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纵横关联四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时间
方针、政策
成就
世界形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 奠基(新中
外交;“另起炉 国成立到
灶”“打扫干净 20世纪50
屋子再请客” 年代末)
“一边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美苏两极格局逐 参加日内瓦会议起到积 渐形成,社会主 极作用;参加万隆会议, 义国家被资本主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义国家敌视孤立 到1956年,与多国建交
从材料中看,大部分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没有完全依赖国家,主张自 谋出路,这表明大部分国企员工能够接受企业破产这种市场化行为,故 选A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85年,排除B项; 我国是在21世纪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的反应,而企业活力提高的表现是 生产积极性提高,排除D项。
4.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国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 力空前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 的,有利于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
针对训练
3.(2023·常州月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 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 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 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 量。这表明新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背景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内容
体制
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奠基
2020年三维(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第二板块中国近现代史跟踪训练题专题过关高分练(七)中国特色
专题过关高分练(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4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9徐州一中检测一)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
据表可知当时我国()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 .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D .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解析:选C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
2.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选A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正确;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故B项错误;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财政困难依然严峻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产业结构趋于均衡D •“八字方针”的推行解析:选D 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困难的信息,且财政困难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推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九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九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前(1949—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政治方面民主制度确立、外交成就丰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取得丰硕的外交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经济方面现代化建设准备与启动。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思想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表达了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11,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考题主要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外交成就上,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考查的较少。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多采用新史料,设置新情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1)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前后延伸,如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与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做横向比较,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影响(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
复习时注意两点: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成就。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预测热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毛泽东思想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2015江苏单科,13,3分的基本内容史料实证★★☆指导意义及其指导意义(1)“两弹一星”(2)载人航天2014江苏单科,11,3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4)信息技术的发展(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2018江苏单科,13,3分载人航天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偶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切实理解并记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等基本史实。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本专题相关的内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随后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线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主线三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向改革。
主线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探索失误(1)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复习必备】(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
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意义,打破了⑭______和⑮______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⑯________;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其它的科技成就【点题训练1】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政治B .文化传统C .人口密度D .地理环境 考点二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点题训练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
这表明( )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考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2.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江苏省高考历史总结知识点
江苏省高考历史总结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科学,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事件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江苏省高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江苏省高考历史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是中国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材。
主要内容包括:1.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2.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3.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并进行的重要改革;4. 西汉、东汉、三国、晋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特点;5.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6. 北宋、南宋、元朝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考试中也经常涉及。
主要内容包括:1.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制度的变革;2. 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3.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学派的兴起与变革;4.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如造纸术、火药术、指南针等的发明。
三、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政治制度变迁的理解。
主要内容包括:1.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中亚、西亚的交流;3. 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割据、政权更迭;4.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宋朝的科举制度的变革。
四、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史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五、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与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与影响是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 冷战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兴衰;3. 巴黎和会与联合国的建立;4.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5.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与区域冲突。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史料实证★★☆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1)“两弹一星”(2)载人航天(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4)信息技术的发展(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2014江苏单科,11,3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2018江苏单科,13,3分载人航天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偶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切实理解并记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等基本史实。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本专题相关的内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随后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主线二中共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二、“中体西用”思想1.内涵:“中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2.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评价(1)积极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早期维新派主张从学习西方的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2.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倡西学,改革教育等。
3.影响: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江苏)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练习
板块提升(五) 现代中国阶段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特征归纳]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经济上: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
(5)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命题链接]视角1 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认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具体表现为:巩固政权;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
(2)从经济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从思想上看,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高一下江苏历史高考知识点
高一下江苏历史高考知识点江苏历史高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史。
下面将按照这几个方面逐一介绍。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起与亡国,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兵器发展,兼并战争的产生。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汉朝的统治与边疆政策,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二、近代史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原因与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后果。
2. 戊戌变法与康梁政权:戊戌变法的推动力与变法内容,康梁政权的建立与倒台。
3. 辛亥革命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组织与指导,民国的成立与政治体制。
三、现代史1. 中共成立与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宗旨,土地革命的纲领与实施。
2. 抗日战争与日本投降:全面抗战的历程与意义,二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3.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与发展。
四、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史1. 历史研究方法: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方法。
2. 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的流派与发展,西方史学的兴起与演变。
在备考江苏历史高考时,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总结。
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和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此外,也要学会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练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知识点虽然只是对江苏历史高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但是在复习备考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讲义以及相关历史参考书籍进行深入学习。
通过细致地阅读、整理和总结,相信你一定能够掌握江苏历史高考所需的知识点,为实现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第14讲两次鸦片战争课件
活动
影响
办译馆,集信息;译《四洲志》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_师__夷__之__长__技__以__制_ 初步提出了
_夷__”的思想
向西方学习
以求自强的
撰成《_瀛__寰__志__略__》,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 主张
和介绍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1 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 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 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 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 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返回
落实
典题演练
(2022·南通质量检测)鸦片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清政府仍 然自高自大,竟将向外屈服称为“羁縻”“安抚”。1861年,为办理对 外交涉而设立的总理衙门,其基本方针为“办理外交之事,非恐决裂, 即涉迁就,势本难以周全。两害相形,则取其轻,实未敢因避迁就之讥, 致蹈决裂之害”。作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作用 却只限于此而已。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 C.开始着手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D.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12345
2.(2020·7月浙江选考)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 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 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 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拓展深化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6讲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 新道德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第6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主干知识排查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C.倡导变法维新
