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环境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根、茎、叶的发育2. 植物的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和空气等3. 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三、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观察和记录。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植物的变化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动手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总结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变化。
5. 拓展: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种类的植物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2. 实验器材:种子、花盆、土壤等八、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种子和花盆,让学生自己进行植物的种植和观察。
2. 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九、教学安排本课程计划为3个学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 第一学时: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第二学时:实践观察、分享和讨论3. 第三学时:拓展、小结和布置作业。
植物生长环境课程标准_ppt课件
教学内容
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明确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 系;掌握土壤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教学方法
学时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26 实验法 20
2
了解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规律;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了解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施肥技术和作物配 方施肥技术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了解植物生长的光照环境极其变化规律,理解光照强度、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光周期、光质等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植物产量 的构成因素的影响,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农业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2 序号 1 2 3 4 5
农业基础化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 后期课程名称 油菜栽培 玉米栽培 水稻栽培 小麦栽培 设施农业生产
掌握化学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的化 学实验操作
植物的结构和分类,植物的生理生长 特性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根据环境条件设计植物生产,进行 日常管理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
学法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讲授法
4
5
4
6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2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60
合计
九、课程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格式设计如下表,具体内容见单元设计文档
教学单元1: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授课学 期 1学 期 学 时 26 讲 授 16 技能 实训 10 授课地 教室、实训室、 点 实训基地
3
4
4
植物生 产的温 度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2)能描述五大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以及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3)能描述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4)能描述影响植物生产的气象要素:气压和风;(5)能描述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6)能描述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2.2能力目标2(1)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能借助显微镜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3)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4)能收集完成当地降水量的资料并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6)能正确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7)能正确进行一般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设计(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程导向,学做结合教学方式中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从职业能力出发,采用“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整合“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园林花卉”、“植物造景” 等多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相联系、课程内容与工程任务相一致的“学做一体化”课程。
(二)课程设计《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园林观赏植物造景设计、施工和养护能力,到达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岗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能够独立完成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施工养护工程。
二、课程目标重点讲授园林树木种植与养护管理、花卉种植与养护管理、草坪种植与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园林绿地养护本钱控制及效益评估等知识。
重点开展园林树木种植与养护管理、花卉种植与养护管理、草坪种植与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的特殊造型与修剪、吉树名木的养护、园林绿地养护本钱控制及效益评估筹。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园林植物设计、施工和养护能力,到达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岗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能够独立完成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施工养护工程O1、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完成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种植资源的调查、校园植物物候期观测、植物配置造景、园林植物繁殖、园林植物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等工程,学生能运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做到:(1)准确地识别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500种以上,并按某一分类方法分类。
(2)进行专类园的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的配置设计。
(3)进行园林植物的栽植。
(4)进行苗木、花卉、草坪栽植之后的常规养护。
(5)根据图纸及现场,能及时发现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的能力。
(5)能够进行绿地养护本钱的控制、绿地养护效益评估核算。
初中植物生长条件教案
初中植物生长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掌握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的具体环境因素。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光线、温度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2. 讲解每个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干旱,光照不足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植物生长的状况。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条件。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每个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的标准,以提供教育机构和教师在开展该课程教学时的参考依据。
2. 目标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的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和环境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课程内容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应涵盖以下内容:- 植物的养分需求和吸收机制。
-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 水和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人为因素对植物营养和环境的影响。
-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4. 教学方法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包括以下方面:- 前期知识讲解和理论教学。
- 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 实地考察和观察。
- 学生参与的讨论和小组活动。
5. 评估方法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的评估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 课堂作业和小组项目。
- 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技能评估。
- 期末考试和学科竞赛。
