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遗传因素:孤独症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遗传 性疾病,证据有(1)孤独症同胞的患病率为 3%,是一般人群的60—100倍之多;(2)双 生子研究,单卵双生子患病率36%---91%,双 卵双生子仅为0---9%(3)若包括认知和社会 异常者,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92%,而双卵双 生子为10%。 2、病毒与免疫学因素: (1) 病毒持续性感染:大家认为围产期病 毒感染引起个体免疫缺陷,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发育是孤独症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之一。

C. 重复刻板的有限的行为、兴趣和活动, 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一: 1)沉湎于某一种或几种刻板的有限兴趣,而 其注意集中的程度却异乎寻常; 2)固执于某些特殊的没有实际价值的常规行 为或仪式动作; 3)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例如,手或手指扑 动或扭转,或复杂的全身动作); 4)持久地沉湎于物体的部件。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中表 现得最为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 面: (1)非语言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常以哭 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 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缺 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 点头、摇头、摆手等表示他们的愿望。



5、智能和认知障碍。孤独症患儿的智力发 展不一致,大约3/4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 缺陷。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50%为中度 以上智力缺陷(IQ<50);25%为轻度智力 缺陷(IQ为50一69);25%智力在正常范 围(IQ>70),后者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四版标准如下: A:包括下述(1)、(2)、(3)中的6项 以上,至少有2项是(1)中的,而(2)、 (3)至少各1项。 (1).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为下列 项目中至少有2项:

二、流行病学:

儿童孤独症经历着从罕见到常见病的过 程,发病率在10--13/万,自1980年起发病 率逐年上升,最近调查我国孤独症儿童约 为50万以上,0--6岁儿童精神残疾年平均发 现率为0.145%;中国每年新増0--6岁精神 残疾儿童约为1.5万。据我国抽样调查显示: 城市多于农村,男女发病率为男:女为6— 9:1。
3、脑结构与脑电生理学因素:

(1) 神经病理学研究:30%--75%孤独症患 儿有神经病理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减低或 增强,动作笨拙,舞蹈样动作,姿势和步 态异常,斜视、颤抖等较多软体征和病理 反射,这些征象提示基底节(尤其是新纹 状体)额叶中间部位以下边缘系统的功能 失调。

(2)脑形象学研究:少数孤独症患儿CT检查 发现显著异常,较多发现脑室扩大。1987 年对4----22岁IQ60或稍高的14例孤独症病 人作头部MRI检查,发现6例有脑损伤。 MRI矢状正中线扫描发现孤独症病儿与对照 组比较显示第四脑室明显扩大,并且整个 脑干明显缩小,冠状扫描显示孤独症病人 的小脑明显的小,第四脑室明显大。MRI发 现的小脑异常与尸体解剖显微镜检查的结 果是一致的。但小脑异常与孤独症的联系 尚不明确。

1)非言语性交流行为的应用有显著缺损,例 如眼神交流、脸面表情、躯体姿态及社交 手势等方面; 2)与相似年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样关系; 3)缺乏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乐趣或成绩的 机会(例如,不会显示、携带或指出感兴 趣的物品或对象); 4)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关系。

B.言语交流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一: 1)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并不伴有以其他交流 方式来代替或补偿的企图,例如手势或姿态); 2)虽有足够的言语能力,而不能与他人开始或 维持一段交谈; 3)刻板的重复一些言语或奇怪的言语; 4)缺乏各种自发的儿童假扮游戏或社交性游戏 活动。

2、功能异常或延迟,表现在至少下列之一, 而且出现在3岁之前: 1).社会交往。 2).社交语言的应用。 3).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3、并非儿童期互解性精神障碍。

3、鉴 别 诊 断:

1:精神发育迟滞:突出表现为智力低于同 龄儿童,并伴有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精神 发育迟滞儿童中可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感情、 任性和刻板重复行为。孤独症患儿中有3/4 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而鉴别点在于他们大 多数愿意与人交往,言语水平不足而无质 的损害,能进行角色游戏。
3、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 行为。表现为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 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是不会玩想象力 的游戏,但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 却特别套感兴趣,对游戏及生活环境一成 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焦虑不安或反复同 一动作。 4、感觉和动作障碍。指患儿对疼痛及危险 一无所知,对外界刺激麻木,但对某些声 音或图象特别敏感,常会引起惊恐或烦躁 不安,患儿常坐不住、动不停,常用脚尖 走路或以跑代走,莫明其妙的哭或笑。


(2) 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该学说认为免疫 功能缺陷的个体在胎儿或新生儿期病毒感 染的可能性增加,继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永久性损害,导致孤独症免疫缺陷包括T淋 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 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 活性降低等,一些孤独症可能存在自身免 疫性缺陷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发育次序和速度紊乱; 2、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反应异常; 3、言语、语言认知及非语言性交流障碍; 4、与人、物和事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异 常。

