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人生中的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苦与乐。

2.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最苦”与“最乐”?它们在人生中的意义是什么?2. 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15分钟)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定义,阐述它们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苦与乐是相对的,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苦与乐。

3. 小组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最苦”与“最乐”的原则。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教学延伸1. 利用课后时间,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最苦”与“最乐”的经历,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经历。

2.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或福利院,关爱那些生活中处于“最苦”状态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价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运用。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苦与乐,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最苦与最乐”的主题背景。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思考。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看其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第二章:理解苦与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苦与乐的本质,并认识到苦与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苦与乐的敏感度,并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理解苦与乐的本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苦与乐的理解和感悟。

2.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苦与乐的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看其是否能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面对苦与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并能够积极应对。

培养学生的心态调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应对苦与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面对苦与乐的经验和感悟。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应对苦与乐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3.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看其是否能够从案例中学习到应对苦与乐的方法。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享受苦与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并从中获得成长。

培养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享受苦与乐的方法和技巧。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最苦与最乐》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着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3.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造成人们痛苦和快乐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面对苦难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最苦与最乐”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造成痛苦和快乐的原因分析。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原则及原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3.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最苦与最乐》相关内容。

4.2 辅助材料:案例分析、讨论题等。

4.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讲解知识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造成痛苦和快乐的原因。

5.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5.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苦难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强调“最苦与最乐”原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原则,并将体会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拓展6.1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其他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哲学观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苦难和快乐的理解。

6.2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是最苦和最乐的事情。

第二章:认识痛苦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痛苦的来源,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生理疾病等。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2.3 教师介绍痛苦的处理方法,如积极面对、寻求帮助、调整心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痛苦的有效策略。

第三章:体验快乐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来源,如成功、友谊、爱情、兴趣爱好等。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3.3 教师介绍快乐的创造和维持方法,如培养积极心态、关注当下、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和享受快乐。

第四章:苦乐交织的人生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苦乐交织的人生,即生活中既有痛苦也有快乐。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苦乐交织中的经历和感受,教师给予倾听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苦乐交织是生活的常态。

4.3 教师介绍如何在苦乐交织的人生中保持平衡和积极的心态,如学会接受和放下、寻找意义和支持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痛苦和创造快乐,并写下感悟和计划。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经历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痛苦和快乐的认识及应对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呈现一组关于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背景下的痛苦与快乐的案例,如残疾人、贫困人群、成功人士等。

6.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案例,分析他们在面对痛苦和快乐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应对痛苦和享受快乐。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概念和观点。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举例和论述来说明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

培养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决心,努力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例子。

2.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通过举例和论述来说明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最苦与最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理解主要内容,标记关键词和句子。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各小组选取一个最苦与最乐的例子,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教师通过举例和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例子,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学生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主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最苦与最乐”。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进行探讨。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苦经历,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苦经历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学生分享各自的最乐体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最乐体验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章:苦与乐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案例,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苦与乐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苦与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从苦中寻找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的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如何在苦中寻找乐。

教师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苦中寻找乐。

第六章:苦与乐的人生观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苦与乐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困境,勇敢追求人生快乐的心态。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探讨其现实意义。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背景及意义。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发言: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最苦与最乐》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2. 课堂讲解时间:约20分钟。

3. 案例分析时间:约10分钟。

4. 小组讨论时间:约5分钟。

5. 总结发言时间:约5分钟。

九、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案例。

2. 制作教学PPT或准备黑板。

3. 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十、教学拓展1. 邀请有关专家或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快乐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与乐,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2. 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快乐,调整自己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四、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生活中的苦与乐案例。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出“最苦”与“最乐”的话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最苦”与“最乐”。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并分享心得。

5. 实践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最苦”与“最乐”的经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最苦”与“最乐”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反思自己在生活中面对苦与乐的态度,并进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平衡苦与乐,实现人生的价值?2. 推荐阅读:布置一篇关于人生苦乐的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生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态变化:关注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时的心态变化。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是什么?2. 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探讨的含义,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解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教学活动:1. 分组阅读文章,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论点。