解析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
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
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解析 答案
考向预测2 维新变法时期的“古为今用”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
2 热考重点深化
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①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 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 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 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资产阶级
建设新文化 救亡图存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7讲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 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 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民主与法制的践 踏。
(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3) 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真题例证1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3· 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 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 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 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四、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成就: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
案,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
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2.意义:维护了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
治保障,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真题例证2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2· 江苏单科, 10)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第16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2.民族危机的加深 (1)《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方面
内容
危害
惩办“__首__祸__诸__臣__”;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 清政府成为“洋人
政治 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 的朝廷”
敌之会”等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 加剧中国的贫困和
财政
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12345
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 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 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
12345
2.(2021·福建卷)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 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 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
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国 能力
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如体育强国,反映出救亡自强愿望迫切,C
项正确
1.(2021·山东卷)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 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 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 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 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聚焦考点 情境设置
救国之路的探索 国民身体素质与国势盛衰的关系
解题指津
易错 排查
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国人认识到落后根源,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体育,未反映“重体轻文蔚然成风”,排除B项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阶段检测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D.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承认了商品经济和 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目的在于摆脱传统计划 经济模式的束缚,故选C项;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可缺少” 不符,排除A项; 材料强调发展商品经济,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而不是与世界经 济的全面接轨,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023·南京质检)朝鲜战争初期,关于中国是否出兵,中共中央不断开 会研究,反复做有关工作,也反复变动决定,反复推迟执行行动计划, 甚至不得不反复变换出征的挂帅人选,最终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作 战。这反映出 A.中国志愿军入朝时机略显仓促 B.中国政府对美政策的根本转变
阶段检测(三)
中国现代史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022·常州质检)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 决定》,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该战略决策的背景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东北成为工业建设重点地区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023·扬州月考)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 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
飞跃新江苏高考历史知识点
飞跃新江苏高考历史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知识点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变化。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新江苏学子来说,精确掌握是必须的,这不仅有助于考试的取得好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历史知识点为例,展开探讨。
一、中共党史中共党史是新江苏高考必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回顾中共党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奋斗和辛勤努力,也能理解到共产党如何团结人民并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从党的早期历程到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党的创建、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并能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现代史现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阶段。
新江苏高考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中国现代史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并能够分析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古代史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江苏高考的考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内容。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农耕经济和土地制度,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和名人事迹。
四、世界史世界史是新江苏高考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
比如,学生需要了解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并能够分析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之,需要多方面的准备。
不仅需掌握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还需要了解历史的起因和演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高考历史考察的不只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深入学习与了解,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扩展阅读:1.细说中共党史中的革命起义中共党史中的革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初期时期的鲜明标志之一。
党的创建由秘密组织起步,逐渐走向公开、独立发展。
其中,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更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事件。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
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散碎,识记性内容多。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本专题表现平淡,近五年以每年一道选择题的频率出现,预计这一态势将会继续保持。
命题角度重在以某一具体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解读出此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的变化)或是其体现出的特点。
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在本单元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和图片的分析解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变迁过程及其中某一现象所体现的实质和特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跨度大,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两个世纪,涉及领域多,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习俗观念、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社会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重大的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同时,还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共融性: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地和乡村比较,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往往也是新旧杂陈,中西混合。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到西方文化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适应融入,也有对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抗争。
【考点集训】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8海南单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 D2.(2017浙江4月选考,9,2分)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2. (2分) (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 “一五”计划实施
C . 大跃进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3. (2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
材料主要表明()
A . 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B . 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C . 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D .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4. (2分) (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 .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 .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5. (2分) (2020高一下·绥德期末) 下图所示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A . 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 . 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 . 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 . 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6. (2分) (2017高三上·沙市月考)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
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 . 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 . 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7. (2分) (2016高三上·新安模拟) 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
B . 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 . 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
D . 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8. (2分)(2019·陆良模拟)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
这表明()
A .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 .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 .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9. (2分)(2017·南昌模拟)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
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 .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 .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 .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10. (2分) (2017高二下·甘谷期中)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
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 . 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 .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 . 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11. (2分)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 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 . 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 .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 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12. (2分)下表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
B . 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
C . 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
D . 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
13. (2分) (2018高一上·枣强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毛泽东与甘地作为近现代中国和印度的领袖人物,都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苏联要动脑筋……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
……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随着……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甘地进行社会改革的另一项重大举措是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甘地认为村社制是印度传统精神的表现,他大力颂扬传统乡村的手工劳动方式,抨击大机器生产是剥削农民毁坏人们精神道德完善的根源,因此,甘地乡村建设的活动中心是主张全面恢复手工纺织生产。
他亲自带头开展手纺车运动,将手纺车看做是印度精神的宝贵财富。
——摘自王春景《菩提树与恒河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工农业建设的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在工农业建设探索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毛泽东与甘地在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异同。
结合所学说明甘地的主张对印度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0分)答案:14-1、
答案:14-2、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