本病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因为本征不 仅仅见于儿童,在成年人中也有发生。 注意: 1、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而 不是一种生理疾病。疾病经治疗可以康复,发 展障碍则要通过生涯教育和心理矫治,症状可 能好转,也可能加重,症状的发展过程是有其 社会性。 2、其表现具有层次性,主症状是人际交往 障碍,第二层次是语言和行为障碍,第三层次 是自我封闭的世界。
(2):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患儿语 言发育较同龄孩子晚,有些甚至不发育。 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也 有部分患儿2一3岁以前,语言功能出现, 后来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有报道说 患儿中约有一半终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 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3):语言内容、形式的异常:孤独症患儿 语言功能即使存在,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或 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对别人的反应毫 不在意。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多 见,和病儿谈话时他常只会重复你的讲话。有 些患儿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自得其乐。 另外,孤独症患儿还可有语音、语调、语 速、语言节律及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常,讲出的 话怪声怪气或平平淡淡,没有感情色彩。有的 患儿对人称代词常错用,把“你”说成“我”, 或把“我”说成“他”等。

2:Asperger综合征:指另一种广泛发育障 碍的综合征的亚型,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 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 右症状才明显,主要为人际交往障碍,局 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 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3:儿童精神分裂症:常出现孤独、情感淡漠, 在交往中情感反应不适宜和角色功能缺乏等类 似孤独症的症状。本病起病年龄晚,多在青春 期和青春前期起病,以思维障碍为主,伴有幻 觉感知障碍等症状,言语功能正常,有间歇期 病程,抗精神病药有效。
谢谢!


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低功能和高功 能两种。高功能患儿大多在最初的1一2年发 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仍保持较简单的认知和 语言交流功能,与父母和周围人也保持一定 的情感联系,无癫痫发作,也无明显脑部器 质性病征,以后出现的孤独症行为特征也较 轻,而低功能病儿则相反。那些高功能病儿 可在学习和职业上取得一定成就。这类患儿 占5%一17%。但这类患儿仍保留一些人际 交往方面的困难。总之,孤独症呈慢性病程, 多数患儿(占61%一74%)的结局不良,需 长期照管。
三、病因:

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 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 而所 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 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 碍。 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 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 研究,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而且严重的 脑发育性障碍,其病因目前尚无完全明确,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儿童孤独症是 由多种生物学因素所致的一种精神神经发 育异常综合征。

4:选择性缄默症:指已获得语言功能的儿 童,因精神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 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 社交功能障碍而非语言障碍。仅表现在某 些环境或公共场所拒绝讲话或交往,有时 仅点头或摇头姿势或单音进行交流,而在 家中则可正常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李 博男,5岁半)

总之,孤独症目前主要依据临床诊断,临 床医生必须综合病史、观察、躯体及神经 系统检查、行为评定量表、心理测验以及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全面考虑,才能得到 确切的诊断。
六、治疗与教育
1、感觉统合训练: 2、结构化教育; 3、ABA训练; 4、行为矫正; 5、心理疏导; 6、音乐治疗; 7、小组集体活动; 8、作业训练; 9、小儿推拿; 10、脑波治疗等
来自百度文库
七、病程与预后:

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随着发育过 程而起变化。典型病例在学龄前常见。至学龄 期,很多孤独症病儿对父母产生有限的依恋, 而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社会反应。语言交流 技能也可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明显偏离。自伤 行为和其他行为问题更为常见,且变得更难以 处理。至少年期,少数孤独症病儿症状改善, 另一部分则行为衰退。那些智力严重低下的患 儿,这时会出现癫痫发作。至成年期,很多孤 独症病人处于严重功能缺陷状态。
四、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该病一般在30—36个月内起 病,多数患儿早期症状在婴幼儿期即已出现。 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出现语言功能退化, 并呈现典型孤独症症状。
(二)、临床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在婴 儿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独自一人,不 愿看别人,也不对母亲和亲人有依恋感,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 正常小儿一样咿呀学语,只是哭叫或显得 特别安静。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愿 与人交往,对陌生人不陌生、对亲人不亲。 不会与父母对视,更不可能与周围小朋友 建立友谊。
儿童孤独症的概述
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康复科
一、概述
美国卡勒(kanner)博士1943年在“孤 独性情感交往障碍”一文中提出了“早期婴儿 孤独症”的概念,本病在出生不久后就出现下 列表现:1极度孤独; 2言语发育迟缓; 3言语 不起交流作用; 4游戏活动重复而简单; 5孤 立性才能。 1978年美国孤独症顾问委员会提出了孤独 症的定义: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之前并具有以 下四个特征行为的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