6. 教材推荐以下教材可供参考:- 《植物营养学导论》- 《环境科学》- 《农业生态学导论》7. 结论本文档所制定的植物营养与环境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和环境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加强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依据本文档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二、适用专业园林绿化(011600)、园林技术(011500)、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休闲农业经营(010300)、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010400)、植物保护(010600)、现代园艺技术(010700)、现代林业技术(011300)、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011400)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绿化、园林技术、现代园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对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植物基本的繁殖方法、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培肥、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光能利用、温度调控、苗木繁殖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在生产实践中能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对露地、保护地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栽培管护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求实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工作作风,具备服务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识别》,后续或者同期开设的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园林制图》等核心课程,以及《盆景制作》《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为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成如下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目标:(一)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2.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协作、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4.具有根据项目或工作任务,制定目标、计划,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5.具有收集、检索、信息查询和整理资料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迁移创新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的关系的基本要求;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与技术;3.了解园林植物栽培与科学用水、温度调控、农业气象等相关技术;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光能利用等技能;5.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土壤培肥等技术、原理与方法;6.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调节方法和肥料的鉴定。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融汇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知识。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收获器官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掌握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环境因子的观测技术、调控技术,制定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能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2.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作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3.具有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工具的技能。
4.具有植物环境因子观测能力、分析和评价测定结果的能力。
5.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判定能力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
6.具有认识各类肥料和科学施肥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136学时四、课程学分8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发育与调控象(3)了解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4)理解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芽、出苗标准(5)掌握种子发芽出苗条件(6)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如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7)了解植物衰老的机理与表现(8)掌握植物生长相关性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主茎与分枝生长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9)理解植物的再生现象、极性现象及其应用(10)了解植物的抗逆性(11)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主导因子、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12)掌握植物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类型(13)掌握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应用(14)了解生态区、生态型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15)理解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掌握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措施(17)掌握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光、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的方法系(2)能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作物播种技术措施(3)能解释壮苗先壮根原理、整枝修剪原理、调节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关系等(4)能解释南麻北植能增产、冬小麦不宜春播、甘薯短日照处理诱导开花进行杂交育种等(5)会根据作物生产实际,制定调节环境条件的措施(6)能根据生产实际,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 植物生产与肥料(1)了解植物营养、营养元素的概念(2)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基本知识,如灰分元素、气态元素、判断营养元素的标准、营养元素的作用及特点、肥料三要素等(3)理解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基本原理(4)理解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掌握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6)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元素缺素症,氮素营养过多的生理效应,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和土壤盐碱化的影响(7)理解土壤氮素存在形态、含量、转化方式及其影响条件(8)掌握氮肥的分类、种类、性质和施用要点(9)掌握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10)了解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固定方式(11)掌握磷肥的种类、性质、施用要点及磷肥的合理分配施用技术(12)了解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及含量(13)掌握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14)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1)会诊断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2)会化学肥料的物理性质观察、化学肥料的保存方法(3)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4)能进行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各种作物配方施肥18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制定一套标准,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内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 植物的组成与结构
-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意义
- 植物的营养需求
- 植物的生长调控机制
2. 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作用
- 植物对土壤、水和空气的依赖关系
-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3. 环境保护与植物生长
- 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长模式
教学方法与评估
-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植物实验,观察和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 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理解;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探索环境保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
参考资料
- XXXXX
- XXXXX
以上为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国标)学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笔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年3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三)课程设计理念 (1)三、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 (3)(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3)(三)课程思政实施要求 (5)(四)1+X证书内容融入 (5)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5)六、教学实施与保障 (5)(一)教学要求 (5)(二)教学方法 (5)(三)教学手段 (6)(四)教学资源 (6)(五)实训条件 (6)(六)师资队伍 (6)七、授课进程与安排 (6)《课程名称》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生产实务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园林、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园林园艺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熟练掌握园林栽培与养护的各项操作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养护方案;能够完成养护项目的投资概算。
