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_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_刘军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一外交政策(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
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
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
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
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
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
(苏攻美守)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新策略外交名词解释
戈尔巴乔夫的新策略外交名词解释戈尔巴乔夫是指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约瑟夫·戈尔巴乔夫(Joseph Stalin)。
戈尔巴乔夫在1922年到1953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是苏联历史上最长任的总书记。
他在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农业、工业、军事和外交等方面。
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新策略外交是指他在执政期间所推行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新策略外交是在苏联共产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这项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苏联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在这项政策下,苏联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并与苏联的邻国建立伙伴关系。
此外,苏联还开始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参加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
戈尔巴乔夫的新策略外交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苏联开始走出冷战时期的孤立和封闭,走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合作和交流。
试析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形成
试析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形成试析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形成曹丽玮2013-1-29 15:51:33 来源:《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4期普京掌权以后,先后批准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和《外交政策构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保持日卜利钦后期外交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本国利益,强调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对外打出的旗帜是:反对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
在外交行动上,普京频繁出访,东西两顾,使俄罗斯恰如雄视欧亚大陆两方的双头鹰,在东西方之间纵横裨阖,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战略空间,表现出实用务实等新的特点。
但是,应该说,普京外交并未超出叶利钦时代业已形成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框架,仍然保持了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本色,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仍会持续下去,因此,俄中之间,“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关系”尽管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俄中结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实质和未来走向,有必要对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形成进行回顾分析。
一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曾一度继承了苏联未尽的“新思维”外交,甚至实行完全倒向西方的政策,强调西方的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试图获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在一些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也紧跟西方亦步亦趋。
俄罗斯总统在当政后不久就称“我们的目标是融人国际社会并同全世界上其他国家站在一起。
在这一进程中维护人类共同体的人道主义”,保证‘’俄罗斯打算实施诚实、公开和道义的政策,而这种政策不从属于意识形态”。
[l]叶利钦在制定和推行俄罗斯外交政策时强调要扩大它和美国价值观和目标的基础,反复声称俄罗斯有责任培植俄罗斯的民主化、自由市场经济以及美国的传统价值观。
叶利钦甚至不错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单方面做出让步谋求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美国搞好关系。
1992年叶利钦遍访西方各国,其第站就是美国,并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戴维营声明”,宣布俄美不再是敌人、两国已由“冷战对手”变为“友谊与合作的伙伴”。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外交政策【摘要】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新生的俄罗斯改变其对外政策,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前期,苏联一改冷战时与西方的对抗,采取“新思维”的政策。
在叶利钦时代后期,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亲西政策,采取“多极化”外交政策。
普京执政时代又将国家对外政策调整为“大国实用主义”。
本文将介绍以上提出的三种主义。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外交政策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难的国内环境下开始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建设,以及调整俄罗斯外交的进程。
本文将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作出介绍并简要分析。
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的外交政策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推行“新思维”外交政策,借以助苏联逐步摆脱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苏联在第三世界进行军事政治扩张等因素而背负的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新思维”外交政策的实施,表明戈尔巴乔夫回归到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传统的以西方为重点、与西方合作、获取西方认可的外交方针。
“新思维”外交政策的成果颇为可怜:1987年签订《苏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但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消极作用:对东欧放任政策使得东欧国家纷纷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1。
