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监管,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2.1 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医疗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死亡事件。
2.2 范围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医疗技术性事件:包括误诊、漏诊、手术并发症、医疗操作失误等。
(2)医疗设备性事件:包括设备故障、设备使用不当等。
(3)药品性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错误等。
(4)医疗环境性事件:包括医院感染、医疗环境安全隐患等。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原则3.1 及时性: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2 真实性: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应真实可靠,不得隐瞒、虚报、篡改。
3.3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医疗不良事件,应严格保密,保护患者权益。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4.1 科室内部上报: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
4.2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初步核实,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
4.3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在4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结果上报医院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进行进一步处理。
4.4 医院领导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5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五、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5.1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医务人员的主观过错,进行相应的处理。
5.2 对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科室的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理。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促进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内容。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死亡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错误、手术并发症、药品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患者跌倒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可能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产生负面影响。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责任主体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医务人员应当自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之日起72小时内,通过医院指定的上报渠道(如电话、邮件、网络等)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信息: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发生的科室和地点、涉及的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的具体情况、事件的可能原因和后果、已采取或拟采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等。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和处理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调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当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后果和可能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损害患者安全和健康的事件。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制度和流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明确责任主体。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上报责任主体,一般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或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负责。
他们负责指导和监督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保障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定上报标准。
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明确的不良事件上报标准,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事件的描述和后果等。
规定清晰的上报标准有助于提高上报的准确度和完整性,为事件调查和处理提供有力依据。
四、明确上报流程。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明确上报的步骤和环节。
一般包括填写上报表格、汇总和审核上报材料、交由质量管理部门或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等。
上报流程应简洁明确,避免繁琐和冗长,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保护举报人权益。
医疗机构应明确保护举报人的权益,不得对其进行打击报复。
可以建立匿名举报制度,保障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
同时,还应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教育,让医务人员知晓举报行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一、事件上报。
事件的上报可以由医务人员或相关部门主动上报,也可以由患者和家属进行举报。
上报时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填写上报表格,描述事件的时间和地点、事件经过、涉及的人员和科室等详细情况。
二、上报材料审核。
负责上报工作的部门接收上报材料后,要进行审核,检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般包括对材料的内容、相关证据的真实性、涉及人员的确认等核查工作。
三、事件调查和处理。
当上报材料审核通过后,医疗机构应成立不良事件调查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处理。
调查可以采取询问当事人、查阅病历资料、检查医疗器械、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以获得准确的事件经过和原因。
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
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或不良事件。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及时上报和处理这些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事件上报及处理的流程。
一、医疗安全事件的上报1.识别事件: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事件的识别和监测。
任何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事件和问题,都应当被立即识别并记录。
2.报告事件: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相关人员应该立即向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报告。
医疗机构应设立统一的报告机制,确保事件能够及时上报。
3.事件记录:医疗机构应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责任人、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记录应该真实、客观、准确,以便后期的调查和分析。
二、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1.事件调查:医疗机构应组织专业的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应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专业人员,或者可以是外部的专家。
调查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核实认定:在事件调查结束后,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核实认定。
核实认定的结果应尽量客观、公正、科学,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实施相应的责任追究。
3.处理措施:根据核实认定的结果,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流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反馈和沟通:医疗机构应及时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反馈,向患者和其家属说明事件的经过、处理措施以及相关的结果。
对患者的合理诉求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并加以解决。
5.教训总结:医疗机构应将每一个医疗安全事件作为一次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分析和总结事件的原因和教训,不断完善机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提升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三、医疗安全事件的改进1.事件报告和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分析的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报告事件,并及时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
2.改进措施:基于医疗安全事件的分析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制定改进措施,以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
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一、制度1.1 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定义及范围1.2.1 定义:医学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1.2.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药品、设备、后勤等各个环节。
1.3 上报主体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上报医学不良事件。
1.4 上报时间医学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
1.5 上报方式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可通过口头、书面、电子等形式进行。
1.6 保密性医院对报告人及报告内容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身份和报告内容。
1.7 奖惩机制1.7.1 对主动上报医学不良事件,积极参与事件调查和处理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1.7.2 对未按规定上报医学不良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上报流程2.1 发生医学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填写《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
2.3 《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至医院医务科。
2.4 医务科对报告的医学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登记,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反馈和改进。
2.5 对于重大医学不良事件,医务科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6 医务科定期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院领导报告,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三、管理与监督3.1 医务科负责医院医学不良事件的监督管理,确保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落实。
3.2 医院设立医学不良事件评审委员会,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重要性、上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不良事件上报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失误、药物过敏、感染等。
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制度。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上报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报告上级部门,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包括医院管理部门、质控部门等。
3. 归档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归档记录,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4. 分析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不良事件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不良事件上报的注意事项。
1. 及时性,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隐瞒。
2. 完整性,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完整,包括事件的详细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3. 保密性,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应当严格保密,避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4. 责任追究,对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以上就是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相关介绍,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院不良事件分级和上报流程
医院不良事件分级和上报流程一、不良事件分级1. 特别重大不良事件- 对患者造成死亡、永久性残疾或器官功能丧失的事件。
- 涉及重大社会影响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
2. 重大不良事件- 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的事件。
- 涉及重大医疗纠纷或引发群众性事件的事件。
3. 一般不良事件- 对患者造成轻度伤害,不需要住院治疗的事件。
- 未造成实际伤害,但存在潜在风险的事件。
二、上报流程1. 发现不良事件后,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并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确定事件等级,并在24小时内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3. 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4. 调查小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并根据事件等级,按照以下程序上报:- 特别重大不良事件:立即上报医院领导,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 重大不良事件:上报医院领导,并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 一般不良事件:上报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内部处理。
5. 医院领导根据事件情况,决定是否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6. 对于特别重大不良事件,医院还需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三、注意事项1. 所有不良事件均应及时、如实报告,不得迟报、漏报或瞒报。
2. 报告和调查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并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3. 调查报告应客观公正,查清事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
