观测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

5.手术患者转科交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运用“腕带”标识,“腕带”注明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预备、药物状况等,交接双方共同核对“腕带”和交接单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名。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

患者转科交接登记制度及识别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健全完善关键科室(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之间)患者的转科交接登记和患者识别措施如下:一、急诊与ICU、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急诊护士填写急诊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携带入院通知单、护理记录单、门诊病历、相关检查报告等资料到科室;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抢救、用药、置管、皮肤情况等;双方在转交接记录单签全名。

二、急诊与手术室转接患者:医生确认患者需要手术,通知手术室;急诊护士完善术前准备,填写转交接记录本,携带入院通知单、护理记录单、门诊病历、相关检查报告等;再次通知手术室;医生、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到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麻醉科医生进行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相关病历资料、术前准备情况等;双方在转交接单上签全名。

三、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患者信息,做好手术前准备,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填写患者围术期评估与护理记录单中的“术前评估及交接”,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生命体征、病历、药品、物品、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和标识、手术前准备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等;双方在转交接记录单签全名。

四、手术室与病房:手术后,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患者转交接记录单相关内容;送患者到病房,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患者床号、姓名、意识、生命体征、麻醉方式、手术名称、伤口敷料、管道、静脉置管部位、用药、镇痛泵、各种管道、腕带、病历、物品及皮肤情况等;双方在患者转交接记录单签全名。

五、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填写病危、病重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与ICU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特殊用药、各种引流、皮肤情况等;双方在患者转交接记录单签全名。

六、产科病房与产房交接孕妇:病房护士送孕妇到产房;与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孕妇子宫收缩及宫口扩张情况、胎心音、用药、一般情况、并发症等;无误后方可离开。

身份识别整改措施优秀3篇

身份识别整改措施优秀3篇

身份识别整改措施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身份识别整改措施优秀3篇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6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6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右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内镜、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患者身份确认核对程序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登记:患者到达医院时,需前往登记处进行登记,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在办理就诊卡或挂号单。

医疗机构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与流程

医疗机构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与流程

医疗机构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与流程患者转科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

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的转接。

一、患者转入程序(一)转入病房接到通知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床单位及仪器设备,并提前通知转出科室。

(二)转入科室护士将患者信息从His系统进行接收。

患者转入后,责任护士与转送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案号和腕带标识、转出科室,将患者移至床单位。

(三)交接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皮肤状况,了解治疗及用药等情况。

交接病历,检查病历是否完整。

(四)特殊问题做好交接,认真填写《转科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

(五)原则上优先接收从急诊、重症医学科转入的患者。

二、患者转出程序(一)护士接到患者转科医嘱后,主动联系转科事宜,书写护理记录,完善各类评分,按要求整理病历,由护士长进行审核。

(二)转出前,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者情况,填写《转科患者护理交接记录单》,根据病情备好氧气袋、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及抢救用药,由医务人员护送患者转出,同时His系统中转到相应病区。

(三)转交接时需双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和腕带标识,认真交接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皮肤状况,了解治疗及用药情况,并在《转科患者护理交接单》上确认签字。

(四)患者转运途中如突然发生意外,以就地、就近抢救为原则。

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交接程序(一)术前接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和病房护士查对交接后才可以接走患者,交接事宜如下:1、手术室接手术前,病房护士做好术前相关准备:通知患者、准备病历、遵医嘱术前用药、再次核对术中用药等。

2、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等信息,通过《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进行核查。

3、病房要认真核查术前准备是否完善,确认手术标识清楚、患者假牙、首饰取下,病员服穿着符合要求。

4、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带入手术室的物品;核对无误后签名接走患者。

(二)术后接患者1、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手术情况准备床单位及相关用物。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

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在医院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身份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各科室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急诊科人员和病房值班护士需要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病房护士和ICU护士需要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转科交接登记本”上。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妇产科需要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4.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5.病房与手术室间相互转接患者:手术前一天,病房主班护士需要确认患者身份并戴上“腕带”。

主管医生需要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需要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严格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要求核对,并及时规范填写相关内容,入病案保存。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需要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对于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在交接时,除使用“腕带”对患者进行识别交接外,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确认患者身份。