叶利钦前期基本上延续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叶利钦执政初期,采取“亲西方”政策,寻求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放弃传统立场,盲目地迎合西方。
叶利钦政府所主张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1)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范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将俄罗斯建成自由的、民主的和法治的社会。
(2)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在俄罗斯建立起发达的市场经济。
(3)回归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
其途径是建立与西方的伙伴关系,加入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机制——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税贸易总协定、七国集团等2。
(4)获取西方国家与国际组织的1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大国外交——俄罗斯
大国外交——俄罗斯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外交政策始终与其民族历史、国家安全、经济和军事利益密切相联,自沙俄以来400余年历史进程中,它始终保持着世界性大国地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苏联外交经历了从斯大林时期的谨慎的防御政策、赫鲁晓夫时期的平共处路线、勃列日涅夫时期主动的强势外交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新思维外交,最终解体。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经济回复和发展的速度极快。
俄罗斯一直奉行开展全方位外交、强国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力图解决好这个刚刚由于原苏联的解体而由内政转变为外交的问题。
俄罗斯以与西方的关系、欧洲的关系为优先,把美国、西欧和日本放在外交最优先的地位,以便从外围进入西方的核心,一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完成资本化,向经济市场化,政治多元化发展;二是具有同西方主要国家相竞争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同西方主要国家平起平坐。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传统的优先方面,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把独联体各成员国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力图凭借其特殊地位和传统影响推行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重点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俄罗斯欧洲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欧安全与合作的民主体系,把欧盟看作是自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并努力与它发展积极的和稳定的长期合作,积极恢复和发展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并重点发展与西欧国家和欧盟的关系,在经济上加大合作力度。
在美俄关系方面,美国要美国要维持一超独霸的格局,企图把“美式民主”作为推广到全世界,俄罗斯主张“主权民主”,实行多方位外交,要成为多极世界中单独的一极。
美国担心俄罗斯国力上升,迅速崛起,挑战美国和单极世界。
在如何建立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的安全体制方面,俄罗斯建立“大欧洲”的主张同西方要以北约作为欧洲安全体制基础的立场发生了对立。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刘小军1993年10月事件后,俄罗斯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新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俄罗斯外交活动,是1994年外交界人士谈论的热门话题。
那么调整后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所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三: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优先地位;把恢复大国作用放在突出地位;把巩固独联体国家关系放在重要地位。
一、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优先地位目前俄罗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采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立场,只要有损于俄罗斯声誉,危害了俄的民族利益,都持反对态度。
强调在捍卫民族利益上不放弃坚定性,不放弃独立自主方针。
俄罗斯外交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特别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很少考虑意识形态。
俄罗斯领导人已认识到,由意识形态决定敌友关系是不稳定的,而本国的国家利益、安全态势、地缘政治处境所决定的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调整后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放弃意识形态色彩,首先考虑是不是符合俄罗斯本国利益。
例如虽然俄罗斯认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已溶入西方体系,但在和平伙伴关系、波黑问题、北朝鲜核设施、伊拉克等问题上,其外交政策与西方大相径庭,甚至发生尖锐冲突。
而对它认为与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如基本持原先意识形态观点的中亚国家,以及由原共产党人当政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则持支持态度。
又如在对中国关系方面,俄罗斯知道中国对俄的许多作法有不同意见,而且叶利钦对华政策的实质也是想把中国排除在参与处理世界事务的大国行列之外,叶利钦今年提出,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为主体,取代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案,就是他这一思想的暴露。
但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商品市场,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以及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仍把对华关系作为重点,积极倡导高层会晤,努力拓展经济交流领域并扩大规模。
(二)在双边交往中注重经济利益。
在处理当今国际事务时,能不能获取经济好处,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只要有经济利益可图,俄可以做到不惜代价,甚至放弃某些政治原则。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选择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选择姜 毅[内容提要] 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和成熟、现代化的社会,以及整合、有效配置各种资源的国家制度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国际形象的必要条件(虽然不是惟一条件)。
尽管俄罗斯最近两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些许成绩,但它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道路依然漫长。
因此,第一,俄罗斯今天已蜕变为地区性的大国,这种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改变;第二,艰巨和复杂的培育新社会的任务决定了俄罗斯的大战略首先是关注国内的发展,决定了其外交不可能再承载积极进取的任务。
