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古诗
励志古诗词《乌衣巷》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乌衣巷》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a495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b.png)
励志古诗词《乌衣巷》原文及赏析
《乌衣巷》
灯火阑珊处,乌衣巷口夕阳斜。
金沙水拍云崖暖,玉树花开日落西。
一簇烟火三五家,人来人往歌声多。
谁怜楼台上朱颜,谁家童子乞巧言。
赏析:
《乌衣巷》是一首古代传统的励志古诗词。
主要描述乌衣巷口夕阳西斜之影,灯火熹微,静谧而富有生机;金沙水拍云崖,玉树花开,人来人往,歌声灯火,相互交融,映衬出繁华、勃勃生机的景象。
作者更通过几个问句,把人物生动而有情扩展到读者眼前,楼台上朱颜形容的是艳丽多姿的女子,精神矍铄,文武双全;童子乞巧言指的是有一番个性的孩子,向大家请求一些讨好的话语。
这一景象更把乌衣巷的繁华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气勃勃。
最后,古人在此诗词中特地留下了自己的励志思考:人生有什么样的景色,都不如心中抱有勇气和渴望的人更值得钦佩。
与其去追求繁华与虚浮,不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乌衣巷唐刘禹锡古诗赏析
![乌衣巷唐刘禹锡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cc5c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9.png)
乌衣巷唐刘禹锡古诗赏析乌衣巷刘禹锡〔唐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金陵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再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
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
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乌衣巷的意思和诗句解释
![古诗乌衣巷的意思和诗句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2d11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8.png)
古诗乌衣巷的意思和诗句解释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注释】鸟衣巷:故址在南京市,和朱雀桥相近。
朱雀桥:东晋时为横跨泰淮河的浮桥。
王谢:指王景、谢安二家豪门大族。
【解释】哪里去寻觅,朱雀桥的繁华,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哪里去探望,乌衣巷的堂煌,夕阳映照着失望凄凉,昔日的显赫与辉煌早已逝去,富贵豪门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解析】这首诗与其说是诗人抒发对世代兴亡人事盛衰的感慨,不如说是诗人对社会变迁人生变化的理智思考。
六朝的繁华会消逝,显赫的王谢大族会衰落,富贵荣华不能常在,这是自然的规律,是历史的无情,感伤、感情用事都无济于事。
乌衣巷 有关古诗
![乌衣巷 有关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5eb28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c.png)
• 1.《乌衣巷》唐朝·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2.《宋·乌衣巷》唐朝·孙元晏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 3.《乌衣巷》元朝·陈孚鳷鹊金波事已非,江山何限泪沾衣。
台空凤去无人问,只说寻常燕子飞。
• 4.《金陵杂兴二百首·乌衣巷侧长干寺》宋朝·苏泂乌衣巷侧长干寺,暇日闲来看一回。
未觉六朝兴废迹,凄凉先傍眼边来。
• 5.《乌衣巷》五代·朱存阀阅沦亡梐(木互)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 6.《挽柳斋陈公四首·已老乌衣巷》宋朝·刘克庄已老乌衣巷,何心虎节门。
予宁无可毁,公尚有流言。
客散翘材馆,樵窥独乐园。
空留殿后者,头白赋招魂。
•7.《乌衣巷》宋朝·曾极吴兵曾驻黑云都,江左夷吾此卜居。
休把乌衣轻马巷,悬鹑结驷总丘墟。
•8.《咸淳元年乙丑冬同金陵制幕诸公游旧乌衣巷新》宋朝·陈著王谢风流堕渺茫,黯然怀旧见新堂。
山无多树夕阳远,梅始一花春意长。
燕去有时来画屋,鹤飞何日到青冈。
休言枉洒新亭泪,犹胜如今似醉乡。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388d4e518964bce847c6e.png)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言】《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注释】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赏析】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乌衣巷》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唐诗诗词鉴赏-《乌衣巷》
![唐诗诗词鉴赏-《乌衣巷》](https://img.taocdn.com/s3/m/df5c68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2.png)
唐诗诗词鉴赏-《乌衣巷》《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乌衣巷》的唐诗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乌衣巷》唐代: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古诗绝句《乌衣巷》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乌衣巷》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72ae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6.png)
古诗绝句《乌衣巷》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乌衣巷》译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乌衣巷》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3388d4e518964bce847c6e.png)
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翻译赏析《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言】《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注释】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赏析】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乌衣巷》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描写乌衣巷的古诗词
![描写乌衣巷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14585b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f.png)
描写乌衣巷的古诗词
1.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乌衣巷口》
孙元晏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古巷萧萧风叶下,谁人曾住此中华。
3.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无名氏
何处是乌衣,乌衣巷口夕阳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栖。
4. 《咏乌衣巷》
孙元晏
晋代衣冠成古丘,乌衣巷口暮烟收。
当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楼。
5. 《乌衣巷》
邓林
王谢堂前燕未归,乌衣巷口夕阳微。
旧时歌舞今何在,惟有寒芜伴落晖。
6. 《过乌衣巷》
谢榛
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惟应回首江南路,烟雨蒙蒙见故人。
7. 《乌衣巷》
佚名
乌衣巷在石头城,王谢当年此地行。
燕子归来寻旧垒,春风回首忆前情。
8. 《乌衣巷怀古》
佚名
乌衣巷口夕阳斜,东晋遗风何处寻。
王谢堂前燕已去,空留巷陌伴人吟。
9. 《乌衣巷感旧》
佚名
乌衣巷里忆当年,王谢堂前花正妍。
燕子归来人不识,春风拂面泪潸然。
10. 《重过乌衣巷》
佚名
