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置记录本

合集下载

诊疗安全(不良)事情文本记录本

诊疗安全(不良)事情文本记录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科室年份称多县人民医院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三、各种表格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根据不同内容有以下相应部门收集处理:(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由控感办处理;(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临床药剂科处理;(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和设备科处理;(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科处理;(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由政工科处理;(八)安全不良事件由保卫科处理。

四、上报流程(一)上报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相应职能部门。

3.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心卫生院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报告科室
报告人
发生时间
报告时间
当事
医务人员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就诊时间
入院时间
目前诊断
不良事件发生经过
(简述)
已采取
处理措施
患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状况
科室意见
科室主任:
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处理意见
备注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办公室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不良事件报告表、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格模板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格模板

--..--XX县人民医院医疗 (安全 )不良事件登记表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A.患者资料1.患者姓名:2.年龄:3.性别:□ 男□ 女4.病区床号病案号5.临床诊断:6.在场相关人员 :B.不良事件情况6.事件主要表现:7.事件发生场所:急诊门诊病区医技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其它:C.不良事件类别一般事件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 ,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重大事件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治安事件:如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 或延长住院时间。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件;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包括纸质上报表和网络信息)统一上报至医务科,由医务科初步审核后及时转发相应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

其中: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置惩罚;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护理部;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感染管理科;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药剂科;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设备科;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总务科;七)服务安全(不良)转发人事科;八)安全不良事件转发保卫科。

四、上报流程一)上报形式1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医务科。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医务科。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记录本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记录本

记录本号:**********医院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不良事件管理记录簿使用科室:使用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患者的安全是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医疗质量的核心,全院职工都应以此为核心,为鼓励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患者安全的隐患和潜在的风险,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实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和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为两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1.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患者安全。

2.通过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发现医院管理、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高医院管理、安全系统的水平。

3.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在信息系统上的信息共享,可以使全院职工在他人的失误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范围1.护理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事件。

2.诊断或治疗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事件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

3.药物不良反应。

4.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5.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条例》、___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不良事件登记本

不良事件登记本

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要求1、科室凡有不良事件都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并做好登记。

2、涉及纠纷及投诉的,按照《南昌市第一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目录1、《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心一科不良事件处置制度4、心一科不良事件报告登记表5、不良事件处置分析总结6、附:各种不良事件上报表格(样表)一、医院成立医疗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组员包括分管副院长、医务科科长等。

下设医患关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金飞担任,电话XXXXXXXXX二、医疗纠纷防范医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等职责。

各委员会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每季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进,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为各项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重点科室管理。

加强急诊科、产科、儿科、骨科、普外科、心血管科、ICU等医疗风险高的重点科室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二)做好医疗风险防范。

贯彻落实《南昌市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对住院病人实施风险评估。

临床各科发现急危重症病人,科主任在积极组织抢救的同时,及时上报医务科。

涉及多科室协作抢救急危重病人和疑难、危急病人会诊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组织扩大会诊。

符合ICU收治指征的危重病人应及时转入ICU治疗,临床各科不得截留。

(三)强化医疗缺陷管理。

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临床各科对可能存在医疗缺陷的病案要及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应组织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效果评估。

(四)完善医疗技术管理。

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医师进行考核,按医师的职称、手术水平和考核情况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11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I级和11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IILIV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一)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二)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跌倒、手术、输血、感染、公共意外、治安、其它意外事件等)。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四)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处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报告形式不良事件应早发现早报告,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当事科室要积极、主动进行不良事件报告。

1、书面报告,不良事件须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其中两类不良事件须填报特定报表:药品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析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根据不同内容有以下相应部门收集处理:(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由控感办处理(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临床药剂科处理(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和设备科处理(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科处理(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由办公室处理(八)安全不良事件由保卫科处理。

四、上报流程(一)上报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相应职能部门。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相应职能部门。

(三)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做出处理,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消除隐患。

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四)如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由医务科将不良事件转交相应的职能部门,并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六、监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0例。