这就是普京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源。
“搭便车”是这个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即在尽可能维护自己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不挑战主导国家的地位,不追求彻底打破已有的国际秩序和规则;采取顺应国际主流的态度和政策,以便学会先进的管理制度、思想和国际行为方式;力图与西方形成宏观的协调关系,在必要的妥协与斗争中寻找平衡。
[关键词] 俄罗斯外交 国际竞争力 社会制度 政策选择[作者简介] 姜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北京100007)苏联的解体结束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大集团对抗,也结束了冷战时期的力量平衡。
对俄罗斯来说,这种力量状况的变化可能更为刻骨铭心,影响也极为深远。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俄罗斯就一直处在欧洲列强角逐权力的中心,更不用说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时期的荣誉了。
因此,如何面对世界和地区新的权力结构、如何安排自己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位置,成为今天的俄罗斯急需解决的不仅是制度上、而且是心理上的严重课题。
人们常说,外交的主旨就是维护一国在国际上的利益。
然而,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都不是凭借其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而是有赖于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也就是说,国家利益是一个变量,是随着力量的消长、获取利益手段的增减、外部形势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此,本文在考量俄罗斯外交的发展方向时,主要的不是依据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构想,而是更加关注这个国家内部的发展情况,关注影响外交活动的力量基础。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8
俄罗斯与独联体
链接小知识:
颜色革命 专指以某种花卉或物品颜色为代表, 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的政治派别利用大选 机会夺取政权的政权变更活动。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9
俄罗斯对待颜色革命政策
前期:不满但无明显表露,只是黯然接受
格鲁吉亚爆发颜色革命时,俄答应撤出在格的驻军,而 没有干预格鲁吉亚的混乱局面,而且在颜色革命结束后,与 反对派领导人进行调节,缓和与反对派的关系。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18
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表现
4 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实施“积极参与”的外交政
策
(2)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 化进程是俄唯一理智的选择,1993年俄申请入世,经过长 达18年的“入世长跑”,2011年12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 加入世贸组织。
3
俄罗斯简介
1991.12
俄罗斯联邦历届总统
2000.01
2008.12
2012.05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4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1992年, “亲西方、一边倒”
1993年4月,调整为“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 政策
全方位的 务实的 积极的 1996年,“多极外交”思想,进一步表现出独立性、全方位、大 国关系等特点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zhao ming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
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试图改 善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 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地 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重视发展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 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前景展望
俄罗斯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俄罗斯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将更加注重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加强与欧洲国家的互利合作。 俄罗斯将努力推动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
俄罗斯外交政策 的转变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 历 史演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 的原因
03 04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 具 体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 的影响
05 未 来 俄 罗 斯 外 交 政 策 的走向
01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苏联时期的外交政策
成立背景:苏联 成立之初,面临 着国内外敌对势 力的威胁与压迫, 因此需要制定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
对俄罗斯自身的影响
提升国际地位和 影响力
促进国内经济发 展
加强国防和军事 实力
提高国际话语权 和决策权
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国的影 响
中俄关系的发展 与合作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俄经济 合作的影响
俄罗斯外交政策 转变对中俄政治 关系的影响
05
未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走向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
对美关系的变化
从对抗到合作: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明显的转变 合作领域扩大:在反恐、能源、经贸等方面加强合作 互相牵制:俄罗斯与美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互相牵制 战略竞争:俄罗斯与美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存在战略竞争关系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莫斯科公国伊凡三世自称沙皇伊凡四世改革,接受西方文明领土扩张,北方战争查理十二叶卡特琳娜女皇十月革命斯大林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
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易混淆知识点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如图是一幅时事漫画《就这样吧,直到我们下-次碰头》。
左边的魔术师是美英法代表,右边的魔术师是苏联代表,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致使魔术半途而废,分身的少女就这样被晾在了舞台下。
与该漫画相关的是A.两大阵营对峙B.欧美平等关系巩固C.冷战局势加剧D.西欧国际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身的少女就这样被晾在了舞台下。