2. 小组分享,总结文章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3. 教师讲解和解读文章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第三章:深入探讨主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和逻辑关系。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例子和案例,思考其中的意义。

2. 小组分析文章的论证和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组织小组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活动:1. 小组分享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3.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最苦与最乐”的主题意义。

第五章:拓展思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最苦与最乐”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最苦与最乐”的原则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

最苦与最乐教案(林)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苦与乐。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最苦与最乐。

2. 探讨生活中苦与乐的普遍性。

3. 引导学生思考苦与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分享他们对最苦与最乐的经历和感受。

2. 教师引导讨论:探讨苦与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苦与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2. 收集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章:最苦的经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并理解最苦的经历。

2. 引导学生从苦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教学内容: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最苦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苦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探讨如何从苦中学习和成长。

教学活动:1. 个别分享: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最苦经历。

2.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从苦中学习和成长。

3. 全班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经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分享时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 收集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三章:最乐的时刻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并珍惜最乐的时刻。

2. 引导学生理解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最乐时刻。

2. 引导学生思考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创造更多的乐时刻。

教学活动:1. 个别分享: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最乐时刻。

2.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创造更多的乐时刻。

3. 全班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创造乐时刻的经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分享时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 收集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四章:苦与乐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苦与乐的平衡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衡。

教学内容:1. 探讨苦与乐的平衡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衡。

3. 提供实用的平衡生活技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苦与乐的平衡重要性。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1.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概念。

2.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含义。

3.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最苦与最乐”。

五、教学准备:5.1 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讨论话题。

5.2 准备教学PPT,包括“最苦与最乐”的定义、案例分析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最苦与最乐”?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认为哪些是最苦的,哪些是最二、讲解“最苦与最乐”的定义:1. 解释“最苦与最乐”的含义,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看待和处理,以达到成长和进步的目的。

2. 强调“最苦与最乐”是一种态度,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最苦与最乐”的理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用“最苦与最乐”的态度去面对。

2.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1. 总结“最苦与最乐”的理念,强调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3. 提醒学生,生活中最苦与最乐的时刻,都是成长的契机,要珍惜并从中学习。

六、教学内容:6.1 分析不同的人生阶段,探讨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

6.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承七、教学过程:7.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不同阶段遇到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文章内容概述。

重点词汇和短语。

问题讨论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隐喻。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老师引导讨论,提供指导和建议。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小组活动,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和观点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4.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小组活动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课文《最苦与最乐》。

相关阅读材料。

5.2 教学工具PPT幻灯片。

白板和markers。

投影仪。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阐述文章背景、主题及深层含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表达个人观点。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6.2 教学技巧利用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章主题。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活动一: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文章中描述的“最苦”与“最乐”的情景。

分析两种情景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

7.2 活动二: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鼓励学生从角色的角度出发,体会角色的心情与抉择。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

最苦与最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苦难的态度,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快乐。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

2. 学会在生活中面对苦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苦与乐。

2.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苦难时的勇气和担当。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故事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夸父追日”等,引发学生对“最苦与最乐”的思考。

2. 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最苦”与“最乐”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既有苦涩也有欢乐。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名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找快乐的故事,如司马迁、霍金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苦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快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扩展: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在面对苦难时的经历,如体育、艺术、科学等,让学生了解到在各个领域中,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苦难,但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最终取得了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积极面对苦难,传递正能量,这样的人同样值得尊敬和学习。