4. 医院应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以上是医院不良事件分级和上报流程的一般情况,具体执行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对患者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的行为。
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对事件进行及时上报处理和分析,从而优化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水平。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权益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每个环节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医疗流程、诊疗设备、卫生用品等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还要贯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注重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和责任制1. 事件上报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医疗体系之中,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等方面。
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事件发现、事件报告、事件处置。
2. 责任制(1)患者:患者应当随时关注自己的医疗安全,如果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启动投诉和监督。
(2)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遵纪守法、勤勉尽责。
一旦出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处置,并积极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分析,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处置,聘请专业安全经理负责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都应当展开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改善医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卫生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作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协助医疗机构制订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医疗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事件的上报处理情况,对不良事件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评估分析结果,调整和完善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加强医疗监管和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上报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并排除医疗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特别是临床诊疗过程中,任何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非预期的人身伤害、痛苦和负担增加的事件和因素,以及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和危害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和因素。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种类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医疗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包括:医疗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技术错误事件、药物医嘱/使用错误(医生)、检查事件、麻醉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预期事件、手术事件、医疗投诉事件、产伤事件、呼吸机事件、择期手术后并发症事件、医源性气胸事件、医源性意外事件等。
2. 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患者伤害。
3. 医院环境、设施、设备等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患者伤害。
4. 医院内部管理混乱、工作流程不合理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5. 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医疗不良事件。
6. 医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事件。
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 科室负责人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结果和采取的措施上报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4.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召开会议,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或医疗设备的失常,导致患者的身体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到威胁的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改进。
一、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意义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收集医疗不良事件的数据,为医疗安全的监控和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及时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还可以帮助患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公众的健康利益。
二、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1.事件的发现2.事件的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主体可以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患者或患者家属。
上报渠道可以是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管机构,也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或监管机构。
上报时,需要提供事件的相关信息,如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过程等。
3.事件的调查4.事件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会对医疗不良事件做出处理。
处理的方式包括: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或纠正措施;对医疗机构的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对患者进行赔偿或补偿;对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和警示教育等。
5.事件的跟踪和反馈三、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上报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增加他们对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了解和支持。
2.简化上报流程和程序,减少上报的障碍和阻力,提高上报的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的统计和分析体系,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析,为医疗质量和安全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4.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匿名上报制度,既能保护上报人的隐私,又能促进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广泛参与。
5.强化医疗不良事件的监管和惩戒力度,对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追责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一、引言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一)定义: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用药错误、给药错误、药物不良反应等药物相关事件。
3.手术、麻醉、输血、病理检查、护理、检验、放射、营养、设备等环节的差错事件。
4.医院感染事件。
5.医疗器械、设备故障、运行故障等设备相关事件。
6.自然灾害、火灾、暴力袭击等非医疗因素导致的安全事件。
7.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的事件。
三、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一)报告程序1.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部(科)报告。
3.医务部(科)应在24小时内进行初步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
4.医院领导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内容1.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用于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
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应包括医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诊断、治疗、护理、药品使用等。
二、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
1. 发现不良事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部门报告。
2. 登记报告,医疗机构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对事件进行登记,并尽快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3. 归类分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归类分级,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分析原因,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报告上级部门,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配合调查和处理。
6. 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三、注意事项。
1. 不良事件上报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隐瞒、瞒报或谎报。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不良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3. 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结语。
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不良事件上报工作,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意外后果,它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死亡,或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权益受到损失的情况。
医疗安全事件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损害医疗机构的形象和声誉,有必要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事故、减轻其影响,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报告范围医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手术事故、药品误用、输液事故、感染事件、跌倒事故、误诊等事件。
3.报告义务医疗机构内部的所有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非医疗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履行报告义务。
4.报告渠道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接收所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并对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内部通讯渠道、网络邮件、或电话等方式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5.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该包括: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人员、责任、经过、原因、危害后果、现场处理情况等内容。
6.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医疗安全办公室报告事件,并在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报告处理医疗安全办公室接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以后,应当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事件进行事实核实、责任认定、处理决策。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工作流程1.接收报告医疗安全办公室通过电话、内部通讯、网络邮件等渠道接收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经过等信息。
2.调查核实根据报告的情况,医疗安全办公室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搜集相关证据和资料,查明事故的经过、原因、责任等情况,并制定相关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要求,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9类:
1、临床诊治类: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2、医技诊查类: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3、护理院感类:误吸、压疮、约束意外、疑似电(刀)灼伤、纱布计数错误等;医院感染病例、职业暴露等。
4、医患沟通类: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5、药物不良类: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6、医疗器械类:钢板断裂、输血器漏气、输液器漏气等。
7、意外事件类: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8、后勤保卫类:停电、停水;偷盗、斗殴、火灾等。
9、其他非上述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防保科。
4、药品、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6、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办公室。
7、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五、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另见附页)
七、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每次给予20~50元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5、各职能部门对接到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做进一步核查,落实不良事件的真实存在性,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并督促相关科室积极定期整该,避免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八、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附表见下页
附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医务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各职能科室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后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最后统一报医
务科备案存档。
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附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1、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
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2、﹡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