”说明由于双方意见分歧,导致了少女分身,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是“东德”与“西德”分裂,这一事件也导致冷战局势加剧,C项正确;两大阵营对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 项;材料说的是美英法代表与苏联代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西欧国际地位提高,排除D项。
故选C项。
2、1985年上台执政的戈尔巴乔夫转变对外政策.提出了“新思维”外交.主张“合理足够”概念维持低水平战略均势.同时提出"全人类利益优先”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从多样性中寻求各国利益的均衡”等观点。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A.表明苏联放弃与美国冷战B.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C.反映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D.体现了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答案:B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思想否定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差别,这表明当时戈尔巴乔夫对当时国际环境缺乏清醒认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B项正确;“新思维”外交不表明当时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排除A项;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国际关系的丛林法则是指国际关系遵循生物学中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B项。
3、1959年6月,苏联展览会在纽约市开幕,展示了各种机器产品、科学研究成果。
1959年7月,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开幕,展示了消费商品和休闲用品,展品包括高保真度的音响设备、电影院、家用电器和22辆汽车。
这表明A.冷战格局下美苏对抗形式多样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苏美两国分别在对方国家召开的展览会上极力展示自己的优势,意在宣传各自制度的优越性,可见在冷战格局下,两国除了军事、外交等方面对抗外,还有其他多样的形式,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也提到了苏联的做法,并不仅仅从美国角度而言,且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苏联只是展示了本国的产品和科研成果,并没有涉及向美国输出先进科技,排除D项。
九十年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演变
作者: 巴扎诺夫;刘添才
作者机构: 俄联邦外交部外交学院 副院长 南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研究
页码: 17-20页
主题词: 俄罗斯外交政策;意识形态;九十年代;俄罗斯人;戈尔巴乔夫;民族主义;莫斯科;大国地位;国家安全;北约东扩
摘要: <正> 一、独立之初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新俄罗斯最初的外交继承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遗产,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的继续。
戈尔巴乔夫摒弃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体系,苏联开始走上和解以至谋求建立伙伴关系之路。
苏联在裁军、欧洲安全、德国统一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转变。
戈尔巴乔夫给东欧松绑,与中国和解,从阿富汗撤军,拒绝继续支持苏联在亚、非、拉和中东的老朋友。
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
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由外交部制订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
俄总统是在2006年6月27日召开的俄大使及常驻代表大会上,责成外交部对外交政策进行这样的综合性分析的。
这一概论及其中的建议将作为俄领导层在各个相应方向上,执行外交方针时采取行动的参考。
公布这一概论是俄罗斯外交政策公开性的又一个例证,同时也表明俄运用理论依据,来探讨国际现实问题中的所有实质性领域的意愿。
这包含了普京总统今年2月在慕尼黑讲话的基本意义。
对外交政策进行概论是为了巩固在俄社会中业已形成的对国家外交政策基本问题的广泛共识。
俄联邦议会两院的下属专门委员会、俄社科问题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中心、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协会参加了外交概论的起草工作。
概论还参考了外国专家的意见。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目录:一、引言二、多边外交:俄罗斯参与联合国的工作;俄参与“八国集团”活动;应对新挑战和威胁的国际合作;裁军、军备控制和不扩散制度;解决冲突和应对危机的反应;文明间对话。
三、外交政策的地缘方向独联体地区;欧洲;美国与加拿大;亚洲-太平洋地区;中东与北非;非洲;拉美与加勒比海域。
四、经济外交五、外交政策的人道主义方向维护法制问题;对海外同胞利益的维护;领事工作;科技与文化领域的合作。
六、外交政策的资源保障外交政策工具的多元化;区域和跨界合作;外交政策的信息保障;外交政策的协调。
七、附件在起草概论过程中所举行的各项活动清单;为起草概论提供材料的单位名单。
一、引言最近几年国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虽然造成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但仍然使影响力和经济增长的资源得到了比较平均的分配,从而为国际关系的多极结构奠定着客观基础。
在承认安全问题是当代世界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国际关系中的集体原则和法律原则继续得到加强。
能源因素,即对能源的获取和占有,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更加重要了。
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大加强。
变化世界中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叶、普、梅如何研判俄美、俄中关系
作者: 杨闯
作者机构: 外交学院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页码: 40-5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7期
主题词: 俄罗斯外交 中俄关系 叶利钦时期 普京时期 世界大国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经济实力下降,但依仗战略核力量和能源出口实力,在外交上保持大国角色。
无论是叶利钦总统,还是普京总统,都力图保持俄罗斯在世界格局中一极的地位。
俄罗斯与中国缔结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国际形势推动、双方利益汇合和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结果。
中俄开创了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楷模,是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榜样,也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互利共赢、平等合作、共谋发展的榜样。
俄罗斯外交政策走势
俄罗斯外交政策走势
谢琳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1994()4
【摘要】俄罗斯外交政策走势谢琳内蒙古大学外语系1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5亿人口。
它继承了原苏联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也继承了原苏联的核大国地位。
俄罗斯独立三年来,国内进行西方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尚未摆脱困厄,但在对外...