乌衣巷口又重来,往事如烟不可追。
燕子依然寻旧垒,人家已换几番新。
乌衣巷古诗的意思翻译
![乌衣巷古诗的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e14285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1.png)
乌衣巷古诗的意思翻译《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那柳枝般的柳条拂着桥边的野草,你可还认识,当年瓦砖碧瓦的高门大户人家?桥边野草丛生,乌衣巷的朱门小院早已不复存在了。
只有乌衣巷口的夕阳依旧斜照着,透过破败的门扉可以看到燕子翩翩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杨柳东风,乌衣巷口,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如今却是桃花红,李花白,又是春天来到了。
又想起你那坚贞的爱情,你们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象是春日夜空的一弯新月,永远挂在我的记忆里。
诗词背景:这首怀古诗,是作者在任夔州刺史时所写。
据《晋书。
王导传》载,东晋时代,在建康(南京)的乌衣巷有一个豪门大族,姓王名导,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他是曾经出来做官的。
他的儿子王敦因为看见西晋衰亡的惨状,对东晋王朝失去信心,曾经准备攻打东晋,夺取东晋政权。
后来他失败了,隐居在武昌(今湖北鄂城)。
这首诗就是他的晚年归乡,重游旧居乌衣巷而写的。
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 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 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解释乌衣巷原文翻译和解释内容
![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解释乌衣巷原文翻译和解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dec25c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2.png)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朝代】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1-2](一说是匈奴后裔) [3]。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
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
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4]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诗人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介绍
![诗人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3c432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5.png)
诗人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介绍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而乌衣巷是刘禹锡的事迹,刘禹锡特此做了这首诗乌衣巷。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诗人刘禹锡的诗乌衣巷,希望对你有帮助!乌衣巷刘禹锡介绍《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站在朱雀桥上,凭吊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但是转眼之间,现在的朱雀桥荒草丛生,各种荒凉数也数不清楚,并且感古伤今。
首先,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在朱雀桥边,长满了各种野草,小花显得不尽荒凉,在乌衣巷的巷口断壁残垣更是夕阳斜照”后两句写的是“旧时(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两家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都筑巢在平常的百姓人家”。
这首诗其实一方面表现了今昔的沧桑巨变,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隐含着对豪门王族的嘲讽与警告。
但是整首诗是以景写情,全首诗都是在写景,但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以小见大的方法表现出刘禹锡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且,全诗对仗工整,善于运用对比、反衬、以小写大的手法,虽然是简单的一首诗,但是却蕴含着大大的智慧。
刘禹锡望洞庭介绍《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时候著写的。
首先,“光秋月两相和”描绘出秋天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应,更加的衬托出环境的安宁,缥缈。
“潭面无风镜未磨”则是形容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和第一句相照应,突出洞庭湖风平浪静。
同时,也描绘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
仿佛使大家身临其境。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则是将视野放大画面之外,从整体的角度来写,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浑然一体,就像是银盘子里面盛放着点点青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这句话,色彩描写的丰富,使人画面感增强,另外,刘禹锡从整体来描写洞庭湖,也不仅突出洞庭湖景色优美,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凡气度。
乌衣巷的注释和译文
![乌衣巷的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c9860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2.png)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野草花:长满了野草,开满了野花,显得一片荒凉。
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
寻常:平常、普通。
白话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前两句写景,以朱雀桥边的荒草、野花以及古巷那一抹泛着无力光芒的残阳等景物,渲染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三、四句借物托兴,以“堂前燕”的旧巢唤起人们的想象,表达历史的兴衰交替、物是人非的苍凉况味。
诗人善于借景抒情,用笔极细,含而不露,通过常见的、看似简单平常的景物,抒发对历史沧桑、人生多变的无限感慨,令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乌衣巷刘禹锡》全文带拼音
![《乌衣巷刘禹锡》全文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3814be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4.png)
《乌衣巷刘禹锡》全文带拼音wū yī xiàng liú yǔ xī乌衣巷口夕阳斜,街南李家住王家。
两两关西百尺楼,独有妻孥青楼下。
行行重行行,与此踟蹰。
潮落落潮,水远远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楼隔泥遮病暑。
卷纱窗,何处不飞来便倒去。
语飘丝,百万缕飞瀑乱卷云,黑淋淋蜿蜒楚峥铁板衫弯鼓腰语,峥峥险德连绵山,首望伞头半壁纱帽一片残云破了襟袜,临水临风急回眸。
梅雨纷纷低,柳笛又拂,青衫湿透。
纵情泪流,烟雨霏霏,看青丝岂不美。
满平陵路,遍合肥侧,交谈始觉似。
思绪奔涌,千年堤,宁遗岁月。
渺远苍茫间隔分明吾欲书于咫尺以三生。
yuè yuè qīng mǎng jiē mǎn sè。
tǐng yí xiāng zhèng zhī huáng hū xiāo。
wèi qiè pò zhī jūn qíng guā zā,xián qīng bù fù。
zài chūn xià tú shí yān huā,sī wéi qīng wěn liáo lǜ qíng。
wēi chū de fēng gāo zhī zhèng wěi jūn wú chǒu tiān tàishū qín qíng yún,zěn fù wàn nián dǐ。
tuí gū gǒng yè líng wǔ ling,fèng jìn bēn shū yìng bǔ。
