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集体备课的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闫劲风

2012年3月9日受兄弟学校邀请,就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怎样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要求我在设计好教案的基础上,再实践讲一节公开课,供参与本次集体备课的物理教师点评,以便完善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达到集体备课从流程,环节和程序上更加规范的目的。

作为主备和主讲人,通过借班上课的实践,再加上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的点评,同仁们的帮助,我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重新梳理,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这次集体备课,采用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学设计,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基本流程是先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初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教学实践(跟踪研究)----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由于是借班上课,二次备课我就没有参与了。)

一、个人初备部分

这次集体备课先是确立了课题: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由我担任主备(讲)人形成初案。在形成初案的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六点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准备。

1、备教材

在分析教材的时候,我以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点这四个方面作为抓手,认真分析。本节内容以生活中机械运

动为例,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精神。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能熟练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是探究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由特殊方法上升到普适方法。考点和易错点是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过程中单位是否统一,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之间能否熟练地过渡和换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为了更好地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设计了三组小例题,由学生课堂抢答。第一组体现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鹰和箭鱼的快慢,第二组体现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蜗牛和树懒的快慢,第三组题让学生用前两种方法一时无法直接比较飞机和汽车的快慢。在学生困惑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转化成求每1秒,每1分钟或每1小时的路程来比较飞机和汽车的快慢呢?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物理学的“速度”概念中来,以达到突破难点且由特殊方法上升到普适方法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此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得到听课教师们的首肯。

2、备学生

针对本节内容,学生对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较多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在小学数学中也有计算。但学生们可能只习惯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或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而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就存在困难,

很容易让学生困惑,无从下手。基于以上的学生情况分析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在突破“速度”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数学定义难点时,我分层次,递进地设计了三组小例题,试图解决该难点,其基本思想已在上一篇幅中有所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3、备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本节内容不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和方法,凭借传统粉笔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小黑板,挂图等,充分利用教师的启发性,引导性和表扬性的语言,一样可以设计和讲出精彩的一堂课。所以设计时,我采用教师讲授法,师生讨论法,学生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评讲例题时,如何运用物理公式,找出物理条件;代入数值时如何注意单位的统一(包括如何进行单位换算),解题过程中如何注意格式,规范解题过程等,我采用讲授法,学生只需要听和学,照单全收即可;在引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师生讨论法,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分析教材图片,提问设疑,学生讨论回答;在预设习题的第三组习题中我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结合小学时的数学基础进行计算练习,采用的是学生练习法;这些方法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从实践课后专家和同仁们的点评中,是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

4、备学法

关于这一方面,我有些弱化。原因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

的具体学力情况,故学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基本没有体现。今后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学法的指导方面,应该加强。

5、备教学手段

课前我针对本节课做了精心准备。在宣纸上书写了三组小例题,且每题之间进行了必要的遮挡,避免三题同时出现时对学生思维的干扰,让学生跟着每题的依次出现逐步走进我引入“速度”概念的预设之中。从课后的反思看,该教学手段也取得了预期效果。另外,在课前,我还有意识地提前进入教室与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了沟通,鼓励学生们大胆回答问题,不要顾虑,师生初步建立互信。在课堂实践中,我充分运用表扬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如:王世贤,刘凯,黄迎香(女)等同学争先举手,积极回答,课堂表现非常好。实践课后,参与备课的老师和市区教研室专家都一致好评。

对于课后巩固手段的运用,由于是借班上课,无法实施,但我事先也准备了预案,将课后巩固题在课堂结束后奖励给了王世贤同学,此举令王世贤同学非常感谢。相信王世贤同学今后学习物理将更有兴趣和信心。

6、备教学过程

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引入。(2)新课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课堂和课后)。

在实践课后,专家和同仁们认为我在引入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总结;板书设计;做得比较成功。我个人也有同感,如在引入阶段,我课堂上即兴发挥,采用问题引入法,提问学生:班级男生谁跑的最快,女生谁跑的最快,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顿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由于问题是关于他们自己身边的事,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兴引入是我临时发挥,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这多少也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智慧。

但在教学环节中值得反思纠正的是对“速度”概念的导入和分析我用时有点多。当时主要是担心学生对“速度”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定义之间的联系理解不透,低估了学生应有的智慧,总认为是难点,学生理解不了,故反复讲授,这是我长期带毕业班上复习课形成的习惯,今后一定注意纠正,合理安排时间。另外,在课堂练习环节,由于时间没有合理压缩,学生习题的练习时间不是很充裕。虽然我也强调了格式、步骤、过程要合理,单位要统一,但没有充分展开,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研室专家和同仁们也都发现了此弱点,在点评时也指出了该项不足,让我受益匪浅,记忆犹新。

以上六个方面是个人初备时我的思考理念和跟踪讲课,听课实践后的检测与反思。

二、集体研讨部分

在集体研讨过程中,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我们利用了一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