【总页数】3页(P78-80)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政策;俄罗斯对外政策;叶利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大国地位;国家利益;战略收缩;俄中关系;全方位外交;原苏联
【作者】谢琳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51.2
【相关文献】
1.新世纪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点--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分析 [J], 何卫刚
2.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对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反思 [J], 冯建玫;加东
3.美国与欧盟对俄罗斯人权外交政策--兼论俄罗斯的应对措施 [J], 郭永虎
4.当前美国"二元化"外交政策的表现、成因和走势 [J], 滕建群
5.权力之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俄罗斯和摩尔多瓦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J], 王亚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刘 军 【内容提要】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全球化的兴起同步发展。
因此,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无不打上全球化的烙印。
由于对全球化的认知不同因而使对外政策的形成也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
【关键词】 俄罗斯 全球化 外交政策【作者简介】 刘军,197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博士。
(上海 200062)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化浪潮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从而也影响着各国内政外交的发展。
苏联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来外交政策的形成也无不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俄罗斯对全球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是一种幻想型的全球主义,叶利钦时期是从一种幼稚型的亲美主义转向反全球化,那么,普京则是一种务实型的全球主义。
一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幻想型的全球主义是指不切实际地将政治经济体制及对外关系的改革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联系起来,幻想通过全球化作为媒介来实现政治经济体制及对外政策的根本变革。
幻想型的全球主义忽视了本国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的实际与全球化内在要求之间的距离,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内在要求甚至单方面牺牲国家利益来试图求得通向全球化的渠道,因而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中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超越客观环境的目标,其结果是国家本身被吞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戈尔巴乔夫时期国内政治经济的改革与对外政策新思维的产生说到底是全球化影响的产物。
从经济方面看,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主要包括相互依存论与世界市场论。
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封闭隔绝是不利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苏联经济必须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与国际经济组织如西方七国集团建立制度性的联系。
他说:“在当代相互依存的世界,一个闭关锁国、思想封闭,与全球发展隔绝的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
”¹在推进苏联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大力呼吁要走出自给自足,参与国际分工。
他还提出世界市场是苏联经济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使苏联经济融入世界市场º。
融入全球经济需要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制度性的联系。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实践就是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开始建立制度性的联系。
1991年6月5日,戈尔巴乔夫在奥斯陆诺贝尔获奖演讲上提出,为了解决苏联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关问题,有必要¹º同上,第1046~1057页。
米・谢・戈尔巴乔夫著,述等译:《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720页。
在七国集团会议上进行对话,为实现这一目标,戈尔巴乔夫开展了积极的活动。
结果是,伦敦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同意给予苏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中的特别联系国资格,并帮助苏联的经济改革,这是苏联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第一步。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要在经济领域和政治体制中实行彻底的改革,就必须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所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提出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想来处理对外关系。
戈尔巴乔夫首先对苏联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作为贯彻新思维的开端。
戈尔巴乔夫还提出要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发展国家间关系。
1988年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实现国家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被誉为是一篇“反富尔敦”的讲话。
戈尔巴乔夫的讲话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罗伯特・凯撒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说“……是联合国有史以来曾经发表过的最出色的讲话之一……敦促冲破冷战的樊篱,向国际合作的新时代迈进……”¹从历史演进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看,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经济改革与对外政策新思维的推行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而且,从现实的国际政治看,新思维“显然包含着有利于国际缓和的积极成分”,但是如果脱离了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发展状况,忽视了国家在面对全球化大潮冲击下的抗风险的能力,仅仅只是关注新思维所代表的全人类意识的表面上的共同性,将认识不到发展水平和传统背景等方面的深刻差异,这样的时空超前的改革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利益的行为将适得其反。
因此,在这样一种幻想型的全球主义的影响下,苏联对外政策也具有一种幻想型的色彩,其结果是难以起到保障国家利益的作用。
