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综合提升三中国现代史课件

纵横关联四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时间
方针、政策
成就
世界形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 奠基(新中
外交;“另起炉 国成立到
灶”“打扫干净 20世纪50
屋子再请客” 年代末)
“一边倒”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 美苏两极格局逐 参加日内瓦会议起到积 渐形成,社会主 极作用;参加万隆会议, 义国家被资本主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义国家敌视孤立 到1956年,与多国建交
从材料中看,大部分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没有完全依赖国家,主张自 谋出路,这表明大部分国企员工能够接受企业破产这种市场化行为,故 选A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85年,排除B项; 我国是在21世纪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企员工面对企业破产的反应,而企业活力提高的表现是 生产积极性提高,排除D项。
4.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国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 力空前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基本上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 的,有利于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
针对训练
3.(2023·常州月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 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 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 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 量。这表明新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背景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内容
体制
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奠基
2020年三维(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第二板块中国近现代史跟踪训练题专题过关高分练(七)中国特色

专题过关高分练(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间:4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9徐州一中检测一)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
据表可知当时我国()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 .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D .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解析:选C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58.2%,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
2.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选A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正确;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故B项错误;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财政困难依然严峻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产业结构趋于均衡D •“八字方针”的推行解析:选D 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困难的信息,且财政困难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推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九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九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前(1949—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政治方面民主制度确立、外交成就丰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取得丰硕的外交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经济方面现代化建设准备与启动。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思想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表达了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11,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考题主要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外交成就上,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考查的较少。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多采用新史料,设置新情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1)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前后延伸,如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与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做横向比较,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影响(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
复习时注意两点: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成就。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预测热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毛泽东思想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2015江苏单科,13,3分的基本内容史料实证★★☆指导意义及其指导意义(1)“两弹一星”(2)载人航天2014江苏单科,11,3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4)信息技术的发展(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2018江苏单科,13,3分载人航天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偶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切实理解并记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等基本史实。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本专题相关的内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随后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线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主线三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向改革。
主线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探索失误(1)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复习必备】(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

第43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意义,打破了⑭______和⑮______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⑯________;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其它的科技成就【点题训练1】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政治B .文化传统C .人口密度D .地理环境 考点二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点题训练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
这表明( )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考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2.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江苏省高考历史总结知识点

江苏省高考历史总结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科学,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事件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江苏省高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江苏省高考历史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形成是中国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材。
主要内容包括:1.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2.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3.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并进行的重要改革;4. 西汉、东汉、三国、晋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特点;5.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6. 北宋、南宋、元朝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考试中也经常涉及。
主要内容包括:1.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制度的变革;2. 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3.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学派的兴起与变革;4.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如造纸术、火药术、指南针等的发明。
三、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政治制度变迁的理解。
主要内容包括:1.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与中亚、西亚的交流;3. 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割据、政权更迭;4.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宋朝的科举制度的变革。
四、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史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五、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与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与影响是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 冷战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兴衰;3. 巴黎和会与联合国的建立;4.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5.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与区域冲突。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部分中国现代史专题二十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史料实证★★☆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1)“两弹一星”(2)载人航天(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4)信息技术的发展(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2014江苏单科,11,3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2018江苏单科,13,3分载人航天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偶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是命题重点,尤其注重对核心素养立意的考查。
考查材料的选取多为文字和图片两种,强调能力立意,注意与现实的联系和启发意义。
复习本单元要注重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切实理解并记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等基本史实。
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中与本专题相关的内容。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0世纪初,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随后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2. (2分) (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 “一五”计划实施
C . 大跃进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3. (2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
材料主要表明()
A . 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B . 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C . 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D .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4. (2分) (2018高一下·宜宾期末)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 .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 .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5. (2分) (2020高一下·绥德期末) 下图所示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A . 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 . 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 . 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 . 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6. (2分) (2017高三上·沙市月考)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
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 . 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 . 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 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7. (2分) (2016高三上·新安模拟) 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
B . 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 . 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
D . 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8. (2分)(2019·陆良模拟)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
这表明()
A .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 .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 .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9. (2分)(2017·南昌模拟)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
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 .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C . 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
D .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
10. (2分) (2017高二下·甘谷期中)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
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 . 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 .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 . 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11. (2分)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 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 . 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 .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 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12. (2分)下表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
B . 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
C . 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
D . 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
13. (2分) (2018高一上·枣强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毛泽东与甘地作为近现代中国和印度的领袖人物,都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苏联要动脑筋……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
……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随着……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甘地进行社会改革的另一项重大举措是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甘地认为村社制是印度传统精神的表现,他大力颂扬传统乡村的手工劳动方式,抨击大机器生产是剥削农民毁坏人们精神道德完善的根源,因此,甘地乡村建设的活动中心是主张全面恢复手工纺织生产。
他亲自带头开展手纺车运动,将手纺车看做是印度精神的宝贵财富。
——摘自王春景《菩提树与恒河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工农业建设的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在工农业建设探索中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毛泽东与甘地在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异同。
结合所学说明甘地的主张对印度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10分)答案:14-1、
答案:14-2、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