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中医药特点、监管现状及问题、建议措施

中医药特点、监管现状及问题、建议措施

三、如何更好对中医药进行监管, 谈谈你的措施和建议
• 1、对中药材实施分类管理,根据毒性及药食情况分类,并且统一炮 制标准,以更方便对中药的安全性监管。 • 2、规范中药上市的准入标准,对中医药的采购、加工等进行规范、 检测,对已上市的的药品也要进行严格监测。 • 3、严格执行对生产、销售假劣药的惩罚机制。 • 4、提高药品检验机构技术方面的支撑。 • 5、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从执法人员的选拔、培训等每个环节都要做 好。 • 6、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法律法规,让基层人员和普通人民都具有一定 的法规知识和管理能力,以从基层做好管理工作。 • 7、加强对民众安全使用中药只是的普及和教育,各级监管人员亦应 对中药的安全性给予重 1、中医药具有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的突出优势。中 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相比西药比较安全,而且副 作用小。 • 2、中医药适合慢性调理,价格比较便宜。 • 3、中医药在某些治疗领域发挥优势。中医药学在中医骨科、肛肠科、 皮肤科、妇科等学科,在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大难治疾病和一 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深受群众的欢 迎。中医医药包括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特色疗法,也日益受到 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接受。 • 4、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作用。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 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多种有效的方法,其中根据“药食同源”的理 论,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多种功能食品。 • 5、中药资源,是我国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优势和发展战略产业的物资 基础。中药材既是中医治病的药物资源,也是化学药品、国际植物药、 食品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二、中医药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 • • • • • 1、标准掌握丌准确,炮制规范问题,容易造成药物变质。 2、植物类、矿物类储存过程中易霉变、虫蚀,导致药物质量下降。 3、缺乏细致的管理法规。 4、对中医药检验方面技术支撑丌够,仅有少量专业人士。 5、执法监管人员各项素质有待提高。 6、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7、法律法规宣传丌到位。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

中医中药基础理论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乏力困重, 恶心纳呆 呕吐泄泻
适应症:1.感冒 因外感风寒、内伤 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 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 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
2.呕吐泄泻 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 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 身酸困,头身疼痛。
3.中暑 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 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 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 仆,舌苔白厚腻。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 水丸一次6g;
扶正解表
玉屏风颗粒
组方: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辨证要点
自汗 易感冒
适应症:1.自汗 多由气虚卫外不 固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气 短,乏力,舌淡,脉虚弱。
2.体虚 由表虚不固所致的神疲 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 冒,舌 淡,脉虚。
片剂
胶囊剂
注射剂
颗粒剂
膏剂
散剂
丸剂
使用原则
1、辨证论治
2、安全合理用药 (1)注意剂量疗程。 (2)注意用药方法。 (3)注意个体差异。 (4)注意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为皮肤反应,消化系统、造 血系统,
严重的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原因
1、方药证候不符 2、药物质量欠佳 3、用量用法违规 4、个体差异
柴胡注射液
组方:柴胡。 功效:清热解表。
辨证要点

发热
适应症:
1.感冒 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 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 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粘痰, 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 黄,脉浮数.
2.多种原因发热
西医应用:多种发热性疾病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 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 不良反应报道。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第一部分:中医药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和中药两大领域。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功能,强调“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等概念。

-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制备或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医理论指导的药物。

2.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医药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3. 中医药的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辅相成。

- 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和改善人体的自愈能力。

- 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第二部分:中医药与健康养生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 中医药养生强调顺应自然、顺应时令,提倡“四时养生”和“五运六气”。

2. 饮食调养-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推崇“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 根据中医药的饮食疗法,介绍一些常见食材的功效和适用人群。

3. 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 中草药泡脚- 气功养生第三部分:中医药与常见疾病防治1.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 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中医药防治- 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 失眠、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 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第四部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1. 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医药现代发展-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及国际发展趋势结语: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当珍惜中医药文化传统,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让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医药培训考核试题