(三)课程设计思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城市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的能力。
这些都是园林园艺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园林园艺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植物学课程标准简介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分类、生态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制定了植物学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植物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物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繁殖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应用学教学目标通过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熟练使用植物学常用工具,掌握植物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熟悉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掌握植物在农业、药物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充分利用实验室、植物园等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学知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教学评价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综合考试等方面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植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推动植物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议与展望为了进一步完善植物学教学体系,以下是一些建议与展望:•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植物学与生态学、遗传学、化学等科学学科有很大的交叉和联系,教学应该强化这些联系,提高整体化的课程效果。
•推动课程创新。
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线上课程、移动课堂、虚拟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建立实践基地。
植物学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植物资源,建立植物园、保护区等实践基地对于植物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植物学课程的关键,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植物学教育事业。
12.《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一)课程定位《植物生长与环境》是农业种植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专业课来说,实践性差,理论性强,内容广泛。
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为基础,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将原学科体系的五门课内容进行整合,以为专业服务和“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集中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为今后从事种植植物繁殖、生产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在园林、园艺技术专业中应承担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掌握与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掌握植物、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影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分析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2、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获取信息与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
学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100种,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描述、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方法;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掌握光合、水势、呼吸等重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掌握土壤评土、培土技能;掌握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5,能进行当地降水量资料的收集整理:
6.能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L理解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
2.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指标及影响因素,熟悉植物蒸腾的调节方法:
3.理解植物需水规律,熟悉合理灌溉指标:
4.熟悉植物水分调控的有关措施;
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
各项指标均优秀
81-90分
良好
各方面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非常积极
71-80分
合格
各方面表现合格,大部分达到了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积极
61一70分
基本合格
各方面表现一般,总体达到最基本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一般
60分以下
不合格
各方面表现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学习态度不积极
4,能正确进行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了解土壤的热性质:
2.熟悉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熟悉植物生长的二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4.能正确进行土壤温度的测定:
5.能正确进行气.能说出土壤温度和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E
3.基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建议根据当地农事季节、天气情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需要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统筹、交叉安排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6.评价应紧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发现、分析与解决植物生产环境调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1.能够明确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叶、花等结构。
2.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它们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掌握不同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4.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5.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尝试使用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让学生们看一下班里里有哪植物,大家一起分享它们长得如何以及需要哪些条件。
2.学习基本植物结构展示教科书中的一些图片,带领学生认识植物根、茎、叶以及花的结构。
可以尝试用一些小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结构,如将实物植物的叶子拿下来观察。
3.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让学生们自己想一下,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和环境。
然后让他们图示出来,并就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比如光线、水分、土壤、温度和空气等。
4.掌握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在这里,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常见的植物,可以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哪些环境是适宜它们生长的。
就这些环境的特点进行探讨,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5.我们的环境里有哪些植物让学生们阅读一些资料,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蔬菜、水果、鲜花、木材和草药等。
6.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条件下,植物成长的差异。
比如,研究不同类型植物对不同植物肥料的反应,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7.活动总结通过活动总结,让学生们能够总结出课程所学的重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这些知识。
8.科学展示活动让学生们在班级或学校展示科学展示活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新见解。
总结:在学科学中,学习植物生长环境这个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植物与我们环境的关系,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因此,这个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适合学龄段的孩子们进行学习。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docx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分:4学分计划学时:56学时适用专业:园林工程专业;园林技术专业;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等一、课程定位《植物栽培与养护》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
是园林企业组织安排景观植物养护工作的项目经理人、景观植物养护一线技术负责人等必修课程。
该课程是以美术与构成、植物生长与环境和园林树木与花卉学为前导,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为同步,以专业综合实训为后续课程的专业的核心课程。