对于医疗安全(不良)安全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七、激励机制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上报1例,给予科室加分1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医疗纠纷是指因患者或其家属对医务人员或医院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院方发生的争执。

医疗事故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一、医院应加强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二、全院职工在医院各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依法执业,恪守职业道德。

行政、后勤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为医疗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三、医务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时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等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前,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充分告知其并发症及相关风险并签定相应协议书。

四、医务人员应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病史询问仔细查体细致认真禁止使用患者自购医用材料、药品,严格按照《江苏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历,记录认真、详实。

五、医院不定期召开医疗纠纷(事故)防范讨论会,以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医院医疗执行委员会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院医疗纠纷(事故)进行讨论、分析、鉴定。

各科室应对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和改进。

发生医疗纠纷(事故)的科室在处理后一个月内,应召开专题会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并报医院有关部门。

对于工作不负责任的、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规范要求处臵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投诉)一次性赔偿额超过1万元(含1万元)的当事人、科主任和医疗组长(或护士长)需在科主任例会(或护士长例会)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质询。

六、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

七、根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可解决程度、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医疗纠纷预警分为三个级别:(一)三级预警。

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二)二级预警。

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三)一级预警。

指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八、根据医疗纠纷预警级别的不同,医院实行不同的处臵方案。

(一)三级预警要求医护人员发现预警情况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

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医护人员的重视。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需报三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正常死亡、出现并发症、病情发生重大变化、病危、重大手术、新技术、重大抢救、药物试验等,医护工作中不存在缺陷,但患方对医院的工作有不理解或不满的预兆(包括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后勤、医技、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有演变为纠纷可能性的其他情况。

(二)二级预警要求医护人员发现预警情况后,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

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门诊科室上报门诊部,护理问题上报护理部,住院病人上报医务科)。

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并确定责任人(医疗纠纷责任人为引起或触发医疗纠纷人员),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相应主管部门。

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一级预警。

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猝死)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医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患者及家属有不满表现,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则处理难度较大。

(三)一级预警要求科室发现预警情况后,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

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缺陷导致患者死亡、残疾、严重并发症,患者及家属有极度不满表现甚至威胁,极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

九、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处理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住址、联系电话、入院时间、预警级别、上报人、与隐患相关的医护人员、疾病诊断、简要诊疗过程、预警内容、科室处理意见、防范与整改措施。

十、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

医护人员每日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接班内容向科主任、医疗组长、护士长、主管医师报告。

须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的一级预警、二级预警需填写《医疗纠纷预警报告表》并上报如情况紧急可以口头上报但事后24小时内,节假日报总值班,必须补报书面材料。

医疗纠纷隐患的当事人需在第一时间内到相应主管部门汇报相关情况。

十一、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也要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处理本。

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

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十二、相应主管部门接到纠纷预警报告后,负责调查并组织院内相关专业专家讨论鉴定,必要时组织院外专家讨论鉴定,鉴定结果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在接到投诉7个工作日内给予解释答复,如遇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20日。

相关科室科主任、医疗组长或护士长全程协助调查、解释答复。

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通过调查、分析、鉴定,对于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的医疗纠纷,相应主管部门应积极与患方协商解,经协商双方达成共识的,签署《协议书》,经协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的,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仲裁或依法诉讼。

十三、在医疗纠纷处臵中发生以下突发性纠纷事件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当及时向保卫部门报告,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一)在医院内寻衅滋事的;(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三)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护人员的;(四)非法限制医护人员人身自由的;(五)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影响正常工作、医疗秩序的;(六)在医院内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堵塞通道及大门等扰乱医院秩序的;(七)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八)抢夺病历或损毁医疗文书的;(九)其他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

十四、公安机关参与处臵时,院方要确定专人与公安机关保持联系。

十五、对于没有提前预警,患者或家属直接投诉的医疗纠纷,若医疗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或给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科室承担的部分将在医院的相应规定基础上增加5%,虽提前预警,经努力未能消除隐患而出现纠纷,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科室承担的部分仍按医院的相应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