中医药培训考核试题

中医药培训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单选题]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2. 脾虚之人,面见()色,可说明肝病犯脾 [单选题]A.青色(正确答案)B.赤色C.黄色D.黑色3. 下列哪组表现属于“阴”的范畴() [单选题]A 色泽鲜明、语声高亢、呼吸微弱B 色泽晦暗、多言躁动、脉滑数C 色泽晦暗,呼吸微弱、脉沉细(正确答案)D 色泽晦暗、语声低微、脉浮数4.下列哪项不是脾与肾气虚的表现() [单选题]A 腹胀B 便溏C 盗汗(正确答案)D 大小便失禁5. 舌苔黄多见于() [单选题]A 热证(正确答案)B 湿证C 表证D 寒证6. 发热恶寒同时出现,是诊断哪一证型的重要依据() [单选题]A 表证(正确答案)B 里证C 虚证D 实证7.关于疼痛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胀痛多为气滞B 刺痛多为瘀血C 隐痛多为实证(正确答案)D 冷痛多为寒证8.八纲辨证的总纲是() [单选题]A 阴阳(正确答案)B 表里C 寒热D 虚实9.下列哪项不属于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单选题]A 表证发病急,病程短;里证发病缓,病程长B 表证发热;里证恶寒(正确答案)C 表证发热恶寒;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D 表证脉浮;里证脉沉10. 下列症状不属于气虚证的是() [单选题]A 少气懒言B 自汗易感冒C 胸胁胀痛(正确答案)D 语音低弱11.心血虚的辨证要点是() [单选题]A 心悸、失眠以及血虚证(正确答案)B 五心烦热、盗汗以及血虚证C 心悸、失眠以及气虚证D两目干涩、眩晕耳鸣以及血虚证12.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 [单选题]A 有无少气懒言B 小便是否清长C 有无神疲乏力D 寒象是否明显(正确答案)13.症见咳嗽,咳痰清稀,鼻塞流清涕,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 [单选题]A 风寒犯肺(正确答案)B 风热犯肺C 肺气虚D 肺阴虚14. 症见腰膝酸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辨证为() [单选题]A 肾阴虚(正确答案)B 肾阳虚C 心阴虚D 心阳虚15. 肝阳上亢的辨证要点为() [单选题]A 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乳房胀痛,或妇女月经不调B 头晕、头胀、头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正确答案)C 筋、目、爪失于濡养D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16. 实证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A 二便不通B 精神亢奋C 烦躁不宁D 二便失禁(正确答案)17. 虚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A 疼痛剧烈(正确答案)B 脉弱无力C 自汗盗汗D 疼痛隐隐18.干涩,易伤津液是什么邪气的致病特点() [单选题]A 风邪B 火邪C 燥邪(正确答案)D 暑邪19.心悸的基本治法是() [单选题]A 养心安神B 宁心安神(正确答案)C 益气安神D 安神定悸20.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单选题]A 热邪B 暑邪C 六淫或疫毒之邪(正确答案)D 湿热之邪21.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单选题]A 肝胆B 脾肝C 脾胃(正确答案)D 肺肾二、多选题1..感冒风寒证的治法是()A.辛温解表(正确答案)B.益气解表(正确答案)C.解表清里D.宣肺清热E.发汗解表2.患者卒然心痛如绞,形寒肢冷,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舌红苔薄白,脉沉紧,下列哪些处置是正确的?()A.证属寒凝心脉(正确答案)B.治以疏调气机和血舒脉C.方选当归四逆汤(正确答案)D.阴寒极甚时可用乌头赤石脂丸(正确答案)E.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正确答案)3.心悸痰火扰心证的症状可有()A.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正确答案)B.胸闷烦燥(正确答案)C.渴而不欲饮D.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正确答案)E.胸痛如刺4. 八纲辨证的概念包括()A 表里(正确答案)B 寒热(正确答案)C 虚实(正确答案)D 阴、阳(正确答案)。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人生活在自然中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4、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5、什么是阴阳?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6、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⑴阴阳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中医用药特点

中医用药特点

中医用药特点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得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中医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观念中医药注重人体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药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器官或系统进行治疗,而是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环境、饮食等多方面因素。

二、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表现来确定病因和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精准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复杂的内外科疾病。

三、防治结合中医药注重预防为主,强调“未病先防”。

同时,在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时,也会采用防治结合的方法,既治疗病症,又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转化。