既是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终端,又是实现岗位就业的良好开端。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园林工程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以“园林养护岗位群”(含绿化工、园林施工员等)的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达到本课程培养从事一线施工养护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掌握正确的技术操作。
教学安排以“植物生长季节顺序,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为原则进行重新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力分解,并进行内容重新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的组织形式、分组讨论、岗位角色扮演、实地调查、学生操作、录像观摩等手段,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在于养护,养护的职业能力在于在懂得园林植物养护的基本原理和栽培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园林应用的各植物的养护技能,亦即课程的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会制订某园植物的周年管理历,即课程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目标课程培养的重点是围绕园林植物养护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专项和综合能力,课程的这些能力构成园林工程职业的专项能力。
《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方法,为学生将来在植物科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方法;熟悉常见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植物分类和鉴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植物概述1. 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3.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组织的种类和特点3. 细胞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三章根的功能与发育1. 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根系发育的原理和调控方法3. 根际生态与植物营养吸收第四章茎的功能与发育1. 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茎的生长和发育原理3. 维管组织的形成和功能第五章叶的功能与结构1. 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叶的生态适应性第六章花的形成与发育1. 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花的传粉与受精过程3. 花粉管的发育和功能第七章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1.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 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控机制3.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因调控第八章植被与生态系统1. 植被的分类和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作用和影响3.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植物生长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植物生长教学方案植物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生物之一,通过对植物生长的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
为了帮助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植物生长的教学,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植物生长教学方案。
一、引言植物生长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光合作用、需氧呼吸、适应环境等知识。
本教学方案旨在引导学生们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用适当的术语描述。
2. 掌握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基本概念,并能解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3. 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子的发芽- 幼苗的生长-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 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需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3. 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植物的光照需求-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机制-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机制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光合作用实验等。
2.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并讨论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 种子和土壤2. 实验设备:培养皿、显微镜等3. 图书:有关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科普读物和图书4.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图片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植物生长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探究: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并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教案 植物生长条件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教案植物生长条件【教案】植物生长条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掌握植物在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等方面的适宜条件;3. 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的条件。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幼苗或植物种子;3. 透明容器、土壤和水等实验材料;4. 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呈现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特点;2. 引发学生思考,植物为何能够生长?【学习】1. 光照条件a.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b. 解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c. 讲解适宜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与不适宜的光照条件进行对比。
2. 水分条件a. 展示植物正常浇水和缺水后的生长情况;b. 解释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c.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结果,并进行实验验证。
3. 温度条件a. 展示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表现;b. 分析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原因;c. 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温度实验,观察植物的响应并记录结果。
4. 土壤条件a. 展示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b. 解释土壤对植物提供养分和支持的重要性;c. 进行土壤实验,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巩固】1. 综合讨论: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植物不能在没有光照的地方生长?为什么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为什么温度对植物生长有影响?为什么植物需要合适的土壤生长?2. 实践验证: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一次综合性实验,验证植物的生长条件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光照、水分、温度和土壤等。
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可以验证植物生长的条件。
只有给予植物适宜的生长条件,才能保证植物健康地生长。
【拓展】1. 根据已有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植物,设计并进行一项植物生长条件的综合实验,记录和分析结果。
2. 鼓励学生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理解植物生长条件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节)
教学内容
周次
植物生产 的气候环 境
气候与植物生长 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对农业生 发育的关系 产的影响、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象要素 农业小气候 气压与风、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 小气候的基本概念、农田小气候的 一般特征、地形小气候、林地小气 候
十五
十五 十五
主要农业气象灾 干旱、寒潮、霜冻、冻害、冷害、 害及防御对策 热害、洪涝与湿害 设施环境中农业 地膜覆盖、改良阳畦、塑料大棚 气象要素的调控
3.主要参考期刊及网络: (1)安徽农业科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2)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3)西南农业学报.四川省农业厅 (4)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农业大学 (5)华中蔬菜网. (6)中国天气网. / (7)中国绿色食品网. (8)中国气象台. / (9)中国土壤学会. / (10)土壤之家. http://www.soilhome.in/ (11)土壤./ (12)中国化肥网. / (13)中国肥料信息网. /sfb/ (14)中国农资网. /huafei/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
学法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讲授法
4
5
4
6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2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60
合计
九、课程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格式设计如下表,具体内容见单元设计文档
