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报告全面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模板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79c2d4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4.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一、基本信息1.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记本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记日期: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二、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非预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药物不良反应、设备故障、院内感染等。
三、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医疗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对患者的影响。
2.初步评估: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报告。
3.填写报告:使用本登记本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
4.提交报告:将填写完整的登记本提交给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5.事件调查: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对提交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四、不良事件登记表序号发生日期事件类型涉及科室事件简述患者信息处理措施报告人审核人1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患者信息保护在记录和处理不良事件时,必须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六、保密承诺所有参与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的人员必须对事件信息保密,未经允许不得对外披露。
七、附则1.本登记本由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2.本登记本的填写和使用应遵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3.本登记本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八、审核与存档1.审核: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登记本的填写内容进行审核。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b44b1203ed630b1c59eeb5cb.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科室:年份: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新版)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c9fe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6.png)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培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提 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
度和流程
训和教育
患排查
高患者安全意识 制,及时处理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医疗安全
风险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 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
良事件,减少其对患者 和医院的影响。
强化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
建立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 的规章制度,确保设备使 用规范
加强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 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维
护意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 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立医疗设备故障报告和 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
故障,减少安全隐患
0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表
汇报人:
目录
01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概述
02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报告 表设计
03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案例 分析
04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应对 策略
05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预防 措施
06
医疗安全不 良事件未来 展望
0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概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 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 者造成伤害或潜在伤害的 事件。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完善医疗安全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 制 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 时处理
推广医疗安全新技术,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加强医疗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疗安 全氛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模板)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a59f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7.png)
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01
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情况 并征得同意后,进行后续治疗。
02
对故障医疗器械进行封存并上报 医院管理部门,等待进一步处理 。
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01
结果分析
02
03
04Leabharlann 患者经过紧急处理,生命体征 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家属对医院的处理表示满意, 未引发医疗纠纷。
医院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监 管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关键 领域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患者沟通和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减少因患者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
。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因 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
医疗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定义与分类
医疗差错
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确有 过失,但经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严 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水 平,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 范意识的培养。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急 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 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02 报告表填写指南
填写原则与要求
真实性原则
报告人应如实填写事件发生的经 过、处理情况和相关信息,确保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7b59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3.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被建立并严格执行。
该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责任和程序,并提供报告的模板和登记表。
1. 适用范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2. 报告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应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程序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1) 医务人员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2)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或工作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5)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6) 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
(7) 医疗机构应根据整改意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4. 报告模板及登记表为了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内容,医疗机构可以设计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模板,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描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 影响范围:说明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范围。
(3) 事件原因:对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4) 责任认定:对不良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认定。
(5) 处理措施: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6) 整改措施:对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05f898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8.png)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近年来,医疗安全问题成为了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很多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问题,针对医疗不良事件建立了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以便及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原因,以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是一种医疗管理工具,其主要功能是记录科室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
该工具对医疗机构实现全面的医疗安全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可促进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
科室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往往可以直接反映该科室的运作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有了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医务人员可以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类关于医疗不良事件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明确质量问题所在,为改进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其次,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能够促进医务人员的自我监督意识。
科室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登记和分析过程,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审视。
通过这个过程,医务人员可以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中的疏漏,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医师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最后,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还能有助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管理。
传统的医疗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但很多时候这种管理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而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可以让医疗机构更快地掌握科室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纠正措施,更加精确的把握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提高医疗管理的效率。
但是,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虽然是重要的管理工具,但要想让它在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的填写需要医务人员有良好的卫生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才能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果医务人员对医疗管理意识淡薄,或者缺乏科学分析的能力,很可能会影响报告本身的质量。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四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9147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0.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14b8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5.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我院特制定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使每一起医疗不良事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及时纠正。
1.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及时汇总和掌握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评估医疗质量风险,推动事故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实施,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患者损失。
(2)范围: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患者滞留等。
2. 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事件经过和原因分析等内容。
(2)报告要求:报告应准确、全面、及时,避免夸大或隐瞒事件情况,严禁篡改或删除已有记录,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3. 报告的程序和责任(1)报告程序: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部门进行报告,由该部门负责汇总、分析和统计。
(2)报告责任: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登记和跟踪负有直接责任,不得违规不报、漏报或延迟报告。
4. 报告的保密和应急处理(1)保密原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确保事件的保密性,不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
(2)应急处理: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在接到报告后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处理事故并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二、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范文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事件编号:报告时间:报告人:医疗机构:事件性质:事件发生时间: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当事人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所在科室:事件原因:事件经过:(请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包括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当事人的反应等)直接原因分析:(请分析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例如人为失误、设备故障等)间接原因分析:(请分析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例如工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等)改进措施:(请提出针对该事件的改进措施,例如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完善工作流程等)报告人签字:日期:审核人签字:日期:医院管理部门意见:负责人签字:日期:以上为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ead0e3ade2bd960590c677b8.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科室年份称多县人民医院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三、各种表格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根据不同内容有以下相应部门收集处理:(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由控感办处理;(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临床药剂科处理;(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和设备科处理;(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科处理;(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由政工科处理;(八)安全不良事件由保卫科处理。