此外,输血患者身份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身份识别、方法和核对程序: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陪护人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要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流程及身份识别措施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流程及身份识别措施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
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 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 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 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 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 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 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流程及 身份识别措施
徐静
2020.04.13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1、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 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
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2、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 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 问题;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 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
病房与病房交接登记制度
1、转出科室护士接到患者转科医嘱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2、转出科室事先通知转入科室,以便转入科室做好接收或抢救准备。 3、转出前转出科室护士,应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 情绪。 4、转出科室护士做好转科准备,完善各项护理记录,携带患者物品 护送病人到转入科室。 5、转出科室护士,与转入科室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皮肤、管道 及物品,并做好交接记录。
谢谢!
病房与病房交接流程
转出护士接转科医嘱后通知转入科室 ↓ 转出科室护士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 完善各项护理记录 ↓ 转出科室护士携带患者物品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 ↓ 与转入科室护士进行交接 ↓ 做好交接记录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核对患者入院资料与电脑录入信息,请患者或其近亲属确认患者姓名书写是否正确,腕带上标注信息(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患者住院期间必须佩戴腕带。

2.护士为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唯一依据。

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的二维码,各种信息吻合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二维码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床头卡,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4.患者在进行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并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实施检查时的身份正确。

5.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

6.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床头识别标识,药物过敏者需佩戴淡红色腕带,注明过敏的药物名称,与身份识别蓝色腕带佩戴在同侧;手术患者佩戴深红色腕带,注明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与身份识别蓝色腕带佩戴在同侧。

(二)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门、急诊患者由患者或家属提供患者信息,患者或家属自己书写病历楣栏信息,以保证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急诊留观患者应佩戴手腕带。

3.手腕带上清晰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等信息,字迹清晰、工整。

4.确定需手术或住院的患者,由接诊医师联系手术室和病房。

5.急诊专职导诊员和急诊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最少2种识别方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在转科交接本上签字。

6.再次双人核对治疗药物,带入病房或手术室。

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转科交接时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在患者转科交接时,需要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转科前,责任护士需要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腕带,并填写“科间转诊单”和“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

2.在转交接时,需要进行双人核查。

转出科室护士持患者病历、住院预约单、科间转诊单初核,唱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床号、年龄、住院号),转入科室责任护士查看患者腕带并复核患者信息。

转入科室护士反向核查患者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项目。

3.在交接时,需要严格落实“部门间患者交接管理规定”,转入科室护士填写“科间转诊单”和“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转出科室护士在“患者转科交接登记表”相应栏内签名。

4.转入科室护士需要更新患者腕带,并打印床头卡、流动牌。

腕带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等。

患者身份信息与腕带、床头卡、流动牌身份信息一致,经双人核对后佩戴。

5.在腕带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脱落、污损或信息需要更新,需要经过两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后方可佩戴。

6.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需要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相关信息。

7.急诊患者就诊时,接诊护士需要读取诊疗卡,并与患者或陪同人员反向核查患者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确认无误后挂号就诊。

8.对于无名氏患者,接诊护士需要根据绿色通道虚拟卡填写腕带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并经过双人核对后佩戴。

转科时,急诊科护士持无名氏患者病历、住院预约单、科间转诊单初核,唱无名氏患者信息(无名氏、绿色通道编号、性别等),转入科室护士查看无名氏患者腕带并复核信息。

9.对于危重患者转入科室时,责任护士应与值班医生共同接诊。

如果患者病情不平稳,需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转交接身份核查。

10.对于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需要按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核查表”进行手术患者身份核查。

接病人时,手术室接病人者与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病床前核查;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接病人者与巡回护士核查;麻醉实施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手术切皮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手术患者离室前,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核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转科相关制度
⑴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

⑵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

如急危重病人,
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

⑶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⑷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科。

⑸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医师应向转入科医师当面交代病情。

⑹如病情需两科共管者,应以原所在科室为主,共同负责协商解决,定期按时查房。

8、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⑴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⑵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9、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⑴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诊就诊的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⑵门诊急诊患者与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
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⑶科室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科室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科室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⑷手术室与科室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科室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对于违反该制度的相关责任人,予以全院通报批评,并勒令定期整改,并处与一定金额的罚金。

该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科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3、手术室/麻醉科与科室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科室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术后手术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科室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科室病房;评估病人后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