二 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如果把戈尔巴乔夫式的全球主义定义为幻想型的全球主义,那么,叶利钦执政初期的全球主义是戈尔巴乔夫式的全球主义的某种延续,也即正值俄罗斯自由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幻想以西方的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来改造俄罗斯,这一时期的全球化思想是迅速融入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作为西方的平等伙伴共同管理世界事务。
为此,叶利钦大刀阔斧地推进“休克疗法”政策,以大幅度开放物价,推动贸易自由化,实行卢布的可自由兑现、迅速地推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加入七国集团、巴黎俱乐部等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º。
叶利钦还把参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
其中,俄罗斯的地位不是原材料的供应者,而是一个拥有高技术、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高度发达的、进步的国家»。
但是,叶利钦执政初期的全球主义与戈尔巴乔夫也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以一种幼稚的亲美主义为主要特点,以“美国模式”来进行政治经济的根本改造,以全面倒向美国作为外交政策的方向。
但这种幼稚的亲美主义很快被俄罗斯式的权威主义所代替,并在实践上走向反全球化。
西方学者以及俄罗斯学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外交实践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例如,有学者认为,90年代以来俄罗斯形成了三种外交思维的基本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科济列夫在职初期确定的。
它认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应该建立在区别于苏联政策的意识理论基础和利益之上。
在科济列夫看来,苏联在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使俄罗斯与西方的靠近,苏联秩序的崩溃将使俄罗斯重新宣称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成为“文明国家共同体”的一个可靠的伙伴¼。
这一时期,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方国家开始被认为是国际关系中有正面影响活动的承担者,并且期待它们执行支持俄罗斯民主和市场改革的政策,允许俄罗斯参与到决定世界各民族命运的世界领先强国俱乐部中来。
第二种倾向是大国民族主义路线。
这种路线强调俄罗斯是一个强国,有自己特有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基本上是与对外扩张相联系的。
同时,大国民族主义路线又带有欧亚主义的若干特征,它强调注意19世纪的地缘思维和上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移民的“欧亚理念”。
第三种路线部分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形成的¹º»¼M ichael M an delbaum(ed.),T he New Russ ian Foreign Policy,A Council on Foreig n Relations Book,1998,p.170.Boris Yelts in,“Russ ia at the T urn of a New Era”,in Intern ational Affairs,Volume45,Numb er3,1999,pp.1~3.鲍里斯・叶利钦著,曹缦西、张俊翔译:《午夜日记》,译林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第150~154页。
参见米・谢・戈尔巴乔夫著,述等译:《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新思维”,并且强调通过国际法律手段来解决国际范围内的问题,基于在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合作。
俄罗斯的作用是要能够扮演一个“力量中心”,在世界舞台上能够维护自己作为大国的利益,能够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性¹。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关于上世纪90年代俄国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脉络,以1993年前后为界,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从1991到1993年,叶利钦所制订并实行的是一种亲西方的“自由国际主义”或“大西洋主义”的对外政策路线。
从1993年起,俄国开始转变完全以西方为重心的对外政策布局,实行一种更强调全方位的多元外交,其重心则被放置到俄国所处的欧亚大陆本身º。
对于这种“大西洋主义”,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巴巴拉(Bobo La)的评价是,如果说早期叶利钦—科济列夫的大西洋主义是一种“浪漫的受虐狂”(romantic masochism),那么,叶利钦、普里马科夫时代则是一种“受虐狂的完全终止”(m asochism full stop)»。
这表明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意味着科济列夫外交政策的失败。
主要原因是,俄国人这种亲西方的态度并没有得到他们所设想的相应回报。
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按照莫斯科所开出的清单向俄国提供巨量经济及技术援助;在西方“七国集团”问题上,俄罗斯并没有被赋予真正的成员地位;其他如北约东扩问题等都令俄罗斯感到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害。
因此,“大西洋主义”式的关于俄国与美国及欧洲基本关系的设想被证明只是莫斯科一相情愿的空想¼。
迈科伊特・布莱克认为在科济列夫时期,俄罗斯融入全球化基本上没有什么措施,只是强调自己埋葬了共产主义制度而理应受到奖赏,因此要求进入西方主导的体制中½。
诺・亚・西蒙尼亚认为,科济列夫时代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片面追求与西方的关系,忽视邻国以及在亚洲的利益¾。
此外,格・萨塔罗夫也批评了科济列夫外交政策中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上模糊不清¿。
甚至是叶利钦自己也意识到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问题,他批评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存在着很多即兴之作与不确定性À。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反思俄罗斯过去10年外交时也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与西方的“结盟”关系进行了批评Á。
这样,叶利钦竞选连任成功后,开始了外交政策新的转向b k,开始更多地强调对国家利益的追求而不是与国际共同体的一体化b l。
这样,叶利钦后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全球化之间显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对抗性,表现出一种反全球化的趋势。
但也有学者认为,叶利钦后期的外交政策只是走向一种务实的方向并为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历史延续性的眼光来看,这种体现出务实精神的战略思考在90年代俄国对外政策的发展中保持了下来,并为普京就任后推行“外交革命”、将俄罗斯外交引入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基础b m。
三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普京上台后,一方面重申坚持自由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则是要建设强大的国家。
面对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权威主义的政治模式,普京否认俄罗斯社会的权威主义,强调俄罗斯不应该也不会成为警察国家,维护宪法的地位b n,并在国内政策及¹º»¼½¾¿ÀÁb kb lb mb n参见《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