四、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中药的功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五、多元化治疗中医药具有多元化治疗特点,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互相补充、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温和无毒副作用小中医药温和无毒副作用小,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在配伍和使用上也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障。

七、长期稳定有效中医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稳定有效性。

由于其渐进式的调理方式,可以使得患者逐步恢复健康,并保持健康状态较长时间。

总之,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多元化治疗、温和无毒副作用小以及长期稳定有效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优势,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以下是 6 条关于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1. 咱中医药那可是历史悠久啊!就像一棵古老而坚韧的大树,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

你想想看,从古代传下来的那些经典药方,到现在不还是很管用吗?比如说治疗感冒,用中药调理,不仅能治好病,还能让身体更健康呢,不比那只知道用抗生素的方法好多啦?
2. 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多牛啊!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中医就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开方下药。

这不就跟量体裁衣一样嘛,能不精准吗?我有个朋友身体一直很虚,看了好多西医都没效果,后来找了个老中医,开了专门适合他的方子,没多久就精神多了。

3. 中药的副作用小哇!这可是大优点呢!西药有时候吃了一堆副作用,让人难受得不行。

可中药呢,就像温柔的守护者。

就好比你是一辆车,西药像猛踩油门,可能会伤车,而中药就像是慢慢保养,让你的身体更舒适呀!你说你会选哪个?
4.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啊,哇塞,这可太重要了!它不是只针对一个病症下手,而是从全局来看待身体。

就像盖房子,中医是先把根基打好,让整个房子稳稳当当。

我之前身体各种小毛病不断,就是通过喝中药调理,现在感觉整个人都焕发出活力了呢!
5. 中医的养生理念简直太棒啦!告诉你怎么吃,怎么生活,才能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这就跟给你一把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一样。

你看那些注重中医养生的人,不都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嘛!反问一句,谁不想这样啊?
6. 中医药的传承多让人感动啊!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把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传递下去。

这就像传递火炬一样,照亮了我们健康的道路。

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和发扬中医药呢?中医药绝对是我们的瑰宝啊,这是毋庸置疑的吧!。

简述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1. 中医药学啊,那可是非常注重整体观念的哟!就好比一棵大树,叶子黄了不能仅仅只看叶子,得看整棵树的情况呀!像调理身体,不能只针对某个病症,而是要从整体来考虑。

你说神奇不神奇!
2. 还有个特点呢,那就是辨证论治啦!这就像走迷宫,得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到正确的出口。

比如同样是感冒,不同的人治法就不一样呢,神奇吧!
3. 中医药强调个性化治疗呀!不像做衣服有统一的尺码,这是根据每个人的特质来的哟!就像给你量身定制一件只属于你的衣服一样,多贴心呀!
4. 它的防治结合也很厉害呢!就如同未雨绸缪,在还没生病时就开始预防啦。

平常喝点养生茶之类的,不就能减少生病的几率嘛,多妙呀!
5. 中医药学的恒动观念也是特点之一哟!这就好像河水一直在流动,身体也是不断变化的呀。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对待呢,是不是很有道理!
6. 中药可是大自然的馈赠呀!那草药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有着独特的作用。

比如说黄连苦能去火,多有意思!
7.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也很棒呢!像艾灸、按摩这些,不用吃药也能调理身体。

这不就跟给身体做了个舒服的按摩一样嘛,多享受呀!
8. 中医药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呀!有着这么多独特又厉害的特点,能不好好传承下去吗?我们可都得重视起来呀!
结论:中医药学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特点,在维护人们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医药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学习2016 年6 月27 日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一、朴素的整体观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人体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等。

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临床上就是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

(2)人和自然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昼夜阴阳的消长,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所以《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

”一旦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的反应时,就会发
生疾病。

二、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

”“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

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

”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

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

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则治疗方法有异,如水肿(肾炎)患
者,初期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等为“风水证”,治宜宣肺发汗,利水退
肿;后期见腰酸、肢冷、畏寒、面白、浮肿等为“肾阳虚衰证,”治当温肾扶阳。

不同的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如脱肛、
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均属中气下陷所致,皆可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以上两个特点是中医学所独有的。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将会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