四、上报流程(一)上报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相应职能部门。
3.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https://img.taocdn.com/s3/m/e65a81530029bd64793e2c7f.png)
世博高新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报告范围: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3、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5、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6、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e000bc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7.png)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近年来,医疗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医院是关注患者健康与安全的地方,也是遏制医疗安全事件的主要场所。
在医院里,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严格把控,认真履行职责,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
为了更好的规范科室的医疗安全工作,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日前推出了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该登记本系统全面、详尽地记录科室在医疗工作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和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医疗安全。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对于医疗安全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科室医疗安全意识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是对于科室医护人员能否真正认识到医疗安全的意义以及对于保障患者的重要性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规范全科医生、护师填报现场记录、班后整理及上交记录,能够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保障意识进一步加强,尽自己之力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尽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切实科学地记录事件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对于医院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协助作用。
在这个记录本里,医院能够了解和掌握到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时了解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这对于医院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纠正安全隐患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对于发生疏漏、不标准化、不规范,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不良事件,能够标记、记录、纠正,极力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院还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出各部门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改进和提升,让医院的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四、提升服务水平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是医院对医疗安全的常规体现,这种记录和学习,让医院能够更加关注患者的安全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不断地寻求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并不断地将记录本上的改进方法、经验教训与医院服务质量提升体系相结合,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d708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被建立并严格执行。
该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责任和程序,并提供报告的模板和登记表。
1. 适用范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2. 报告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应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程序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1) 医务人员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2)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或工作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5)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6) 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
(7) 医疗机构应根据整改意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4. 报告模板及登记表为了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内容,医疗机构可以设计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模板,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描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 影响范围:说明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范围。
(3) 事件原因:对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4) 责任认定:对不良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认定。
(5) 处理措施: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6) 整改措施:对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f632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b.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全面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全面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https://img.taocdn.com/s3/m/d50c4c5b4afe04a1b071defd.png)
全面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年份: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使用说明一、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二、记录本由科室指定专人填写,注意保管,人员变更时及时移交。
三、记录本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四、科室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同时做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工作,并积极进行自查整改,年终进行总结。
五、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附表1记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的内容,一式两份,一份科室存档,一份主管部门存档。
六、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为7类:A、诊疗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B、不良药物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等。
C、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D、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E、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F、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G、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七、不同类型报告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其中门诊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门诊部)(2)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药剂科(4)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供应科(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6)服务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监察处(7)环境、保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7)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 (8)六、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9)七、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 (10)八、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个案分析整改记录 (17)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年度分析总结 (18)十、附表 (19)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19)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0)3.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反馈表 (2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5520a66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e.png)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年份: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使用说明一、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二、记录本由科室指定专人填写,注意保管,人员变更时及时移交。
三、记录本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保存期限 3 年。
四、科室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同时做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工作,并积极进行自查整改,年终进行总结。
五、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附表 1 记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的内容,一式两份,一份科室存档,一份主管部门存档。
六、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为7 类:A、诊疗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B、不良药物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等。
C、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D、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E、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F、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G、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七、不同类型报告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其中门诊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门诊部)(2)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药剂科(4)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供应科(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6)服务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监察处(7)环境、保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7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8六、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9七、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10八、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个案分析整改记录17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年度分析总结18十、附表19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19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03.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2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反馈表2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https://img.taocdn.com/s3/m/cd91270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5.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年度医疗平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及时、有效地发现与处理医疗不良事件,尽可能减轻已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不良后果,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医疗平安,提高医疗质量。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省医院评价标准及细那么?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与上报目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不良事件为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目的:1、医院全体职工积极、主动的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可有效抑制不良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便于有关职能部门尽早介入,妥善解决,防止医患矛盾的升级。
2、医疗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医疗管理部门对医院内医疗纠纷、事故与隐患有宏观的认识,便于分析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工作要求1、凡发生医疗不良事件或可能是医疗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
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
2、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3、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做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展处理,必要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医务科、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不良事件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与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丧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5、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由科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正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三、不良事件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标准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过失发生的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2c3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健康损害或潜在风险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我们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本文将介绍该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登记表范本。
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面、及时、规范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渠道,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2.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和其他相关人员。
