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的开题报告

篇一:互联网金融博士后开题报告书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随着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思维和理念,它将互联网的思维植入到金融行业,其飞速发展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要求互联网企业或者金融机构领会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覆盖差异化的客户群,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因素:其一、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其二、互联网技术发展。其三、政府的支持,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四、手机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移动互联金融市场的发展。下面对相关重要理论进行总结:

1、KMRW 声誉模型是1982 年由戴维·M.克雷普斯(David M.Kreps)、保罗·米格罗姆(Paul Milgrom)、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所建立的。该理论解释了当进行多阶段博弈时,声誉机制能起到很大作用,上一阶段的声誉往往影响到下一阶段及以后阶段的效用,现阶段良好的声誉意味着未来阶段较高的效用。

声誉是反映行为人历史记录与特征的信息,声誉信息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传播,形成声誉信息流、声誉信息系统及声誉信息互联网,成为信息的显示机制,能有效限制信息扭曲、增加交易透明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海量并不断增多的交易数据被深度保留、分析和挖掘,能够作为反映经济主体声誉的重要特征,同时成为最能反映企业未来收益的真正前瞻性信息,市场主体利用这些“大数据”在重复博弈中评判对方的信用水平。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它具有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的成本低、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等特点。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将触角伸向移动端并衍生出移动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金融的诸多特点。首先,移动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对资金支付中介渠道的垄断。其次,移动互联网金融加速了传统商业银行高利差盈利模式的崩溃。此外,移动互联网金融也触及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业务。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例,其业务领域目前已经涵盖支付、代售基金、保险等传统银行领域。

2. 互联网经济学理论。互联网经济学概念起源于McKnic和Baley在1995 年出版的专著《互联网经济学》。明确阐述了互联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互联网“云”的作用机制和关键经济特征。

互联网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特征,决定了它可以聚集冷门商品的分散用户,

以较低的边际成本打开无数的利基市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摧毁和重构就是利用互联网活动中的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使个体金融服务供需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使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

3. 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常常与摩尔定律相提并论,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信息科学的发展规律,那么梅特卡夫定律就是网络技术发展规律。由乔治·吉尔德于1973 年提出,认为“网络价值和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的有用性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掩藏在梅特卡夫定律背后的理论是网络的外部性效果:对原来的使用者而言,使用者愈多带来的效用不像一般经济财产一样愈来愈少,而是愈来愈大。网络外部性的乘数效果联结信息化企业,于是造就了充满无数商机、成长潜力惊人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4. 长尾理论。长尾这一概念最早由Chris Anderson 在XX 年的“The Long Tail”一文中提出。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足够便捷、成本极低时,需求极低的产品形成的众多小市场汇聚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这是对从1987 提出就一直贯穿整个商业社会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反叛,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的20%的优

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原先被忽视却数量庞大的客户。“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Power Laws和Pareto 特征的口语化表达,背后的经济学基础是丰饶经济学。互联网平台构筑了金融活动的“长尾基础”,我们通过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工具来创造资源———数字“物资”造就“富足经济”。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将较为系统地分析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对金融服务领域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剖析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评估金融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种种探索,并结合业务实际,给出金融业应对挑战、提升移动金融服务水平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

1、移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1)互联网融资模式

网络微贷、P2P 贷款、众筹融资等

(2)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终端等

(3)传统金融网络化模式,

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网络化等

(4)发展模式的趋势研究。

移动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的发展既取决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渗透,也取决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对金融市场的改造程度(1)市场结构上,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金

融可能表现出巨大的局部中心节点和不计其数的个体节点并存

混合结构,也可能将呈现出横向综合化与纵向专业化交错的矩阵结构。(2)业务整合上,会实现人才、技术、渠道与产品的融合,实物资产的流动性和金融属性增强,新型资产管理理念和工具盛行,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逐步代替传统支付业务,P2P 网点逐步替代传统贷款业务。(3)金融中介上,移动互联网金融先是使金融机构隐身网络平台化,通过算法和个性化资讯体现价值,最后发展为人人金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金融机构,有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渠道,金融服务回归服务本质。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民主金融的起点,由于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平和不均衡造成的市场失灵———金融排斥会逐渐修正为普惠金融。

2、移动互联金融风险研究

移动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传统金融风险,如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而且也暴露在由互联网技术决定的特殊风险之下。

(1)信息科技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非常突出。(2)互联网的快速远程处理特点在为金融服务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加速支付、清算等风险的扩散。(3)尚没有统一的监管法规和针对性的法律约束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及其风险准备金、坏账率、信息披露、风险评级和出资人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