七、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户外拓展、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八、课堂互动:1. 教师设立“感悟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苦难时的经历,以及如何克服苦难、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程目标说明1.3 教学方法概述1.4 教学资源准备1.5 教学过程安排第二章:最苦的体验2.1 苦的定义与分类2.2 个人经历分享:最苦的体验2.3 小组讨论:苦的根源与影响2.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苦事件第三章:最乐的体验3.1 乐的定义与分类3.2 个人经历分享:最乐的体验3.3 小组讨论:乐的来源与影响3.4 案例分析:历史上的最乐事件第四章: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1 转化的概念与意义4.2 小组活动:体验最苦与最乐的转化4.3 案例分析:成功转型的个体与组织4.4 策略分享:如何面对最苦与最乐的转化5.2 学生反馈与评价5.4 下一步课程安排预告5.5 结束语第六章:苦与乐的心理机制6.1 苦与乐的心理学原理6.2 情绪调节与应对策略6.3 认知重构:改变对苦与乐的认知6.4 情绪释放与自我疗愈方法6.5 小组讨论:分享心理调适经验第七章:苦与乐的生活应用7.1 苦与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7.2 苦与乐在工作中的意义7.3 苦与乐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7.4 生活案例分析:苦与乐的平衡艺术7.5 小组活动:模拟生活中的苦与乐情境第八章:苦与乐的价值观探讨8.1 价值观与苦乐体验的关系8.2 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与影响8.3 小组讨论:不同价值观下的苦与乐体验8.4 案例分析:典型价值观下的苦与乐案例第九章:苦与乐的伦理思考9.1 苦与乐的伦理维度9.2 公平与正义:苦与乐的伦理考量9.3 个人与社会:苦与乐的伦理责任9.4 案例分析:伦理困境中的苦与乐选择9.5 小组讨论:伦理原则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回顾与实践指导10.2 学果展示与评价10.3 实践指导:如何将课程应用于生活10.4 作业布置:制定个人苦与乐管理计划10.5 结束语:寄语学生,展望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介绍补充和说明:在介绍课程背景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苦与乐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教案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作者观点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查找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难句,小组内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教师解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最苦与最乐》;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视频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增强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最苦与最乐》是一篇描写生活中苦难与快乐并存的优秀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读者深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最苦与最乐》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手法。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学会分析人生中的苦难与快乐。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珍惜眼前的快乐。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简要介绍课文《最苦与最乐》的作者、背景及课文主题。

2.2 课文内容解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苦难与快乐描写,理解苦难与快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2.2 探讨作者对待苦难与快乐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设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悟。

3.3 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编写关于自己生活中苦难与快乐的作文,或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面对苦难与快乐的情景。

4.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

4.3 活动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5.2.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2 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和树立。

5.2.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第六章:课后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布置相关的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6.2 作业要求1. 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最苦与最乐的时刻,以及这些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学设计XXX《最苦与最乐》教案主备人:教学目标: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重点)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难点)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XXX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XXX,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了解作者三:检查预:本课生词的认识,以及词语的解释四: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

(自由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而不是____。

2、根据以上谜底,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3自然段):论说“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楚”。

(4自然段):论说“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3、读1—3自然段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优点的人,我关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并且气力可以做得到的,我关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见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关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读第4自然段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5、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6、请从末了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课文教案

《最苦与最乐》优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最苦与最乐》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

1.2.3 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1.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支持论据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2.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3.1.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1.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件:使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关键词汇和句型。

3.2.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引入话题:谈论人生的苦与乐。

4.1.2 课文《最苦与最乐》。

4.2 自主学习4.2.1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2.2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针对课文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3 课堂讨论4.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生的苦与乐及其影响。

4.3.2 分享观点: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思考与反思4.4.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苦与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4.2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对人生的苦与乐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最苦与最乐》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3.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结构:《出示课件》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出示课件》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课件》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出示课件》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讨论第三部分:(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5)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出示课件》1、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此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五、鉴赏本文,讨论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责任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只偏失一方,便失却另一方的意义。

六、拓展:讨论一下学生的责任是什么?怎么才能尽责任?七、拓展延伸课文内容: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八、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1.查找古今中外名人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