yún yū yī gēn qí zhēng mò piàn sī,yuè yuè dié xiū jī huǐ móu。
乌衣巷的诗词
![乌衣巷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7cf41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0.png)
乌衣巷的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乌衣巷的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乌衣巷的诗词乌衣巷朱雀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简介:《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其次首。
此诗凭吊从前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芜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选取燕子借居的仆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仆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熟悉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谈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奇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索时代的进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二.乌衣巷的诗词乌衣巷朱雀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简介:《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其次首。
此诗凭吊从前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芜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选取燕子借居的仆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仆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熟悉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谈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奇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索时代的进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三.有哪些描写乌衣巷的诗词乌衣巷[ 宋 ]任希夷关车暇日劳挥尘,玉树春风自满庭。
欲问乌衣旧时事,静无秋燕有秋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乌衣巷在金陵南门朱雀桥(也就是现在的南 京东南,秦淮河南岸)附近,东晋时王导、 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人,为匈 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 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了 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 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 远郡。他的诗精炼含蓄, 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 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 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 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 豪”。
返回
“旧时王谢”:指这条 古巷曾居住的王、谢两 个显赫的宰相家族:一 是王导,辅佐创立了有 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 另一位是谢安,指挥淝 水之战,以少胜多,打 败符秦百万大军。作为 一代名相,王、谢足以 令后人追怀。王谢两户 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 百年,出现了一批对晋 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的人物。
“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 是映衬在败落凄凉 的古桥的背景之下, 而且还呈现在斜阳 的残照之中。本来, 鼎盛时代的乌衣巷 口,应该是衣冠来 往、车马喧嚣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 抹斜晖,使乌衣巷 完全笼罩在寂寥、 惨淡的氛围之中。
下句
全诗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 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 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
海面上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浩浩:形容广大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岸边的沙也是广袤无涯。
海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
返回
首句“朱雀桥边野 草花”。朱雀桥横 跨南京秦淮河上, 是由市中心通往乌 衣巷的必经之路。 一向行旅繁忙的桥 边草长花开,展现 出一片荒僻气象。 这不正是表明,昔 日车水马龙的朱雀 桥,今天已经荒凉 冷落边野草花, 今日的衰 族聚集之地 败景象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回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 东南,在文德桥南岸, 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 驻地。由于当时禁军 身着黑色军服,故此 地俗语称乌衣巷。东 晋时以王导、谢安两 大家族,都居住在乌 衣巷,人称其子弟为 “乌衣郎”。入唐后, 乌衣巷沦为废墟。现 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 之地。
返回
朱雀桥:朱雀桥横跨 南京秦淮河上,是由 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 必经之路。朱雀桥遗 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 往往把镇淮桥当作昔 日的朱雀桥,不知有 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 此抒发过桑梓情思, 抚今追昔!
萧瑟的野草花在朱雀桥边盛开, 一抹惨淡的残阳洒在乌衣巷。 当年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热闹繁 华的交通要道,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 花”。一片衰败苍凉的景象。
昔日繁华已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不复存在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飞在王导谢安住所里那高高殿堂的燕 子,如今已飞上了平常百姓人家那低矮的房梁。 事实上,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 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作者抓住 了燕子有栖息旧巢的特点,用“旧燕”唤起读 者想象昔日乌衣巷的繁荣、王谢家族的显赫, 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 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于是使得沧海演变成了桑田。
大海有规律地潮汐涨落,潮汐不断冲击 着海岸,巨大的力量能够使海岸不断发生变 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 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诗的最后 两句感叹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在这样大浪 淘沙的天地间,就算是浩瀚的东海,都会变 成桑田,又何况其他的万事万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