教学单元1: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授课学 期 1学 期 学 时 26 讲 授 16 技能 实训 10 授课地 教室、实训室、 点 实训基地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2 序号 1 2 3 4 5
农业基础化学
植物与植物生理 后期课程名称 油菜栽培 玉米栽培 水稻栽培 小麦栽培 设施农业生产
掌握化学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的化 学实验操作
植物的结构和分类,植物的生理生长 特性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调控生产环境条件,掌握施肥技术 能根据环境条件设计植物生产,进行 日常管理
学习情景 (章)
任务(节)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
周次
植物生 水对植物的 植物对水的需求 产的水 生长发育 蒸腾作用 分环境 植物生长的 大气水分、土壤 空气湿 水分环境及 水分、农田水分 度测定 调控 循环 水土保持与 积水与蓄水、节 提高水分利 水灌溉免耕覆盖、 用率的途径 水土保持
十四
十四
十四
学习情景 (章)
教学内容
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明确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 系;掌握土壤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教学方法
学时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26 实验法 20
2
了解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规律;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了解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施肥技术和作物配 方施肥技术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了解植物生长的光照环境极其变化规律,理解光照强度、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光周期、光质等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植物产量 的构成因素的影响,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农业措施
六
任务(节) 学习 情景 (章)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
周次
植物 生产 的营 养环 境
营养元素与植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物生长发育 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施 肥的基本原理 土壤中主要养 氮素营养、磷素营养、 土壤速效氮、速 分元素的供给 钾素营养、钙、镁、硫 效磷、速效钾含 与因土施肥 营养、微量元素营养、 量测定 复合肥料施用技术、二 植物缺素症观察 氧化碳气肥的施用 化学肥料定性鉴 定 有机肥料及其 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 合理施用 肥料的特点和施用方法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生物、土壤有 机质 土壤孔性、土壤结 构性、土壤耕性、 土壤胶体、土壤酸 碱性 主要农业区土壤类 型及特点、土壤培 肥、低产土壤的改 良技术 土壤质地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一
一、 二、 三 四、 五
土壤的基 本性质
土壤容重测定 土壤酸碱度测定
中国主要 农业区土 壤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植物生长环境课程标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高职高专作物生产技术及其他相关专 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园林、植物生 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 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 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 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 从事现代林业和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七
八、 久
十
常规施肥技术 施肥量、施肥时期、施 肥方式
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配方施肥的施肥量估算
十
十一
学习情 任务(节) 景(章)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
周次
植物 生产 的光 照环 境
植物生产的和 大气辐射、光合有 效辐射 光照时间与植物的 生长发育、光照强 度与植物的生长发 育、光谱成分与植 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影响植物光能利用 率及植物产量的因 素、提高光能利用 率的途径
3
4
4
植物生 产的温 度环境
植物生 产的水 分环境 植物生 产的气 候环境
了解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温度与农业生产的 关系;理解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了解 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了解土壤和大气中水分存在的状态,理解植物在生长发 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在实践中能通过水土保持途径提 高水分的利用率 了解气候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 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十三、教材与参考书
1.使用的教材: 李振陆主编.植物生长环境.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考教材: (1)金为民、宋志伟主编 土壤肥料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陆景陵、陈伦寿、曹一平编著.科学施肥必读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8 (3)卓开荣、逯呁编著.园林植物生长环境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0 (4)浙江农业大学主编.作物营养与施肥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0 (5)北京农业大学编著. 农业气象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1980 (6)李小川编著. 园林植物环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名称 基本配置 要求场地面积/m2 功能说明 植物生长环境 满足植物生长环境教 植物生长环境实 常见土壤、气候 实验室 学实践、技能鉴定、 验室及附属设施 因素测定技能实 科研及科普教育的需 建设,120平方米。 践,职业资格鉴 定,科普教育。 要,为当地农业发展 提供技术交流平台。 测土配方实验 满足植物生长环境教 测土配方实验室 室 学实践、技能鉴定、 及附属设施建设, 科研及科普教育的需 100平方米。 要,为当地农业发展 提供技术交流平台。 常见肥料有效成 分含量测定技能 实践,职业资格 鉴定,科普教育。
光照强度 观测
十二
光照与植物 的生长发育
十二
提高植物光 能利用率的 途径
十二
教学内容 学习 任务(节) 情景 (章)
实践项目
周次
植物 温度与 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 十 三 生产 植物生 用、温度与农业生产、春化 的温 长发育 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点 度环 温度、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 境 积温、农业界限温度、植物 温周期现象 植物生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 土壤温度、 十 产的环 空气温度 三 境温度 测定 调节温 保护地栽培措施、耕作措施、 度的农 水分管理措施、物理化学制 业措施 剂应用 十 三
教学目标: 学习任务描述: 职业能力描述:
知识、技能: 教学策略: 教学载体: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品质、社会 及方法能力:
十、教学进程表
学习 任务(节) 教学内容 情景 (章) 实践项目 周次
植物 生产 的土 壤环 境
土壤与植 物生长发 育
土壤的物 质组成
土壤与土壤肥力的 概念、土壤与植物 生长发育的关系
十五 十五
十一、考核评价
本门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包括基本知识考核 和基本技能考核,基本知识考核在课程结束 时进行笔试,基本技能考核分阶段进行,以 每个项目的实际操作(60%)和实验实训报 告(40%)结合进行。
十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队伍要求 教学团队要求 专职教师3人左右,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在企业至少工作 半年以上,企业兼职教师1-2名。 课程负责人要求:熟悉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现状,植物生产的环境调控技术,熟悉肥料的性质 和施用技术。能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热爱教学工作,具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职业道德。 教师能力要求 能有效组织教学,能指导生产,能解决植物生产中各种环境 因素造成的常见问题。
七、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围绕专业岗位技能展开理论教学,按照 “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的 原则,合理安排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实现理 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点突 出,学以致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 节,完成教学任务。
八、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
序号
1
章节
植物生 产的土 壤环境 植物生 产的营 养环境 植物生 产的光 照环境
四、参考学时
总6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0学 时)。
五、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具备从 事农林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 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 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肥料的能力, 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 影响的观测技能光,以及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植 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土、光、温、水、风、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原理。深入剖析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植物 生产环境的调控措施。 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倡导合作精神、公平和谐的 理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诚实信用的品性,增强适应职业 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