3.报告的内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发生地点、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 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 事件的具体经过和描述。
- 事件的影响和损害程度。
- 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根源分析。
- 后续处理和改进措施。
4.报告的流程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 发现事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并上报事件的初步信息。
b) 收集信息:相关部门应及时展开调查,收集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尽可能多的事实细节和相关证据。
c) 分析和评估: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确定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d) 提出改进措施: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执行情况。
e) 报告总结:医院应定期汇总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五、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范本下面是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的范本:医疗不良事件登记表事件基本信息: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事件发生地点: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患者年龄:患者性别:事件描述:请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
事件影响和损害程度:请描述事件对患者的影响和损害程度,如健康损害、经济损失等。
原因和根源分析:请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根源原因。
后续处理和改进措施:请说明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和改进措施,并列出具体措施。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c5fb166af61fb7360b4c65de.png)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年份: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使用说明一、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二、记录本由科室指定专人填写,注意保管,人员变更时及时移交。
三、记录本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四、科室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同时做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工作,并积极进行自查整改,年终进行总结。
五、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附表1记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的内容,一式两份,一份科室存档,一份主管部门存档。
六、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为7类:A、诊疗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B、不良药物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等。
C、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D、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E、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F、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G、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七、不同类型报告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其中门诊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门诊部)(2)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药剂科(4)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供应科(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6)服务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监察处(7)环境、保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7)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 (8)六、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9)七、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 (10)八、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个案分析整改记录 (17)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年度分析总结 (18)十、附表 (19)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19)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0)3.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反馈表 (2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4652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2.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3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fc58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c.png)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组织: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实名,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____年____月____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2)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健康损害或潜在风险的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我们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科室:年份: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说明一、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二、记录本由科室指定专人填写,注意保管,人员变更时及时移交。
三、记录本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记录本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四、科室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事件性质上报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同时做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工作,并积极进行自查整改,年终进行总结。
五、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附表1记录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的内容,一式两份,一份科室存档,一份主管部门存档。
六、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为7类:A、诊疗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B、不良药物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药品不良(事件)等。
C、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D、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E、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F、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七、不同类型报告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业务院长(2)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办(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办公室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4)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6)服务行风不良事件上报院支部书记(7)环境、保卫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总务科目录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 (7)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置流程 (8)六、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9)七、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 (10)八、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个案分析整改记录 (17)九、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年度分析总结 (18)十、附表 (19)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19)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0)3.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22)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反馈表 (26)桃子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包括:(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四)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七)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一)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级事件(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我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遵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原则,鼓励报告。
四、报告流程(一)报告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见附表1),报至分管院长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当班医师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报至分管院长。
(三)医务科对报告的不良事件及时调查核实,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和公开性(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四)公开性:职能部门将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在院内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开和公示,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科室及报告人和被告人的个人信息。
六、监管(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临床科室及病房参与的管理体系。
(二)各科室应积极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特别是Ⅲ、Ⅳ级事件。
对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三)分管院长对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调查核实,给出处理意见,填写《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反馈表》(见附表6),反馈科室并督导科室整改、落实,消除隐患。
分管院长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期进行汇总、评价、并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七、奖惩(一)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给予每例10元奖励。
(二)当事人或者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根据事件严重程度,扣科室或当事人罚款50-200元。
(三)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照我院《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执行。
(四)对于主动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院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为加强药品的管理与使用,密切注意和追踪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药品,减少药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在中心药事管理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药剂科具体负责。
二、报告范围: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或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三、报告责任人:每位使用药品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等)均为责任报告人,任何责任人均有权利和义务报告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报告形式:严格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附表3)规定内容填写。
五、报告程序:每科设一位兼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人,密切观察本科室药品临床使用情况,当发生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时,报告人应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经科主任审查、签字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必要时,办公室人员应及时到临床科室进行详细记录、调查。
六、报告时限: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七、主管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设在药剂科,具体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医务科、护理部等科室协助做好监测报告工作。
八、奖惩措施:医院对于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个人,给予每例10元奖励。
对药品不良反应观察不力、隐瞒不报或报告不及时等情况,根据时间严重程度,对当事人罚款50-200元。
对构成造成严重药害事故者,按照我院《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执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九、监测检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每月到有关科室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监督和检查,及时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
十、分析反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应定期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及时把分析报告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过《药与临床》、医院内部网或简报等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为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与使用,密切注意和追踪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减少医疗器械不良时间的重复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范围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过程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有害和意料之外的事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疑因医疗器械引起的人体各器官、系统不良的临床症状和表现;(二)疑因医疗器械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性损伤;(三)所有疑因医疗器械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危机生命或死亡的不良事件。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伤害、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或医务人员伤害、严重伤害或死亡,则也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
(三)不清楚即报告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三、报告责任人科主任、护士长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科室第一责任人,每位使用医疗器械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师、技师等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任何责任人均有权力和义务报告所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各科室不良事件监测员具体负责本科室每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集中上报工作,并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反馈工作。
监测员应按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报告本科室所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报告格式严格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纸报表和电子报表)规定内容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